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11:53am 09/09/2024

醫療通脹大勢所趨 一文教你如何提早應對

市场情报


今年4月,一篇名為“大馬壽險公會(LIAM):醫療通脹率高昂,過去兩年索賠金額上升”的報道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尤其是在90後的群體中引起廣泛討論。

根據LIAM的數據顯示,大馬人在2023年內將總索賠金額推高至154億令吉,比起2022年足足增加了20億令吉。其中,醫療理賠上漲了26.2%。

以下是發生在我周遭的真實情況:
在銀行工作的朋友A是一名堅定的投保派,除了醫藥保險外,還為家人和自己購買了許多意外和人壽保險,並不斷尋找更好的保險配套。

而天性樂觀的朋友B對A的全面投保行為感到不解。儘管他曾諮詢過無數家保險經紀,並認同未雨綢繆的重要性,但要他在緊張的開支預算下每月自掏腰包供保險,就為了預防那誰都說不準的意外,B總是用 “正思維正能量”來反駁A的“意外說不定明天就到”。

其實,大馬人對未來健康的擔憂不亞於對未來財務狀況的擔憂。據保誠保險(Prudential Malaysia Assuarance Berhad)調查顯示,只有51%受訪者對自己能健康地活到80歲以上有信心。 要知道,這個比例在接受調查的13個亞洲國家中是最低的,遠低於區域平均水平的64%。

醫療通脹會讓你看“貴”醫生?為什麼會貴?這涉及許多複雜的原因,包括醫學進步、人口結構變化、貨幣價值波動、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

政府積極行動抑制通脹

朋友C在得知未來看醫生會變貴後,忍不住發起牢騷,“難道政府就這樣放任情況惡化,什麼都不做?”

當然不是。

首相安華在2024財年預算案中,宣佈為衛生部(MOH)撥款412.2億令吉,比2023年的363億馬幣增加了約13.5%,是自2014年以來衛生部預算增長比例最大的一次。

前衛生部長扎麗哈解釋,預算大幅增加代表政府對健康需求投資的重視,“2024年預算是將公共衛生開支提高到GDP的5%,是非常積極的開端。”

政府大力投資於公共衛生領域,通過實際行動來壓制醫療通脹,最終受惠的將是大馬民眾。

大馬經濟協會主席兼馬來亞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主任Norma Mansor表示,幾乎所有大馬人都從納稅人資助的全民健康系統中受益匪淺,這讓醫院護理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負擔得起的。

然而,隨著年輕人目睹進入公立醫院的漫長等待時間,以及自費醫療費用逐漸增加,他們開始懷疑全民健康系統是否能滿足他們年老時的醫療需求。Norma指出,政府意識到健康系統在這一方面的弱點,並已提出重大醫療系統改革,旨在“顯著減少自費支出,降低災難性健康支出”等目標。

醫學進步帶來的影響

醫生提供服務與知識,而我們也消費著許多專業人士研究出的醫療器具、藥品、病床,還有其他如護士和櫃檯小姐的薪水、診所的電水費等等的支出。這些發明都是為了讓我們能享有更完善與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讓我們得以延健康長壽。隨著醫療器具、服務和技術的進步,囊括在賬單上,消費者所需支付的醫療費用也將越變越高。

醫療技術只會向前進,絕不倒退,新療法、新藥物和新醫療設備的發展前景都是積極的。例如人工智能(AI)在藥學領域的運用,發現新藥物、管理藥物、臨床試驗、醫療圖像分析(MIA)、供應鏈管理、患者諮詢等等 – 這些都將允許未來的藥劑師或護理師通過善用AI技術提高醫藥生產力、增加治療患者成效、提供個性化護理方面,為人類健康帶來最大福祉。

醫療技術的進步不止仰賴AI,隨著知識的開放普及和人才培養系統的完善,許多過去被視為高風險的手術,如開放性心臟手術,現在也已經被風險低的非侵入性方法取代。但這些新方法往往更為昂貴,進一步推動醫療費用增長。

這是我們為了獲得更好的療程所要付出的必要代價,而這也成為醫療費用高漲的主要驅動力,並推高醫療通脹率。

醫院的雙重計費方式

醫療通脹率不是唯一一個造成我們看貴醫生的原因。

據星洲日報轉述網媒Code Blue報導,大馬壽險公會首席執行員奧德爾(Mark O’Dell)分享親身經歷,“我去看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護士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有保險嗎?’,還說他們需要知道如何向我的保險公司開賬單。

這種情況其實十分常見,私立醫院往往會在患者登記時查看其是否有保險保障。這就引起大眾對醫院可能會針對不同患者,提供不同價碼的服務產生懷疑。

奧德爾指出,“我認識的一位醫生的說法是,如果他有一個自掏腰包支付醫藥費的患者,他在開具診斷或藥物時會更加謹慎。”

“但如果患者有保險,這種情況就不再重要。醫生可能會開出他認為有必要的項crwo目,有時是多餘的項目,但費用上限是無限的。”

醫院存在的這種雙重付費問題也是間接造成過度索賠的原因之一。

他指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應涉及特設的部門、資源、流程、分析和可見成果,以實現成本的降低。並建議通過疾病診斷相關組(DRG)來規範私人醫院的收費。

人口老齡化和病症年輕化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老齡化人口是另一個提高醫療成本的主要驅動力。到2050年,全球60歲及以上人口預計將達到21億,而2020年僅為10億*。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普遍增加,全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長。這種需求給醫療系統增加了壓力,並導致醫療成本上升。

2020年,大馬有超過11.2%的人口年齡在60歲及以上,符合“老齡化社會”的定義。到了2030年,預計15%的人口年齡將在60歲以上,屆時我們將會成為“老齡社會”。

大馬成人的健康問題也不甚樂觀,現有超過50萬人患有4種非傳染性疾病(NCD),分別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肥胖,其中29.2%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33.3%患有高膽固醇。這4種NCD是造成心臟病或中風的主要風險因素。

據大馬衛生部的公共衛生研究所數據顯示,糖尿病是大馬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平均每6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每5名成年人中有2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慢性病病例的增加會造成醫療護理成本上升,消費者將不得不承受這些轉嫁成本。

年輕一族患病率高意味著他們將花更長時間來使用醫療資源,這會導致更多醫療需求並間接將醫療索賠率推高。根據保誠保險的數據,2023年的醫療索賠比2022年增加了23%,其中重症疾病索賠就增加了11%。

管理醫療通脹的策略

既然看貴醫生已經成為了未來趨勢,身為消費者又該如何面對這巨大的浪潮呢?

1. 養成“預防護理”的好習慣
預防措施做好,可以幫助我們降低患上慢性病的幾率。定期篩查、疫苗接種和培養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讓你變得更健康,減少看醫生的頻率。

2. 善用醫療資源
醫學進步可以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我們可以適時使用一些線上服務如遠程醫療、電子健康記錄和AI驅動的診斷。這些線上電子醫療相關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簡化醫療服務並降低實際費用。

3. 選擇適合的保險保單
保險是針對不同人口群體特定需求的特殊產品。因此在購買保險時,一定要確保這是你需要的,而不是保險經紀認為你需要的。

據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EY)數據顯示,戒指2023年,有90%的大馬人缺乏足夠的保險覆蓋率。而大馬存保機構(PIDM)則表示,有52%的大馬人沒有足夠的儲蓄來應對緊急醫療情況。

市場上有什麼好康…… 動態定價?

投保不分年齡,所有人都應該在這個醫療成本上漲的年代,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醫療保障,以減少在緊急醫療情況發生時因沒有保險保障而需自付高額醫療費用的窘況。

由保誠保險推出的最新醫療保障計劃——PRUMillion Med Active(PMMA)是在醫療通脹的大環境下,能夠讓你控制醫療成本最好的選擇。PMMA通過其獨特的“動態定價”(Active Pricing)機制將控制權交給投保人。

或許你會說,保單都是保險經紀推薦的,我們消費者哪有什麼掌控權。但保誠保險推介的PMMA就是把掌控權交換給投保人,這全賴獨特的“動態定價”(Active Pricing)機制。

注意: PRUMillion Med Active只適用於產前至69歲的客戶。

什麼是“動態定價”?就是每月你所需繳付的保費,都將依據你的索賠次數和狀態,來決定你保費的價格。只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和零索賠,所有PMMA投保人都能享有高達15%的醫療保險費用率折扣。這樣,你就能繼續以實惠的價格,享有超值的醫保服務。

另外,PMMA與市面上的醫保不同之處還在於,通過添加Active Booster,在無索賠的情況下,你每年可獲得高達1000令吉的無索償利益!

PRUMillion Med Active也提供全面的保障,包括基因檢測。一旦被診斷患有癌症時,可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法以及後續護理治療。

通過提供可負擔保險,保誠保險致力於減輕你的財務負擔。讓保誠保險陪你度過生命中的起起落落,成為你維持健康生活最堅實的後盾。

更多詳情,請瀏覽保誠保險官方網頁
https://www.prudential.com.my/en/products-riders/prumillion-med-active/chi/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