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看车
亚洲哈雷日 2024 机车与音乐的盛会在泰国清莱完美落幕
18小时前
星云
【读者回响】润物细无声——〈看专栏〉回响/黄秀仪(嘉亨)
21小时前
开启折叠屏智能旗舰机新纪元 轻薄可靠耐用的代名词——HUAWEI Mate X6
3天前
市场情报
星云
文学路漫漫,追梦不迟/吴鑫霖(八打灵再也)
21小时前
星云
楚门的世界/王湘晴(寄自澳洲)
21小时前
星云
阿嫲的针车/陈瑞扬(峇六拜)
21小时前
ADVERTISEMENT
future slider
专题
更多
专题
焦点
【白酒文化/05】白酒登入鸡尾酒殿堂 “中式鸡尾酒革命”吹响号角
2天前
焦点
【白酒文化/04】中餐桌上百搭特质 拉近我们与白酒的距离
白酒在华商的餐桌上掀起革命,引发热潮,但对一般民众而言,白酒还是陌生的……
2天前
周刊专题
【白酒文化/02】大马插旗抢占先机,疫情后白酒市场爆长
短短两三年,中国白酒在大马爆发式增长,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是文化认同;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酒企出海声浪日趋高涨;第三个原因是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5天前
专栏
更多
专栏
会员文
张丽珠/种树的人
1天前
会员文
哲学新乐/当死亡成为选择:你会决定何时离开这个世界?
从古至今,自杀一直被视为一种争议行为。这种抵触源于社会对人类理性决策能力的怀疑,即认为个体在面对死亡时难以作出理性判断。正如加缪所言,死亡并非仅仅是生命的终点,更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
2天前
会员文
彭健伟/来托雷多大教堂看画
那幅镇“堂”之宝,高高挂在墙上的艾尔·葛雷柯(El Greco)名作——《脱掉基督的外衣》(El Expolio)。画中身着一袭红色长袍的基督被黑压压的人群包围,以手抚胸,仰头望天。那是艾尔·葛雷柯为托雷多大教堂圣器室绘制的作品……
2天前
ADVERTISEMENT
e潮
更多
e潮
e潮
生成式AI:解锁香港中小企业的自动化增长潜力
2天前
市场情报
开启折叠屏智能旗舰机新纪元 轻薄可靠耐用的代名词——HUAWEI Mate X6
年关将至,华为释出重磅炸弹,推介最新折叠屏智能机HUAWEI Mate X6 这一完美之作,突破常规折叠机笨重、续航能力不佳、用户体验欠佳的种种劣势。无论是在显示屏、摄像系统、耐用性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是用户可信赖的,轻薄可靠全能旗舰机。 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市场研究报告,在2024年的第一季度,华为折叠屏智能机的市场份额已增至35%,可说是将市场上其他品牌的折叠智能机甩在后头。 轻薄、可靠、耐用背后的黑科技 HUAWEI Mate X6 到手重量仅仅239克,而打开厚度仅为4.6毫米。这样的厚度和重量,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智能机型无二致。 不止又轻又薄,HUAWEI Mate X6 还有另一大好处,就是超级耐用。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全新的分布式玄武结构,合理安排手机内部零件,让其均匀分布,使得手机在网络、散热和耐用性等方面实现巨大飞跃! 首先是增强信号能力,HUAWEI Mate X6 突破性采用了分布式射频单元,让手机接收信号的整体强度提升了60%。 外观强度方面,采用的第二代昆仑玻璃外屏帮助应对日常生活,即使出外旅行也不用担心抗不住摔;创新碳纤维内屏支撑层拥有380GPa抗挤压能力,能抵消任何来自外部压力;超强机翼铝机身框架是专为承受跌落和撞击而设计的,抗摔性能提升25倍;全新玄武水滴铰链经过试验证实,由超高强度钢支撑的铰链,足以承受不断的开关折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HUAWEI Mate X6 可高效散热,全靠超高导热石墨烯创新材料和热源左右分离等技术,为散热面积增加了30%。即使你今天一面打游戏一面进行视频通话,屏幕和手机背面不会烫手,还能保持手机运行的良好性能表现。 超越一屏二用 折叠屏智能机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一屏二用。而 HUAWEI Mate X6 竟然推出了“全景多窗功能”,实现一屏当三屏用的崭新使用体验。 “全景多窗功能”是一种高效的多任务处理新方式,有了这项功能,用户可以同时运行三个应用程序,保持大视野浏览。此外,”心情盒子”和”空气投篮”等全新屏保也为用户每次亮屏带来了更多乐趣。 为了让这份乐趣最大延续下去,HUAWEI Mate X6 下重本,搭载了6.45英寸、2440×1080分辨率的OLED外屏和7.93英寸,拥有着2440×2240超高分辨率的OLED内屏。通过华为临境TM显示技术,用户可以享受到非凡的沉浸式观看体验。 外观寰宇星轨设计 HUAWEI Mate X系列设计处处运用了宇宙元素。最新推出的 HUAWEI Mate X6 自然也是如此,例如围绕摄像头布局的寰宇星轨设计,就是从行星轨道中汲取灵感,象征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HUAWEI Mate X6将提供三种颜色选择:星云灰、寰宇红和曜石黑,以及包括旋转支架保护壳在内的一系列配件。其中”星云灰”因其星云纹理而得名,触感光滑,采用了全新的微纳米3D拓印锦纤材质,高反射性光学涂层使其看起来光芒四射,仿佛真的将远方几万亿光年的星云掌握在手中一般,令人心神陶醉。 光影色彩调度极佳 XMAGE 系统 HUAWEI Mate X6 引入了超光变摄像头XMAGE系统,该系统已获得德国莱茵TÜV色准和稳定性认证,为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树立了新标准。 全新红枫原色摄像头搭载150万多光谱通道,使 HUAWEI Mate X6 的色彩捕捉精度提高了120%。加上配备了可支持十档物理可变光圈的5000万像素超光变摄像头、40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和4800万像素长焦微距摄像头,支持4倍光学变焦和超强5厘米微距模式,让你能在任何时刻,光影不计,拍出清晰聚焦,不忽略任何细节的,堪称完美的照片。 另外,HUAWEI Mate X6 还有一个有趣的动态照片功能,可让照片呈现”运动轨迹”和”主角时刻”等趣味十足的效果。 其他优秀功能 HUAWEI Mate X6 的强大仰赖背后的麒麟9020芯片组,处理所有任务绰绰有余。加上5110 mAh 超大电池容量,以及66W 有线华为超级充电器,点满续航力。 不忘防水,HUAWEI Mate X6 备有 2 米 IPX8 防水: 确保您的设备安全,无论您是在倾盆大雨中,还是在泳池中嬉水。 HUAWEI Mate X6 当然也有搭载以人工智能(AI)驱使的功能,如能自动屏蔽他人视线,将你的重要通知隐藏起来的 AI 消息、解锁后放入口袋、包包里时防止被误触的 AI 防误触、能自动检测条形码扫描器或付款二维码,并直接帮你打开一触即通(Touch ‘n Go)应用程序进行支付的智能支付/智能扫描等等便利的AI功能。 预购可获RM8098免费礼品 HUAWEI Mate X6 从即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接受预购,预购价格为RM8688,并可在任何一家HUAWEI门店,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HUAWEI P50起)预订,享受高达2000令吉的独家回馈。 非华为用户也无需担忧,你仍可在华为官方网店上,以200令吉的订金,享受600令吉返利,即可获得 Mate X6 折叠屏旗舰智能机一架。 凡是在Shopee上的华为官方商城、Lazada上的华为旗舰店,以及华为官方TikTok商店购买 HUAWEI Mate X6,即可获得价值600令吉的早鸟优惠券。现在预购,即可免费获得包括1年屏保等独家优惠在内,总价值高达8098令吉的礼品! 另外,你也可以透过加入要价RM109的 Maxis Zerolution 后付费计划,就能以每月RM220的价格,分期36个月,购得 HUAWEI Mate X6! 更多详情,请亲临邻近 Maxis 中心以了解更多详情。 欲知更多有关华为最新产品的信息或促销活动,请浏览HUAWEI官方网站、HUAWEI官方Facebook 或 Instagram。
3天前
市场情报
e潮
【潮风向】Saku打造高效会员制 消费者扫码积分商家赚忠诚
本地新创公司Propagate Technologies开发了一款忠诚计划应用程式“Saku”,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个会员管理平台和积分机制,让消费者轻松扫码积累积分。
1星期前
短片
更多
短片
副刊短片
【513墓园列保留地】跟副刊重访历史场景……
4星期前
副刊短片
【视频】文丁百年客家村 强拆迫迁事件十年之后……
文丁(Mantin),一座群山环绕,位于雪兰莪和森美兰交界处的历史小镇。百年前,这里因发现大量锡米,吸引大批外人聚集,定居的人口渐渐增多。在1977年以前,南北大道尚未开通,旅人来往吉隆坡和芙蓉,文丁亦是必经之地。然,昔日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随着人口外移不复再。 “说起文丁的历史,离不开客家村”,客家村护村召集人张次耀多番强调。2013年,拥有超过160年历史的客家村历经迫迁事件,时任政府以“非法占有私人土地”为由,要求村民迁出家园……屹立百年的历史建筑还在;象征华人先辈拓荒历史,挺过迫迁风波的客家村也还在。但,在缺乏人力资金维护的旧时种种,还能“在”多久呢?(采访:本刊 陈星彤;拍摄 / 剪辑:本刊 林芷桑) 更多视频: 听不见错了吗?遇到比残疾更难的事?他们的故事比动漫还励志! 弃salon钟爱复古barber 八零后拜访老师傅学手艺 福品竞标讲求意头 喊标司仪吉祥话语推高价码 戴佩妮专访精彩片段
4星期前
副刊短片
【短片】听不见错了吗?遇到比残疾更难的事?他们的故事比动漫还励志!
饶振康必须依靠轮椅移动,而洪苑倪则须借助助听器与世界沟通。 听不见,走不动,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求学?动漫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力量? 温馨提示:点开 YouTube,享受更佳观影体验! 如果你喜欢这支影片,别忘了点赞、分享和订阅 活力副刊的 YouTube 频道,支持我们创作更多优质内容! 阅读相关报道 为他们留一道无障碍门 残障学子求学大不易
1月前
ADVERTISEMENT
星云
更多星云
【读者回响】润物细无声——〈看专栏〉回响/黄秀仪(嘉亨)
日前读到编辑靖芬书写的〈看专栏〉(2024年12月2日【星云】),勾起不少看专栏的回忆。特别是一直感恩报章副刊有专栏可读,那是编辑对版面的设计跟构想,逐渐丰富读者的视野与经验。而无论那些专栏内容如何,总有一些料想不到的收获。即便有一两个句子或标题让人细细咀嚼,便是一种享受。 回溯10岁开始学看报纸以后,着迷于方块字的我实在好奇,一个个方块字如何构建一篇500、800甚至1000字文章?这些文章宛如版面上的一亩亩文字田,一眼望去赏心悦目,读了更觉得作者的文思巧妙多元。所以,看专栏追专栏是必然发展出来的阅报节奏,即使一时看不到,也会先存起来等有空再看。浩于豪(画家翁文豪)、李系德、梅淑贞、继程法师、张木钦、游枝、张景云和跳舞兰等等是我比较熟悉的本土专栏作者,各有所长。 然后,我有了与专栏作者电邮交流的经验。那是我初中二追看的《南洋商报》星期天周刊专栏“南方的窗”,作者是(已故)赖瑞和先生。他行文深入浅出,文笔流畅亲切,常常能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得生动有趣。我读得很愉快的同时,学会好些生活知识。比如怎样选购芒果,红茶的品牌有哪一些及英文翻译的一些眉角。自然慢慢喜欢他的书写,过后不仅追看他的专栏,连他在文艺版的文章也是读得津津有味。 多年之后,他出版著作《杜甫的五城——一个火车迷的中国壮游》等书籍,自然是我的必买品。书里头的出版讯息附上联系电邮,我看到就很快寄出电邮,表达自己对他的感谢。谢谢他乐于书写,让我获益不少。教学和学术研究忙碌的他抽空回函,意外自己当年的专栏有“15岁的读者”。后来的我们断断续续地联系,聊着一些阅读跟书写的问题或资料,或是生活的一点小事至他书写《人从哪里来》时,我无意间提到单德兴教授的专栏提到哪些人的进化史,促成他与对方联络,有更多的讨论。更意外的是,他问我有哪家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书?我建议台湾的几家出版社,并说明理由为何,他接纳及稍后告诉我一些后续进展。 这些情况显现阅读专栏的因缘转变是难以意料,却又如此奥妙可喜,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另一个没想到的是,当记者之后的我,写专栏是每月必做的工作之一。那是写给读者的“读者Blog”,内容主要是新闻的漏网之鱼或延伸,或是不能以新闻呈现的背后故事。这亦是比较柔软轻松的小文章,能给读者发现新闻中的另一面。当我在最后一篇文章告别读者之后,竟有读者拨打电话来祝福我,令人感动。 还有一个体验是,从专栏读者到专栏作者是从来不曾想过的事。不过,因缘使然,离职后的我接下海外一本佛教杂志《人生》的专栏,尝试在书写内容添入一点“佛学”。这样的经验也让自己能有机会与国外编辑交流,增长对海外出版及书写的一些面向的认识。 MCO之后,由于随手记录母亲的手作故事,《活力副刊》编辑邀请我开设“重拾新村生活法”专栏,书写新村的一些东西,每月两篇,我答应试试看吧。初始,我琢磨“新村”能写什么?从手作、植物、籍贯食谱或食品、器物等等,如何写才不会浪费编辑和读者的时间?期许如是的书写能言之有物,留下一点老一辈的生活经验给新一代参考,而不只是凡事都问谷歌。就这样写啊写,迄今刊载第71篇。 这段时间,我不时会遇到老乡亲问道:“这次你写这个怎样怎样怎样,下一期是写什么呢?我太太叫我一定要问,她很期待呢……”接着,他很热心提供我一些书写题材,就看适不适合了。再后来,我发现也有老年读者不太记得我的名字,但封了个绰号:“那个写Kampung/新村专栏的”给我,坦然接受。 其实,若谁愿意继续书写下去,谁乐意持续追读下去,均是双方的一种幸福,我们从中润养彼此,实在是一件美事。而这个过程的背后尚有编辑这位妙手的穿针引线。非常感恩。
21小时前
文学路漫漫,追梦不迟/吴鑫霖(八打灵再也)
昨晚,以作协会员身分首次参加由隆雪中总主办的“第18届马华文学奖”颁奖典礼。本届得奖者为高龄84岁的北马作家冰谷,追梦奖则由谢诗坚、李宗舜、刘育龙、沈国明获得。 这5位得奖者,其中4位都算得上是我在文学上的知交,得奖实至名归,特别是冰谷,在文学路上从1960年代耕耘至今,笔耕不辍,让我辈敬佩不已。在台下为他鼓掌时,我希望我也能笔耕到老,追梦追到生命尽头。 话说,我是怎么认识冰谷的呢? 缘分要从我担任《中国报》副刊专栏编辑说起。 当时冰谷已著手写自传了,在《中国报》副刊上发表了长篇的“铁蒺藜岁月”系列。当时我们的版面不大,每次他的来稿都要被迫要将文章分为“Part 1、Part 2、Part 3……”刊出。 文章刊出后,有人为此喝彩,也有人为此喝倒彩。所幸,不论是我还是冰谷都获得馆方支持,坚持让冰谷的铁蒺藜岁月系列完成发表。虽然间中有些内容因不得已的因素和困境做了少许删节,但并不影响整体的精彩。 昨天走前去跟冰谷寒暄,文学果然让人年轻,让人精神焕发!但因为还有很多人要跟他合影,简单说了几句话,我就退到一旁和其他文学同道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观赏大荧幕上冰谷的文学生命历程短片时,看到温伯温祥英,看到菊凡、宋子衡等七君子,当然还有李有成老师对冰谷文学创作的点评,都深深让我感动。 说起马华文学的发展,我想起最近在读的,收在郑良树老师《马来西亚华社文史续论》中,写于2001年的〈华教·马华文学·中文系〉,郑老师对马华文学有这样的一段看法:“……大马华教自成系统,从幼稚园到大专院校中文系;这条既保存华族传统文化又吸收友族语言文化的教育输送带,就是大马华族整个文化系统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马华文学是文化系统之一,其存亡兴衰完全系命于华教。 文学有那么让人“色变”吗? 华教是华文文学的根基,二者也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华教发展了文学,文学倒过来也支援了华教。但它们是母鸡生蛋,不是蛋生母鸡,是华教这只母鸡生了华文文学这颗蛋。没有华教,肯定就没有华文文学;没有华教,肯定就‘作家比读者多’,甚至于‘只有作家没有读者’,或者‘没有作家没有读者’。” 华教与马华文学唇齿相依的关系,至今不变,他日也不会改变,除非华教消失。 比较遗憾的是,文化和教育界常有人“闻文学而色变”,对此我颇为好奇,文学有那么让人“色变”吗?难道马来西亚华人不觉得自己能培养出的优秀的马华作家,如黄锦树、黎紫书等人很值得给自己鼓励和掌声吗? 疫情之后,以及网络的崛起,确实对文学创作与出版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也好在还有大力支持文化文学的个人与组织,在为力量单薄的马华文学加油打气,好比雪隆中总、留台联总、雪隆嘉应会馆、南大校友会、雪隆福建会馆、雪隆潮州会馆等,他们都以实际行动支持马华文学,让马华文学节持续举办。 坚持比放弃更难。不论是冰谷的创作,还是华人社团对文化、文学、艺术,有永续的支持,才得以让华文华教华文文学薪火相传。 昨日还得知,冰谷在《胶林纪实:冰谷自传》出版两年后,继续携手有人出版社,在2024年岁末带来了全新著作《荒野惊奇:冰谷自传II》。很幸运的是,我先接触到这本新书了!
21小时前
楚门的世界/王湘晴(寄自澳洲)
“早上好!如果见不到你,就先和你说声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这是楚门的经典台词,看似和邻居请安,实则鬼使神差地同步向世界各地不同时差的观众一道请安。 《楚门的世界》,一部1998年的科幻喜剧电影,年份虽然老旧,但放到当今社会来看,题材依然新颖,而且很贴合现代人的习性,不得不赞叹导演过人的远见和前卫的思想。 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处于乌托邦,一个叫做海洋天堂的市镇,里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老婆是假的,好朋友是假的,父母也是假的,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第一感觉,觉得很不舒服。这很不道德,很不正确。怎么可以窥探人家的私生活呢?然而现代生活中,网红们都自愿把自己的日常直播给全世界人。恨不得自己是世界中心,被众星捧月。被蒙在鼓里的楚门,他有权利知道吗?他需要知道吗?如果他活得好好的,很开心很快活,并且丝毫没有怀疑这一切的真实性,这个善意的谎言是不是应该一直隐瞒下去呢? 被选为万众瞩目的主人公,这是一个诅咒还是一个福气?戏剧中的导演一直用上帝视角主宰楚门的一切。他说,他给了楚门一个正常的幸福生活。这个世界,你和我处在的世界,生病了。海洋天堂才是这世界应有的样子。他在他创造的世界里,是安全的。 楚门踏出屏幕的那一刻,我还在期待。他梦中情人,西尔维娅已经在门外等着他了吗?会有一堆影迷围着他转吗?他有足够的毅力面对真实世界的残酷吗?或是他最终还是会踏入影视圈? 然而,电影留给我的,只有一片黑幕。没有了。 剩下的,只能自己想像。 如果,万一,我现在身处的世界,其实也都是假象?万一这一切都是编好的剧本,我会有勇气踏出那扇门面对更残酷现实吗?我可能会迫不及待抢过剧本,翻到结局看看会是喜剧还是悲剧。可是我为什么要在意结局?来这世间走一遭,不过就是为了体验过程吗?结局重要吗? 听过这么一席话:我们来这世间,只是为了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如何升起,夕阳怎么落下,经历有趣的事情,遇见难忘的人。生活原本就很沉闷,但跑起来就有风了。你只是来体验生命的,你什么都拥有不了,也什么都留不住。不需要证明什么,更没有什么是一定要实现的。你能做的就是,不断尝试,收获,感受,然后放下…… 只要还有感受,就还活着。 活着时,只要开心的事情多过不开心的事情,就值得了。 早上好!如果见不到你,就先和你说声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21小时前
人物
更多人物
退休后重新提笔,台湾作家陈雨航 用一指神功重出江湖
“我第一次来马来西亚就是来新山,我带了小野和欧阳林来,那时候非常受欢迎,读者也非常热情,大概都是中学生。我想当时的中学生,现在都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中年了。” 2024年第17届花踪文学奖颁奖礼隔天,陈雨航迫不及待补充致辞时来不及说的话。花踪第一次南下新山,令这位台湾出版人兼作家想起与新山的缘分。1998年城邦来马开设书店,他代表麦田出版前来,就是先到新加坡,接着越堤到新山,才北上吉隆坡……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林明辉 陈雨航对马来西亚不陌生,上回2013年来马也是为了花踪。得知曾合作的作家医生欧阳林回马就待在柔佛州,他搞得清地理位置,马上知道与新山同属一州。远的不说,3年前旅台马华作家邓观杰的《废墟的故事》,他有份推荐,还说近几年来的马华文学已经没有马共了。 马来西亚人对陈雨航不该陌生,他是麦田出版的共同创办人,麦田出版的书籍无疑是许多本地读者的中文读物来源。 陈雨航是出版人,此次来马担任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的决审评委。出版之前,他先是写作人,1970年代就写了短篇小说集《策马入林》(后被王童改编成同名电影)和《天下第一捕快》。 他还有一个身分——媒体人。其实,他的事业先从报刊起步,退伍后做过报章娱乐影剧版主编,也编过电影杂志。出版生涯1985年才开始,先在时报出版,后被詹宏志挖角到远流出版。 1992年,他和苏拾平共创麦田文化。“做了出版以后会觉得,出版的力量比较有累积。”他觉得,一来书本从制作开始就比较细致,生命较长;二来书本较报纸更能延续,做得比较完整。就像当年,他在麦田开设的历史、军事丛书。 不是军武迷却出版军事书籍 陈雨航初入职场做影剧版,是因为研究所念戏剧。他从小爱看电影,对电影中英译名如数家珍。开始编历史、军事史丛书,自然和大学念历史有关。他在麦田最先出版的军事书是《身先士卒——史瓦兹柯夫将军自传》(分上下两册)。 “我是文学读者,特别是小说的读者,但我也什么书都看,就读了军事书。”陈雨航直言不是军武迷,不熟悉什么枪砲战舰等武器,更不会收藏军事模型。但他爱看战争史和不同将领的人物传记。 台湾的军事书籍一向不是出版主流,但一代接一代还未断过。最早60、70年代由战略学者钮先锺首开先河;爱读军事史的陈雨航于1990年代开始接棒。麦田就出过一套6本,非常厚实的《西洋世界军事史》。 “我特别推荐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他原来是一个战地记者,他写的《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夺桥遗恨》(A Bridge Too Far)拍成电影,还有一部《最后一役》(The Last Battle)就没有拍成电影。”雷恩三部曲一开始没有版权,陈雨航当年识得译者黄文范,对方已经翻译好《夺桥遗恨》,于是积极取得版权,再请他翻译剩下两本。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版权到期易手,由读书共和国集团旗下的燎原出版再版。陈雨航又急着介绍,燎原出版的总编辑查理,本名区肇威,也是一位大马华人。 不为放弃写作不甘 退居幕后当编辑 前面说到,陈雨航先是写作人、媒体人才是出版人。等他再次执笔写书,已经是退休后的事。2012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小镇生活指南》,随即囊括《亚洲周刊》十大小说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问起编书与写书的时间比例,陈雨航斩钉截铁“没有比例啊,当我开始工作以后,我很快就放弃写作了。”嘴巴挂着“放弃”那么负面的词,但他并非不甘愿,不快乐。做报刊编稿,做出版编书,都是他喜欢的事,自然投入其中。更何况,出版自有成就感,编了一本成功的书,或发掘一个好作家,也都值得高兴。 “这就是一个编辑人。”陈雨航保持一贯的温和语调,丝毫不为停滞约30年的写作有过一丝不甘。他再以熟悉的剧场比喻,“我不是一个好的表演者,但我可以做后台,可以指挥。”他甘愿做场记,跟在导演身边,看的是舞台全景,对演员走位、道具摆设了若指掌。“场记对所有的演出最清楚……这有点像我后来做的编辑工作。” 常有人问他还写不写,“我刚开始还会说,还想再写,但后来就知道我做不到。”没想到眼前头发灰白的资深出版人,说出类似现代语境里“躺平”的话。“我想我有点纵容自己,觉得工作已经那么辛苦了,那就不写了吧,也提不起劲来写。” 第二个原因呢?“好啦,我自己说一下好了,我对小说的sense还算好,我是一个读了那么多小说的人……”陈雨航虽然出生花莲乡下,但从小就把图书馆翻遍,一周读好几本小说。乡下孩子要早起帮忙家事,他起不来,是母亲眼中贪睡爱困的小孩。父母不知道的是,晚上9时关灯入睡,他还在开夜车看书。他在灯泡拉了一条线,如果外面有任何动静,一扯就关灯。 所以,作为文学编辑,小说又是他的守备区,“我都看那么棒的小说,写的时候要超越它,很困难 ……” 签了约就是“头洗下去” “我后来重新写作是因为我的事业结束了,那我能做什么呢?”或许是话题谈到这里才热了,前面露出“躺平”之姿的陈雨航,这回像是骑虎难下的屁孩。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简称国艺会)的补助,只要写5000字就能申请,没想到还真申请上了。“闽南话说‘头洗下去’,你签约拿了50万(新台币,约6万9000令吉),那你拿了钱,写不完退回去吗?” 前一天的颁奖礼上,马华文学大奖得主龚万辉也谢谢了国艺会的补助计划。要不是合约有注明期限,拖延症如他可能到现在还写不出得奖小说《人工少女》。陈雨航对此心有戚戚,“本来两年的,我后来申请延后,我写了3年终于也写完了,我也有那种心情。” 尔后2015、2016、2021年分别出版散文集《日子的风景》、《小村日和》和《时光电厂》。《时光电厂》获得第35届梁实秋文学大师奖优选奖。陈雨航谦虚说,因为出了小说,大家发现这个“老家伙”还能写,就找他写写专栏,积累后才出了这几本散文集。 “你得面对一个事实,坐在你面前的,离开这个行业有20年了。”谈出版,陈雨航自认退休了,虽然保持关注,但有些作家、书籍可能会漏掉。他把时间摊开来算,离开出版业那阵身子还没脸书,还是部落客时代。他是“一指神功”使用者,用电脑写作就靠这一招,只是比较快一点了。 拜脸书所赐,透过许多老朋友、同行、后辈脸友的发文,他还能跟进到出版趋势。还有,每年有机会做几档文学奖的评审,能看到年轻人的东西,不会觉得自己是个“老先生。” “因为我有看新人的东西,我甚至可以用一些他们的语言。”陈雨航说,“因为有接触,所以不会lag(脱节)太多。” 更多【人物】: 设计师包益民 /做设计最怕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以细节调味 用素材塑形,葛亮酿造小说真实感与温度 电视烹饪节目主持人甄文达 /推广中餐文化也探索美食 期待遇见心动的美味
5天前
设计师包益民 /做设计最怕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编按: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设计师,你觉得会是什么?时尚?自由?还是活泼?这期【非常人物】的主角,是位自认为好奇心重的设计师。好奇心如何与设计挂钩?他又因好奇心有过怎样的独特体验? 现在,一起来认识设计师包益民吧~ 报道:本刊特约 张佩莉 摄影:本报 黄安健 TEDx Petaling Street “跃”年会宣传照上的包益民西装笔挺,双手插裤袋,气场全开,尽显“国际知名设计师”、“亚洲华人创意教父”的精气神,不过,年会当天站在舞台上却是另一个判若两人的形象──两鬓斑白小平头,黑T恤黑长裤黑色帆布鞋,一派随兴。后来在场外专访时,他还随身拎着一个塞满杂物的环保袋,像邻家的大叔从隔壁家走过来。 在台上,他分享了自己过去30年的成功秘诀“BABABA:Believe in Action(相信行动)”,虽然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但部分内容至今言犹在耳:“减肥不成功,因为没有很想要减”,又以电影《Inception》盗梦者把想法植入人的潜意识作为比喻,阐述“当你目标明确,确信这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时,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这个比喻精准无比,力道十足。 包益民一直都是一个目标导向的人,他曾经说过“前方有个旗子,就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又说“我就是想从一个一般的人,变成最好的人”,读过世界最好的设计学院──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和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曾任职世界顶尖的广告公司,30年来跨界广告、媒体、艺术、品牌管理、时尚设计、房产规划、AI等产业,他向宇宙下的订单,都一一显化。 只在见客时才穿得像个人 这天特别留意包益民的衣着,是因为知道他除了是设计创意人,还有另一个身分──时尚爱好者。 谈到当天的全身行头,他耸耸肩说从头到脚都是平价服饰,因为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喜欢穿着舒适,“因为今天要演讲,穿得还比较像个人,平时上班更随便,因为很少需要见客户。”顿了一顿,补充一句:“但我有好的衣服,真的要见客时才穿。” 因为穿了一身黑,左手手腕上那枚酒桶形表壳亮黄带的腕表也显得格外抢眼,一问之下,原来是时下明星、运动员和富豪争相收藏的瑞士品牌Richard Mille的自动腕表,以轻巧纤薄见称,“很轻,我蛮喜欢的。”他抬了一下手腕,淡淡说道。 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奢侈品是意大利Armani的冬装外套,但却只穿了一天,忆及这桩往事,他莞尔笑了。 天生就对美好的事物特别喜欢 包益民的父亲是外交官,父母亲长驻国外,13岁时,他才跟着父亲到巴拿马生活。话说那一年他在巴拿马念完中学,准备到美国深造,临行时父亲塞了500美元给他,要他去买一件好的冬装外套。“一般人可能会花100块去买,因为30年前100块美元已经很多了,但我却笨笨的用500块买了一件Armani,结果穿了一天就拿去退,因为觉得太奢华,不实用,又觉得自己太年轻应该不适合穿Armani,所以就拿去退了,买了一件60块钱的冬装外套!” 至于为什么是Armani,“不是因为它是名牌,而是觉得它特别好。”他后来常常回想这件事,觉得自己似乎天生就对美好的事物特别喜欢,“看到好东西会很好奇,想要去摸,想要去看。” 毕业开始工作后,包益民才真正拥有人生中第一件名牌精品──川久保玲的冬装外套。“好像是3000块美金,几乎花掉所有的薪水,”但这件外套他一穿就是10年,那10年里,他就只有一件冬装外套,“每次穿,都觉得它是最好的,衣服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的好看!” 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渐渐明白到,设计人就应该对美乃至所有美好的事物有一份原始渴求和执著,借由切身体验,培养美感意识。 他说“设计是不需要读的”,“因为设计需要的是创作者本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对于生活每个环节的思考与沉淀。”他鼓励设计师多去体验不同的事物,因为“做设计,最怕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与其说包益民喜欢时尚,倒不如说他喜欢品味美好的事物。“我喜欢的东西还蛮广的,车子、房子不能说换就换,但一些小东西,像家具、肥皂、牙刷等就比较容易,我第一个会先看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他说,要做到“跟别人不一样”并不容易,所以别具巧思的产品总是可以一秒抓住他的眼球。第一步是搜寻,第二步则是体验,做一个产品体验者,“这是一个never ending的搜寻过程,重点不在于你是不是找到最好的,而在于你一直想要搜寻更好的答案,到最后,它变成一个习惯,你会持续追寻更好的,你的工作,你的工作伙伴,你一切的一切,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 在生活中,包益民很重视家的感觉,喜欢有设计感的房子。他是法国设计鬼才Philippe Starck的超级粉丝,位于台北的家,设计灵感就来自于Philippe Starck所设计过的酒店。至于车子,他喜欢Audi彻头彻尾的德国风格,认为“开什么样的车子”很重要,“要不我就不开车。” 还有戴手表,他很坦然地说道:“我其实长期以来是不戴手表的,因为我喜欢的手表,我买不起我就不戴了。那也是一种习惯,就是说,我心中最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拥有,我宁愿不要其他的!” 从不讳言想要赚大钱 包益民曾经坦荡荡地宣称“绝不做穷设计师”,询及话中的深意时,他笑笑道:“就像我喜欢找跟别人不一样的牙刷、肥皂,我也喜欢谈一些别人不谈的事情,很明显的,设计师都不喜欢谈钱,所以我就故意去谈钱。” 他从不讳言想要赚大钱,只是,努力攒钱不是为了打造金山银山,而是为了可以体验高品质的生活,品味生活,感受生活。 他提高声调,理直气壮地:“我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我只是敢花,可是不代表不辛苦,所以花钱时,我会珍惜它换来的体验,因为我知道这些体验可以帮助我未来赚更多钱。当然不全是为了赚钱,钱只是让我有机会去体验更好的东西!” 他将话锋一转,侃侃而谈:“其实,体验不一定要花大钱,品味也不是靠金钱累积的,它需要花一点钱没错,可是不是绝对,你还是可以用一个比较省钱的方式去体验。譬如看歌剧,可以选下午没有人要看的场次;譬如一家很好的餐厅,吃一顿饭很贵,但喝一杯咖啡还是可以负担的;又譬如说我想去日本吃“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店,但很贵,我不想要付那个钱,所以我找了10个富豪一起陪我去吃,他们付钱,我带路。” 事实上,年轻时的他对金钱无感,直到疫情后才开始学习理财。他感慨地说道:“我以前从来不理财,也非常不喜欢存钱,对钱没有感觉。没钱了?好啊,我们再去攒钱,我认为钱是可以再攒回来的。我必须承认这是很大的缺点,疫情暴发时,我碰到很多困难,觉得储蓄其实还蛮重要的,才开始对金钱比较敏感。” 不好玩就不做了 包益民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也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2004年以自传形式出版《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他背部全裸、斜倚着靠垫摆出安格尔名画《土耳其宫女》中裸女的优雅姿势登上封面,令人侧目。封面出位,书名一针见血,书中写的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感触和体悟,发人深省,在台湾卖了3万本,登上诚品书店2005年销售量的“Top 100”。 说到底,包益民就是一个玩心很重的人,活到这把年纪了,依然不失玩心。“我喜欢快乐,喜欢玩,我把工作跟体验放在一起是因为好玩,不好玩我就不做了!” 玩心最重要的元素是好奇心,“我一直都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有好奇心,生命才会好玩,没有好奇心,就会变得很无聊。” 在吉隆坡逗留的那几天,他不但去了TRX商场,还趁上台演讲前的空档,在会场楼下的便利商店逛了一圈。 不过是一家很小的便利店,一览而尽,有什么好看的?他笑道:“就是好奇啊,马来西亚人吃什么样的泡面?这款口香糖为什么会在这里卖?为什么你们吃这样的冰淇淋?哪一款头痛药卖得最好?这里卖什么样的玩具?小孩玩这个玩具时在想什么?他得到了什么? ” 逛菜市场,他也一样可以逛很久,逛得津津有味,“我会看每一个摊位,心里想为什么要把菜这样子放,然后消费者得到了什么。”大多数时候,他会站在消费者的视角,观察和思考整个产业,以及整体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有些人不以为然——一把年纪了,什么东西没看过?!他哈哈笑道:“ 我就是好奇,没办法,我觉得失去好奇心的那一天 ,就是老的开始。”说完,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妥,又急急解释:“但没有关系,老没有什么不好;但我觉得我很幸运,不晓得为什么 ,我还蛮好奇的。” 更多【人物】: 以细节调味 用素材塑形,葛亮酿造小说真实感与温度 电视烹饪节目主持人甄文达 /推广中餐文化也探索美食 期待遇见心动的美味 影视界里的侠士毛尖 为人民看烂片
2星期前
以细节调味 用素材塑形,葛亮酿造小说真实感与温度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刻画、故事情节、氛围渲染和丰富的想像力去搭建一个叙事空间。在小说里面,作者可以嵌入宏阔的社会主题,亦可描绘人性的深层情感。不过,学者型作家葛亮笔下的小说却是虚实交织,充满丰富褶皱,并隐藏了很多历史细节和行业知识。 以他的“家国三部曲”收官之作——《燕食记》为例,为了复刻粤港茶楼的饮食文化史,葛亮耗了约6年时间,走遍粤港等多个地区,做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口述史采访、文献考究。在撰写过程中,每一笔都细入毫芒,通过岭南文化美食见微知著,挖掘出隐藏在料理后面的历史与人情世故。 “(这样)你的读者才可以有情绪上的共鸣,因为它的细节很真实,特别是有关于日常的部分。”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陈敬晖 部分照片:受访者提供 历史最为丰满的地方在于细节,而细节往往散落在旮旯之处,需要仰取俯拾,才能将各种脉络呈现得具体和细致。翻阅《燕食记》时,一股人间烟火气息便扑面而来,语句间有很多粤语词汇,读起来有一种旧时代的代入感。葛亮的笔触很细腻地刻画出岭南饮食文化,还添加了一些挺有趣的茶楼行规,像客人指着鼻子就是要“香片”,指指嘴即要“水仙”,水中升仙;指指耳即是要“普洱”,字有耳旁;至于指指眉当然就是要“寿眉”了。 这部小说从香港最古早的茶楼“杏花楼”开始叙述,带领读者体验茶楼空间的流变与社会变迁,亦融入很多关于粤港美食的习俗文化。葛亮举例广州人喜欢在过年前后吃黄沙大蚬,因为“蚬”取“显”的读音,有显贵的寓意。对当地人来说,吃蚬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记忆回溯。 葛亮笑说自己并非老饕,不过对饮食情有独钟,并认为食物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去叙述岭南文化和特质。同时,食物还能够衍生很多文化元素,如戏曲、空间、其他非遗的部分。“中国人的道理都在吃里面。吃是很永恒的东西,你的口味代表着你对于这种文化的一种极度认同感。” 不过,他为此作品也做了很长时间的情感准备与沉淀。“(记者:担心写坏吗?)倒不是担心写坏,而是我觉得你要动笔的话,我希望笔下的一方水土,必须要有感情的。否则,你会觉得写它的意义是什么?写作一定是一个有温度的事情。” 筛选少量考据素材“调味” 下笔之前,葛亮会有一系列考据过程,运用很长时间搜集资料、田野考察和构思作品。在创作“家国三部曲”时,《朱雀》用了5年,《北鸢》则是7年。然而这种长周期的写作,对他而言是一种沉淀,能够不断地反刍文字,用最精准的词汇去表达。 葛亮每一部长篇小说动辄要30至40万字,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内心的创作意图和面向,比方说构筑一个非常完整的记忆城市、一个家族历史,“它真的是需要有这个体量去完成。所以在完成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一定是很充实跟愉悦的。” 纵使有庞大的资料素材,他会悉数筛选,只动用少量素材为作品“调味”,让小说故事更为立体鲜活。不少人会以为在采集口述史时,受访者会不愿透露行业细节或流程。葛亮直言,许多老前辈比很多人想像的通达多了,观念也很新颖。 “他们没有说很多东西是密不外宣。在过程中,有些东西专业性太强,我一时可能catch不到,他们会说,‘葛老师,我来做给你看’。” 从未想过能当作家 葛亮有很显赫的家族背景——太舅公是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祖父是著名艺术史家葛康俞,表叔公则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由于出生在知识分子世家,外界将他比喻为“文坛贵二代”。面对这个标签,他却学会顺其自然,不给自己添加任何压力。 当然,他年少时期压根儿没想过当作家。在南京大学就读中文系时,班上倒是很多同学喜欢写作,系上还出版自己的文学刊物。“但你知道我在做什么吗?我在做美编,负责画插图和封面。”他开心地笑道。 不过,能报读中文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葛亮是中国“一孩政策”底下的第一代,那个时期,孩子的大学专业方向不属于个人选择,而是整个家庭的选择。为了争取更好的职涯机会和前途,许多父母会要求孩子攻读商科、法律或电脑相关的科系。 其实,葛亮的父母亦是理科出身,分别是物理和工程数学。 惟,两老都没有改变葛亮的梦想,反而支持他读中文系。他坦言,选读中文系或多或少与父亲有关。从小,父亲给他阅读《阅微草堂笔记》《世说新语》,培养对文学的感知,学习文字的语言审美。随后,主修俄语外语的父亲又给葛亮接触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无形中,他又被苏俄小说所影响,打开了小说的格局感,学会宏大的叙事和开阔的结构。这些“训练”为小说写作带来很大的裨益。 “我祖父的一些艺术见解肯定也对我是有影响,不光是艺术观、审美观,甚至也包括写作观。虽然他不写小说,毕竟是艺术史学者、一位画家,所以他的著述(《据几曾看》)也是围绕这个部分,不算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创作。” 电影是写作养分之一 其实,电影也是葛亮写作的其中一个养分。早在1998年,还在读大三的他就常常流连于南京的西祠胡同BBS论坛,其中“后窗看电影”板块尤其吸引他。而这个论坛是中国最早的电影论坛之一,为他带来了很丰富的电影资讯和启发。 “我现在香港浸会大学里面,除了教文学,我也在教文学向电影转化的课程。”不过,主轴始终围绕在文学,专注在剧本分析和文学语言,探讨原著小说如何通过电影改编,达到有效的转化,成为另一种艺术介质。 然而,电影与文学的叙事空间终究不同。文学通常更加开阔,其叙事方式和语言构成为读者提供更大的解读与想像空间;一旦转化为影视作品,许多原有的想像会随之变得具象而具体。 “这两种介质(文学与电影)中间转化的过程,对我而言蛮美妙的。”葛亮透露,其作品《燕食记》也在筹备做改编,“我自己没有参与,但我会关注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会怎样(处理)。” 第一篇小说在香港诞生 出身在书香门第,葛亮会不会很早就开始写作?其实不然,由于他对写作存有敬畏之心,不敢轻易动笔。直至他在千禧年远赴香港大学攻读硕博时,才开始创作第一篇小说《无岸之作》。而这部小说成功刊登在文学刊物《收获》上面。正是因为这次投稿成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亦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之旅。 5年后,他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谜鸦》,拿下第19届“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他缓缓地说,这个奖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果没获奖,很大可能写作兴趣会中断。“我觉得台湾在这个方面对年轻的写者的这种鼓励,然后它的力度还是比较大。当时有出版人跟我讲,希望跟我合作(出版)一个小说集,包括《谜鸦》之后的一系列小说。它会是一个很实在的动力,让你继续写下去。” 长居香港的葛亮认为,南京是创作的温床,香港是写作的磁场。所谓温床是潜移默化地,让他能积淀题材、文学审美的感受,也包括历史感。虽然在南京古都成长,但未必会想要用文字有序地去表达。香港却带他踏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重新认识故乡南京 “南京,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城市。你在生活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想要的一种审美体验,哪怕你是不自知的。但是到了香港,你会觉得,它和你的故土,作为一个城市而言,它的气韵的反差还是蛮大的。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种躬身反照的心理——原来我的家乡还是很不同的。” “你会觉得,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当时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原来你换了一个生活的环境, 才发现家乡如此的不同。”有了这样的落差感,驱使他用文字去记录这些事迹。毕竟在香港生活了20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他欠了家乡和情感的债务。 “你太习惯了那个环境,没有发现到它(南京)的意义,或者没有发现它的美。” “南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地标,是来自于六朝(古都)的神兽,叫做‘辟邪’。”有一次,朋友到访,便问了他,为什么“辟邪”会成为南京标志?辟邪是干嘛的?由于这个标志太普遍了,就算是南京香烟品牌也有这个标志,反而不会特别留意或研究。 “他追问很多问题,我发现我无法解答他所有问题。这个时候就是我说的所谓的习惯和蒙昧。” AI会不会影响创作? 在人工智能(AI)时代,许多人都会好奇AI会不会影响创作?葛亮则很淡然地说暂时不会。 “为什么我说不会取代人类,因为人类是有七情六欲的,人类有情感的,而情感会导致你不会在所有的节点都是完美的。恰恰是因为人类会有缺憾,因为有遗憾、缺憾,反而造成了人类在创作方面某些特质。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有缺憾,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带来了难以预计的一些意外。” 他说,AI太完满了,在AI里面没有任何“意外”。“所以我觉得恰恰是你看似的一些遗憾的部分,是人类最无可预计,最精妙的部分。” 简介: 1978年出生于南京,作家,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品涵盖小说、文化随笔与文学评论,代表作有《飞发》《问米》《朱雀》《北鸢》《燕食记》《灵隐》等等。他曾获第8届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华文好书”评委会大奖、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家年奖等海内外奖项。长篇小说代表作《燕食记》、《北鸢》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曾获颁《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人物、全球汉语文学年度作家、海峡两岸年度作家等荣誉。 更多【人物】: 电视烹饪节目主持人甄文达 /推广中餐文化也探索美食 期待遇见心动的美味 影视界里的侠士毛尖 为人民看烂片 书法家王冬龄/乱书是自己的艺术语言
3星期前
新教育
更多新教育
Wharton Online携手OpenAI推出《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利用ChatGPT教学》课程
Wharton Online携手OpenAI宣布推出全新课程《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利用ChatGPT教学》(AI in Education: Leveraging ChatGPT for Teaching),并已上线全球领先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
23小时前
【华文文学与活动交流会】为推动华文工作 寻更多的可能
编按:报考SPM华文科学生日渐减少的新闻每年都能看到。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华文产生兴趣?文学作品要如何走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世界?推动华文工作这条路又该如何走? 翻开这期的【新教育】一起来找答案吧。 报道:本刊特约 杨林宜 摄影:本报 黄冰冰 推动华文工作在马来西亚一直不是易事,如今身处在科技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静下心来阅读对许多人来说愈加困难,学习华文和亲近文学也逐渐从日常清单中淡出。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或许是教师日常工作繁忙,或许是学生课业繁重,抑或是社交媒体五花八门的内容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使得他们难以抽身,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然而,依然有一群华文教育与文化的推动者,在这数十年间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他们怀着“能做多少是多少”的信念,坚定守护着华文文学的沃土。如今,马来西亚华文教科书中已收录二十余篇马华文学作品,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与肯定。 尽管如此,他们也意识到,推动马华文学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上。他们希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深耕其中,让文学创作、讨论和分享的风气在校园内蔓延,感染更多人自发阅读,点燃大家对文学的兴趣,种下热情的种子,让它在日后的岁月里发芽并茁壮成长。 11月30日在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举行的一场华文文学与活动交流会,邀请了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兼院长伍燕翎博士,以及马华作家吴鑫霖,与华文教师分享如何将报章和马华文学作品带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世界,交流会由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主持。出席者有新纪元大学学院学生事务处总监戴庆义、中文系讲师吕鸣仁、吉隆坡班登英达国中华文科主任李淑君、雪州蕉赖柏林本国中华文科主任陈晓伟、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甄子云、乐学华文班授课教师颜音玉、柔佛拿汀翁惹化国中华文科主任江美年,以及森美兰利民济达哈中学华文科主任张俊荣。 曾毓林:华文教育工作决不能停滞 曾毓林在20年前担任《学海》主编时,便陆续推动了“我讲华语我考华文”、“拯救华文”和“爱华文”三项运动。他以“三部曲”来形容这3个阶段,虽然如今回首,推动华文学习的障碍和问题依然存在,但他依旧坚定地认为,华文教育的工作决不能停滞。 “不管有没有成果,我们一天还在岗位上,便是一天也要发声。若是连我们(华文教育工作者)都不发声,那就太可惜了。我不奢望这次的交流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但至少能让更多人听到推动华文教育的声音,尤其是教育部、家长和教师。” 他说,星洲日报在推动阅读和写作上始终不遗余力,尤其通过“花踪”让马华文学持续开花,并将马华作家带入校园,推广本地文学的阅读风气。最近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中,许多参赛者选择了本地作品作为朗诵题材,可见马华文学已开始渗透校园,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接触更多马华文学作品。 他认为这股“劲头”不能停滞,否则一切都将重新开始。他说,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和写作上扮演了要角,而教师本身其实也具备出色的写作能力。因此,他认为,若教师能多写作,便可更好地带动学生一起投入创作。 他指出,教师不一定需要博览群书,就像导演不必是影帝影后才能执导电影。然而,教师需要把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递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进入那片广阔无垠的书海。 “并非每位教师都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片辽阔的海洋,只要给他们一艘船,让他们去闯荡便很好了。” 伍燕翎:AI流行当下应让阅读更有温度 伍燕翎在会上分享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除了课业辅助甚至在某方面替代教师的角色,华文教育的推广应更加注重文学阅读的提升,让阅读更有温度、更人性化,并富有深度。 她向华文教师推荐了20部马华文学作品,希望通过教师的阅读与分享,将作品带到学生群中。通过阅读优质作品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涵养,激发他们对马华文学的兴趣,从而深入探索,进行创作。 她说,教育和文化工作者这些年来一直在推动华文教育,但除了推动之外,还需要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才能将教育和文化工作带入下一个阶段,推到更高层次。 “我们应该从更加乐观的角度来看,虽然教师的工作非常繁忙,要求他们阅读更多文学作品似乎有一定难度,但如今全国中小学的诗歌朗诵比赛中,许多参赛者选择了马华文学作品作为朗诵题材,全国创作比赛也是华文文学推广的重要一环。既然马华文学的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将这一推广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探讨如何让马华文学的阅读更具深度。” 伍燕翎经常通过各种活动与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这包括日前举办的华文教师文学教学研讨观摩会。她指出,尽管学生在文学创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借助AI的帮助,他们不仅能够写作,而且写作的速度也比以前更快。这个现象令人担忧,但也提醒着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做出改变。 她认为当前华文教育和文学培养的重点应当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让读写变得有深度,并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在这个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接触和鉴赏有内涵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思考与兴趣。 吴鑫霖:识字量有助于与文学作品产生联结 吴鑫霖则认为,在探讨适合学生阅读的马华文学时,也应当关注学生的“识字量”。唯有储存一定的识字量,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并和文学作品产生联结。 他说,许多马华文学作品因内容在地化,易于读者与文本产生共鸣。比如马华作家冰谷受邀到校园,带着小朋友一起阅读文本。他的教师朋友在教学中展示实物,如橡胶果和古早味雪糕,带领学生体验文本中的元素,让他们通过感官参与其中。 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想像的画面,将他们带入作品所描绘的时代和故事。 长期教导相同的内容可能会让教师产生倦怠,学生也可能因应付考试而缺乏对内容的真正理解。为了避免课本成为“作家的坟墓”,让教育真正做到“生命影响生命”,吴鑫霖认为在选择文本时,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既能激发教师教学乐趣,又能让学生感到愉悦的作品。 他说,文学的推广应回归创作本身的意义,即通过文本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与社会背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与作者的联系,同时让他们通过阅读与自身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 他举例,方北方的作品描绘了一代人的生活,孟沙写的是报人生活,李天葆小说中的茨厂街等,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揭开文本中的画面,比如将文本化为影像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与文本产生更多的互动,去想像那些时代背景,感受人物的情感,并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也建议通过活动将马华作家带到公众面前,比如文化讲座,甚至是医学讲座,如著名医生作家欧阳林,这可以提高作家的曝光率,让作家形象化,进而吸引更多人阅读文学作品。他说,这也是生命教育的体现,通过作家的影响力将学生从现实社会带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重拾“写诗”传统 表达情感 吴鑫霖认为写诗也是学生参与创作的其中一种方式。他说,过去写诗是人们表达情感和叙事的常见手法,但这种“传统”如今正在消失。他希望重拾这个传统,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作诗,包括不拘形式的打油诗,都能让他们轻松地享受创作过程。 他理解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推广文学教育的无可奈何。他特别提到吉隆坡中华中学一位教师,因学校图书馆位于10楼,愿意上楼阅读的学生很少。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名教师推着小车在走廊上“叫卖”,其灵活变通源自那颗对文学充满热忱的心。 陈晓伟:教学方法需适应时代变化 陈晓伟则坦言,推动华文文学在国中总是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然而唯一较为稳定的,便是教师的带动和教学方式,但教学方法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过去,教师通过剪报和读社论来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学生也可以安静地坐在课堂上听讲;但如今,几乎一切都依赖电子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生态。 他指出,现实压力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能会忽视不在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因此,要在校园内推动文学教育,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来扮演推动者的角色。反而,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圈持续带动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新人,形成自发的传播和参与。 他认为学生的影响力极大,而推动阅读和创作正需要这种动力。学生自发学习能让自己沉浸在文学中,并尝试创作和参赛。教师的任务是尽一切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让校园内的文化氛围持续发酵。 他也直言,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内涵往往很有深度,但对许多现代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显得深奥难懂,主要是因为他们目前所接触的内容多为表面,甚至肤浅。作家或专家的研讨会和讲座虽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但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生。教师需要消化这些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尝试理解富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戴庆义:推动阅读需有全面统筹计划 教育界资深工作者戴庆义分享了他在独中、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教授华文及掌校期间,推动华文阅读和学习风气的经验。他回忆道,当他还是教师时,他鼓励学生养成剪报的习惯,并分享有关内容;掌校后,他则要求教师们采用类似做法,也鼓励学生引用文章来分享。 但他坦言,推广工作经常面临的阻力包括教师非自愿参与,这可能源于教师忙碌和缺乏动力,以及教师华文素养的不足。如果再加上缺乏上级支持,教师往往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学生自然也难以得到鼓励,从而导致华文阅读风气难以持续,相关活动的效果也不彰显。 他认为要激发教师参与推动华文阅读,还必须有一个全面的统筹计划。他建议先成立一个华文阅读委员会,并由各州的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负责带领和同步推动该计划。 然而,戴庆义也指出,非华裔校长或非中文背景的校长通常不支持此类活动,这会给推动工作带来困难。无论如何,要让推动工作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必须获得各方支持,包括教育部和督学,而媒体在宣传方面也发挥着重大作用。不过,若活动能够在全国同步推广,还需要有后续准备。若动力无法持续,推广效果将迅速减弱。因此,他认为需要一个监督单位,定期推进相关活动的进程。 李淑君:善用科技便利让学生阅读 李淑君表示,科技改变了许多人阅读的方式,她并不认为教师和学生阅读量减少,而是阅读的途径不再仅限于书本。她认为,要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马华文学作品,可以善用科技的便利。例如,现代人习惯分享新闻链接并展开讨论,李淑君认为同样的方式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她建议通过挑选一些精彩的文章,发送链接到学生手机上,让他们随时随地接触这些内容。 她也指出,当前学生面临过多的诱惑,短视频等娱乐形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她提议通过有趣的方式,比如结合优质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接触文学,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她曾要求学生固定写日记或周记,但发现学生的写作逐渐缺乏新意,于是她改变想法,鼓励学生分享在短视频平台看到的有趣句子并记录下来,由小分享来推动阅读。 “这就像我们偶然听见一首歌,喜欢上了就会凭着歌词去找到那首歌。同样的,先让学生接触他们感兴趣的部分,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寻找更多文学作品。” 李淑君认为,一旦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便会在自己的社交圈内传播并带动他人参与阅读。 颜音玉:挑选精彩篇章更有效 颜音玉也赞同李淑君的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如果直接将20本书单交给教师并要求他们阅读,教师的常见反应可能是“等有时间了再看”。她认为,比起让教师或学生一次性阅读大量书籍,不如挑选其中精彩的篇章来分享。当读者看到吸引人的内容时,他们会更愿意继续阅读,而不是因为时间或其他原因错过推荐的好作品。 她分享了自己在参与大马爱心协会主席张瑞慈督学在疫情期间举办的线上爱心读书会时的收获。她说,张瑞慈挑选了一些文章,分享阅读心得并与大家讨论。这样的分享不仅有趣,还能从中获得启发,促使她更参与更多。她认为,只有当一个事物引起兴趣时,读者才会主动去阅读,否则外部压力反而会引发抗拒。 “就好像你给了我鱼饵,让我自行去钓鱼,那效果可能更好。” 她也说,学生接触马华文学的机会较少,原因在于许多马华文学作品不像其他书籍那样容易获得,网络上也难以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此外,现代人一机在手,阅读方式也从纸质书籍转向电子形式,如果直接把书籍送给学生,他们可能不会感兴趣。 她建议一些团体或媒体如星洲日报,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参加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参与阅读。 江美年:赛事可激励学生完成阅读 江美年则表示,20本书对于师生而言可能过于沉重,但如果减少到5本,则建议可以通过全国赛事来激励学生完成阅读。例如举办全国马华文学问答赛,通过选择题的方式进行。如果学生反应良好,下一届赛事可以增加更多的作品。 她提到,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和文学创作比赛,参与的学生通常只是少数,无法扩大到更多的学生,文学创作比赛则侧重于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相比之下,选择题问答比赛更为简便,通过督学的支持可以在全国各校同步举办,线上形式也能解决交通和住宿等问题。 此外,她希望伍燕翎能举办更多与马华文学鉴赏相关的研讨会,让更多教师了解马华文学及其作者的背景等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 张俊荣:作家亲自分享能更好理解作品 疫情期间,伍燕翎安排马华作家与教师们接触,张俊荣特别喜欢这样的安排,因为通过作家的亲自分享,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背景和写作心得,从而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并进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但张俊荣坦言,虽然马华文学的优势在于它与本地人的生活背景相近,但由于文本中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年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产生了“代沟”,因此当教师与学生分享作品时,教师可能已充分感受作品的情感,但学生却难以理解。 “当我和我的中二学生讲解文本时,我讲得很生动,但他们却只能看着我。” 他不赞成直接要求师生阅读20本书,而是认为挑选几篇精彩的篇章更为实际,这样教师可以更轻松地引导学生接触到作品。虽然一些马华文学作品很有深度,但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例如中一、中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然而,他提到像“红蜻蜓”这样的作品,学生普遍喜欢,因为它具有小说性的情节和吸引人的元素。 张俊荣认为推动马华文学阅读的方式可以分为“自愿”和“强制”。自愿方式是教师出于对这些作品的喜爱和兴趣,自发地进行推广;而“强制”方式则是通过如江美年所建议的全国笔试比赛或星洲日报推动的时事问答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甄子云:“进”与“出”的方式推动华文学习活动 甄子云则建议从“进”和“出”两个方面来着手推动华文阅读风气。他认为,先通过“进”,如广播节目让听众(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通过听来了解更多书籍的内容。这可由一些媒体团队如星洲日报来推行,让听众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文学作品。 “我以前去教课需要开一小时的车,每次在车上,我都会听书,很少有时间看书。对于教师来说,要抽出时间来看书确实有些困难,但如果是需要阅读的书籍,他们还是会尽力去完成的。” 甄子云还提到,介绍书籍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介绍书籍的内容,另一种则是朗读。他说,如今有不少YouTuber通过举办线上读书会或电影分享会,推荐有意义的书籍或电影心得,这种做法对观众也能产生积极影响。 “出”的方式则是通过教师的书写来激发学生的动力,例如,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季刊《芒种》鼓励会员笔耕,促进华文教师的交流与资源分享。 他也建议组织教师和学生的读书会,但这些读书会不应以学术性的形式进行,而应更加自由和轻松,让参与者通过读书会既能“进”,也能“出”。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举行不同类型的读书会,大家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加入,由群主引导大家分享阅读心得,增强互动与参与感。 更多【新教育】: 印尼新锐导演卡蜜拉·安迪妮/镜头底下的女性角色 是对社会的观察 艺术家颜思海 /手绘人文地图 留住老社区记忆 越南青年导演何黎艳/跟拍3年 揭露苗族少女消逝的童年
3天前
克丽蒂依莎《Tomorrow is Spring》 荣获2024年BMW短片奖大奖
以“PULSE”(意指脉动)为主题的2024年BMW短片奖(BMW Shorties)圆满落幕,万众期待的最佳短片大奖桂冠花落于克丽蒂依莎(Krityishaa A/P Karunagaran)执导的《明日是春天》(Tomorrow is Spring)。 马来西亚BMW集团(BMW Group Malaysia)董事经理本杰明内格尔(Benjamin Nagel)指出:“BMW短片奖是我们举办时间最长的文化活动,始终致力于发掘和表彰马来西亚卓越创意人才。过去18年来,这个平台成为创作者分享新兴故事的跳板,亦体现了我们推动创新和艺术的决心。” 作品深刻表达困境中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勇气 获得大奖的《明日是春天》是一部时长15分钟的剧情短片,故事围绕着保安Menaga这个角色展开,她表面看似于满足于在社区公寓内的生活,然而与伴侣发生争执后,她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影片中通过细腻且具引人入胜的生活镜头,表现了她的心路历程,同时揭示了我国低收入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并展现了一名女性在挫折面前坚持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与韧性。 克丽蒂依莎凭借着《明日是春天》这部作品脱颖而出,获得评审团的一致青睐,成功赢得8万令吉的制作奖金。今年的评审团由马来西亚创意行业的权威人士组成,包括了、珍妮阿米尔、苏忠兴、Tunku Mona Riza、Ghazi Alqudcy,以及纳狄雅韩沙Nadiah Hamzah。 克丽蒂依莎分享道:“这个奖项对我而言是荣耀无比的人生里程碑,也是我电影创作生涯中一个非常感动的时刻。《明日是春天》是一封充满希望和韧性的情书,不仅仅是写给我自己,也写给每个经历过人生不同季节的人。这部作品深深表达出即使今天未如所愿实现目标,但也许明天就会迎来春天。我由衷感谢优秀的演员和幕后团队,感谢他们所付出的信任和努力,让这个故事成功搬上荧幕。能在BMW短片奖此平台上获得认可,既让我感到莫大的鼓舞,也让我更加确信真实故事所能传递的力量,尤其是在马来西亚。” 出色的故事叙述与表演揽获众多奖项 出生于怡保的克丽蒂依莎带着《明日是春天》首次参与BMW短片奖。拥有超过7年导演、编剧和制片经验的她,最初毕业于生物技术专业。但她抱持着对故事创作的深厚热情,而后在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获得了数码影视专业学位。目前,克丽蒂依莎是Buzzworks Films的导演兼编剧,致力于创作贴近马来西亚观众生活的精彩作品。 《明日是春天》深刻探索了静默坚韧的精神,以出色的故事叙述和卓越的表演,打动了评审们的心。这部作品不仅获得了BMW短片奖大奖,还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奖项,剧中人物Piravina Ragunathan更通过出色的表演赋予影片强大的情感力量,而摘下最佳女演员的殊荣。除了给评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克丽蒂依莎的故事还引起了BMW短片奖广泛社区的共鸣,在为期数周的网络投票中深受喜爱,最终斩获“全民推荐奖”。 观赏入围作品:BMW短片奖的官方YouTube专页www.youtube.com/user/bmwshortiesmy
3天前
东西
更多东西
不仅爱喝,并且爱上收藏白酒
刘智豪是酱香型白酒的忠实拥护者,8年前喝过一次茅台,从此爱上,开始学习如何品鉴与保存白酒,以及研究其深厚的文化,还一直不间断地收藏白酒,其中又以茅台为主,成为国内少有的茅台收藏家……
6天前
满满牛油果围绕的Avosome Day
一开始做牛油果奶昔的Avosome,后来发现大家对牛油果的喜好不一样。倘若是市集逛客,饰品或手工皂深受欢迎,公司的私人活动,大多会询问客制化牛油果礼品如钥匙圈。于是,Avosome从初时单纯的牛油果奶昔至今已累积了各式各样的周边产品……
2星期前
来场与中国数千年璀璨玉文明的约会
113件晶润温亮的中国古玉,此刻正静静躺在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等你来细细品阅。刘云辉感叹,玉是大自然杰作,材质温润致密,如同中国人的性格,内敛仁厚。“中国人对玉有着特殊情感,中国玉文化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饱含中国人的价值观、审美观……
3星期前
ADVERTISEMENT
家庭
更多家庭
废物变玩具 开启孩子想像力
“游玩”对每个孩子而言是最快乐的事情,亦是最重要的事情,甚至重要到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1日定为国际游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lay),2024年6月11日则是首个国际游玩日。 引述联合国官网,游玩不仅是一种休闲活动,也是各年龄段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在认知、社会、情感和身体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能通过游玩学会探索未知、解决问题、责任感、学习和人际连接的精髓,还能刺激大脑发育,提升社交技能,有助于调节情绪,并促进身体健康和体能,并且培养复原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可谓获益良多。 无需昂贵的玩具,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纸箱,一盒彩色笔,孩子就能创造新世界。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何正圣 我们总认为,玩具总要带点“高科技”或看起来炫目又有趣才好玩,但如今质量较好的玩具动辄上百,很多时候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是一种负担。 然而Maple bear幼儿园一角却展示另一种可能。 毫无用处的“垃圾”有大用途 走到该园的“艺术角落”,就能看到分别由纸皮、矿泉水瓶拼成的“玩具”,又或者由塑料瓶、纸杯、厕纸筒组合成的作品。 靠墙的橱柜上,只见叶子、矿泉水瓶、厕纸筒等物品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妥当,令人感到眼前一亮:原来废品也能变成玩具。 这是园长温薇薇于多年前在国际学校执教时习得的废品创意手工(Junk Modeling),然后引入到幼儿园,为孩子创建这样的角落至今。 一来能提高幼儿们的环保醒觉意识,加上老师本就喜欢做手工艺,于是看到“垃圾”就如同发现到宝物似的。 “所以孩子在家里,可能吃酸奶后,会想把酸奶盒的塑料盖带来学校,然后开始分类。” 此外,当园方需要回收品时,亦会列出所需物品,呼吁和鼓励家长捐赠,例如纸巾盒、缎带,甚至是旧衣服都在回收之列。 她也尝试把大自然的元素融入到环境里,树枝可作装饰,树叶可作为感官游戏(sensory play)的道具,以及手工艺的素材。 看似毫无用处的“垃圾”,原来另有大用途。 “你知道他们会有很多想法,他们想建造什么东西时,就喜欢到那个角落,拿出大大的胶带,开始动手做。” 她提到,逢年过节要回乡时,许多人会发帖推荐适合旅游的十大玩具等等,可她认为实际上并无必要。 “我就带一个小小盒的蜡笔和一些橡胶圈出门。当成年人打麻将或玩乐时,我一岁半的女儿能做什么?我就问我的家婆有没有纸箱,拿出纸箱、蜡笔、橡胶圈后,她就开始自己用蜡笔涂鸦等等,能玩一整天。” “所以人家说她很乖,其实并不是的,要视乎你怎么取悦她。对小孩子来讲,纸箱比纸张有趣多了。” 给孩子发挥创意的空间 她直言,每次看到孩子的成品会大感惊喜。 比如有个孩子特别喜欢蛇,会阅读跟蛇相关的书,自然也会动手做蛇的模型。第一次做时,只是用纸张剪出一条长长的形状;第二次同样是长形的白纸,但尾部变尖了…… “他可以天天做蛇,连续1个月,可是到最后他做壁虎(模型),我有吓到,因为超像的,他通过实践已经掌握了这个技巧。” “我们要通过这方面激励孩子的创意、提高他们环保回收的觉醒意识,放手让他们做想做的东西。如果我们限制他们,例如我告诉他机器人就是要有两只手、两只脚,他们就无法发挥。” 她回忆,有一次给孩子发一张白纸画地图,由于白纸的面积太小,不足以让他们画完,于是又继续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纸。 结果他们开始将一张张小小的白纸拼接成一张大大的地图,地图上有医院、诊所等设施,他们开始拿出汽车在上面行驶玩乐。 “所以你真的给他们这种空间和资源,他们是可以做到的。” 她笑说,现在有些孩子太乖了,当她把彩色笔递给他们时,他们第一反应就会问:纸在哪儿? “如果我说画在石头上,他们会跟你说不可以。他们知道规则了,可是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被局限、固定了。” “因此我们老师很多时候是要帮他们打开思维。” 孩子的宏图大计在进行中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大概难以避免一地玩具的混乱场景,甚至偶尔还会误踩“玩具地雷”,接着不是传来家长的嘶吼声,就是家长低头弯腰边叹气,边收拾。 但是,育有两名子女的玩具品牌Aden+Ren创办人张美萤却主张,不要轻易地收拾孩子的玩具,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他们在玩的时候有自己的灵感,但是中途可能由于各种事情,需要暂停下来。可其实他们还没有完成原定的计划。” 比如,孩子想用积木搭建一条道路,这条路上可能还有一座桥,尚未搭到桥的部分就到饭点,只好放下积木去用餐。 “如果他在吃饭时,我们去拆掉他原来建好的积木,然后收起来,可能他就会很不高兴了,因为他还没做完。” 试想我们的工作还未完成,亦没来得及保存,只想着吃完饭后继续做,不料回到座位上却发现被人一键清空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们没有给他机会,他原本可以实施更多、更大的想法,可是他的进度一直只达到20%,我们就收拾清理,他几时才能完成?” 曾有一名专家与她分享时提到,对方一星期才打扫一次房子,因为他年幼女儿可能想要搭建一座屋子,屋子里有厨房、睡房等等,但是搭建计划无法在一天内完成,她需要很多时间。 “她搭屋子搭到一半,可能想先去画画,然后就暂时离开。假设父母当晚就收拾,她就没有时间完成。” 她笑说,每次家人要收拾孩子的玩具时,她也会先喊停,免得破坏孩子的“宏图大计”。 她建议,父母在收拾孩子们的玩具前,可先询问孩子,他们的“建造计划”是否已经完成。 “我们要给他们自主性(autonomy),要得到他们的许可。我们自己长大的时候,可能就没有人问过我们的许可。” 那要如何判断孩子们可能已经放弃他们的“计划”?依然还是要“问”。 “我们可以告诉他,已经注意到他两天没有继续他的计划了,是不是可以收拾了?如果他说可以收了,那就能要求孩子和我们一起收拾,怎么收?放哪里?” 下一次,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一个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尽情挥洒创意吧! 更多【家庭】文章: 短视频当道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考? 马术治疗 开启特殊儿童心门 走进考古走近历史 博物馆也能很有趣
5天前
【读者投稿】柏芫/其实我们可以好好说话
最近刚播完的韩剧《好搭档》里的最后一个案件,写实地反映了现实家庭生活中常发生的事,就是家人之间没办法好好说话。很多时候我们说出来的话与我们心里所想的意思背道而驰,明明想要关心对方或是希望对方关心我们,结果说出的话不是让对方感受不到温度,就是让对方误解为谴责或是埋怨,并没有表达我们的心意,以至于误会和怨气日积月累。 在我处理过的离婚案件中,感到最无奈的事即一对相恋且结婚多年的夫妻,因相处时没办法好好说话,导致误会和埋怨越来越深,最终两人选择放弃沟通,也放弃这段关系。其实,很可惜。 当家人之间,没有好好表达自己对家人的付出而感谢,也没好好表达自己的关怀之意,这样的家庭关系会让所有人都生活在内耗和争执中,也会越来越疏离和不和谐,最终家庭氛围将会变得压抑。那些不和谐的音调会不停出现在生活里、与家人的沟通里和相处模式里。 咄咄逼人的语气终将消磨彼此的关系 如作家杨绛曾说:“中国家庭的悲剧,多数都源自于‘遇事爱责备’的相处模式。” 这种一遇事习惯以责备的语气去说话的关系,包括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等,都是慢慢地耗着双方的情分。其实我们都明白,当发生事情时,责备是最于事无补的方法,不仅挽回不了已发生的事,还会将错误放大,但由于习惯以责备的语气说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先责备,后关怀。这样的说话模式,往往这让人感受到责备,而非关怀。 当夫妻发生争执的时候,其中一方习惯性地以责备的语气说话,另一方只会感受到责备,即便事情过去了,心里还是会产生疙瘩且日复一日地加深两人之间的隔阂。有时候,你本来只是想提醒对方之前发生过相似的事情,要对方注意前车之鉴并小心而已,但由于你习惯以责备的方式说话,对方就可能误会你一直揪住他的过错不放,或者爱翻旧账。由于心里委屈或是不甘心,对方又以气死人不偿命的说话方式去反驳你,这样两人可能会开始吵架。 这样的沟通模式,时间久了,会逐渐消磨两人的热情,彼此的关系终将愈加疏远。 急于发泄情绪会使矛盾加剧 当你想关心你生病的丈夫或是妻子,你想说;“你哪里不舒服?要不要看医生。”可是说出的话却是:“你每次都这样,我跟你说了多少次,又得看医生。” 当你想让忙碌的丈夫早点回家陪你,你想说:“我一个人在家,想你早点回来陪我。”可是说出的话却是:“你又死去哪里了?怎么这么晚都还没回来?” 这些话是否很熟悉啊?这些话与说话的那个人的本意,背道而驰。 很多时候,人在面对生活上的问题,往往难以做到先关心,再解决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处理问题,而是急于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说话的用词和语气都比较负面。这种沟通模式往往会加剧矛盾,导致双方的隔阂更深。 有时候,妻子向丈夫说着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事情,丈夫却以为妻子因小事爱抱怨,完全不理解他在外工作的辛苦,说话上就显得不耐烦,或是让人感受到不屑,如:“我在外面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家,这些小事有什么好抱怨的。” 其实,丈夫可以先平静下来,再说;“我明白你的辛苦,我们都辛苦,但是家里都得靠你。”其实,妻子明白丈夫在外奔波的辛苦,但是她在家里面对处理不完的琐事,也很不耐烦,她需要被关心。 听了这话,本来可能点燃吵架的火种也灭了。 好好说话能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家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好好说话,少点责备,多点体谅。与其遇到问题时责备对方,不如温和说一句“没关系”。当我们好好说话时,我们能够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家人之间不是博弈,无需争个输赢,分个高下,才能解决问题。 家人之间可以讲道理,但一定要少说教,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除了血缘,就是感情。家人之间,夫妻之间,如果总是用说教的方式沟通,长篇大论,温情和关心就会渐渐消磨殆尽,彼此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家也不再是那个温暖的港湾。 如果夫妻之间少了感情依靠,这日子不就淡如水了吗? 如果你是那个总爱说教的丈夫,请记得你的妻子要的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丈夫,孩子要的是一个可以爱护他们的父亲,不是高高在上的夫子。 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需要好好说道理,立规矩,这是维持家庭和谐运作的辅助,但家人之间也可以好好表达自己内心的意见和关怀,这比两人互相说教和指责,然后吵得眼红耳赤去确定谁对谁错来得更有意义。 聆听与沟通打破隔阂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源自于其中一方,或是双方都不愿意聆听对方说话。 例如:当一个丈夫工作回家时,他觉得自己在外面赚钱养家很辛苦了,而那个在家带娃的全职太太应该体谅他,而不是对他唠叨不停,所以他拒绝聆听太太的话,或是拒绝沟通。时间久了,两人渐渐没了沟通,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两人心里的想法,关系会越来越疏离。 身为丈夫,他可能觉得不想把工作压力说给太太听,是不想让太太更压力,他或许想让太太过得轻松一些。但是人往往忘了,心里的想法是需要通过好好说话,才能让对方听到。 而在太太的眼中,她在家里全天候照顾孩子和打理繁琐的家务实在太累了,她也需要一个抒发情绪的出口,希望被理解,因为她每天都困在这一亩三分地,她没有同事,没有资源,她可能还有恐惧,害怕看见丈夫眼中对她的藐视。这些情绪可以通过聆听和沟通得到舒缓的。 拒绝沟通如无形的屏蔽,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许多家庭关系的破裂,往往源自于不愿意好好沟通关于生活中那些琐碎小事。这些小事可能带来的委屈、不公、不被认可、抱怨和责备,像无形的毒药,日积月累地侵蚀着感情。当这些负面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为压垮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令家庭关系彻底崩溃。 家是温情的起点,也是心的归宿。 我们可以好好说话,给家人最温暖的话语,而不仅仅是责备的语气。 更多【家庭】文章: 短视频当道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考? 马术治疗 开启特殊儿童心门 走进考古走近历史 博物馆也能很有趣
2星期前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新村里的亲民人参
母亲的小菜圃和周遭的野地,随时会见到一棵棵绿得像翡翠的植物,伴有粉红色小花,长得很茂盛。我好奇它怎样能遍布各角落,到底是风儿、鸟儿还是蜜蜂等帮忙播种吗? 后来,有老乡亲告诉我,这野生植物有不少别名,例如“土人参”、“棱轴土人参”或“假人参”等等,名符其实,素来吃了对身体机能有补益,有助保健。而它的根部煲鸡汤,味道很不错。嫩叶可清炒,吃起来带有一丝黏黏滑滑,犹如吃羊角豆。 然后,我无意间发现马来友族称之为Ginseng Jawa 或Ginseng Som Jawa ,就去请教麻吉(Makcik)。她们异口同声地都说,这能缓和疲劳,增强体力及帮助母乳分泌,简便廉效,所以是“亲民人参”。 通常,他们会取嫩叶来当Ulam佐辣椒酱生吃,或者煮快熟面时加入几片嫩叶,味道清甜。不然,拿来煮椰浆也行,或者滚汤也很好吃,清炒或炒时添入捣烂的峇拉煎(Belacan)、蒜末和小葱头,风味更佳,想要菜色更丰富可放入虾仁同炒,是老少咸宜的一道家常菜。 更多相关文章: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新村的翡翠:鸡屎果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生火利器椰壳皮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犹如暗器的刺芹
2星期前
读家
更多读家
锺雪芬 / 三生三世聂华苓
2024年10月21日,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的聂华苓在美国爱荷华家中去世,享年99岁。 聂华苓一生的经历,是真正的“世界中的中国文学”。对1960年以后的世界文学(尤其是华语文学)而言,她是当之无愧的“中心人物”之一。 今天,一起来回顾这位“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的一生吧! 对于自己的一生,聂华苓回忆说:“我1925年出生,在武汉长大,要逃避国民党特务的追踪,我们全家就住在日本汉口租界,我听的是日语,看的是日文,战争爆发以后我们就离开武汉,后来辗转到了四川。那时候在四川,我们被称为下江人,等于和四川人是两个国度的人。后来1949年到了台湾,就是外省人。到1964年从台湾去了美国,在美国我也不是美国人,也是外国人。所以我总是和外籍有关系。” “我是一棵大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聂华苓在自传《三生影像》里写道。 ◢第一世:根在大陆 1925年,聂华苓出生于湖北武汉,父亲为贵州省平越行政专员,1936年在中共红军攻入平越时殉难。翌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聂华苓与家人到乡下三斗坪避难,先后就读恩施中学与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 初中毕业后,聂华苓与两位女生一起搭木炭车去了重庆。由于盘缠不足,加之战乱,旅途并不顺遂,每天只能吃两个被她们戏称为“炸弹”的硬馒头。辗转到了重庆后,聂华苓于1944年考入中央大学经济系,随后转入外文系。聂华苓热爱阅读,尤其喜爱老舍的小说与曹禺的戏剧。1948年,大学毕业,与同学王正路结为夫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创作〈变形虫〉。 ◢第二世:干在台湾 1949年,聂华苓随家人到了台湾,经李中直介绍,加入《自由中国》半月刊担任编辑委员与文艺栏主编,成为该社最年轻及唯一的女性成员,与雷震、殷海光、毛子水、戴杜衡等共事。她满怀感激地说:“二十多岁是最能吸收、最有激情的年纪,我能与他们一起工作,当时不知道有什么收益,但此后三四十年来,我一直深受他们的影响。” 台湾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时期(注:在1949年至1991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实施戒严,对持不同政见者进行迫害的黑暗时期),《自由中国》因多次发表批评政府的言论,主编雷震最终于1960年被捕。同年9月4日,军警闯进聂华苓家,抓走住在隔壁的编辑傅正。聂华苓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当时女儿蓝蓝正在弹钢琴,在隔壁的冲突声里,她让女儿继续弹下去。“蓝蓝又继续弹下去,越弹越没劲了”。聂华苓说:“我望着她,心里想:但愿下一代没有这种恐惧了。” 聂华苓虽没被捕,但之后两年间一直受到监视。《自由中国》停刊后,她应台静农邀请赴国立台湾大学任教,随后又应徐复观之邀在东海大学兼课任教,与作家余光中共事。1963年,聂华苓于美国驻华领事馆的酒会上,遇见了未来的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 翌年,聂华苓赴美定居。 ◢第三世:枝叶在爱荷华 1967年,聂华苓与保罗·安格尔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的基础上创办了“国际写作计划”。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学交流平台,通过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至今,该计划已邀请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上千名作家前往爱荷华进行创作与交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美籍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爱尔兰作家谢默斯·希尼,中国作家汪曾祺、柏杨、莫言、王安忆等,都曾参加过这个计划。 聂华苓因此被誉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 在“国际写作计划”刚开始时,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1968年,台湾陈映真接到我们邀请,却被当局逮捕了,捷克发动人权运动的哈维尔,接到我们的邀请,苏联坦克车冲进布拉格,哈维尔流亡地下了。”聂华苓希望“让无法出来的作家出来”,她邀请许多曾受铁幕限制的作家来到爱荷华,开启他们的创作。 此外,这个计划也成为连接各地文学创作者的纽带。1979年,一群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作家隔绝三十载,首次相见于爱荷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浴洋这样评价“国际写作计划”:自创办后,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立场的作家在这里相聚,借用聂华苓的话说,他们“交流”而非“交锋”。在20世纪后半叶充满对峙与斗争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国际写作计划”发挥的作用尤为引人关注。 ◢活得无畏、透明和光华 在〈一个人和三个时代〉一文里,中国作家迟子建回忆了在爱荷华的许多细节:“一上楼,我就闻到了浓浓的香味,她说煲了鸡汤,要为我们下接风面。她在厨房忙碌的时候,我站在对面看着,她忽然抬起头来,望了我一眼,笑着说:‘你跟我想像的一模一样!’我笑了。其实,她跟我想像的也一模一样!有一种丽人,在经过岁月的沧桑洗礼和美好爱情的滋润后,会呈现出一种从容淡定而又熠熠生辉的气质,她正是啊。” 2005年,迟子建受“国际写作计划”之邀去美国展开为期3个月的交流和访问。计划结束前的最后一夜给迟子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渐渐黑了,大家生起火,围炉喝酒谈天。谈着谈着,聂华苓忽然放下酒杯,引大家来到卧室,拉开衣橱,取出一套做工考究的中式缎子衣服,斜襟,带扣襻的,银粉色,质地极佳。聂华苓举着披挂在衣架上的那身衣服,笑吟吟地说:“我已经嘱咐两个女儿了,我走的那天,就穿这套衣服!怎么样?”那套衣服出水芙蓉般的鲜润明媚,迟子建说:“穿上后像个新娘!” “她大笑着,我也笑着,但我的眼睛湿了。没有哪个女人,会像她一样,活得这么无畏、透明和光华!” ◢三生三世聂华苓 聂华苓晚年以其回忆录写作,诠释了何为“文学的记忆”;而她“三生三世”的百年道路,也是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份宝贵记忆。正如她在自传《三生影像》里称:这辈子恍如三生三世,大陆、台湾、爱荷华,几乎都是在水边度过的。 “我是一棵大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熟悉她的作家李锐认为,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果实在全世界。” 观看视频,请点击:三生三世聂华苓:缅怀“世界文学组织之母”,活得无畏、透明与光华的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焦点人物|#锺雪芬大人学 【雪芬说书Ep129】 聂华苓,美籍华人作家。1925年生于武汉,湖北应山人。1949年到台湾,同年加入《自由中国》半月刊担任编辑至停刊。1964年赴美国定居,任教于爱荷华大学。因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有“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美誉。 今天,一起来品读聂华苓的3部作品:小说《桑青与桃红》、《失去的金铃子》和自传《三生影像》。 ❶《桑青与桃红》 《桑青与桃红》是聂华苓的经典之作。故事讲述桑青与桃红,虽然同为一人,却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小说没有很多新鲜色彩,没有太多渲染,直述风格令人着迷。就作者聂华苓本身而言,四处流浪没有一个安身之处,所以在她笔下的桑青也是这样一个命运悲惨的人。 1990年,《桑青与桃红》获颁美国国家书卷奖,此后成为离散文化(Diaspora)研究的文本,是探讨女性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移民文学的必读经典。 ❷《失去的金铃子》 《失去的金铃子》是聂华苓首部长篇小说,写于1960年,并以连载的方式,首发于台湾《联合报》。 此小说描写抗战时期一个在外读书的少女返回故乡的一段经历和见闻——山村故土的一些平平常常的人,一些简简单单的事。但在聂华苓的笔下,少女暗恋的情怀,守节女子的苦涩,妻妾之间的争斗,女性向往自由的憧憬,被一一细腻地、舒缓地展现出来,像一幅写意的山水画,素淡而隽永。而暗喻着少女情怀的金铃子的轻唱,好像一根金丝,柔柔地隐现在全书中,不仅成为小说暗伏的主线,更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披上了一缕诗意的薄纱。 ❸《三生影像》 《三生影像》是聂华苓的自传,于2008年出版。此书是聂华苓传奇人生的真挚自述,描绘了一个大时代的记忆,铭刻了沧桑巨变后的思索,记录了世界文学家的交流。 作者分享她在国内求学,台湾写作并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国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尤其是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期间,对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记录,生动深刻、富有情趣。对七八十年代台湾作家的境遇更有着一种宏观的了解。这些人、这些事,都是为广大文学青年和文学爱好者们所关心的。 ▲▲作者 鍾雪芬 简介 伦敦大学资讯及管理学学士。喜欢阅读,热爱写作,更享受说书。现为全职阅读推广人,以优雅之心品读人生。每周三在YouTube频道《雪芬說書》说一本好书。每周日在脸书以文会友,分享生活点滴和阅读乐趣。 《雪芬說書》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irley813/ 相关文章: 锺雪芬 /人的灵魂是打开的布袋:司马中原 锺雪芬 /说好中国故事的农民作家:莫言
1天前
【读家说书】吴小保 / 跨向少数:走近本土印度社群
编按:“印度文化”对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还好有陈亚才,总是用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本地的印裔友族。 几周前,带学生户外教学,路过吉隆坡谐街的印度庙,一时兴起入庙参观。由于没有导游,自己也没做功课,庙里也没有任何指引,结果只能一头雾水地欣赏瑰丽的万神庙,却对其一无所知。 说是一无所知也不完全准确。我依稀记得好多年前上过陈亚才讲授的印度教概论。但是时隔多年,全部知识都归还给老师。如今读了陈亚才这本《瑰丽的万神庙》,许多记忆都纷纷回来了。 ◢从印度到马来西亚 《万神庙》是陈亚才结集这十余年来他探索印度教与印度社群的文集。全书分4辑,分别是“历史与神话”、“经典、众神与人物”、“寺庙、节庆与仪式”和“马来西亚印裔”。内容的铺排上,概略来说就是从远古到现代,从神话到现实,从广袤的印度到具体的马来西亚。 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辑四的“马来西亚印裔”。尽管小时候身边不乏印裔朋友,甚至幼小时曾短暂学过淡米尔语(全数还给老师了),但对于印裔社会的理解却非常浅薄。 举个例子,我从未真正注意过印裔社群的泰卢固(Telugu)人。书中提到,泰卢固人有自己的泰卢固语,目前在我国的人口大约有30万,约本地印裔人口的12%。自1930年代起,泰卢固语学校开始兴起,至1950年代达到高峰,共有54所之多。然而,1960年代以降,随着学生人数递减、师资短缺,泰卢固学校在1990年代最终走进历史。 马来西亚泰卢固协会(The Telugu Association of Malaysia)于1955年成立,是维护与推动泰卢固文化与母语的重要组织。该协会不仅开办泰卢固语文班,还安排相亲活动,鼓励族内通婚,以维护社群的存续。且不管这种做法妥不妥当,却让人窥见一个少数中的少数群体,在多元社会中维持自我身分认同的困难。 从这点来说,陈亚才对印度宗教与印裔社群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常以“少数族裔”自居的华人,能够从比较的视角中,察觉自身在文化与经济上的相对“主流”位置,从而关注比自己更弱势的“少数群体”。 事实上,本地过去就有类似的写作传统,多年前砂拉越诗人田思曾提倡“书写婆罗洲”,其中一个书写对象——东马原住民,便是弱势群体。再往前追溯,独立年代曾出现一股马来亚文史地志书写的风潮,书写课题便包括马来人与其他原住民历史、语言与宗教。《万神庙》可视为此一传统中的一部分。 ◢维护多元文化不容易 与以往不同的是,《万神庙》并非书写马来群岛的“原居民”,而是印度宗教和印裔社会。尽管印裔在此地的身世可追溯至公元前,但是他们依然被视为移民的后代。这一主题的书写向来非常稀缺,有很大的耕耘空间。 马来西亚有个瑰宝名字是多元文化,但要维护“多元性”谈何容易。我们的“跨族群”不仅应该面向主流社会,也应向陈亚才学习,面向更少数的群体。如此,相对弱势的文化才不至于消失在时代巨流中。 相关文章: 陈亚才新著《瑰丽的万神庙》 今本报总社推介礼及分享会 林德成/镜头外的陈亚才
2星期前
【书市小耳朵】从园坵走到文学之巅,冰谷获马华文学奖
马华资深作家冰谷荣获第18届马华文学奖,奖金两万令吉。 两年一届的马华文学奖由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协办。这届也特别设有“作家追梦奖”,共有4位得奖者──谢诗坚、李宗舜、刘育龙和沈国明,奖金3000令吉。 马华文学奖颁奖礼于11月20日圆满举行,节目安排颇见巧思。主办方邀请得奖人冰谷的老友——苏清强校长、张锦忠教授和李有成教授,预先录制祝贺视频,并于现场首映,为冰谷带来惊喜,同时也是对冰谷为人为文的礼赞。 成绩揭晓时,银幕上先是显现一颗橡胶籽,而后哔噗爆开“冰谷”的名字──这象征着冰谷从橡胶林走到马华文学之巅。冰谷5岁即跟随母亲割树胶,8岁亲手割了人生的第一桶胶。他初中开始写作,可说半生农耕,笔耕逾一甲子。 何国忠:绽放凡人在逆境中的光芒 此届马华文学奖评审为何国忠、王润华、戴小华、陈政欣、林得楠、廖冰凌及伍燕翎。主评何国忠揭露,7位评审委员一致决定将奖项颁给冰谷──“我担任多届评审委员,这是第一次出现‘一致决定’的评审结果。” 何国忠在评审报告中指出,冰谷的文学修养不是来自学术殿堂,而是生活阅历。 “他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从西马到东马,贴切而深刻地描述了马来西亚乡村生活。他将自己在胶园、油棕园的丰富经历,化为艺术品,让读者理解生活中处处有值得珍惜的记忆。尽管他笔调平稳温和,但在描写个人家族的苦难、胶林的贫困生活、国家政策的不公以及新村生活的压迫时,仍然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历史所带来的伤痛。” 何国忠赞赏冰谷人生观积极,即使描绘苦难,背后却隐含正能量:“他深层次地挖掘了人物内心的坚韧与力量,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绽放出的光芒。” 冰谷:奖项肯定了作家努力的成果 冰谷在发表得奖感言时,感谢主办单位和评审们辛苦筹办、审稿,让作家长期努力的心血成果被阅读和肯定。 他也特别感谢有人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多部作品,从修订、设计到出版,都历尽心思。有人出版社出版了冰谷的8本著作,包括《走进风下之乡》、《岁月如歌》、《橡叶飘落的季节》、《阳光是母亲温暖的手》、《掀开所罗门面纱》、《斑鸠斑鸠咕噜噜》、《胶林纪实:冰谷自传》。《荒野惊奇:冰谷自传II》更在颁奖前付梓,以热腾腾的新书恭贺冰谷得奖。 最后,冰谷特别感谢家人:“在我中风近20年来,对我不舍不弃,尤其是我的太太,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让我安心地坐在电脑前敲敲击击,把我的所思、所见、所感,变为文字与大家分享。” 冰谷原名林成兴,1940年出生于霹雳州江沙,崇华中学毕业,历任橡胶、可可、油棕园经理。他出版新诗、散文近20部,作品收入国内外五十余种文选,多篇散文被选为中、小学以及独中课文。 相关文章: 【书市小耳朵】新加坡文学奖揭晓:海凡、谢裕民、陈志锐、王哲,获奖! 【书市小耳朵】中国直播买书创惊人销量 【书市小耳朵】25本地出版社“赴京”,推广大马文化与文学
3星期前
亚航新鲜事
更多亚航新鲜事
亚航长程开通直飞肯尼亚内罗毕新航线: 探索非洲的野性与奇迹
在许多旅行者的梦想清单中,非洲总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无论是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壮观的动物迁徙,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与传统,非洲都以其原始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冒险者。而如今,这个梦想触手可及——亚航长程(AirAsia X)新开通的吉隆坡直飞内罗毕航线,打开了通往非洲的便捷大门,让旅程变得更轻松、更实惠。 内罗毕:拥抱“世界狩猎之都”的无限魅力 内罗毕,这座被誉为“世界狩猎之都”的城市,是非洲大陆的自然瑰宝。从这里出发,你可以一窥地球上最壮丽的生命景象。每年7月至10月,在距离内罗毕不远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上演着震撼人心的动物大迁徙:百万头角马、斑马和羚羊浩浩荡荡穿越广袤草原,跨越湍急的马拉河,途中鳄鱼伏击、猛兽捕猎的场景,充满了惊险与力量之美。这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奇观之一,也是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理由。 当然,内罗毕的吸引力不仅限于大草原。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你可以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和感受独特的文化魅力。例如,内罗毕国家公园,世界唯一一座位于城市近郊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成群的狮子、犀牛、大象、长颈鹿等“非洲五霸”在夕阳余晖下悠然漫步。喜欢互动体验的游客一定不能错过长颈鹿中心(Nairobi Giraffe Centre),这里提供了亲手喂食长颈鹿的机会,与它们近距离接触的瞬间将让你感受到与自然连接的喜悦。 此外,大卫·谢尔德里克大象孤儿院(David Sheldrick Elephant Orphanage)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致力于救助失去母亲的小象并帮助它们重返大自然。这里的每一个小象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观看它们与饲养员互动的可爱场景,往往能深深触动游客的内心。 如果你是文化爱好者,那么内罗毕同样不会让你失望。前往内罗毕国家博物馆,深入了解肯尼亚的历史与文化,或者漫步在色彩斑斓的马赛市场(Masai Market),挑选一件手工制作的珠饰或雕刻,作为非洲之旅的纪念品。想进一步体验当地传统?肯尼亚传统村庄(Bomas of Kenya)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这里呈现了肯尼亚不同部族的文化、舞蹈和音乐,让你充分感受非洲的多样与热情。 亚航长程新航线:便捷与实惠的完美结合 亚航长程新开通的吉隆坡直飞内罗毕航线,无疑是东南亚通往非洲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条航线不仅让旅客可以轻松前往“世界狩猎之都”,更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降低了旅行门槛——单程票价低至699令吉起,无论是普通游客还是商旅人士,都能以更低的成本探索非洲。 首航航班的载客率高达90%,充分说明了市场对这条航线的热烈期待。未来,亚航长程将每周运营四趟内罗毕航班,每年提供超过156,000个座位。这不仅为旅行者创造了更多的便利,也将进一步巩固吉隆坡国际机场作为亚非航空枢纽的重要地位。 庆祝首航成功:限时特价,旅程即刻出发 为庆祝首航成功,亚航长程还推出了限时促销活动:单程票价仅需699令吉起!这对于计划非洲之旅的游客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赶快预订,抓住这一绝佳时机,开启属于你的非洲冒险吧! 此生必去:与自然之美亲密接触 每个人的旅行清单上,总有一些“此生必去”的地方,而非洲大草原往往名列前茅。无论是雄狮的咆哮、猎豹的速度,还是大象的威严,非洲的野生动物都以其原始的力量震撼人心。而从内罗毕开始,你可以轻松进入这片神秘的大陆,亲身体验“非洲五霸”的魅力。 在动物大迁徙的季节,你甚至可以见证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这种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那种与生命共鸣的震撼。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草原上,一切都仿佛重新开始,那一刻,你会真正明白旅行的意义所在。 旅行的意义:一次冒险,一场心灵洗礼 从吉隆坡出发,短短数小时的飞行,便可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从亚洲繁忙的都市生活,到非洲辽阔的大草原,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转变,更是心灵上的一次重塑。在非洲,你将找到回归自然的机会,也将重新定义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现在就计划你的非洲之旅吧。搭乘亚航长程的航班,从吉隆坡飞往内罗毕,开启一段充满野性与奇迹的旅程。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个目的地的抵达,更是一次心灵的冒险。
21小时前
市场情报
亚航启动 “APU Off” 计划以减少机场地面碳排放
雪邦,2024年10月22日 – 亚航于今天宣布一项新举措,旨在通过在吉隆坡国际机场的主要枢纽引入尖端的地面支持科技来减少机场的碳排放量。 在马来西亚交通部长 YB 陆兆福出席的活动中,亚航与 Smart Airport Systems (SAS)*为他展示了 Combo Units 的使用。Combo Units 是一种先进的机场地面设备,具备地面电源装置 (GPU)和空调调节设备(ACU)的双重功能,用于支持飞机在起飞前及转接过程中停留地面时的电力和空调冷却需求。飞机如果没有足够的地面电源和高效的空调调节设备,该飞机则须依靠辅助动力装置(APU)** 来执行相同的功能。然而,由于辅助动力装置是由航空涡轮燃料驱动的缘故,他将促使费用和低效率的碳排放。 Combo Units 是 SAS 为航空公司提供减少地面燃油使用和碳排量的解决方案,也是创新型高性能地面支持设备系列的一部分。亚航预计将通过这举措在最佳使用状态下显着降低 APU 成本和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90%,从而为降低航空公司地面运营的范围1排放(Scope 1 emissions)做出重大贡献。根据马来西亚机场控股(MAHB)2023年的年度报告,飞机的排放量占了机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3%,其中23%归因于 APU 的使用,其余的地面总排放量则来自机场建筑和机场出行。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 陆兆福 说:“我为亚航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家采用 Combo Units 的航空公司表示赞扬。正如我们在国家航空减碳蓝图所强调的那样,这是航空公司已可以采取的业内解决方案之一,以减少碳排放量并提高机场的效率。 “基于 APU 排放量占报告中机场排放量的12%,今天的发布便代表了解决地面排放量的重要一步。我希望看到所有航空公司和地勤运营商采用这项技术的创新作为新基准,以加强马来西亚作为可持续性航空领域领导者的地位。” 亚航首席机场和客户体验官 Kesavan Sivanandam 则说道:”这些节能的 Combo Units 为包括亚航在内的航空公司提供了脱碳的机会,尤其是在我们运营的高湿度国家。此前,由于传统 GPU 缺乏机舱冷却功能,而乘客舒适度对此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一直无法进行转换。” Kesavan 表示,采用 SAS 的 Combo Units 技术突显了亚航对可持续性发展的承诺,并代表了交通部上个月发布的国家航空减碳蓝图中措施的采用。在其机场措施部分,该蓝图呼吁为在马来西亚机场运营的所有航空公司提供设施和选项,以便在运输过程中和执行飞机维修活动时使用 GPU 和预设空调装置。 SAS 区域总监 Amaury Papillault 说:“自20多年来,SAS 一直是实施有效 APU OFF 计划的先驱,我们很高兴能够与亚航合作,共同减少地面的碳足迹。航空一直以来都意识到关闭 APU 在有效减少飞机地面排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了这些易于部署的 Combo units,减少 APU 的排放就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成果,所有航空公司都可以将其采用为脱碳计划的一部分。” Papillault 表示基于 Combo units 具有可以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特别是 APU 产生的喷气烟雾污染的性能,它还有助于改善地面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SAS 在与交通部长的一个现场演示中表达了飞机在运输途中到达登机口时,只需不到两分钟即可连接并激活该 Combo units。 亚航将从本月开始部署 SAS 的首批四架 Combo units。该航空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底在 klia2 和所有主要国内枢纽引入更多机组。待全面实施后,这些 Combo units 预计将为亚航每年减少25,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Smart Airport Systems(SAS)是全球航空地面支持设备领导者 Alvest Group 的一部分。其地面零排放计划旨在减少机场噪音和污染排放。 **辅助动力装置 (APU)是一种小型喷气发动机,通常位于飞机的尾部。当主发动机不运行时,它将使用飞机的燃料产生电力、液压动力及机舱空调。
2月前
市场情报
亚航长程庆祝复航中国 “山城” —— 重庆
雪邦,2024年10月16日 – 亚航长程(AAX)今日庆祝其飞往中国著名山城重庆的复航。该航班将从今日以每周四趟的频率通航。重庆不仅以其诱人的当地美食包括其标志性的麻辣烫而闻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直辖市,拥有近3200万居民。 亚航长程主席 拿督范利宜与首席执行官 Benyamin Ismail 出席了首航 D7 808 的送行仪式。该航班共有近90%的载客率,承载了一行期待参观与探索重庆的旅客,于星期三(10月15日)傍晚七时三十五分从吉隆坡起飞并于星期三凌晨十二时四十五分落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这座城市正迅速成为独游和情侣的首选旅游胜地,沉浸式体验当地的文化。重庆将现代都市生活与丰富历史遗产完美结合,是喜爱寻求刺激和松弛感的理想之地。 此外,AAX 也在今早迎来了其从重庆飞往吉隆坡的首航航班,与马来西亚旅游局合作庆祝这一个重要里程碑。乘搭 D7 809 航班的乘客还受到了马来西亚旅游局副总监 Nor Hayati Zainuddin 和亚航Allstars 的热情接待。 该航空公司再次重申其作为中国最大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地位。目前,亚航集团共运营飞往中国19个目的地的航班,超过60条双向航线。
2月前
市场情报
艺文
更多艺文
在孤独与边缘中寻求光亮──《猫の事务所》舞台剧
叶伟章说,“感觉”其实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能力,就像打节奏一样,知道节奏并不意味着能够掌握它,只有反复地听音乐,去感受并敲击出节奏,才能真正理解。
5天前
西北孤鸟/从喜剧走向悲剧,从现实走向荒诞──《蜂》的暴力、色情戏带来的思考
整体而言,本剧通过紧凑的情节和丰富的角色对话,展现了绑架案发生后警方、媒体、嫌疑人家属以及受害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紧张氛围。
2星期前
【音乐会】新山富力公主湾歌剧院管乐团 成立暨首演之夜
为促进马来西亚文化艺术教育和交流,为新山城市文艺繁荣和文明持续注入青春活力,马来西亚新山富力公主湾歌剧院管乐团日前正式成立。 自今年5月启动招募计划起,乐团终于选出首批42名来自国内外管乐或知名乐团的团员。为提高管乐团的专业素养,特邀请马来西亚富力公主湾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谢泽浩总经理担任顾问,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博士黄应豪任艺术总监兼常任指挥,新山南艺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新山歌乐协会副会长谢焕斌任乐团行政总监。 作为新山首支专业管乐团,乐团将于2024年12月28日带来首演之夜,除了庆祝乐团正式成立,也将以《经典重现》为主题,演奏多首电影配乐,与听众一起迎接岁末,准备跨年。 【演出资讯】 日期:2024年12月28日 时间:8pm 地点:新山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 购票链接:经典重现音乐会
2星期前
影音
更多影音
黄爱玲/《影后》戏外到戏内,再到外的娱乐圈生存法则
本剧无论戏里戏外都真实地反映了时下业界的情况,不求经营品质,但求吸睛。瞄准大众对女演员们生活窥探的好奇,多卡司,加上永远能惹得观众牙痒痒的绿茶女人设,这些都是能够保证基本收视率的元素。
3天前
Tom Phan/BOLEHLAND上的MUSIC BOLEH
S.A.C在〈TAMAN武吉英达〉里,以“喜”的口吻,带着hood的共同情感去讲述地方特色;而〈MULTITASK斜杠〉则是“怒”在心中,描绘当地青年在生活上面临的无奈和选择……
5天前
林佚/在歌里盖一座桥
仔细聼,无论是bridge,d段,还是interlude,它的特质有时会让歌曲的前后风格不太相似,让一首歌曲产生变化,像一座桥,让听众从一个境界跨到另一个境界。
5天前
后生可为
更多后生可为
Michael YY创办人王耀毅 | 靠一包肥料,扭转命运与人生
41岁的王耀毅,当初放弃在新加坡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手机维修与买卖事业,回国后投身农业领域,创办富农贸易有限公司(Michael YY),专营肥料买卖。从初期独自开车沿街拜访寻觅客户,到现在拥有10间工业厂房面积的仓库、10辆不同规格的送货交通工具…… 报道:本刊特约 黄佩玲摄影:本报 林添喜、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靠一包肥料,扭转命运与人生;再靠智慧与远见,奠定事业的原则与方向。 以上这句不是抄自小红书的爆款文案,而是切切实实取自王耀毅实实在在的创业故事。年仅41岁的他,健硕俊俏,早早成家、生子并立业;放弃了在新加坡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手机维修与买卖事业,回国后投身在陌生但他认为潜力无限的农业领域,创办富农贸易有限公司(Michael YY),专营肥料买卖。 从初期独自开车沿街拜访寻觅客户,到现在拥有10间工业厂房面积的仓库、10辆不同规格的送货交通工具、超过20名忠心专业的送货工人;王耀毅靠一己之力用10年的时间,组建了自成一格的生意模式。 “这个市场的竞争很大,我们步步为营、坚守诚信、交货及时、性价比高。对这行来说,我的年纪尚算年轻,因此我很看重一步一脚印、待客至上的原则。” 王燿毅的办公室很干净整齐,桌上除了一台手提电脑,只有几张纸及几支笔。他穿着一件合身的T shirt及牛仔裤,整个人散发清爽、干劲的气息。他一边招呼我们,一边嚷着桌面有点凌乱、要赶紧收拾一下。环顾厂内四周,一包一包50公斤肥料、一桶一桶20公升草药剂,都是整齐排列、毫无杂乱。 “我是处女座,有点洁癖,无法忍受太混乱的环境。” 毫不畏惧投入新领域 毕业自电子工程专业,他随后到邻国工作。从小就独立、备好计划的他,一直都向往从商。在新加坡10年,他维修、买卖手机的业务稳健成长。在年纪轻轻的二十几岁,他就结了婚、开始养育小孩,心里同时酝酿着回国重新开始的契机。 “我有两个朋友在巴生设厂自产肥料,机缘巧合下,我向他们了解及学习。马来西亚是农业国,不管大环境与大趋势如何变化,农业依然是最重要也最具潜力的领域。尽管过去我不曾涉足农业,但凭着过去从商的经验,要在一个新领域从零开始开疆辟土,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尽管有信心,但王耀毅步步为营,踏实地从底开始经营。回到了柔佛,他四处去探寻及了解市场、观察顾客的需求,自个儿开着车寻访顾客。时机成熟之时,他开设店面,打开门户让顾客上门买货。 业绩逐年节节攀升、每日都有新顾客登门,他愈发肯定自己的选择与眼光。 [nonvip_content_start] 店面位置绝佳,还有专属送货车队 富农贸易有限公司位于柔佛州的新邦令金,虽然那是一座小镇,但店面的位置极具战略性,南北大道出口约一分钟即可抵达。 王耀毅坦言,选择把基地设在新邦令金,主要是这附近园区与农地居多,再来,北上南下也非常方便,一分钟即可进入南北大道。而他的事业得以稳步发展,取决于他当初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设立专属的送货车队。 “小园主打理园区或农地,如黄梨园、油棕园等,都是看天气进行。也因此,当他们购买肥料时,很常是当下就有需要,但他们未必有自己的运输工具或搬货工人。因此,我们必须要及时送货,让小园主得以顺利地立刻展开农耕工作。” 很少同行会经营自己的车队与人力,因为成本不低,但王耀毅决然打造极具优势的生意模式,掏钱组建自家的送货车队。目前备有4辆四驱小货车、3辆小罗里、2辆大罗里,可根据顾客的订货规模,风雨无阻的精准送货。 另一个该公司的极具优势的所在,则是价格非常有竞争力。尽管富农贸易有限公司很少做促销,多数顾客精心比对数家公司的价格之后,仍然选择在他的公司消费。 “我很在意诚信,也信仰生意长做长有,因此会跟顾客维持良好友善关系。我们这一行的竞争很激烈,生意模式也会被模仿或抄袭,但我坚守顾客至上的原则,除了服务,我们的货也主要是品质受到保障的大牌肥料,尽可能让顾客感觉物有所值。” 人性化管理公司,将心比心对待员工 人力是这一行最重要的资产,王耀毅考了考我们:“你们知道一包肥料有多重吗?” 答案是50公斤。 “要在艳阳高照下搬动一包又一包重达50公斤的肥料,其实是一件非常吃力地工作。有时候,两个工人需要一次性搬动200包,非常辛苦。我觉得,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因为知道不容易,因此我愿意付给他们比较高的薪资。” 跟在王耀毅身边工作的工人都相对资深,他赋予了他们足够的弹性,要休假、要起薪,都可以谈,但对工作、对顾客,要有足够的专业与责任。 “我喜欢阅读,很常阅读报章或是在机场买书。从书中我学习很多,以前看过李嘉诚的传记,牢记双赢的重要性。我做生意赚了钱,也应该给工人比较好的待遇,这是我对员工的原则。” 语毕,他拿出了一张报纸。那是他早上还没读完的报纸,特地带到办公室,趁着空挡时间继续阅读。他指出,报纸是他的精神粮食,帮助他理解社会动态、市场脉动,让他可以更快应对、调整商业模式。 天灾是农业领域最大挑战 除了经营门市零售,富农贸易有限公司也批发肥料到霹雳、彭亨、登嘉楼等,但主要的销售市场集中在柔佛。 询及这10年遇过最大的挑战,王耀毅说,去年的南马大水灾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也直接导致他的生意额猛跌超过50%。而几乎每年都无可避免的印尼烟霾,也带来重挫。由此可见,农业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天灾。 “几年前的冠病疫情对很多商业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对我则是还好。当时我紧贴时事,当机立断先大量进货,封城锁国时期反而有货可卖,倒是也妥妥地撑过了疫情。” 尽管如此,王耀毅还是感叹,农业的挑战很多,比如赊账问题、工人管理等,成本也不低。他直言,这需要累积了一些人生与商场经验,才可以踏进来。他认为自己足够幸运,才能够在这10年持续扩充及发展。 未来几年的计划,希望购置地段建设独立厂房,并研发专属品牌的肥料产品。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王耀毅: 没有原则的东西,不要做。信用与思维都很关键,而时机不常有;遇到了,一定要把握。 创业成本:两三千令吉
4星期前
Skin Roots及SummerCole Origin创办人温惋诊 | 有幸经营热爱的有机护肤品事业,我很满足
8年来专注在有机护肤品调研的温惋诊,自创护肤品牌Skin Roots及SummerCole Origin。“用了这么多年才研发出了区区五六个产品,还提供为每一名客户客制化护肤品配方与使用的服务;这些年我听了不少那些说我傻、说我这样做生意赚不到钱的话……但我知道我是专业的,而且我投入、热爱、有成就感,这样就够了…… 报道:本刊特约 黄佩玲摄影:本报 林晓慧、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选购护肤品时,你会比较在意功效?成分?配方?包装?还是品牌? 你是否知道,一个再怎么优秀的护肤品,都无法百分百迎合你的肌肤在不同时间、气候或年龄中所面对的挑战?你可曾想过,你的肌肤对护肤品的需求、使用护肤品的模式,也是一直处在变化中? 13年前开始累积护肤顾问经验,这8年专注在有机护肤品调研的温惋诊(Nicole,38岁),多年来持续推广精简护肤、坚持客制化护肤品的初心。尽管这一路免不了被质疑、被打击、被否定,但她先是认真修读有机护肤品配方调研课程,接着自创护肤品牌Skin Roots及SummerCole Origin,费尽多年心思推出了自己调研的原创护肤产品。更在没有打广告的前提下,靠一己之力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客户。 “用了这么多年才研发出了区区五六个产品,还提供为每一名客户客制化护肤品配方与使用的服务;这些年我听了不少那些说我傻、说我这样做生意赚不到钱的话……但我知道我是专业的,而且我投入、热爱、有成就感,这样就够了。” 温惋诊原来是一名曾在英国深造、在会计界BIG 4(马来西亚四大会计所)工作的年轻会计师,享有高薪的她前途无量。后来,从大都会回到槟城工作,她却发现薪水被扣了五分之一。心有不甘的她,在台湾旅行时认识到一个优秀的面膜品牌,毅然掏出5万令吉拿下了代理权。 “当年,我才25岁,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却是一个做决定很快的人。” 凡事亲力亲为、边做边学的温惋诊,凭借热忱自学摄影、行销,还身兼产品的模特儿,在十多年前刚刚热起来的脸书上销售面膜。 “那时候听到了很多闲言闲语,像是爸爸供我去英国念书,但后来怎么会在网络上卖东西呢?而且,因为欠缺资金、利润不高,我没有架设网站或设立店面,也没有打广告或组建团队的预算。在很多人的眼中,我是在做着一件很不靠谱、没有前景的生意。” 疫情期间,成功研发推出防晒霜 小时候的温惋诊,特别喜欢阅读沐浴露瓶后的成分表,也会偷偷用大人的护肤品。长大后,她一度想专研医学美容,但后来还是按照社会的期许,循规蹈矩地选修了会计系。 半途转行卖面膜卖得还不错时,一天,做生意的先生对她说:“你不可能一辈子卖面膜吧?” “离开会计界、卖面膜,其实都是先生的鼓励,而我觉得他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我很重要的建议与指引。其实,要找人代工创办自己的品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我也确实去接洽了厂家,但我不满意产品与成分的水平。把心一横,我亲自去上课,花了几年时间完成了有机护肤品配方调研的专业文凭课程(Diploma),为自己的梦想铺了一条很长、走得很慢但很踏实的路。” 2019年,万事俱备,她终于推出自创品牌Skin Roots。自己研究与确认配方,然后找厂家原版制作与生产,拿到成品后,再在自己的肌肤上反复亲自测试。最终,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为四季如夏、空气湿度较高的马来西亚而设计的防晒霜。 市面上有很多号称是针对亚洲肌肤而打造的防晒霜,温惋诊说,事实上,日本、韩国、中国或台湾,都是空气湿度较低的四季国家,与马来西亚炎热及潮湿的气候并不一样。Skin Roots防晒霜的配方,是按照新马泰气候与肌肤需求而特别设计的,里头添加了植物性成分、没有香精,质感不油不腻。 “研发一个产品真的要花很多时间与心力,自己写配方、测试、研究质感、确认稳定性、再反复品测。或许是因为多年来用自己的脸做了很多测试与实验,我现在的肌肤变得很敏感。这也算是一种职业伤害吧,哈哈。” 只是创业才没几个月,就迎来了震惊世界的冠病世纪疫情。回忆这一段时光,温惋诊说,这对当时只推出一款产品的新创小企业来说,那真是挺艰难的,不只市场与销售全面停摆,连原料、运输、生产等都无法正常操作。 然,转个念,那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原本就不太喜欢社交的温惋诊乐得在家,一边专注研发新品、一边陪伴孩子,同时持续加大在网络销售的力度。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的努力与用心在刚起步时就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与业绩,靠着一罐刚刚研发面市的防晒霜就撑过了整个疫情。 [vip_content_start] 旗下产品不加人工香精 坐在我眼前的温惋诊打扮优雅大方,只是看起来有一点疲惫。然,以一名育有3个孩子的妈妈来说,肌肤状态可谓是相当杰出与稳定。她强调,要让肌肤维持良好的状态,贵精不贵多是关键。 “所谓的精,有两个层面,一是有效,肌肤要有明显改善。二是我多年来的原则,即是‘精简护肤’。Less is more,对我来说,瓶瓶罐罐根本不需要。只要日常把肌肤基地顾健康了,肌肤自然显得健康漂亮。” 顾好基地的本质,就是定期清理毛孔、掌控好肌肤日常的油水平衡。这也是Skin Roots这名字的出发点:“A good SKIN always comes from healthier ROOTS”。 除了首先面市的防晒霜,Skin Roots旗下的产品目前有洗卸脸霜、牛油果涂抹面膜、纸片修复面膜及唇膜,如此而已。另一个投注手作热情的品牌SummerCole Origin,则专注在手工客制化少量限量的护肤品,其明星产品就是回购率长期榜首、将精华液融入其中的玫瑰纯露爽肤水(Rose Toner infused Serum)。 温惋诊坦言,市面上很多爽肤水的主要成分就是水,但健康的肌肤需要建立强大的屏障,油脂是不可缺少的。耗费多年心思调研的玫瑰纯露爽肤水,加入的是护肤价值很高的有机纯露,吸收快、高效达到保湿紧致。客户随时可以用一张真实的肌肤照片,获得温惋诊为其量身调整爽肤水的配方。 “我调研的产品,全都没有添加人工香精,所采用的原料都是有机认证。每隔一段时间,我也会重新检讨产品的配方,精益求精。” 尽管产品的品项不多,但温惋诊认为只要使用得宜,这已足够应付不同状况的肤质。Skin Roots与SummerCole Origin不是悠久老牌、没有名人代言,客户仅仅在网站或社交媒体下单,却总是一买就买3瓶。这对自己调研、自己包货、自己寄货、自己也担任客服的温惋诊来说,是最好的反馈与鼓舞。 创业虽累,但幸福感满满 “想要创业的决心与目标对我来说很简单,就是把孩子们都照顾好,然后我又可以有一些收入。” 3名孩子目前尚算年幼,处于2岁、4岁及8岁,正是非常需要妈妈投入大量时间关爱与扶持的时刻。难能可贵的是,身为一名创业家,温惋诊依然坚持亲自带娃。日常照护、上下课载送、餐饮打点、功课指导等,她都不假手于人,孩子也没送安亲班。 每天安顿好3名孩子各自熟睡之后,深夜时分,就是她忙于产品调研、答复客户的“工作时间”。 “我对创业的向往,是自由与热忱。手作很累、客制化也很累,但这是我热爱的事,从来没想过要放弃,也不在乎奖项与头衔。经营这个业务,我赚到一些钱,可以承担生活费,也能有余裕带孩子去旅行。我有车有房,每天都做热爱的事、跟可爱的孩子在一起。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就是幸福、已经足够满意。” 她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人生剧本,根本不需要去攀比。凡事尽力而为、全力以赴,靠自己的能力与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已足矣。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温惋诊: 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很清楚自己的理念,同时长期坚持、真诚用心。我一步一脚印,慢是慢了点,但最终还是可以达到目标。 创业成本:15万令吉
2月前
Nala Berhad创办人徐日栽 | 从小持红登记长大缺乏安全感,在创业过程中完成自我救赎
对于出生不到7天就被丢弃在胶林、从小挂着红登记(MyPR)长大的徐日栽(Joseph Chee,38岁),在追求自由、财富和成就之前,他需要尽比一般人更大的努力,才能确保自己的温饱与生存。“过去这三十几年,我在自我怀疑与没有安全感的汪洋中浮沉。在创业的这段日子中,我认可了自己、接纳了自己…… 报道:本刊特约 黄佩玲摄影:本报 苏思旗、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创业,是为了什么? 有志于创业的人,不外乎是为了追求自由、财富和成就。 然,对于出生不到7天就被丢弃在胶林、从小挂着红登记(MyPR)长大的徐日栽(Joseph Chee,38岁),在追求自由、财富和成就之前,他需要尽比一般人更大的努力,才能确保自己的温饱与生存。成长的岁月中,伴随着他的是无尽的自我怀疑,呵护与扶持对他来说是种奢侈。 26岁首次创业,年少得志的他疯狂开辟多个不同领域的创业赛道,最终因拍档中途下车、个人经验不足而黯然退场。34岁二度创业,他更显沉稳,在人力资源及培训这两个领域持续深耕,在新马两国终于闯出了自己的天下。 “每个人都值得一次更好的机会(Everyone deserve a better opportunity),创业让迷途中的我找到了自己。我接纳了自己的过去、认同了自己的价值。在我参与创造的Nala Berhad,我是一名领导者、一名决策者、一名创新者,然而,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我是在通过这些身分的进程中,建立及实践了我在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价值观、信念与使命。” 我们不时在报章中,阅读到白发苍苍的长者等了大半辈子,才拿到蓝登记、被认可为马来西亚国民的新闻。而80后的徐日栽,持有的却是同龄罕有的红登记。 “或许很难令人置信,但,这就是我的真实人生故事。养父母是贫困的农民,他们在胶林中发现了我、领养了我。养母很爱我,但她很老了,没有能力继续照顾逐渐长大的我。5岁时,我辗转住进她女儿的家。身为一名孤儿,寄人篱下的我常有一种世态炎凉、孤独寂寞的感受。” 徐日栽的生命议题,无疑就是安全感与被认同。 “我总在想:为何我要被生出来?为何我会被丢弃?我活在世上是为了什么?” 无数个自我怀疑、差点放弃自我的年少岁月,庆幸被教会温暖接住。 “青少年时期,我一个礼拜在教会服侍三四天。如今回想,那是一段很关键的日子。教会的长辈都知道我的身世,也很照顾我,常常偷偷塞钱给我,确保我有得吃、有得穿。大概是待在教会的时间很长,我不敢变坏。其中一个最照顾我、深深影响了我的长辈,就是王先彪(Alvin)。他买书给我、教我正确的金钱观,第一份工作也是他介绍给我的。” 10年前,徐日栽终于跟亲生父母相认,也才有了个机会转成了蓝登记。 “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像是没有身分的人,终于有一天等到了国家的接纳。那时候,我觉得应该要为自己做一些事。我去了新加坡,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接着,我买了一栋房子,有点像是终于名正言顺可以在马来西亚扎根的踏实感。” 人生低谷时常常边开车边哭泣 徐日栽的梦想,其实是当一名房产经纪。 “我没什么大志,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从来没想过要创业。中学时期,很多长辈跟我说,做房产经纪可以达到经济稳定,我就以此为目标。在半工半读中,我得到了专业文凭(Diploma)的资格,然后曾分别在银行业及房产业就职。” [vip_content_start] 房产经纪只做了半年,徐日栽就有了个机会,跟朋友一起开了房地产经纪公司。不过,只经营了半年,朋友却率先退场。由于当时已建立了团队、有了员工,毫无创业与管理经验的徐日栽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两年之后,意气风发的他,陆续进军其他行业,同时经营着土产、品牌管理等不同业务。最高峰时期,他同时在新马拥有5家公司。 回忆当年,他说年轻的自己年少轻狂、贪婪无极、不够专注,短时间内开拓太多赛道。自以为八面玲珑,岂料,钱赚得越来越少、生意伙伴开始有微言,他也自顾不暇。最终,只好黯然结业。 “那是我人生中的低谷,很无助。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但那段时期,我常常会一边开车一边哭泣。当时我已经结婚,太太总是安静地坐在我身边、默默支持着我,这反而令我愧疚。” 说着这番不堪的过往,徐日栽显得有点过于平静,就像是在说着的,是别人的事。 昔日同学邀请一起合开公司 或许是自带运气与福气,也或许是才华与干劲藏不住,2020年,徐日栽的中学同学黄金玉(Alice Wong)捎来了个邀约,请他跟她一起联合创业合股开公司。Nala Berhad这个品牌,从此进军人力资源领域。 事实上,Nala Berhad的母公司在新加坡,在这个行业深耕已有10年,曾被上市公司献议收购。徐日栽的主要任务,是在马来西亚另辟疆土,同时加深新马两国在人力资源上的对接与融合。 “Nala Berhad聚焦在白领阶级,为新马两地的各类型企业寻觅人才。在我们的人才库中,备有上万个优秀的数据,同时也积极跟不同的求职平台合作。我们的客户除了上市公司与中小企业,还包括外企如韩国及中国公司。这在马来西亚是蓝海,我很有信心地认为,Nala Berhad的成长与扩大拥有很大的空间。” 他坦言,在马来西亚的人力资源市场,其实一直都不缺客户,皆因每家公司都在寻找人才。然而,老板却有个迷思与盲点,希望用最低的薪水、聘雇到最好的人才。他建议老板重新检视他们开出的薪水与福利,看重人才的能力,而不是年龄或其他主观因素。 至于找不到工作的求职者,他则指出,一般是自视过高。 “很多人会抨击,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要求很高,在我看来,他们不是愚昧,只是不晓得行情。我建议在找工作的年轻人,除了薪水与福利,应该更看重公司的未来整体发展,以及自己在公司内的发展,那会更具有前瞻性。同时,也要厘清自己的职务,持续精进自己、为公司创造价值,让自己的升值空间更具有竞争力。” 即将迈入第5年,Nala Berhad目前稳健发展,员工人数约有70人,仍在不断扩大团队。 每个人都值得一次更好的机会 “每个人都值得一次更好的机会”,这是Nala Berhad的口号,也是徐日栽的信念。 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的徐日栽,全程显得相对寡言不多话,但句句诚恳。聊到创业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他的眼神与神态变得柔和。他直言,创业给他带来的,不完全是自由、财富与成就,更多的是让他找到了自己的认同与价值。 “过去这三十几年,我在自我怀疑与没有安全感的汪洋中浮沉。在创业的这段日子中,我认可了自己、接纳了自己,也收获了客户对我的认同与接纳。与其说是创业,倒不如说,我在这之中终于找到了自己。” 受到贵人诸多协助,徐日栽也期许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帮助那些在创业和职场上渴望进步的人。就像是当年在教会中支援及帮助他的黄先彪,他也努力将这份恩惠传递下去。 如此积极投入到人力资源的领域中,也或许正是徐日栽疗愈自己、支持他人的生命事业。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徐日栽: 第一,让你的人生过得丰富饱满(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人生只是走一回,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失败了还是可以再来。第二,人生是一场游戏(life is a game),尽情享受其中,不要让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同时,也要相信开始的力量(The power of beginning),失败了重新再来,你是谁重要过你做了什么事、成了什么事情。年轻人,想要创业就去吧,虽然需要一段时间去探索,但这就是个过程。 创业资金:5万令吉
3月前
时尚
更多时尚
King Chan/这圣诞不寂寥 LONELY CHRISTMAS NOT
Miu Miu Upcycled纱线幻化成手织混色羊毛制成温暖舒适的加厚圆领连帽卫衣、围巾和小型配饰,并缀有棉线钩织品牌标志。Wander手袋和针织拖鞋,大胆不羁,更臻完美,来迎接冬日佳节。无论是馈赠他人还是犒赏自己,这个圣诞不算太寂寥……
4天前
Maarimaia/执意要把你迷倒的新年系列
在May Tan设计的中式系列里,既带有旗袍的影子,又结合了50年代A字裙的风格,在泡泡袖的设计上仿佛又有80年代的味道。新潮与传统,融合又冲击,碰撞成另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全新系列……
4天前
圣诞节倒数日历Advent Calendar 是惊喜还是惊吓?
圣诞节倒数日历Advent Calendar,更是众多品牌所设圣诞节推荐礼物中的“重磅”之礼,买回家后一天打开一个,为圣诞节倒数,可是它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圣诞节倒数日历到底更适合谁?
2星期前
护生
更多护生
曾毓林/养狗如养人
母亲生前提醒过我们:对狗儿,可以疼但不可以过分的宠,逾矩了还是要罚;但罚要有办法,让他知道为何会受罚?
1星期前
曾毓林/幸好家里还有狗
母亲还在时,不管多夜,客厅仍有一盏灯等我回家。母亲不在后,客厅多数是昏暗和冷清,只有母亲灵位前的小油灯在摇曳发出微弱的豆光。幸好家里还有狗──不分昼夜,等我回来。
2星期前
为流浪狗、流浪猫请命,生命教育海报设计比赛出炉!
虐待流浪狗、流浪猫,弃养小动物的事件依然在很多地方上演着,社交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小动物被虐和受伤的讯息,通过“为流浪狗、流浪猫请命!”生命教育海报设计比赛,让人知道: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也是一条宝贵的生命,可以不爱,但不要伤害。
3星期前
优活
更多优活
【生命留书2.0】魏国豪/旅途愉快
人,被生下来,开始了他的生命,也同时开始了死亡。万物都走不出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定律。死亡也未必那么可怕。可能这一刻断了气,正是在另一个空间的梦醒之时……
1天前
旅僧有晢法师/那些面对死神前常忽略的问题
有晢法师表示,生与死就只是一口气的事,与其为了不知何时会死而担忧,不如把专注都放在生命期,有生必有死,好好的过每一天,好好安顿生活,完成一个不留遗憾的生命期……
1天前
美学无界,以艺术弘法30年/佛光缘美术馆百大艺术家典藏特展
心保和尚说:“或许有人会想,是不是大师特别喜欢收藏艺术品,实则非也。”大师曾指出“收藏”不是我们主要目的,而是透过展览达到以艺术弘扬佛法,以教育净化人心的目标……
1星期前
看车
更多看车
亚洲哈雷日 2024 机车与音乐的盛会在泰国清莱完美落幕
由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主办的第三届亚洲哈雷日(Asia Harley Days 2024)于2024年11月15日至16日,在泰国清莱市新加坡公园盛大举行。这场集机车文化与音乐盛宴于一体的活动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参与者,包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尼、菲律宾、印度、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日本及澳洲等。此次活动得到了Singha苏打音乐会的全力支持,为观众带来了难忘的体验。 游行与公益相结合 活动开场即以壮观的哈雷摩托车游行拉开序幕,超过1000辆哈雷摩托车组成的车队从清莱著名的白庙(Wat Rong Khun)出发,沿途风景如画,最终抵达新加坡公园展开后续庆祝活动。游行由哈雷戴维森亚太区副总裁Dimitris Raptis及Boonrawd Trading Co., Ltd.首席市场员Titiporn Thammapimookkul带领,并由清莱市副市长兼清莱省体育协会秘书长Preecha Anurak挥旗启动。 作为回馈当地社区的重要环节,哈雷戴维森还积极参与了当地政府发起的洪灾救援行动,彰显品牌的社会责任感。 音乐与活动齐飞 […]
18小时前
Chery OMODA E5电池获SIRIM认证 推动大马电动车产业发展
奇瑞马来西亚(Chery Malaysia)于2024年12月19日正式宣布,其电动车(EV)电池通过了马来西亚领先的认证与测试机构——SIRIM QAS International的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此殊荣的汽车品牌。这一里程碑不仅体现了奇瑞对质量与安全的承诺,也标志着马来西亚在采用全球认可的安全和质量标准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SIRIM QAS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努尔·法蒂拉表示:“这一成就不仅仅是认证,更是马来西亚在全球标准化进程中的一大进展。SIRIM QAS很荣幸能支持奇瑞在实现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方面的努力。” 奇瑞OMODA E5搭载的高容量61kWh磷酸铁锂电池,不仅通过了中国按照联合国R100标准进行的严格测试,还以其可靠性、效率和耐用性赢得认可。这款电动车售价为RM146,800,续航里程达430公里,并具备快速充电能力。 奇瑞马来西亚副总裁招志明表示,这一认证是奇瑞在马来西亚市场上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将推动绿色未来的发展。奇瑞OMODA E5不仅获得了欧洲NCAP与澳洲ANCAP的五星安全评级,还在年初实现了本地化组装(CKD),进一步巩固了其市 […]
1天前
Volkswagen与富士菲林联合举办摄影赛 鼓励捕捉视觉故事
福士韦根马来西亚(VPCM)携手富士菲林马来西亚(Fujifilm Malaysia)推出Shutter Stories摄影竞赛,邀请全国摄影爱好者通过镜头分享创意故事。此赛事旨在激发创意与视觉表达,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此竞赛从即日起至2025年1月5日接受报名,参赛者需根据“VW Love”、“VW Adventure”、“VW Motion”、“VW People”及“VW Colours & Life”五个主题提交照片作品。参赛作品中必须至少有两张照片包含福士韦根车型。 本次摄影赛的冠军得主将获得一年期福士韦根摄影员聘用合同,另加价值7,000令吉的富士菲林相机及镜头。此外,若冠军为富士菲林用户,还可额外获得3000令吉礼券。 第二及第三名优胜者将分别获得富士菲林最新款Instax Mini 99相机(价值1,200令吉)和Instax Pal数码相机(价值588令吉)。同时,他们还将获得独家福士韦根商品及延长试驾机会。 赛事也特别设立“公众投选奖”(People’s Choice Award),由公众在社交媒体上投票选出得奖者。获奖者将获得一系列福士韦 […]
1天前
美食
更多美食
陈静宜/“吃情怀的!”
要维持好的老味道,是必须不断地改变才有可能维持不变,因为随着时代,食材变贵了、器具变更好了,世代的想法不同了,想要不变比变更难。优质老店的存在是在做功德,我感谢所有愿意让人们美味回忆有依托的店家……
2天前
阿蓟/同为米南加保族美食,却和Nasi Padang不一样的Nasi Kapau
论知名度,巴东饭赢九条街以上,但Nasi Kapau天生傲骨,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以菜色多样化和几道很有辨识度的独家招牌菜打出名堂,让人感觉它“就是跟巴东饭不一样”……
6天前
张丽珠/雨天吃粥
蚝干粥从来是被忽略(低估)的槟城小吃。属于闽南食物的蚝干粥,有着长辈们喜欢的口味,以及长存的感情。上世纪的福建移民下南洋到这里,顺理成章把填饱肚子的蚝干粥也带来。于是,从那头到这头,和着人们的血和汗,呼噜呼噜吃过一代又一代……
1星期前
养生
更多养生
罗华伦 / 阴茎吸引器治阳痿与复健 无助增长或治疗早泄
3月前
唐云华 / 生蛇与免疫力有关 痊愈后仍会复发 打疫苗助防御
3月前
认知受损 忘了如厕 阿兹海默症并发失禁 这样做防褥疮感染
3月前
花踪
更多花踪
木薯战争:马来亚“紧急状态”与霹雳州木薯业者(上)
听着老一辈的新村村民反复地述说过去,他们的话语中有泥土的颗粒、烧芭的烟味、茅草的纠缠、山猪的侵扰,以及最多的──以前吃木薯的日子。为何是木薯?
3星期前
木薯战争:马来亚“紧急状态”与霹雳州木薯业者(下)
1957年8月31日,吉隆坡独立广场响彻三声的口号,昭告着马来亚摆脱殖民地的身分。独立后首要任务,仍然是铲除藏在森林里抗争的马共势力。
3星期前
【花踪17.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恰到好处的细节,让小说变成生命的寓言(下)
【花踪17.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恰到好处的细节,让小说变成生命的寓言(上) 前文提要:“我没选〈边界之外〉,主要是因为他的叙述方式冷静平实,比较接近散文。”——龚万辉 ●〈初生戒疤〉 葛:我在〈初生戒疤〉和〈边界之外〉间选择。〈初生戒疤〉起码在题材上撞击了我,我更欣赏它的文字,它的文字更冷静、平实。 〈边界之外〉是比较清晰主观的文字,而〈初生戒疤〉相对来说还是有些意义上的留白,及叙事的复杂性,〈初生戒疤〉做得更好。因为有时在叙事视角,或说你去表达时间的切入感、体验感上,往往我们会执于一端,就是你以一个医生的角度,看到病人只是你工作的对象,甚至可能是你长年在这个职业里深耕会不自觉地去摒除这种情感。它讲到蛮多作为手术医生副手如何冰冷看待病人,小说力量来自于同时换位;当时他也把自己当作病人,非常自然及完整地把作品视角与小说结构换位,我读下来觉得这篇在类似题材中高人一等,所以它在我的三甲之内。 龚:〈初生戒疤〉我也蛮喜欢的,它在我的第四名。我喜欢它是因为它的笔触蛮冷静,写的东西其实还蛮血淋淋的,非常真实,也非常残酷。它的文字没太多问题,不太煽情,笔触就是不断拷问别人,不同的社会经验、不同的社会层次。我觉得那是站在女性角度所呈现的反思,或是一种抵抗。但以剖腹生产的那个疤作为没法抹除的疤痕,我又觉得这个疤痕其实是一个小孩的诞生。这种种的对比在小说里非常强烈有趣。 徐:这两篇的写法有点接近,都是在探讨某个问题,在执著地探讨某个关键词,〈边界之外〉探讨的是边界,〈初生戒疤〉探讨的是“第一次”的问题。〈初生戒疤〉的语言叙述的确比〈边界之外〉好,更有文学韵味,但中间游离的东西太多了。我看了一下字数,它在9900字,也就是说有意识地控制在1万字内,但中间有部分,就是医生那一块完全游离出去了。不同的医生对第一次不停的责问,不管干了多长时间,有时都会出于职业需要,出于手术需要,他都会质问“你是不是第一次”,有些纯粹是推卸责任,也有的是发泄结果,这些都没问题,但中间游离的东西有点多,多了以后造成一个断裂感,相互之间的张力反而小了。作为编辑,我可能会要求它修改,比如中间医院那部分实在太长,删掉1000或2000字主题会更加集中,现在反而因为横插一大片东西,整个小说有点失衡。 ●〈一个饥饿的男人〉 龚:这是我选的,主要是觉得这篇最特别,叙述方法蛮有趣。它是好看的小说,里面有很多人物,它的故事是流动的,而我们刚才讨论的作品很多故事都不太流动,情节较少。 另一点我非常喜欢的是它的魔幻,像那个虫子的隐喻。虫子从他父亲死后跑出来,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还有胸口碎大石,有一只石头鸟从里面跑出来,有人死后忧伤的女人流泪,眼泪会变成植物等等,这些魔幻的情节都很吸引我。 但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整个结构是不同的家庭,不断背弃原有家庭来到另一个,然后喜欢上另一个女生、生小孩等等。它似乎充满隐喻,因为提到很多历史事件,包括日本侵略,可能还有1969年的513,它似乎想用小说跟整个时代历史连接,这样想的话,整个故事是否就是华人的离散史?从父亲南来,背弃自己家庭去更好的地方,去的那个城市应该就是新加坡,因为他里面写的红头巾妈姐之类,不断离开,不断逃离身为父亲的身分认同,那是不是在隐喻南洋华人的离散史。他写得蛮隐晦,我也不确定,只是觉得他用这样的方法也可能是希望不把东西说得那么明白。当然有时我也觉得这样的连结太刻意、太明白了些,这是它的缺点。 我喜欢它人物之间的互动、人物个性的塑造,它的文字非常有活力,跟其他作品相比是比较活泼的一篇。 葛:它是决选作品谱系里,意志感较强的一篇,这是它有趣的地方。读的过程我会有所期待,因为它开头蛮好的,包括铺陈到3页左右,会让我感觉它像在向传统魔幻主义倾向的文本致敬。就是男主人公背后有个不知来处的家族,这个家族人和人之间关联也都带着非常有趣的魔幻意味。但读下来我渐渐不满足,就是它不断重复这样的手法,当它涉及历史,它也没有把这部分展开。有时这在一些成熟的文本铺陈中是有效的,叫“点到即止”,但这个作品中所谓的历史阴谋,处理得较浮光掠影。 我也考量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阅读感受。其实还有一个它自己内在事件的架构,就是一个男人犹豫于各个女人组建的家庭中,围绕着他的人生流转,而几个女人之间实际上还有一种情感的博弈,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最后的那种效果其实有一点点苟且。他最后回到了一个女人身边,故事结尾也表现出一种由衷的自我满足,甚至有种胜利感;特别是中间这种隐喻也非常明显,几个女人都用花来命名,所谓的四君子梅、竹、菊,我的感觉就是,它以男性中心视角,把这几个女性全部物化了,还要求她们要做君子,没有自我主动争取和博弈的过程,几个人都在争取这个男性。通俗一点讲,这个男性很大爷,他整个生命的铺展是在几个女性,以及相关家庭的选择过程。实际上他处在不怎么讲基本伦理的社会,没有真正把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贯彻到底,就是在现实主义层面出现了刚才我讲到的这种意蕴的割裂,所以初读和读到最后,心理反差蛮大的,这也是我没法把它放前面的原因。 龚:对,我读完就发现他似乎真的只有饥饿。就是他对欲望、对整个爱恋不断的背离,又不断的组建不同的家庭。 徐:前面一半都挺好,非常独特。因为我对马华文学有个期待,也是这么多年读马华文学的自然反应吧,希望语言或是日常生活里有些魔幻的东西,正好这篇小说满足了我这个期待。但可能这个作者前面还比较清楚,写到一半以后自己就乱了,有点找不到方向而乱来的感觉。因为他缺少逻辑上的说服力。这种逻辑不是现实逻辑,而是一种魔幻自身的逻辑,他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尤其到了后半部,整个戏码是写到哪算哪,很多东西无论是在现实逻辑上的理解,还是小说本身经营出来的魔幻逻辑,都缺少说服力,有点随便。 细挑每一段,我觉得特别好,整个想像力特别棒,但从整体上看是“有细节,无完整”。我读了两遍,特别想把它的微言大义给搞清楚,包括政治上的隐喻,但两遍以后依然很费解,我就在想是我的问题吗?后来反过来一想,没准也是作者的问题。他在写的时候本身就挺费解,这样一想我就把它给放弃了。 【第二轮讨论结果】 龚:6篇得票作品都大致聊过,那现应该在这6篇内投选我们的两个名次,好吗?就是心目中的首奖和评审奖。 徐:只能投两篇吗?我的首选是〈土〉。 葛:对,我也一样,这个我们比较有共识吧! 徐:剩下两篇,我就在〈云之国〉和〈边界之外〉里选,最后看你们两位,我可以服从你们的,就是两者之间哪一篇都行。 龚:那葛亮老师呢? 葛:第二篇会选〈云之国〉吧。 龚:我的话〈土〉会入选。然后考虑的是〈云之国〉和〈初生戒疤〉。以现在票数来看,〈土〉是一定得奖的啦,〈云之国〉在徐则臣老师的考虑之内,也在我考虑之内,葛亮老师也选它,那如果就让它得奖,老师们有没意见? 徐:我没意见。 龚:好,这样两篇得奖作品就产生啦:〈土〉和〈云之国〉。最终的评选就是首奖,该给〈土〉还是〈云之国〉? 葛:好像也蛮明确的,〈土〉得前面3票。 龚:好,那这样看起来〈土〉就是我们这一届华踪小说首奖。〈云之国〉是评审奖。 徐:认同。 【整体印象与结论】 龚:我常觉得文学奖入围靠实力,所以对这10篇并没预设一定要有怎样的主题,也不会说必须要有本土题材,或是必须要反映社会等等,这都不是我会考虑的,有的话是附带的价值。1万字的短篇小说,作为一个故事容器,它像个箱子,你可以在里面装什么东西?因为超过1万字就满出来,所以你必须控制到底要装什么。 这些小说作者的写作和叙述方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用比较多的细节描写,堆叠出故事,它可能不是故事性很强的小说,但它营造的氛围或细节的建构,会让我觉得短篇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另一种是里头有很多情节的流动,给我们目不暇给的故事,这样感觉也不错。所以我没预设必须要选出怎样的作品。但今天选出来的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篇。 这届也有一些东马的小说创作者,可能可以提一下。他们基本上已脱离了张贵兴或李永平那种东马作家擅长的雨林书写,但他们也一样有那种对故乡的幽微心理纠葛。这些都是期待之内的小说,但我反而希望有一些期待之外的小说。他们的语言和文字调度、技巧是好的,但题材选择还是比较守成。 葛:这次的花踪决选作品还蛮符合我对马华文学的期待。首先,题材精彩纷呈,它有马华文学独有的特质,就是稳中有齐。它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特别是几部有共识的作品,我们能看到非常丰沛的细节,包括仅在1万字的体量里呈现出难得的格局感,这都非常值得称道。 但万辉讲的我也心有戚戚,就是我提到的稳中有齐,从这角度上来说,我更想把着眼点或焦点放在“齐”。因为马华文学作为华语文学中气象鲜明的一支,已非常有成就,包括它的叙事体系也相当成熟和完善。但像万辉讲到的守成,作者也更倾向于向经典叙事靠拢,所以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突破与新意。 徐:整体而言它们特别的丰富且多样,拓宽了我过去对马华文学生态的了解。这里面既有对宏大问题的关切和探讨,也有很多幽微的个人经验呈现,比如女性或是同性的爱情,以及性别经验的挖掘。阅读这些作品,我觉得马华文学对华语的使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像契合一种新的语法和表达的经验,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与启发。它们保留了南方的入声字的表达,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一直传承下来的内容。跟马华文学相比,可能中国大陆的文学更口语化、更日常化,失掉了部分东西。 但评奖本身就是这么残酷,手背手心都是肉,也得做出选择。目前选的两篇我都非常满意,评奖结果很好地代表了马华文学当下的华语文学,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文学生态,所以这两篇非常有代表性。当然也有一些小建议,或不是特别满足的地方。就是有一批作品在整体感、评分感上稍弱,打磨还不够。 总之,这次评选,包括上届我也做过一次评选,马华文学虽像刚才两位老师说的有些守成、比较传统,但整体呈现出来的还是一直在拓宽写作题材,一直在寻找新的表达方式,以及更深入地对很多生活现实问题的经验呈现。 相关文章: 【花踪17.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恰到好处的细节,让小说变成生命的寓言(上) 【花踪17.马华小说评审奖】赖威竣/云之国(上) 【花踪17.马华小说评审奖】赖威竣/云之国(下) 【花踪17.马华小说首奖】颜家升/土(上) 【花踪17.马华小说首奖】颜家升/土(下)
4星期前
副刊热门
6小时
24小时
1星期
ADVERTISEMENT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