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27日讯)吉隆坡市政局提升及美化新街场埠(Pekan Sungai Besi)时,在该区商店后巷增添采锡矿为主题的壁画,为老店注入新元素之余,也让民众了解昔日采矿的方式与历史,并把该区打造成一个有规模的历史城镇!
采矿壁画位于苏亚沙路(Jalan Suasa)与苏亚沙4路之间的3条巷子,这3条巷子左右的老店墙身都画上昔日采矿过程的壁画,让居民及到访该处的民众从中了解上一代人在该处采矿和洗琉琅的方式。
据悉,当提升计划完成后,该去的后巷都焕然一新,多幅壁画也吸引路人拍照。
《大都会》社区报记者早前走访当地时,获悉上述3条巷子原本是条陋巷,设有零零散散的摊子,而且常有轿车停泊,沟渠浅小、缺乏路灯,导致环境昏暗、杂乱又肮脏。
夜晚走后巷不再怕
据知,当地的老店建筑具有超过85年历史,在这十多年来,四周都已经大兴土木,但该巷弄都没有提升与修复,沟渠依然维持以往的窄小结构,每每阻塞和下雨时候,便容易因沟渠污水满溢而发生闪电水灾。
受访者表示,提升及美化工程后,巷子原本的摊子被迁移及安顿在另一处,地面铺上地砖,出入口设置路障防止车辆进入,还安装路灯,使人民在夜间经过巷子不感到惧怕。
加宽走道设休憩区
据观察,除了后巷获提升外,当地的行人道也已经加宽,并且设有凉亭供民众休憩,位于邮政局旁的空间则是园艺公园,同时设有多张长凳、健身器材及孩童游乐设施。
不过,也有商家就指提升计划虽然改善市区面貌和卫生,不过停车位却被减少;有者指出,由于道路变得窄小,让路给行人道,导致停车空间也缩减。
新闻背景
砸千万打造遗产文化区
吉隆坡市政局是于2013年11月25日,宣布耗资1000万令吉提升及美化新街场埠,放眼把该区打造为可媲美隆市中心发展的城市边界枢纽,盼吸引更多外来者及游客。
当时,市政局承诺的美化工程涵盖卫生、交通规划、兴建人行道、增加停车位、重新粉刷建筑、兴建园林家具、打造园艺空间和牌楼等。
时任市长拿督斯里阿末菲沙指出,该区已被列入“2020大吉隆坡计划”的遗产文化区,属于遗产建筑物第二组别(Bangunan Warisan Kategori 2),具有历史价值。
有关工程的动工期两度展延后,最终在2017年3月展开。

陈楚斌(杂货店商家):停车位不足
“虽然提升计划成功美化环境,改善卫生情况,不过停车位数量却大幅减少,部分车道和停车的空间因加宽行人道而让路。
这一带的停车位不足,尽管附近有座多层停车场,不过一般早上时段因很多民众停车转乘搭轻快铁上班而让其他驾驶人面对一位难求的问题。
巷子进行大幅翻新和提升之后,环境干净多了,我也看到有人在壁画前拍照。”

刘国锭(饮食业者):助了解当地历史
“很多年前,该巷子是条陋巷,现在美化后,市民独自走巷子时也不会容易感到害怕,平常也有清洁工人清理巷子,环境非常清洁。
据了解,新街场很久以前是以采矿为主,尽管我并不清楚历史,但这些壁画有助让民众知道这一带以往的历史。有关壁画是由一名马来年轻画家绘画。”

陈绍球(新街场埠仙四师爷庙主席):记载采矿洗琉琅
“昔日的新街场一带拥有大型的锡矿,很多人都在此采矿、洗琉琅。以前有很多锡米,有的人是在河边洗琉琅,也有的是采用沙泵法、“金山沟”采矿。
新街场埠巷子的洗琉琅壁画是于今年初完成,虽然没有文字解释,只让人看图案而已,不过这些壁画也可以吸引人们走入后巷来欣赏。
巷子全面重新粉刷,前后的出入口都设置黑色路障,避免轿车进入,打造更加安全的巷子行人道。
还未提升之前,巷弄设有小贩摊子,之后搬迁至路边另外一边。据知,日后会搬迁至仙四师爷庙前的美食中心。
以往的巷子环境肮脏,地面凹凸不平,经过吉隆坡市政局的提升与美化计划之后,环境大大改善。
提升新街场埠的工程是于2017年开始,当局还协助商家粉刷商店前方墙身、后巷,2018年完工。
我在这里生活六十多年了,据知,新街场埠老店是于1933年建竣,具有历史价值。我也希望当局在这里举办嘉年华、节庆活动,吸引更多人过来,刺激这一带的经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