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26日讯)继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日前为媒体准备肯德基和麦当劳午餐,今早也在国家皇宫外准备5000杯Nescafe和Milo饮料供媒体和附近公众免费索取饮用。
根据Milo职员表示,这是国家皇宫邀请Milo公司前来派发饮料,而他们也义务给予响应与支持。
ADVERTISEMENT
他说,第一辆Milo车会在今早8时至中午12时提供Milo饮料,第二辆Milo车将在中午12时至下午5时提供Nescafe和Milo饮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拉务15日讯)炸香蕉人人吃,但你知道炸的是哪一种香蕉吗?
炸香蕉是马来西亚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之一,香脆可口、价格亲民,深受各族群欢迎。然而,许多人却未必知道,市面上常见的炸香蕉其实源自不同品种的香蕉,每一种炸出来的风味也大不相同。
在森州拉务13里路旁,有一家看似平凡的水果摊,却因主打多种蕉类而广受食客青睐。摊位长期供应超过五种本地香蕉,其中四种常作为炸蕉售卖,成为该摊最大的特色之一。摊主坚持传统做法,不加起司、不抹酱料,仅凭蕉种本身的风味分胜负,让顾客吃得安心、吃出知识。

《花城》社区报记者日前走访该水果摊,采访摊主尤兹(Yuzi,60岁)时得知,摊位当天共备有五种不同品种的香蕉,分别是牛角蕉(Pisang Tanduk)、尼芭蕉(Pisang Nipah)、腊卡无种籽蕉(Pisang Nangka)、大王蕉(PisangRaja)以及打里蕉(Pisang Rastali),供炸制成香蕉小吃。
她指出,牛角蕉体型较大,一梳通常有7至10条,果肉呈橙黄色,带有酸甜风味,常用于油炸或制作各类蕉类小吃。由于蕉身偏大,油炸时通常会先切片,因此所炸出来的成品多为薄片状,也就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大片炸香蕉”。
尤兹笑说,这款香蕉也深受尼日利亚裔食客喜爱,不少人专程前来购买未熟的牛角蕉。据她了解,该族群喜欢将生蕉搭配米饭食用,并相信其有“补肾壮阳”的功效,让她初次听闻时感到惊讶不已。
第二种是尼芭蕉,每梳约有12至20条,蕉身长度多介于10至15公分。其果肉洁白、香甜,炸后口感更具弹性和咬劲。她补充,在霹雳州一带,这种蕉也被称为“Pisang Abu”,不同地区有不同称呼。根据她的观察,这类蕉在印度裔顾客之间特别受欢迎。
接着是腊卡无种籽蕉(Pisang Nangka),其中“Nangka”在马来语中意为“菠萝蜜”。这类香蕉每梳可有14至24条,果肉洁白,略带酸味,除用于炸制外,也常见于各类马来甜品中,特别是“Pengat Pisang”,一种将香蕉与豆类、谷物等一同炖煮的传统甜品。
“大王蕉(Pisang Raja)被誉为炸蕉之最,果肉香甜不含淀粉,炸后外脆内绵,是摊贩首选,客人指名率最高。打里蕉(Pisang Rastali)果肉白皙,带明显酸甜感,适合喜欢清爽口感的食客,是较少见却值得一试的蕉种。“

炸蕉几乎“零亏损” 高峰日营业额破千!
赛夫(34岁)表示,他与母亲尤兹在该处经营炸香蕉摊已有近10年。由于摊位供应的香蕉种类多样,顾客每次光顾时总会感到好奇,不仅询问不同蕉种之间的区别,更会亲自尝试各种口味,渐渐摸索出自己偏好的风味与口感。
“我们卖的不只是炸香蕉,更是一种味觉体验。透过不同蕉种的呈现,让顾客吃出差异、吃出知识,这也成了我们摊位长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他指出,售卖香蕉与炸香蕉是一门几乎“零亏损”的小生意,主要因为容易掌控存货。当香蕉无法及时售出时,便可转为炸香蕉处理,避免浪费,降低损失。
赛夫坦言,炸香蕉的利润空间不小。平日销售额虽约在500令吉以内,但周末可达800令吉,遇上公共假期更能突破1000令吉。
他举例,一梳香蕉的进价约为5令吉,炸制后可售得近15令吉,扣除摊位租金、薪资与日常开销后,每月净利可达5000令吉左右。
摊主透露,凭着炸香蕉生意,每月净收入可达5000令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