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8日訊)在復原期行管令(PKPP)下,隆市露天早市巴剎、夜市及市集(BAZARIA)小販自本月15日起,可在指定地點分階段恢復營業,其中的作業標準程序包括每個家庭只限2人及13歲以上者方可入場!
同時,進入上述市集的民眾只可逗留半小時。
ADVERTISEMENT
根據隆市政局小販執照及管理組今日發出的標準作業程序,隆市所有露天早市巴剎、夜市及市集小販需從本月10日開始,提交復業申請給隆市政局小販執照及管理組。
禁聘外勞 本地員工最多2人
小販營業執照持有者都需遵守當局列出的所有條例及特殊條規,包括不允許聘請外籍員工、只可聘請最多2名超過18歲的本地員工、需保持檔口及環境的衛生、需展示貨物的價格標籤等。
而熟食及飲料小販則需戴面罩、手套及圍裙,也必須注射傷寒(Typhoid)疫苗並保留有關注射卡。他們也需取得由馬來西亞環境衛生組織(MAEH)或衛生部批准的食品處理課程證書,並且必須向隆市政局提交有關證書。
此外,巴剎小販公會或小販都必須提供當局一份包含檔口分佈及距離與方向標籤的位置圖、確定巴剎復業的檔口數量、提供持有營業執照的小販名單,以及提供所需的設備以遵守標準作業程序。
若當局發現有者不遵守標準作業程序,將採取嚴厲的行動,包括開罰單、扣押小販的設備或勒令關閉。
當局將根據有關法令及條例來展開執法行動,其中包括2016年小販執照費法令(吉隆坡直轄區)、2016年巴剎執照費法令(吉隆坡直轄區)、2016年地方食品執照費法令(吉隆坡直轄區)、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1988年傳染病控制及防範法令、1974年道路、排水和建築物法令、1967年警察法令,以及2020年預防與控制傳染病條例(本地疫區內的措施)。
有關標準作業程序的執法將從本月15日開始至8月31日,並由吉隆坡市長進行修正。所有持有營業執照的小販、助手、員工及訪客都需遵守國家安全理事會及衛生部發出的標準作業程序,而該標準作業程序可根據當前的新政策更改進行修訂。
露天早市巴剎、夜市及市集小販必須遵守的標準作業程序:
1. 巴剎位置
– 有圍籬的公開場地
– 具有停車場
– 可管控巴剎出入口
– 入口與出口在不同的地方
2. 檔口位置
– 每個檔口之間必須有2.5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
– 早夜市的格子及檔口尺寸為8尺×8尺及6尺×4尺
– 市集的檔口尺寸為10尺×10尺
3. 小販分組輪流營業
– 每日輪流(A組:每星期二、四、六;B組:每星期三、五、日)
– 每週輪流
(為保持距離,所有小販不可同時營業,預計每日只可40%至50%的小販開檔,因此需使用輪流制)
4. 攤位或桌子的結構
– 使用不鏽鋼或鋁製流動檔口(tray aluminium)
– 統一所有檔口設計
– 不允許在現場設置永久性結構
5. 安全、交通與衛生管制
– 由隆市政局進行管制及志願警衛局從旁協助(若有需要)
– 集中於巴剎出入口及四周
– 需每日進行巴剎環境與設備的清潔工作
6. 訪客出入管控
– 所有訪客需進行體溫測試,並帶上口罩及使用消毒搓手液
– 體溫超過攝氏37.5度者不可進入
– 需下載及註冊MySejahtera應用程序,或在登記簿上留下資料,方便追蹤
– 並未涉及調查病例(PUI)、觀察病例(PUS)或隔離令
– 出現咳嗽和感冒症狀者須戴上口罩
– 每個家庭只限2人入場
– 13歲以上者方可入場
– 每位訪客進入巴剎的時間僅限30分鐘
– 排隊入場及在檔口前購物時,需與所有人保持1公尺的距離
– 鼓勵使用無現金支付
– 控制人流走向,以單向道方式營運,只能從一個方向進入,再從另一個方向走出
– 對於同一時間的訪客人數的控制,取決於隆市政局所規定的巴剎位置的大小
7. 只准外帶(Take Away)
8. 營業時間
– 早市巴剎:早上6時至11時
– 夜市:下午4時至晚上10時
– 市集:下午5時至晚上11時
9. 小販與員工的運營合規控制
– 需戴上面罩、口罩、一次性使用手套、一次性使用圍裙
– 出現咳嗽和感冒症狀者不可營業
– 並未涉及調查病例(PUI)、觀察病例(PUS)或隔離令
– 體溫超過攝氏37.5度者不可進入
– 包含檔主及員工,每個檔口只限3人
– 需下載及註冊MySejahtera應用程序
– 確保所有顧客保持1公尺的距離
– 鼓勵顧客戴口罩
– 確保照顧自身與檔口的衛生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巴生17日讯)巴生市区吴福发路与打巴街(Lebuh Tapah)和文丁路交界的十字路口(滨华中学旁)崭新路砖(interlocking),配合去年巴生升格为王城市政厅提升以来,却面临好几处下陷以致形成路坑,可谓“危机四伏”,危害公路使用者和行人。

张崇政:爆水管致路砖下沉
据当地一名商家张崇政(50岁)反映,路砖会下沉呈凹凸不平原因,源自今年3月7日路口的地下水管爆裂,喷出的自来水不断冲刷,导致路面下的沙土流失。
他向媒体出示当时拍下的视频讲述,由于爆裂的是一条大水管,喷出的是夹带滚滚黄泥的食水,可见地底流失的沙土相当严重。
承包商未完善重铺
“雪州水务公司当即派人来漏夜抢修大水管,但承包商之后却没有完善铺整路砖,只是草草了事把路砖盖回路口,而导致路面凹凸不平。”
他认为,妥善铺整路砖应有一定的程序规格,至少地底下应有好几层的铺垫,且相信该路口的路砖仍处于保修阶段,市厅或涉事单位应把路砖做好。

根据现场观察,下陷的路砖位于打巴街末端的右侧、和吴福发路靠近一家华裔穆斯林食店的左侧。熟悉的车辆和摩托车都尽量避开,避免误坠路坑。
无论如何,在遇上道路繁忙多车时,一些行驶在侧旁车道的车辆则避无可避,只能让车轮陷入路砖下陷形成的坑洞。此举对摩托车骑士更添安全威胁,深恐一不小心失控人仰车翻,危及性命或挂彩受伤。

陈健达:美化提升不能忽视安全性
雪州民政党热点服务局在接获民众投诉后,该局秘书长拿督陈健达与副主任潘玟迪今日到场巡视,强调路砖下陷攸关行车安全;尤其是骑士安危,力促市政厅等单位有必要马上把路砖重修铺好,还以市民安全的道路使用权。
也是国盟巴生新城州议席服务中心主任的陈健达指出,吴福发路也是市民避开加埔路繁忙交通的替代公路,市厅除了在路口进行美化提升工程,更不能忽视安全性。
他表示,市厅把十字路口从一般柏油路提升成路砖规格,本是一番美意,却没有在发生爆水管令地底沙土流失,导致路砖下陷形成路坑的问题发生后,第一时间整修好。
他担心,这会对经常使用路口行人道的滨华中学师生构成威胁,深恐会踩空或被绊倒受伤,因此会向市厅正式投诉路砖下陷问题。
“当局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应要做好监督与维护跟进的工作,而非任凭不管,更不是一直想拿拨款来进行新项目。”

建议成立专案小组
他建议,市厅应在规划阶段,成立一个专案小组,包括邀请在行的私人咨询公司来协助制定和维护公共基设项目的工作,好让城市美化能可持续进行。
陈健达批评,市厅去年在提升吴福发路的行人道时欠缺规划,比如仍让颇大的国能小型变电压站树立在行人道正中央,行人一个不小心、或低头按手机就会撞上受伤。
他认为,30多年来高高悬挂在电线杆上的电线,理应被迁置埋入地下,否则杂乱无章的上空电缆,并不符合升格为市厅的条件,有碍市容。
他也非议车道白线模糊“消失”已久都不见重画,认为市议员应亲自前往巡视,才能更有效向当局传达反映。

潘玟迪:需探讨路砖结构与规格
也是滨华中学校友的潘玟迪强调,路口地砖下陷应列入首要处理议题,他要求负责的市议员应关注采取行动,避免发生有人受伤,甚至酿出人命意外。
他促请,市厅需探讨和研究路砖结构与规格的必要性,不想看到政府频频花了冤枉钱,却效果有限、甚至变成反效果。

陈如坚:将鉴定责任方并重铺
负责当地的巴生市议员陈如坚回应,并无接获路砖下陷的投报,他会向市厅查证此事,并要求制定一项政策指标确立责任方,规定往后若有其他单位损坏了市厅的公共基设,应承担责任修缮,而非推脱留下手尾,让市厅担责挨骂。
“我会在回国后,和市厅相关官员讨论路砖下陷的问题,从而鉴定责任方以进行重铺维护。”
对于陈健达批评的电箱和电线问题,他强调,此乃属于国能权限,且从数十年前早已存在,市厅或许可以和国能磋商,要求把迁置电箱和电线,但决定权在于国能公司。
他表示,文丁路的白线模糊问题,属于管辖该路的公共工程局负责。他早前在接获民众投诉后,曾向工程局反映,也了解源头是雪州水务公司的更换水管工程所致。
“但工程局的做法是,如果仅是投诉个案,需寻求额外拨款来进行,包括重画白线工作,所以此事只能跟进和等待。除非是属于规划内的工程,则可马上进行。”
行人道“空框”或重新种树
对于吴福发路数年前提升的行人道,有多处出现“空框”变成沙土的不完善,带给行人不便;陈如坚解释,那是因为市厅把行人道上的一些大树砍除后,遗留下来的空间,不确定未来会否重新种树。
他透露,市厅已决定砍除不适合作为城市行道树的加耶树(Pokok Kaya),不排除早前砍伐的是这类树种,因这些大树过于茂密且根基不稳,恐怕会在狂风暴雨倒下。
他也促请反对党厘清事实,确立管辖权并非全在地方政府,更不应发表混淆市民的言论。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