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事往,多年以前一件微小而美好的事情,光头佬竟然差点把它忘得一干二净,多亏脸书温馨提醒,前尘往事立即如倒播的菲林映像,一幕幕的在脑海里重新浮现……
ADVERTISEMENT
是这样子的,原来几年前吾友阿贵曾在脸书上贴文,说他向来对父亲替他安取的名字颇有微言,觉得“文贵”这个普遍上很通俗很一般的名字,有点俗里俗气。岂知多年前,在报馆听闻光头佬的一番诠释后,立马改观过来。光头佬当年对他说过,“文贵穷理,理贵原情”,文章之可贵,在于详尽的阐明道理,同时,所阐述的道理,又贵在陈述了内在的原有感情。文贵这个名字,不但一点也不俗气,反而极之含有哲思妙理,绝对是个好名字云云。

倘若不是重阅这个hari ini dalam sejarah 的旧帖文,唯恐光头佬真的彻底忘却,原来这个故事的源头,始终还是牵扯到吾友阿贵身上的,唔使问阿贵,贵人贵事,且听我娓娓道来……
“文贵穷理,理贵原情”
1995那年,尚未“波达”的光头佬受报馆委派到西安出差,是一趟受海鸥集团邀请,随团远赴西安的采访工作。记得同行启程的随团记者,还有大水葛格和礼苹美女。当时,是没有直飞西安的班机服务的,往返之间,皆需驻留在广州市,以待转机。几天下来的一连串繁忙行程,工作有时,旅游观光有时,轻松愉快,胜任有余,而留下美好的回忆。回程时,随团的记者仨,竟然逗留在五羊城,又玩了几天。就在那个时候,光头佬在广州市的古籍书店发现了一套一函廿册的线装本《飞鸿堂印谱》(你看,你看,这一套赫然有名的印谱,连书名都取得“另舍”气势恢宏的,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呢?),颇为吸引人。也忘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当时,光头佬竟然与它失之交臂,没有把这套又厚且重的印谱,扛回吉隆坡。一俟回到“狗窦”以后,糟糕!心里老是惦记着那套《飞鸿堂印谱》,思思念念……对当时没有当机立断把印谱扛回家的抉择,感到懊恼不已。哈!真巧,刚好那时阿贵要去广州采访,于是乎,光头佬便拜托他帮忙“代购”一下下,没想到阿贵兄果真不负所望,履行了他,牺牲小我,成全了光头佬心愿的任务,终于把那套沉甸甸的印谱带回来了,让光头佬高兴了好一阵子。不过,后来光头佬还是给阿贵兄“罯”了几天,毕竟那套书是真的蛮沉重的呀!真的难为了人家的说!


“文贵穷理,理贵原情。”这个句子,便是这套印谱里的一方印文。《飞鸿堂印谱》收录的印章好说也有三千五百方,乃清朝的汪启淑先生,精心辑录家藏古铜印,以及当时的一百多位名篆刻家的篆刻作品而成。汪氏对这套印谱的收录极为谨慎,所收录的每一方印章,皆经过汪氏与诸同好虚心商榷,方始奏刀,因此前后耗时三十多年,才把这印谱编妥,成书于1776年。此印谱与《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合称为“至美之三堂印谱”。


书一到手,光头佬在享受乱翻书的愉悦之余,竟然好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的,发现了这一枚嵌有“文贵”名字的图章,真是快乐乐无比,赶紧在翌日上班时,与阿贵兄分享了这一大喜讯。所以,这个深含哲理的句子,并不是胸无点墨的光头佬“谂”出来的,而像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似的,偶然之间的发现,嘿嘿嘿!
时逾事忘,光头佬打从心里很想忘掉另一件事……
话说,当年阿贵兄亦懂得打蛇随棍上,记得当时他有开口叫玩票性质刻刻图章的光头佬,顺便帮他刻一方“文贵穷理,理贵原情”的印章,可是刻印章这回事啊,可不是可以随随便便胡乱非为的。要刻好一方图章,非懂得篆书不可,与此同时,又要懂得如何布局才好看,而且刀法也要有点水准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缺一不可。欸!这可是8个字的多字印;字多,表示印文的铺排,难度会更高!结果,唔使问阿贵,这个不简单的任务,始终让光头佬一延再延,始终交不了差,始终胎死腹中,唉!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古晋这家潮州菜档口的蚝煎有温暖亲切的猪油香,好好地展现地瓜浆遇高油温凝结后的紧致与弹牙,蚝浓满口香,我还没来得及咽下,便竖起大拇指说好吃……

在外地人眼中,古晋市的毕打拿市场(Petanak Central Market)在早市收摊之后便了无生气,谁还会去那里呢?没想到一到傍晚,华灯初上,轿车一辆辆不约而同驶进市场旁空地停下。
下了车的人们,像寻芳客般义无反顾往窄小楼梯上走,莫非市场二楼另有玄机?当我抱着好奇也跟着当地友人往上走,发现果然别有天地。这些“寻芳客”,果真在寻“芳”,福建话“芳贡贡(phang-kòng-kòng)”的“芳”,意指香喷喷,二楼是熟食区,炒锅铿锵、油烟奔腾,客人迅速被不同美食所召唤,才正要开始热闹呢。白天与黑夜、寂寥与欢腾、楼下与楼上,这强烈反差升起一股魔幻感。
一个楼层分两大区,朋友带我绕了一圈,场域广到差点找不到来时路。有专做小吃、专做热菜、专卖点心的档口,每家店以铁栅栏相隔,像住宅区的住户那样,打烊时要关铁门上锁的。朋友说:“一区是周一休、一区是周四休,无论何时来都不会扑空。”
市场外是波光粼粼的砂拉越河,河畔袭来凉风,白天的燠热散去、压力释放,迎来美景与美食。
我当地朋友的老公,人称老林,是潮州移民后代,他毫不迟疑地走向一家专做潮州菜的档口前。像台湾海产摊那样,没有制式菜单,菜单是跟店家共同讨论出来的。他先点了鲈鱼,“今天的鲈鱼好。”店家强化他的选择。接下来选烹调法,煎、煮、炒、炸?店家推荐做酸菜半煎煮,先煎后煮,鱼肉能更容易吸入汤味。
另外他又点了蟹肉玉米、马尼菜炒蛋、茄汁炸米粉,转头问我:“你想加点什么?”我想,蚝烙是潮汕菜,古晋有潮州移民后代,潮菜到了古晋变什么样呢?我上回在古晋吃过一档创意蚝煎,简直像蚵仔饼干,令我啧啧称奇,这回想看看其他档口的蚝煎如何。



我答:“蚝煎。”
他马上说:“好,这个好,古晋的不一样。”他语气中带有赞许的意味,仿佛我补上了他漏点的菜,也仿佛在肯定我是识货的。老林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先生,关系牵得有点远,然而我感觉在选了蚝煎的那刻,饕客间的电波连上线,我们距离一下子近了。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