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发布: 7:00am 02/10/2020

【爱长在】萧婷文/掌握长辈的人性弱点 5个“我是为你好”的诈骗陷阱

作者: 萧婷文

“最近你在忙些什么,怎么好像消失了一阵子?”“我终于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到告一段落了,实不相瞒,我婆婆遇到‘诈骗’了,卖掉房子不说,还差点跟地下钱庄借贷……”“没想到你家也遇到这件事。”

诈骗猖獗已不是新闻,身边有人被诈骗到倾家荡产、对人性信任全失的事件却经常耳闻,一方面惊讶于诈骗者的洞悉人心,一方面也感叹人性易于被操弄,尤其对于高龄后被诈骗的长者们,更感到于心不忍,前半生辛苦积存的财产就在一夕之间归零。而且被骗的不只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许多高社经的知识分子,诸如医师、教授等等,只要一时不察,就容易沦为诈骗者名单中的肥羊。

ADVERTISEMENT

有哪些人会以老人家为对象诈骗呢?归纳有以下对象会锁定长辈的人性弱点:

1、诈骗集团的绑架陷阱。这是在新闻里最容易听到的桥段,“你的小孩欠我们的钱”、“你的银行户头有问题”;虽然说是老梗,但因直指心中深处的担忧与对环境的不信任,让犯罪有机可乘。

2、金融理财的财务陷阱。许多诓称高获利与低风险的金融投资,就连年轻人也会禁不住诱惑,而忽视其不合理之处,导致血本无归,而老人家因判断力减弱,更容易在业务人员半哄半骗之下签署高风险的投资,近期更有听到以失智长辈为对象的案例。

3、健康产业的保健陷阱。进入许多长辈的家中,客厅里的橱柜总是摆着满满的“保健食品”。随着年纪增长,身体逐渐疲弱,许多关节疾病也蓄势待发,让许多长辈感到身体退化之苦;因此有些业者“专攻”长辈来贩售昂贵的“保健器材”、“保健食品”,号称可以延年益寿或治百病。

有部分直销业者甚至广拉长辈为下线,一罐保健食品动辄好几万台币,尤有甚者,还诓称能治疗癌症、糖尿病、中风,若产品本来是安慰剂,没有副作用就算了,若把它当成救命仙丹,或根本就有害,那么老人家不仅每个月的退休养老金都超乎预算的流失,更有隐藏看不到的健康损失。

4、感情、婚姻陷阱。锁定年老虚弱者的诈骗事件,同样引起极大争议的还有感情上的诈骗。小的有为对方购买商品为礼物,大的有将遗产全都签名送出。有许多案件都是长辈将财产都移转到对方名下后,子女才惊觉报警,但许多官司延宕多年、举证困难。

有的是陌生人、看护设的陷阱,也有本来不熟的亲友在长辈虚弱后狂献殷勤,只为老人家名下不菲的财产。

5、生前契约、宗教诈骗陷阱。生前契约诈骗总是屡见不鲜,为预防老本无归,建议找有“品牌”的业者咨询,否则对方“跑路”,不能投资也不能自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宗教诈骗。宗教、心灵组织利用人性控制、利益诱惑等等方式,长期且利用团体动力诱使长辈不断捐献与购买“心灵商品”,往往使得数百万的退休金转夕成空。为获得心灵支持,长辈日后过得清贫,而捐献对象则摇身为“上流社会”的一员。

至于要如何预防长辈被诈骗?下一篇会再分享给大家,对“人的信任”是好事,但也需要提高觉察。不要忘了,若你误入丛林,狮子不会因为你吃素,就放你一马。

相关文章∶

【爱长在】萧婷文/老人家就是爱囤积? 给长辈多一点耐心,以及更多的包容心

【爱长在】萧婷文/长照不再突如其来,医院提供完善“出院准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07/03/2025
【爱长在】觉中悟

“觉中悟”,虽然,大部分所关怀的临终者已不在了,但,他们以病苦之身,让我眼所见,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真实;年老体衰,苟延残喘地活着,是件苦事;天边孝子之“孝”,不可理喻;心所想,每一位临终者及家属的示现,都在给我现身说种种法。这些法,让我直视,生命之无常和死亡之必然……

去年9月24日,初次在净愿中心见到骨瘦形销的她。她眼神哀伤、脸色布满阴霾的躺在病床上。那份愁苦,令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我走到床头,弯着身,轻声的对她说:“我是妙净, 我们可以谈谈吗 ?” 她点头。

她,35岁,印裔单亲妈妈,罹患末期子宫癌。15岁离家出走与家人断绝联络,21岁结婚生子,丈夫是无业游民。为了养育3名孩子,她很努力的挣钱,白天在超市当收银员,晚上当电召摩托车骑士,日以继夜地奔波劳碌。最后,身体垮掉了!34岁被诊断子宫癌末期,癌细胞已扩散,医生束手无策。而她的丈夫,在这危难时刻,却抛妻弃子,不知所终。她顿时如跌入万丈深渊……

健康时,她一肩挑起抚养孩子们 (大儿子13岁、二女儿5岁、三儿子未满周岁) 的担子,如今自知时日无多,最让她牵肠挂肚的就是3名孩子的未来。终归是血浓于水,几经周折,她终于找到了失联多年的亲人,并请求家人,尤其是她的母亲的原谅。

她的母亲独居,年过花甲,无法照顾所有孩子,只留大长孙在身边;由于她的姐妹都已婚嫁,而且生活拮据,没能力照顾她的孩子,因此,她的二女儿托邻居照顾;智障的幼儿则交由儿童福利部照顾。她曾到福利部儿童收容所探望小儿子。她打开手机,找到一张与小儿子合照的照片,说道:“这是唯一的合照,也是我第一次到儿童福利部收容所探望小儿子。”

后来医院福利部把她转介到文良港净愿慈怀之家,为其人生最后的安身之处。进入净愿慈怀之家后,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她无法适应华人的饮食。她的小妹每天早上给她打包一两片印度酸奶煎饼(Thosai),她早餐吃不完,就留着午餐吃,晚餐喝牛奶。有时,她吃不下,就将Thosai分给其他院友吃。

想给孩子买生日礼物,可是没钱

25日,当我走进中心时,躺在靠门边第一张床位的她主动向我挥手。一见面,她面带微笑地对我说,过两天是她大儿子的生日。这也是她离家后,第一次携同孩子与家人相聚。她说:“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我一直期待有这么一天!”这番肺腑之言令我百感交集。

我问她: “你想给孩子买什么生日礼物吗?”她答:“我想,可是我没钱。”我叫她不用担心钱,我可以帮她买。她透露,想给孩子买文具及一盒彩色笔。再问她要不要给5岁的女儿也买一份礼物呢?她说不必。

过后我去附近的超市选购了铅笔盒、彩色原子笔、铅笔、笔芯、尺、橡皮擦、36种色彩色笔、礼物纸等,准备生日礼物!

26日早上,我带着欢喜的心,将包装简单的礼物亲手交给了她。她用微弱的声音向我道谢。

她告诉我,只要能找到电动轮椅,以后逢星期五傍晚至星期日早上,她的小妹会来净愿载她回家跟母亲及孩子相聚。她还告诉我,慈济志工这一两天会把电动轮椅送来净愿。

可是,她看起来仍然不快乐,只听她喃喃地说:“我心里感觉到妈妈并没原谅我。”问她,为何有如此感觉?她却欲言又止。也许这段话,交织着母女之间多年的心结。我跟她说,如果她的母亲允许,我愿意去探访,跟她母亲谈一谈。她说:“我妈妈是个善良的人,我猜想她会愿意见您。”

妈妈把“Good Day”改成“Good Bye”

世事无常,我在她儿子生日后的第二天,即28日下午5点收到简讯,她走了。我刚好在附近办事,车盘回转,直奔净愿。此时,她家人、大儿子、亲友、葬仪社人员、警察等,陆续出现在净愿。我走到床头,见她身上覆盖着一块鲜艳的纱丽布,面容安详,宛如沉睡。我双手合十,默念心经一遍,鞠躬祝福。随后,我跟她大儿子谈话。他说:“昨天是我的生日,我去神庙祈求神保佑我妈妈康复。我妈妈送我一本笔记本,封面的字眼“Good Day”被我妈妈改为“Good Bye”。他把笔记本给我看,确实“Good Day”已改成“Good Bye”。我告诉他说:“你的神已把你的妈妈带去天堂,她已经脱离病痛。你妈妈希望你努力求学,成为一个好人,并且照顾你的外婆。”我带他到母亲床边,让他牵着母亲的手,从旁指导他如何做四道人生。

29日早上,我出席她的葬礼,遇到她的母亲,我委婉的告诉这位伤心的母亲,她的女儿告诉我,妈妈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愿意帮她照顾儿子。她当年年轻不懂事,希望妈妈可以原谅她。她的母亲默默地点头,黯然泪下。我则双手合十,走到一旁,继续观礼。

从这位友族老师身上,我深刻体会到,人到临终时,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气,依然带着无限的希望。尤其是她殷切地期待能够和母亲及大儿子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她渴望得到母亲的原谅;她分享小儿子照片时的希望与喜悦。这份希望的感受,无法言喻,唯有透过凝视,让我看到临终前的她依然带着无限的希望;然而,逝世后,从她的母亲及大儿子的眼神中,让我感受到虽肉体已成灰烬,但在孩子及母亲的心中,依然延续着心中的爱,不舍与祝福。

从每个个案学习生命教育的关怀

每个临终个案,对个人而言,是“做中学”向每一位有缘的临终者及家属学习与付出。学习观察每位临终者的情绪转化,从恐惧、焦虑、痛苦、埋怨、愤怒、怨恨等负面情绪,透过信仰的力量,情绪的疏导,进而,全然地接受“现在的自己”,面对死亡的到来。学习家属对临终者的关怀或漠视的态度。也许我们可以从课本中获取知识,但,这些“生命教育的关怀”是远远地超越课本的知识。

“学中觉”,觉知每一位临终者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觉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许多的不足,不是每个个案都能以“四道人生——道谢(谢谢)、道爱(我爱你)、道歉(对不起)、道别(再见)”,作为生命最后一里路的圆满。但,尽可能的协助及引导临终者及家属,临终前以“四道人生”化解隔阂,减少遗憾;对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则用不同的方式给予关怀。

“觉中悟”,虽然,大部分所关怀的临终者已不在了,但,他们以病苦之身,让我眼所见,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真实;年老体衰,苟延残喘地活着,是件苦事;天边孝子之“孝”,不可理喻;心所想,每一位临终者及家属的示现,都在给我现身说种种法。这些法,让我直视,生命之无常和死亡之必然。活着时,要如何善用生命,服务人群,让生命增值,而非放纵欲望来消耗生命;预先预立医疗遗嘱,当疾病不可逆转时,不做侵入性的无效医疗包括静脉输液注射,全然把心交给佛菩萨,生命何时终点?就让它顺其自然吧!

相关文章:
【生命留书2.0】李碧慧/每年清明节,记得给我送百合!
【生命留书2.0】黄美玲/不要把病痛看得太严重,过好每一天才是要紧事
从“照护”的视角看待《破地狱》
不照顾就是不爱?父母与孩子间的照护冲突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