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來,全球不斷積極應對種種社會、經濟和衛生問題,為的是讓人民能安居樂業。然而,對於這防不勝防的新冠病毒,以及其駭人的傳染力,這突如其來的大流行疫情讓人們措手不及。在極短時間內,無數人因為感染病毒而犧牲。這疫情的嚴重程度讓世界各國分秒必爭,一刻也不鬆懈地擬定方案對抗之。為此,我們深深感激前線人員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盡一切努力為病人付出。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日以繼夜地研究病毒性質,馬不停蹄地投入於抵抗新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
疫苗的功能是提前讓身體準備好應對一些特定傳染病的免疫力。疫苗包含病毒的弱化或滅活部分,在一個人健康的狀態下,注射於體內以引發免疫反應。日後當該病毒再次入侵時,免疫系統就能發揮作用來抵抗和預防傳染病。疫苗並不是新鮮新奇的疾病預防方案。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接種疫苗每年得以挽救全球200至300萬人斃命於麻疹、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然而,面對史無前例的新冠病毒,我們目前的挑戰是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研發出最具安全規格的疫苗。
ADVERTISEMENT
一般需要10年時間來研發的疫苗,研發過程需壓縮成一年。這不禁令人疑慮: 新冠疫苗到底安全嗎?要回答這道問題,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疫苗研發的過程:
為確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研發疫苗的過程中必須進行大量的試驗。每一個試驗階段都需要經過嚴密監控,且獲得顯著的正面結果才能進行下一段的試驗。
試驗主要階段包括:
.發現階段-研究人員思考如何為該病毒製作疫苗。
.臨床前階段-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進行基本試驗,包括動物試驗。
.臨床階段-研究人員於此開始階段性的試驗-
-第一小階段:少數健康人群
-第二小階段:數百人疫苗測試
-第三小階段:數千人測試
每個小階段中,研究人員必須執行嚴密監視,反覆檢查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以及所產生的副作用。
試驗結果的記錄是十分嚴謹的。如果這三個階段都出現顯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那麼這疫苗已具備推出市場的條件。
疫苗通過最初階段後,藥劑公司還需要確保疫苗在大量生產情況下,還能保持高生產標準。接下來這疫苗將會被每個國家的藥品監管機構進行獨立評估,通過了標準才能獲准進口許可。在馬來西亞,此重任將交予馬來西亞衛生部國家藥劑監管機構(NPRA) 。接下來,於本地展開疫苗接種後,藥劑產商和馬來西亞藥品管理局也會進行第四階段的監視,以防罕見副作用的發生。
對於這冗長的程序,過往疫苗研發需耗時至少10年。如今我們如何能在一年內迅速研究試驗,然後推出新冠疫苗呢?
過去其他疾病的疫苗,在研發至推出過程中,多半是處於等待狀態,等待資金、批准、證件,而最耗時的是等自願者報名參與疫苗接種。如今,我們意識到新冠狀病毒無情的肆虐,以及它對我們健康、生活、社會和經濟帶來的摧殘。在疫苗研發過程中,去掉了官僚制與繁文縟節,為此研究人員發現這省時許多!再來,新冠疫苗的研究獲得眾多試驗者的參與,順利進行大型研究。輝瑞 (Pzifer) 成功召集4萬志願者接種疫苗:莫德納(Moderna)也成功蒐集3萬志願者;而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牛津 (AstraZeneca/Oxford)所研發的疫苗,也有兩萬志願者躍躍欲試,因此試驗能迅速地展開。當然,試驗過程必須嚴謹,不能百密一疏。
在這裡,不能不提到的是新冠疫苗的研究獲得了史無前例的財政支助。新冠病毒對世界經濟衝擊,讓各國政府、企業與組織注入大量資金並加速疫苗的研發。另外,空前絕後的也包括新冠疫苗的研發,在最短暫的時間內獲得有效的成果。這一切都歸功於各國科學家,聯手參與對冠狀病毒的研究。這也反映了當今科技結合數百年的疫苗研發經驗的成就。新冠狀病毒對人類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嚴峻考驗。也正因如此,這場大流行疫情激發了人類的應對能力和創新,讓我們的生活能夠與時代的巨輪並進,不斷地演化和進步。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幾率,病人沒有男女、老少、種族、地區之分。它的迅速蔓延和破壞力,讓人們意識到全球必須放下敵意與偏見,並肩作戰。為此,大家必須團結合作,並結合所有資源以抵抗疫情。跨越了拖延疫苗研究的種種障礙,我們得知疫苗研發過程順利許多,所以推出疫苗的速度和效率自然大幅度提升。在極短時間內成功研發新冠疫苗不是一項奇蹟,而是透過各領域的配合,以及專家的努力與合作,在科學領域裡孕育出的勝利。
總括而言,只要新冠疫苗獲得馬來西亞衛生部國家藥劑監管機構的批准,我相信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而我,也會接種那疫苗。
(作者目前在政府醫院服務)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在补选中,国盟依然依循旧路线,炒作种族议题,然而在非巫裔选民占一定数量的选区,这种伎俩只能维持基本盘,无法吹响胜利的号角。
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成绩出炉,国阵巫统候选人尤斯里在三角战中脱颖而出,以5006张多数票击败国盟和社会主义党候选人。
亚亦君令向来是巫统强区。2018年大选,刮起强劲反风,国阵政府倒台,巫统仍在亚亦君令胜出;2022年大选,虽然绿潮崛起,冲击巫统地盘,但国阵候选人依然在激烈的选战中,以两千多张多数票胜出。
此次补选,巫统原已占据优势,加上有希盟助阵,因此胜出是意料中事。巫统的胜利毫无悬念,更受关注的是:多数票的高低、各族选票的走向,以及绿潮的兴衰。而这三者亦互为关连。
巫统候选人以5006张多数票保住这个堡垒区,远远高于2022年的多数票(2213张)。而国阵也成功在22个投票中心中横扫21个,包括曾败给伊党的甘榜峇都马斯吉和甘榜峇都迪加。就此而言,国阵是打了漂亮的一仗。
不过,在国阵的辉煌胜利中,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首先,是国盟∕伊党依然稳住了基本盘,并没有走向溃败。2022年大选,国盟在亚亦君令得票6812张,此次补选,即便投票率仅有58.07%(比大选时的74.8%,少了16.73%),国盟仍能获得6059票,证明它在当地的支持力量并未大幅消退。
在补选中,国盟依然依循旧路线,炒作种族议题,以争取马来选民的支持。然而正如之前的选举所揭示的一样,在非巫裔选民占一定数量的选区,国盟这种伎俩只能维持基本盘,无法吹响胜利的号角。
国盟固然可以从乐观的角度诠释补选成绩,欣慰基本盘依然稳固,可是仅靠基本盘,不足以夺下议席。亚亦君令补选的成绩再次提醒国盟,在大马多元社会中,不能只靠单一族群的支持来赢得政权。虽然伊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宣称,国盟的竞选机制在争取非巫裔选民的支持上起到作用,但实际情况如何,众人心里有数。
其次,国阵∕希盟在欢庆大胜之际,也应该审慎看待选票流失的问题。从多数票的激增来看,国阵与希盟是发挥了一加一等于二的效应,但若论总得票,却是另一回事。
上回大选,国阵在亚亦君令获9088票,希盟6875票,合计约1万6000票,而这次国阵的得票是1万1065张,即使纳入投票率下降的因素,也掩盖不了选票流失的事实。
希盟似乎流失了部分非巫裔选民的支持。这些选民当中,有的不出来投票或者没有回乡投票;有的则把票投给社会主义党。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白华敏获得1106票,对比上次选举的586票,几乎是翻倍。一般估计,这些增加的选票主要来自之前支持希盟的非巫裔选民。他们对希盟∕国阵有所不满,又不愿支持国盟,因此转向支持社会主义党。
尽管白华敏无法保住按柜金,但逾千的得票,已经鼓舞了该党。目前看来,第三势力依然不成气候,但若选民对团结政府和国盟两方都感到不满,他们转投其他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社会主义党在亚亦君令补选的得票暴增,正是一个例证。
亚亦君令补选落幕,未在政坛激起太多的浪花,但当中透露的微妙信息,值得各政党关注与改进,以便为选民提供更好的政策与服务,同时提出更具吸引力的政治论述。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