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5日讯)开播了22年的NTV7电视频道,将从本周四(18日)起,改为教育部的“DidikTV KPM”教育频道。
ADVERTISEMENT
“DidikTV KPM”将于本周三(17日)举行推介礼。
NTV7的脸书专页今日发布预告:“还有2天,等待DidikTV,一个涵括所有层次学校的虚拟教育节目。其推介礼将会在第三电视台(TV3)的《今日马来西亚》(MHI)举行”。
有关帖文底下许多网民都询问NTV7停播之后的安排如何,目前掌管NTV7的首要媒体还未作出正式宣布。
教育部是在上周五(12日)发表文告指出,目前NTV7的频道,包括MYTV 107频道、ASTRO 147频道和TV UNIFI的NTV7频道,会从17日起改为收看DidikTV KPM频道。
文告指出,教育部此前通过TV Okey RTM、Tutor TV ASTRO和DidikTV@ntv7播放11小时的TV Pendidikan节目,而DidikTV KPM的推介,是延续教育部为全国学生提供素质教育的努力。
NTV7会在17日午夜12时正式停播,而Didik TV会从18日早上7时起开播,而之后会每日早上7时至午夜12时播放。
全称为NatSeven电视私人有限公司(马来语:Natseven TV Sendirian Berhad),是马来西亚私营电视台,1998年4月7日早上8时开播。ntv7的目标是为了使马来西亚社会更欢乐又更进步,正式的中文口号是“感觉美好”,当初为一家独立私营电视台,既是与TV3与八度空间竞争。但在2005年,ntv7因财务困难而被首要媒体收购,因此ntv7与TV3、八度空间与TV9皆同属于首要媒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北海15日讯)我国第五任首相敦都拉逝世,家乡甲抛峇底居民无不深感惋惜,在当地民众的眼中,“伯拉”不仅是一位以民为本的国会议员,更是甲抛峇底的“发展之父”。
多位居民受访时说,从阿都拉担任副首相及首相的10年期间,不但把甲抛峇底柏淡区打造成教育中心,威北的多数政府部门也被迁移至当地新兴的联邦政府大厦,使甲抛峇底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城镇。

吴宝泉:对各族一视同仁
甲抛峇底马华区会主席吴宝泉(68岁)回忆说,阿都拉担任第二届甲抛峇底国会议员后,他便协助伯拉处理当地华社事务,伯拉比他年长20多岁,两人相识长达29年,关系如同父子。
他形容阿都拉是中庸而温和的领袖,即使身居副首相及首相高位,对各族一视同仁,毫无偏见,依然保持亲切平易的态度,因此乡民们都习惯亲昵称呼他为“伯拉”。
“在多数乡民心中,伯拉是当之无愧的甲抛峇底‘发展之父’,他对当地华社贡献良多,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宗教发展方面,都从不让华社失望。”
他说,阿都拉在担任七届甲抛峇底国会议员、长达35年的期间,当地华社在每届大选都给他坚定的支持,华裔选票都超过75%至80%。


何志财:指示建水闸改善水患
曾任甲抛峇底马华区会执行秘书的何志财(76岁)及妻子龙月娥(73岁),也形容阿都拉是和蔼可亲的领袖和长辈,为甲抛峇底带来重大发展。
何志财回忆说,每次伯拉回到家乡,他与马华区会领袖前去拜会时,伯拉总是耐心倾听大家的意见与心声,从不摆架子,也不打断谈话,以亲切态度对待大家。
“过去柏淡区经常发生大水灾,也是伯拉指示展开治水工程,包括兴建水闸后,才解决了柏淡区的水患问题。”
龙月娥:可惜任相时间太短
何志财与龙月娥夫妇在甲抛峇底老街经营店舖已50年,龙月娥还清楚的记得,伯拉曾沿街拜访选民时经过其店舖,因此让她有机会与伯拉握手,当时她就被伯拉平易近人的态度深受感动。
她说,伯拉为家乡的发展有目共睹,只可惜他担任首相的时间太短,否则甲抛峇底的发展肯定能迈向更高的层次,造福更多乡民。

莫哈末纳吉:从小相识是和蔼长辈
小贩莫哈末纳吉(46岁)指出,由于他的住家与伯拉的老家相邻,因此他的父亲与伯拉相识已久,而他从小就会经常见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辈。
他说,伯拉为甲抛峇底等等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无论在建基设施还是社会发展上,都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培育学校发展居功至伟
文物馆记载伯拉贡献
甲抛峇底培育学校能有今日的发展,让无数学子得以在完善的环境中安心求学,阿都拉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该校文物馆内也有详实记录了伯拉多年来对甲抛峇底及该校发展的点点滴滴。
培育董事长庄南隆、副董事长陈顺利、总务邱福山、财政张兴发及校友会会长林廷光,回忆起伯拉为培育学校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时,都异口同声的说,该校有今日的发展面貌,伯拉居功至伟。
拨款400万建校
他们指出,阿都拉曾拨款400万令吉,助该校建设两栋3层楼共有24间教室的教学楼,使该校三大机构无需向华社筹款,就能完成建校的工作。
“教学楼是在2008年动土,目前学子们都在此两栋教学楼上课,昨日接到伯拉不幸逝世的噩耗,我们都非常伤心及心痛。”
此外,伯拉也曾拨款7万令吉,协助该校位于甲抛峇底市区学校的地皮建兴一座培育楼,目前该店屋已出租,每月收取的数千令吉租金,充作学校的基本开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