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必须经历过挫折和磨难,方能领悟生命真谛,了解自身对生命的追求。
年少时,孙文豪与一般年轻人无异,凭借自己一双手为未来努力打拼,期待过上美好无忧的生活,奈何步入中年却遭遇生意失败,不只令他几乎倾家荡产兼失去婚姻,还因此患上忧郁症。
ADVERTISEMENT
摆脱忧郁阴霾,他重新出发,下半场与音乐治疗有关的人生正逐步开启!
19岁那年,怀抱着存钱到国外深造音乐的信念,孙文豪从新山只身到一海之隔的新加坡打拼,由于他只是中学毕业,职业的选择不多,而在有限的选项里,餐饮业算是薪水高的行业,就这样他加入了一家港式酒楼工作,从侍应生开始做起。
“我到新加坡工作,不是去玩,我是很认真地在打拼,就是希望靠我的努力可以让未来更好。”23岁结婚后,他在工作上表现得更积极,短短四五年间,就从侍应生升上了经理位置。
然而,他坦言,自己唯一的强项就是靠着一股牛劲拼搏,24岁当上经理虽看似风光,却缺乏管理经验,所以擢升为经理后,工作谈不上得心应手,每个月还要应付追业绩的压力,过得战战兢兢。
拼业绩陪顾客应酬喝酒种下怪病
为追业绩,他唯有跟顾客打好关系,定时打电话邀请顾客来光顾,还热情地款待他们,让他们在朋友面前有面子,相对的,顾客也会热烈地回馈,经常带好酒来请他喝。
碍于情面,他只好奉陪,有时一个晚上需要应对不同顾客带来的不同酒,甚至醉到不懂自己是怎样回家。这种日子仅过不到9个月,他的身体就出现问题,一直高烧不退、全身淋巴结肿胀和血小板指数偏低,躺在医院将近一个月,医生却检验不出原因。
当时他高烧不退,就算吃了退烧药,一两个小时后,药效过了,他又发烧,于是只好洗冷水澡来降温,但这对他来说,是一段恐怖的记忆,“我就像发热的碳,冷水一浇下来,那种冷会进到五脏六腑,指甲和嘴唇全部变成紫色,严重地发抖,短短5分钟的过程太可怕了,我只洗过两次冷水澡,就再也不洗,宁可继续发烧。”
病情未见好转,加上病房内有其他病患同住,导致他无法安稳入眠,他便请求医生让他出院在家里休养,一共请求了3次,医生才允许他出院,还要求他签生死状。
两星期后,他回医院复诊,遇到的是资深医生,就想厘清自己的病因,结果医生却回他,在医学上有很多疾病他们还是无能为力,因为检验不出他患有什么病,所以无法对症下药,只能继续服用退烧药和抗生素,一旦感觉不舒服,就马上回来医院。
休养期间,他前妻刚好怀有身孕,促使他开始思考未来人生方向,“要是我康复了,再回到餐饮业,我跟孩子见面的机会就很少,而且10年后,如果又遇到同样状况,到时我体能变差了,是不是能够再次康复?于是决定等孩子出世,满月后,我就回来马来西亚。”
后来,在朋友介绍下,他的病给新山的一位老中医师治好了,那位中医师仅开了药方让他到药行抓药,一帖药也不贵,才5令吉左右,加上戒口,半年后便痊愈。不过他笑言,直到现在仍不知道究竟生了一场什么病。
工程停摆,一夜之间欠下百万债务
从新加坡回到新山,事业等同于从头开始,他找了一份跟餐饮业完全无关的工作,从事窗帘、地毯和墙纸销售,接触的是终端客户。
两年后,他身体恢复状态,由于想尝试更大的市场,他主动跟老板申请调到另一间规模大且以供应为主的店铺,从中认识了设计师、装修商和承包商,并用一年半时间当上总经理。
孙文豪坦言,自己是不甘于平凡的人,从事该行业时,他发现新山其实有不少五星级酒店都需要窗帘、地毯和墙纸,只是因为进入该行业的人通常教育程度不高,不懂得跟酒店人员交涉,所以无法打入酒店市场。
“这是我的机会,毕竟我的英文还行,我就跑遍新山的五星级酒店,打扮整齐跟他们交涉,也顺利接到他们的生意,做起来相当有成就感。”
后来,他自行创业,利用过去累积的资源和联系,成为了室内装潢承包商,还接到几项跟大学学院有关的建筑工程,来到他梦寐以求的吉隆坡发展。
在吉隆坡发展的10年间,他确实有赚到一笔钱,正以为能准备退休的时候,他接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一家共有160间房间的大型经济型酒店,若顺利完工,他就可以退休了,只是没想到这项工程令他几乎倾家荡产、失去婚姻,甚至差点赔上性命。
他回想,工程前半年其实进展得相当顺利,资金方面并没问题,不料要注资第二批资金时,酒店的股东竟然闹翻,而后面的三四个月,除了其中一位股东有给他20万令吉应付开销,其余的都由他预先支付。
工程停摆后,他寻求法律途径追讨欠款,然而律师朋友却告知他,跟他签约的公司是新注册的,没有任何资产,而且签名的是总经理,不是老板,要是提告,公司就会破产,不但无法讨回欠款,还要支付十多万的律师费。
无计可施之下,他只好变卖手头上所有的资产,短短3个月就把十几年来累积的财产统统卖掉,以偿还超过百万令吉的债务,欠债对象包括供应商、二手承包商和银行。
人生跌入谷底,忧郁症缠身
再次回到新山,孙文豪陷入严重忧郁症,每天都活在懊悔当中,又担心会破产,因为他仍欠银行和相熟二手承包商债务,每个月都是用不同信用卡来轮流填债,银行都会排队打电话跟他打招呼。
“那时我只觉得前方无路可走,我已经四十多岁,还欠下百多万的债务,就算重新打一份月薪5000令吉的工,够我还什么?感觉心力交瘁,每天希望睡了就不要再醒,不想重复没有希望、无存在价值、自责又自卑的煎熬。”
庆幸的是,当时他没有自杀,除了基于学佛,也因为儿子刚上中学,要是就此了断生命,所有的债务就要由前妻和儿子来承担。
“更重要是儿子要怎样面对他未来的生活,他有个失败的爸爸,失败了就选择逃避,这些想法都在心里纠结,警惕我不能自杀,但老实说,自杀念头其实很强大,强大到几乎没办法跟它对抗。”
他受忧郁症困扰整整3年,也想站起来,但问题是找不到重新振作的点,他尝试过找工作,当机油销售员,却因为老是被汽车维修店老板拒绝而倍感挫败,仅做了3个月就做不下去。
直到朋友介绍他当购物商场的装修顾问才出现转机,刚开始两个月,由于仍受忧郁症困扰,每晚睡不到一小时,导致他无法投入工作,但经过一段日子,他渐渐地从熟悉的工作内容中找回生活重心。
再加上同时间,他有到身心灵中心参与梵文唱诵,并扮演带动角色,从中感受到存在价值,就这样半年后,他的忧郁症自然痊愈,无需再服用药物。
唱诵带领走出忧郁,投入音疗帮助有需要的人
自接触唱诵,孙文豪一直在努力推广,为寻求突破,让更多人认识唱诵,于是他上传自己的作品到视频网站,再利用社交平台推广,没想到因此吸引台湾人注意,还邀请他到台湾演唱,之后也到过香港、缅甸等地演出。
“当初可以说是唱诵治好我的忧郁症,既然可以治好我,应该也能帮助患有忧郁症的朋友,当我到过别的地方后,我发觉唱诵具有治疗功效,但却有条件的局限。我就在想,除了唱诵,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于是了解到音乐疗法,还接触了颂钵。”
后来,他开始用颂钵替有需要的人音疗,还当起导师开办课程,授课范围包括中国和台湾,并成立音疗中心来培育音疗师。
这段期间,台湾成功大学有一位教授因为阅读了有关于他忧郁症故事的书籍,邀请他到大学演讲,分享他的经历,之后还委任他成为通识课程的讲师,负责教导颂钵音疗,以及梵音唱颂与身心调适。
回顾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他说:“我用了整整3年,从黑暗谷底慢慢爬上来,再次重见天日,现在所看到的风景更广阔且更美丽,我带着坚定的信念,就像火凤凰般浴火重生!”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他曾是“问题学生”,如今是享誉世界的主题乐园佼佼者,也是主题乐园领域中少有的东方脸孔领导人。他就是来自槟城、今年60岁的沈氏休闲集团(Sim Leisure Group Ltd)创办人兼主席拿督沈芝庆。
沈芝庆多年来的发型,一直都梳成注册商标的“怒发冲冠”,如今在这年纪看来,更像是“叛逆中年”,也有人直呼他为“老顽童”,他都照单全收,毕竟这是他在主题乐园世界中,不断追求“好玩、创新”元素与目标的象征。
文:本报 刘振仪
图:受访者提供
沈芝庆认为,学术仅占据整体教育的15%,在当今的环境中,其重要每年都在下降。但在马来西亚,人们追求教育时往往过度注重学术成绩,忽略了其余85%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他称之为“生活技能”,这导致个人的全面发展被忽视,尤其是缺乏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影响学生的未来。
他说,学术不等同于教育,在教育的真正意义上,学术仅代表一小部分。“但是,为何很多人看不到这项问题?这一道问题就是答案。通过系统化灌输下,我们已被洗脑并相信学术等于教育。对我来说,学术教育是一门生意,也是一套控制人们的工具,就像大型制药公司的故事。此外,在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大多数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因为对于那些不习惯质疑的人来说,效果最佳正是12至15年的课堂教育带来的影响。”
“有一句古老谚语是这么说:‘谎言重复说多次,就会变成真相’,我们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来到教育的转折点。
“传统的学校教育不会像购物中心那样很快消失。但线上购物(可不必去购物中心)也是一种选择,并且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这就不禁让人深思了,不是吗?”
沈芝庆说,学术是指有结构地追求学科知识,从学校学习的语文、数学、地理和历史等基本科目,到更专业的大学学科。这个学习过程通常依赖死记硬背,即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做法。“相比之下,真正的教育大部分来自原始和自然的学习过程,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自然、探索、观察和采取行动,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而这些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而不仅在课堂上进行。”

他说,有些人接受过良好的正规教学,却过度强调正规学术,而不是注重于全面及体验式的学习,这将造成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却在生活中表现良好,尤其在企业和经商方面。
沈芝庆举证,世界上许多成功的人都没有完成高等教育,有些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像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李嘉诚、比尔·盖茨(Bill Gates)、林刚河(Ekovest)、麦克·戴尔(Michael Dell)……我们的骆文秀、陈志远、汤爱迪生等,这绝不可能只是巧合。
“但请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说必须放弃学业才能成功。许多人在学校中表现出色,也同样取得很大的成功,原因是他们也在教育的另85%方面做得很好,不是单纯依赖那15%。
“一个人即便在学校考到很多A,也不代表这人拥有思考能力,而一个在学校所有科目都不及格的人,也不可能太聪明。”

思考能力是死记硬背的终结
沈芝庆提醒,进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普遍的现代,教育也在改变,从以往取得资讯和知识的模式,转向培养出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从未如此重要,这也是死记硬背学习的终结。你的未来将不再由你拥有多少个A或学位来决定,这是因为人工智能透过赋予每个人知识和资讯的力量,重新设定竞争格局。教育也必须让我们的下一代,为明天的需求做好准备。
“拥有批判思维的能力,就像能够打好羽毛球或足球,或者把歌曲唱好,这需要大量的练习。但遗憾的是,死记硬背几乎无法或完全无法培养此能力,毕竟批判思维,需要在接受之前提出质疑和挑战。”
学校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沈芝庆说,马来西亚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制度下,学校采纳的死记硬背教学法只是“洗脑”的做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而不是真正的学习。
“死记硬背要求你牢记并接受资讯,没有质疑甚至不完全理解,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需要深入理解资讯背后的基本原则,要去理解‘这是为何’而不是‘这是什么’。”他举例:“为什么地球会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转?”
他说,当然谁对谁错是次要的事,重点在于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才是教育核心的价值所在。
在他看来,依靠死记硬背的学生不会质疑被教导的内容,导致他们服从。但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学校采用死记硬背的这一套,将逐步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创造力来自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和做事,学校却在做相反的事,他们阻止独立思想和个人意见的做法,已经扼杀个人的创造力。”
他提醒,当教科书上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且不存在提出异议的空间,学校里的孩子变成了教科书设计出来的机器人。
“坏学生”不代表是没用的人
沈芝庆自揭,他于1982年在锺灵中学念中四时因为不服从和“有意见”的性格,其操行被班主任打D评。事关他在课堂上不会对老师的教导照单全收,反而在好奇或不明白时主动举手发问,甚至发表意见。但在老师眼中,这是“问题学生”的表现。
沈芝庆因此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并受到惩罚。1983年他念中五时,校长想出了一个主意——将他和几位同样被认为“有主见”的学生,与其他行为评分较差的学生编排到同一班级,这个班级被戏称为“问题学生班”。
“放牛班”有如龙虎门,有调皮学生、“阿飞仔”或意见多多者,都被校方视为“没有希望”的学生,无法考好成绩,老师不看重且不会细心教导。这件事让沈芝庆感到生气:“我的学校将好奇心视为罪行,就像犯罪或暴力一样。
“校长的策略到底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个谜。无论如何,他的实验以失败告终,这个因行为评分为D的班级在第二年取消。”
他发现,学校的本质是将学生培养成士兵,灌输类似军队的纪律,不允许质疑,服从才最重要,但他完全不认同这种做法。他本身就已证明,即便曾被归类为“坏学生”,也不代表他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他强调,培养出有如士兵的学生根本不是学校乃至大学的目标,学校要求学生穿着同样校服、同一款袜子,甚至留着相同发型的做法,尤其应该受到批评。
“你跟我,我跟他,每个人都不一样。大家都保持独特性,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这才更重要。”
沈氏休闲集团至今参与全球超过300个主题乐园项目,包括Motiongate Theme Park(图1)、DreamWorks的Kungfu Panda(图2)、Lost Paradise in Bahrain(图3)、Ski Dubai(图4)、Laguna Waterpark(图5)等。 |
![]() |
![]() |
![]() |
![]() |
![]() |
沈芝庆认为,我国的传统学校教育长久以来犯下这样的错误,那是因为自称为教育家的决策者和所谓的学术专业人士,也是死记硬背的产物。所谓“由盲人带领盲人”,因此走向一个缺乏批判思考和创造力的未来。很快地,这将导致传统的学校教育脱节和过时。
“为何像我可雇用未来劳动力的雇主,却无法参与制定教育政策?这些‘专家’是否了解工作中的生产力和效率?他们是否有经营依赖创新生存的企业?他们是否面对商业生存挑战的经验?答案,其实都隐藏在这些问题里。”

母亲是学习榜样
“我母亲没受过教育,但她是我见过最成功,最勤劳的人。”
沈芝庆的已故母亲洪秀珍生于1934年,从中国下南洋来到槟城落地生根。母亲从年轻开始独自一人,靠着种菜、饲养猪只鸡只和各种杂工的收入,把沈芝庆共9个兄弟姐妹培养成才。
他回顾母亲这一生,每日忙个不停,清晨5时起床收割蔬菜带到批发市场出售,然后赶回家喂猪和鸡,下午去做各种杂工,晚上还要回家与孩子们一起缝制雨伞,至晚上11时才停下。后来,母亲的养猪和鸡场,也从小小规模扩大到数百只猪和上千只鸡。
“我母亲通过多年的努力,把一间破旧的木屋改建成一栋拥有两层楼、七间卧室的房子,这一切都来自她的辛勤工作!”
沈芝庆把母亲视为学习的榜样,母亲的身教,让他学习到勤奋与刻苦耐劳的精神。他更加认同一点,即一个人接受的85%教育里,其中一部分来自生活的环境。“母亲是文盲,但她在生活中非常成功,她在15%的学术是0分,但在85%的其他方面表现非常出色。”
“母亲不识字,但一生勤奋、坚韧、充满常识、性格坚强、聪明,靠自学成才,懂得家禽养殖场的成本和动物健康管理。”
更多【人物】: 周仰杰(Jimmy Choo)/从无名鞋匠到王妃御用设计师 大胆想像精彩人生, AI专家苏仲成: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从害怕大海到热爱深潜 伊帕用镜头掀开海底神秘面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