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大牌档

|

胡天胡地

发布: 10:00am 09/08/2021

胡须佬/四大恶人之养生汉堡

作者: 胡须佬

3620SWY2021831322310375473.jpg

汉堡包源自英文Hamburger。一般说法是原居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的移民在北美洲发扬光大。也有美国人坚称他们原创,一度争论不休。

ADVERTISEMENT

这和争论肉骨茶起源地一样无意义。又不能注册专利,发明食物而已,不是发明潜水艇火箭,和民族尊严没关系。没有信心的国民,才需要什么都沾边吧。

汉堡在西方,是指两片小圆面包夹牛肉饼的食物。夹其他肉类或海鲜素菜等,就叫三文治了。而在亚洲,只要是小圆面包夹馅,配搭基本的番茄、生菜、腌小黄瓜等,一律统称汉堡。

和形影不离的哥儿炸薯条一样,汉煲也被归类为垃圾食物,为众“美食家”不齿,所以荣登恶人榜。个人不算爱吃汉堡,但不会作状猛摇头作排斥状。

又是申冤时间:汉堡被泛指高脂肪高热量,乃不白之冤。著名快餐麦氏出品的普通装汉堡,热量为295大卡。豪华一点的香煎鸡柳包380大卡。相比之下,一包赤裸版的biasa椰浆饭已有400大卡。没葱没蛋的kosong印度煎饼也含300,全民还不是开怀大嚼?

为了不要误导大家,也得比较一下全套一条龙的大汉堡+薯条+汽水,这样就要1100大卡了。这是什么概念,半程马拉松约为21公里,刚好可以烧掉。顺便告诉你,一碟炒粿条也是要你750大卡。要跑多久,自己算吧。

只要不过量,汉堡算是营养均衡的健康食物:面包补充碳水化合物,肉类提供蛋白质和铁质,生菜补充维他命和纤维,番茄酱补充糖分。最重要是食用方便,节省时间。从小,长辈不是说过,时间是无价的吗?

亚洲人的概念,汉堡就是快餐,吃汉堡是为了方便,不会当美食来享受,也不会把它和牛排烤鱼等西式主菜列为同等级。这和西方饮食概念不一样。

汉堡是可以美味的。《舞舞舞》如是说:太阳西沉,到了晚餐时间。“去吃个真正的汉堡吧”。我对雪说。吃个脆脆还带肉汁,番茄酱毫不客气的真正汉堡。

香脆多汁的汉堡,西餐店或近年迅速崛起的高级专卖店都能吃到。用的是自制汉堡肉,价格和主食不相上下,不会便宜。以前吃到安格斯牛肉汉堡,已是大惊小怪,现在动辄和牛,再喷点松露油什么的,加个竹炭面包 ,就索价半百了。年轻人吃起来面不改色,如果你有钱却舍不得吃,肯定年过半百。

最好吃的汉堡,是便利店外土生土长的汉堡。酒后空虚,夜宵店深锁时,温香软玉的南利,就是酒徒救星了。唯一坏处是等汉堡煎好之际,百般无聊,又走入便利店买酒续摊,没完没了。

少吃汉堡,但没选择时,就随遇而安,来什么,吃什么。就算吃到难吃的,也是上苍的恩赐。有一种人,吃什么都批评一番,以示其品味之高超,要求之严谨。就算吃到好的,先吹毛求疵批评一番后,自己再偷偷光顾。更有一种人,一听到快餐,立即表明宁可饿死也不吃。这样的人,让他如愿吧。

更多文章:

胡须佬/四大恶人之:邪恶薯条

胡须佬/痰盂颂

胡须佬/茄子

胡须佬/苦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00am 12/11/2025
彭健伟/京都饭团的温度

饭团端上来时,还带着手捏的温度,外层包着脆口的原味海苔。烤味噌饭团的表面微微焦脆,咬下一口,外层是味噌的咸香与焦糖化的甘甜;甜虾饭团则带着京都特有的细腻甘味。一咸一甜,再配上鲜香浓郁的味噌汤与爽脆的渍物,那是一顿让胃和心都被温柔包裹的早餐……

第三次来到京都锦市场,说实在已经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就是一个常年热闹的观光市场。一路走过各种摊位,从腌菜、海鲜、玉子烧、天妇罗的香气混在一起,喧闹而熟悉。走到尽头,找到一家老茶铺,买了两百克刚烘焙好的焙茶。空气里弥漫着温和的焦香,老板站在烘焙机旁,目光专注地盯着茶叶在金属筒里翻滚出香气的样子。

还没吃早餐呢,但市场里的食物似乎都提不起食欲。或许是因为太多的视觉刺激,让人反而分不清饥饿与厌倦。于是匆匆离开,躲开拍照打卡的人群,在手机地图上寻找附近的小吃店。

几分钟后,我走进一家小巧的饭团店,店名叫“Onigiri Hatsuki”。门口的海报上写着一句日文——“お米が主役”,意思是“米是主角”。仿佛在宣告:在这里,米饭不只是配角,而是整场表演的灵魂。后来老板告诉我,他们选用的是来自新潟县的顶级稻米。

笑容温暖的老板用简短的英文介绍着菜单:有鲑鱼、梅子、昆布等传统口味,也有使用当季食材的限定口味。我点了烤味噌饭团和甜虾饭团,搭配早餐套餐的味噌汤与渍物。忍不住加点了一份章鱼香肠。其实并不特别爱吃,只是因为饭团配章鱼香肠的画面,让我想到日剧《深夜食堂》中那位沉默的老板,常为客人捏饭团,也会把香肠切成小章鱼的形状,煎得香喷喷的,让深夜觅食的人心生安慰。

饭团端上来时,还带着手捏的温度,外层包着脆口的原味海苔。烤味噌饭团的表面微微焦脆,咬下一口,外层是味噌的咸香与焦糖化的甘甜;甜虾饭团则带着京都特有的细腻甘味。一咸一甜,再配上鲜香浓郁的味噌汤与爽脆的渍物,那是一顿让胃和心都被温柔包裹的早餐。

老板端来一杯热茶,说今天的是焙茶。正巧,我的包里还放着刚从锦市场买的那一包。听我说喜欢焙茶,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我旅行时,有个习惯,喜欢在用餐时观察周围的人。无论是在咖啡馆、食堂,还是路边的小摊,我总忍不住看他们点什么、怎么吃、聊些什么话。餐桌,是最能显出一个人性格的地方:有人优雅,有人随意;有人把吃饭当成仪式,也有人只是为填饱肚子。

而在京都,吃饭既是日常,也是仪式。

隔壁桌坐下一位年轻女子。她点了一个鲑鱼饭团,搭配同样的早餐套餐。她绑着干净利落的马尾,穿着素色上班制服,双手轻托饭团,轻轻咬一口,再细细啜一口汤。那姿态让我想到日剧里的苍井优或有村架纯。不只是长相,而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气质。

怎么可以那么好看呢?原来,她用餐时背脊笔直,神情专注。我看着看着,也不由得挺直了自己原本微弯的背,专心吃饭。

转眼就把两个饭团吃完,饱足感刚刚好,不油不腻,暖胃又舒心。饭团这种看似朴素的食物,其实承载着一种日常的温情。孩子带去学校的便当、旅人车站里的简餐、灾后避难所的救济——饭团总是出现得恰到好处,像一种不言而喻的慰藉。

买单时,我对老板说:“这饭团真好吃,是那种我可以每天都吃的味道。”他笑得更开怀了。

相关文章:
彭健伟/在湾仔星街遇见《号外》
张觉隆/塞车与人生
张丽珠/林老师
林佳莹/ 你想PM什么?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