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星洲日報》也是當地社區最為重要的文化傳承平臺,記者都會化身成為“文化搶救者”。多少年以來,許多夕陽行業感嘆找不到接班人,當地會館和社團也苦無年輕新會員加入,不少老字號的傳統美食也已熄燈結業。趕在消失之前,記者用文字記載了各個籍貫的文化傳統、會館歷史,讓這些資料得以流傳後世。
若仔細留意,《星洲日報》也經常苦口婆心的告誡民眾小心詐騙、快速致富、愛情包裹、迷魂黨事件,新聞報道皆會一而再、再而三詳細說明行騙手法,讓民眾有所警惕。去年10月份,一名在投資公司工作的女子因平日沒閱讀新聞,竟掉入澳門騙局,6天內痛失120萬令吉。諸如此類事件不斷重演,新聞也持續報道,這全然是為了要民眾提高警惕,不要輕易鬆懈。進一步也希望讀者本著守望相助的精神,落實全民監督,相互幫助才能讓這些犯罪分子沒有機會下手。
古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90歲的《星洲日報》也能成為家中之寶,為民眾補充各類知識和解惑,尋找良醫或達人,提供醫藥養生、生活資訊、科技新知、家庭小知識,或談論兩性關係、環保課題、藝文發展等等。
當面對網絡新生代,他們最常用“分享”這項功能,網絡資料包羅萬象,有人細讀再轉發,有者瞥了一眼標題隨手就轉,一些人本著好心將各類未經篩選的網頁連結貼在各個群組,但這些來歷不明的資料有可能誤導他人。
扮演傳遞知識與資訊的角色
記者本著求真和求知的原則,無論任何資料都會確認無誤才報道。以健康課題為例,輸入關鍵詞就能搜索各種醫療資訊,但有些觀念療法早已過時和不正確。報紙便擔起責任為讀者健康把關,如【醫識力】、【養生】版會提供最新和正確的醫藥知識,戳破各種迷思和謬論,如塑料瓶裝水放在車內暴曬是否會產生毒素、過年剩菜隔夜吃有沒有問題、一天可以吃多少雞蛋等等。透過專科醫生、藥劑師、醫護專業人士所提供足夠的醫療資訊,讓讀者學會養生和監督自己的健康。
身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裝備最新的科技知識,無論是電子錢包、物聯網、5G網絡、刷臉科技等,《星洲日報》科技版【e潮】都會有最新科技趨勢、採訪本地科技企業、最新的發佈產品。同時也以專題形式探討國內科技議題,如電子競技的前景、掃碼的付費生態、電子錢包前景等等。
每逢星期一出版《投資致富》更是一份資料全面的財經指南,涵蓋了企業動態、產業、理財知識、稅務、股匯市資訊等等。至於教育領域,《星洲日報》長期跟進國家教育政策,也極為關注華教發展議題,如曾策劃專題探討全國獨立中學的狀況,也因承認統考議題專訪我國首相敦馬哈迪,讓讀者瞭解我國政府的教育部署。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導航】版也為莘莘學子提供各種求學管道和資訊,包括各校的申請條件、校方錄取考量及申請獎學金程序等等。
報紙固然無法成為一份專業刊物,但卻涵蓋各個領域的基礎知識,透過報道和專題,讓讀者得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耕下去,或許未來有機會成為自己的專業。
為什麼要讀報紙?(1)在失真的時代, 報紙是辨別真相的平臺
為什麼要讀報紙?(2)鍥而不捨追蹤,打造有深度與寬度的報道
為什麼要讀報紙?(3)打破同溫層效應,讓你聽見不同的聲音
為什麼要讀報紙?(5):用文字與故事搭建文學橋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