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拾人牙慧

|
发布: 7:50am 28/06/2019

白慧琪.师生风波的“后真相”

作者: 白慧琪

近日读黄哲斌的《新闻不死,只是很喘》,提到“后真相时代”新闻媒体的角色。所谓后真相(Post-truth)是指,舆论受到客观事实的影响少于个人情感和信念。这个情况可在网络社群平台清楚观察到,网络上资讯混乱,假新闻、假资讯(Fake news, disinformation, misinformation)当道,人人你一言我一语打着“言论自由”旗号维护自己所信。殊不知,感性已经驾驭理性,忘了实事求是的精神,真理不再越辩越明。

ADVERTISEMENT

谈回书中写“后真相时代”新闻媒体的角色,作者特别引述科技社会学者波依德(Danah Boyd)的论点,网络上混乱的讯息透过媒体报道,往往获得旋风式的扩大效果,再反馈倒灌回社群媒体上,等于双重加乘(黄哲斌,2019)。

前面抛的书包只为带到近日新山某国中的师生风波,七嘴八舌的人们、新闻媒体在这件事上扮演了什么加害角色。

读者可能反驳,这起师生风波确确实实发生了,舆论者并非随假新闻或假资讯起哄。的确,然而事件发生后,从女学生母亲诉诸网络就开始发酵,各路网络判官尽情发表判词,有多少是理性又不带伤害的?事件在网络上热闹,获得新闻媒体关注后又抛回网络,卷起另一层浪。再引用《新》书中一词“资讯共伴效应”,所有言论不管恶意或无心,都贡献了伤害,对当事人教师、女学生、家长、学校、校内其他师生的伤害。

作为新闻工作者,当然更关注新闻媒体如何处理这件事。我最在意的就是,当网民不理性地人肉搜索当事女生,公布她的个人资料、成绩单,竟有主流新闻媒体随之起舞,公告在新闻平台。当教育部和其他教育界人士都在极力呼吁各界有事别急着诉诸网络公审,媒体反而成为帮凶,刊登那些个人隐私,甚至还在新闻标题打上“你挺老师?挺学生?挺妈咪?”这标题,不就是在邀请读者共襄盛举,继续公审当事人吗?

前面提到的学者波依德认为,新闻媒体基于公共利益,避免特定个人或群体受害,本来就有慎选敏感题材的责任和权力,称之为“策略沉默”(黄哲斌,2019)。每起事件被报道的价值在于带给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只是,在媒体操作下事件会被带往什么方向;媒体是否又被网络舆论引导去什么方向,而忘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再来,很遗憾的,网络上和各路媒体都不断重复使用那个引爆风波的性别歧视的名词,还有媒体、评论人用来代称这起事件。当事的老师因被学生以歧视字眼称呼而暴怒,接下来重述这起事件的人,包括媒体都忘了这个关键,继续堆叠伤害。试问,连标榜指引灯的媒体都尚且如此,又能怎样影响大众,摒除歧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