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9/08/2019

方言──不说不用,它就会慢慢凋零

作者: 蒙慧贤

ADVERTISEMENT

一个语言的功能和它的存亡有着密切关系。当一个语言越来越少人用的时候,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功能性越低,越少人使用,两者不断循环。且不论强势方言,弱势方言如广西话、海南话、福州话已很少听见,懂得说这些方言的小孩更是寥寥无几。代代传承的方言还能走多远?

有鉴于此,华社纷纷鼓励父母与孩子多讲方言。然而,在这有限的语言环境之下,家长该如何规划孩子的语言学习,让孩子开口说方言?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主任
王晓梅●方言不仅是沟通,更是身分认同

“大马华人有个较为特殊的情况,会有两个身分认同。当我说‘我是华人’,代表着我的族群认同;当我说‘我是客家人’,代表着我的方言群认同。”身处多元族群的社会,华人首先强调的一般是自己的族群认同。

而这分认同,又和我们的语言密切相关。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主任王晓梅表示,人类所有的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沟通,但是在沟通之上,不同语言还有它们的功能。

例如大马华人总会强调“华人就该说华语”,它不仅是沟通,还存在着身分认同的功能。”套在方言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客家人必须会说客家话,海南人必须说海南话,仿佛少了语言这张名片,身分认同就会受到质疑和动摇。

在祖先下南洋的时代,各籍贯的华人分而聚居,福建人在巴生,广东人在怡保,福州人在诗巫,当时族群内部都说同一种方言,具备了凝聚力。 随着时代发展,各籍贯华人纷纷迁徙移动或往大城市发展,打破旧时各籍贯“分而聚居”的生活模式,形成“混居”局面。

渐渐地,大家对于方言群的身分没那么敏感,年轻一代甚至不晓得自己的籍贯和方言群,对方言不加重视。

来到今天,年轻一代对身分认同变弱了。有的人会认为:诶,我是不是客家人不重要,反正我是华人就对了。保存方言的意义也随之被人忽视。

事实上,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民间信仰等,其实与籍贯和方言脱离不了关系,捆绑在一起。例如方言有很多形象生动而押韵的俗谚俚语,包含了祖先们的经历和智慧,必须用方言念出来才会有它独特的韵味。

再比如说客家山歌、潮州大戏、歌仔戏等等,都需要方言才能传承。倘若语言消失了,蕴藏在内的文化也会跟着慢慢没落。

“方言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王晓梅认为,“倘若一个家庭具有很强烈的方言群认同,尚可让方言继续传承下去,反之,这方言就有可能消失在这个家庭。”

问:方言的功能有限,无法运用到科学、科技、法律等领域?

其实不是方言的功能弱,而是大马人没有开发运用层面的方言。以香港为例,他们可以把广东话运用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医学、法律等范围。

方言的局限并不是它本身引起的。大马华人的方言同样可以发展到像香港的程度,只是大马目前的客观环境不允许方言涉及其他领域。每当我们要说一些比较专业和深奥的词汇或话题,都会习惯性地使用英语或华语,而不是方言。久而久之,方言无用武之地,只能回归到社区和家庭亲戚之间。

问:学习方言会“污染”华语的学习?

学习华语和方言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使小孩在家说方言,也不会影响他对华语的学习,因为华语和方言本质上是同一种语言。(中国语言学家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华语和其他方言,都是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 ,由于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导致各个方言系统出现不同的变化。)

再说,大马的方言基本是南方方言,语音系统要比华语来得复杂,例如福建话有8个声调,广东话有9个声调,但华语仅有4个声调。有句话说由简入繁难,由繁入简易。小孩先说方言,再学华语,并不会有太大问题。反之,先说华语,然后半路学方言,相对来说会更困难一些。

5564MWY20198151736344558927.JPG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主任王晓梅表示,方言不仅具备沟通功能,还存在身份认同的功能。(摄影:本报 谭湘璇)



心理咨询师李莉莉●孩子母语学习,从出生就规划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思想,好像香蕉人有香蕉人的思想,我们纯华语环境长大的人也会有我们的思维方式。于此,在孩子出生之际,父母就得有所规划,确定孩子的母语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李莉莉建议,父母让孩子在6岁以前学习各种语言,给孩子的语言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阶段是0至36个月,是小孩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李莉莉建议,父母尽可能把握这段黄金时期,让孩子在3岁以前尽量同时掌握2种语言。孩子拥有2种母语,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有80%时间使用这两种语言。

第二阶段是4至6岁期间,尽管在这时候的语言吸收能力还是不错,但它不会像首36个月所学的母语那样,可以自然地说出口。

不少父母和爷爷奶奶为了不让小孩输在起跑线,宁可跟孩子说自己不标准的英语或华语,殊不知这会影响孩子说出一口“破英文”或不标准的华语,造成两头不到岸。对此,李莉莉认为,“在孩子36个月以前,家长尽量讲自己擅长的语言。”好让孩子掌握该语言的词汇、读音、语法等。

问:既想让孩子掌握华语、英语,又想让他接触方言 ,会否造成孩子的语言环境过于复杂而有碍学习?

我曾接到一些个案,孩子在多语环境下不懂选择哪种语言,最后变得不愿意说话。这些个案都是因为孩子没有一个主要的母语。

打个比方,有的小孩长时间由女佣照顾,自然就习惯说女佣的语言。但女佣是个不稳定的存在,女佣走了以后,小孩就需要跟着转换不同的语言,最后导致孩子没有一个主流的语言。

在孩子36个月前,母语的学习扮演着重要角色,主流语言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但这不意味着孩子就不能学习多种语言。

只要孩子能在36个月前掌握好2种语言,孩子4岁以后,父母要给他学习再多的语言都是没问题的,也没有限制。当然,倘若孩子只是学习而缺乏运用,同样是徒劳无功,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还必须运用。

问:小孩抗拒讲方言,家长该如何是好?

家长必须找出孩子抗拒方言的原因。倘若孩子觉得方言很土,父母可以跟孩子协议,例如在外说其他语言,在家讲方言,让孩子放下抗拒之心,待他渐渐适应和喜欢这个方言时,才进一步扩大讲方言的范围,这是其中一个方法。

另外,建议亲戚之间可以办一些讲方言活动,例如读绘本、看电影、表演等,让孩子感受到方言的乐趣和可用之处。

不少孩子进入托儿所后趋向讲华语或英语,这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把更美的东西带出来。怎么说呢?孩子进入学校后,可以用华语讲很好听的故事,可以用英语来表演戏剧,孩子会觉得这两种语言很美丽,反观方言,一般只用在日常生活甚至是骂人的词语。

学习语言需要情感,反之,没有好感的语言学习都是失败的。家长不妨通过绘本、歌谣等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多方面了解方言,对方言产生好感,享受其中,才能愿意学习。

5564MWY20198151736344558930.JPG
心理咨询师李莉莉建议,家长和亲友之间不妨让小孩用方言来进行读绘本、说故事等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方言的乐趣和可用之处。(摄影:本报 黄志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