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年,一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就知道醒獅來拜年採青了,瞬間被威武靈動的獅頭所吸引住。
但你知道嗎,一頭威武的獅頭,其背後的製作過程雖然只有4道工序──扎、撲、畫、裝,卻是繁複而精細的手工絕活。
ADVERTISEMENT
每一道工序與技藝,是歷經無數年月錘鍊而造就的。
馬來西亞的舞獅行業實際為醒獅帶來許多改革以及添加許多新元素,將傳統南獅跳高臺、跳梅花樁較為簡易的環節,改為難度更大的高樁,為觀眾帶來視覺衝擊,增加舞獅的可看性。
另一個由大馬舞獅行業引領,堪稱革命性的舉動是,為原本只有黑白兩色的醒獅增添多種色彩,而發起顏色革命的正是“老夫子”林明國。
“一開始我們只是做黑白色的,後來有一次我去超市,無意中看到一塊很漂亮的藍色毛皮,就買了回家做。做完了也不敢賣,怕人家覺得‘藍燈籠’,我自己有獅團就自己用了。”
“我們在一次表演用了這頭藍獅子,被一家化妝公司注意到,他們試著自己染毛要做同款獅子,結果失敗只能向中國訂購。”
林明國從1982年開始舞獅至今已經38年,是醒獅界一部會行走的活字典,他創立了“威武五家派”,桃李滿天下,徒子徒孫遍佈香港、越南、臺灣、澳洲,更是醒獅國際賽評委席的座上賓。
走入白沙羅一棟3層樓高的店屋,只見聞名於醒獅界的宗師“老夫子”在色彩斑斕的獅頭包圍下,細細地給一個剛糊好的獅頭上色,專注、手法精準,彷彿心裡早已有了一張設計圖,下筆時沒有絲毫猶豫。
“以前很少獅團,所以很少人扎獅頭,大部分獅頭從中國入口的。有一家店是專門賣獅頭,舞獅季節時特別搶手,最後剩下一兩個,價格會定得很高。”
“我們的獅頭壞了,可是又買不到新的,只好自己下手‘治療’。當時薪水又低,幫人修補獅頭就當幫補家用。”
修著修著,漸漸修出一些門道來,自學成才的林明國乾脆就自己開店製作獅頭。
老夫子式獅頭,輕盈耐用
由於林明國本人也是獅頭的使用者,深知獅頭哪些部位和關節比較脆弱,所以在製作獅頭時會想方設法改良、加固,“老夫子式”的獅頭便因此誕生。
中國的獅頭骨架是以竹子為主,只貼砂紙,這會讓獅頭較重,日照久了會裂開不耐用。考慮到為了耐用而加厚砂紙,獅頭就變得更重,屆時將乏人問津,於是林明國用藤和鋁枝製作骨架,除了貼砂紙,亦加上紗布,讓獅頭更耐用之餘,也更為輕盈。
“獅頭的把手原來是木的,用久了會斷,我就改用塑料管。”
一個獅頭有多重?我接過林明國手上已經完工的獅頭往頭上套,舉兩下就宣告投降,完全可以想像沒有經過改良的獅頭有多沉,這對於要表演、要參賽的舞獅者而言,相當不友好。
“有的客戶會強調,他們是要參賽的,要求能做輕一點,重了就舞不動。我會事先說明,你要輕可以,我做薄一點,但不耐用,一兩次就會壞。”
除了獅頭的“內涵”,外觀曾多次被投訴,像是眼睛不夠大不夠有神,角不夠尖,嘴巴不夠寬等等,如此這般來來回回改良二十多次,最終才成型。
“以前一個月才做4個,現在一個月可以做十幾個到20個。”
2至3公斤的獅頭最理想
出於豐富的舞獅經驗,林明國直指,最理想的獅頭重量為2至3公斤。
“有個香港客戶跟我訂5個獅頭,說要輕一點的。有其中兩個是按照我的標準即3公斤重做的,其餘是按照他‘很輕’的要求做的,並在獅頭內部做了記號,讓他試了告訴我哪個好用。”
最後對方向他反映,那兩個較重的最好用。為什麼反而是重的好用?林明國揭秘說,原來在室外舞獅表演跳樁時,獅頭太輕,被風一吹很容易飄,3公斤的獅頭正好能穩住重心。
“3公斤的獅頭,加上獅被、褲子差不多7公斤左右。”
他解釋,出獅與參賽用的獅頭要求不同,因此每位客戶前來下訂單的時候,會先說明是什麼用途。
“有的人會說明舞傳統獅,傳統獅的話獅被長達12呎,跟舞龍一樣長。現在的獅被才7呎半,這是為了方便跳樁。如果獅被太長,跳樁的話會勾到樁,所以縮短了。”
獅頭製造業沒有淡季
製作獅頭要經歷扎、撲、畫、裝4大工序,“扎”是製作骨架;“撲”是貼紗布砂紙和金紙;“畫”是給獅頭上色、畫紋;最後一步“裝”,即給獅子裝上眼睛、毛髮、花球等等。
他說,一個獅頭至少要耗時7天才能完工,其中光是上色就要2至3天,這還是資深師父製作的情況下。
“如果是我,扎獅頭要一天(未包括下巴和耳朵),上色要一天多一點,貼布貼砂紙各要半天,貼金紙要大半天。”
碰到下雨天,獅頭來不及晾乾,所需的時間也就更長,一旦遇到趕工時期,他得提前預估好時間。
“比如我們知道年底多數是雨季,會算好一個月能製作多少個獅頭,現在的(新訂單)我基本推掉。有人會開始預訂明年的貨,因為他們知道我來不及做。”
對林明國來說,製作獅頭是沒有“淡季”的,每年從農曆新年,獅團出演之後,他基本沒有清閒過。
“一年大概一般做一百多至200個,還要看天氣決定。”
他的訂單來自全球各地,除了國內,還有美國、英國、法國、印尼、日本、澳洲等等,一個只有8人的團隊要應付世界各國獅團的需求,新鮮血液不足令他頗為苦惱,擔憂後繼無人。
“現在很難找人做。因為很多父母會認為舞獅只是過年用的,全馬的獅團才多少?你能賣多少個獅頭?很難找到吃。但他們沒有想到若你做的東西質量好,你的東西也能賣到全世界。”
一分錢一分貨
他坦言,他製作的獅頭價格較高,一來人工貴,二來令吉匯率下跌,很多原料是從中國進口的,獅頭價格只能往上漲。
這些進口的原料包括獅頭、獅被、褲子上的染色皮毛,林明國一一展示染上五顏六色的兔毛、綿羊毛、山羊毛,摸上手的觸感各有不同。
“如果用了廉價的假毛,你輕輕抖動,整屋子都是毛。”他指著獅頭的鼻子部分,“鼻子上短短的毛是兔毛。”
他解釋,兔毛比較短,適合裝在眼睛、鼻子,而綿羊毛較長,若裝在眼睛部分,這讓獅子看起來無精打采。
“如果獅頭用馬尾毛扎,那就貴了,但會看起來比較有氣勢。”
林明國的香港弟子曾給他送過一個馬尾毛扎的獅頭,價格高達1萬8000港幣,約9000令吉左右,令人咋舌。
“那是香港一個老師傅做的,有錢都未必買得到。”
除了馬尾毛,能讓獅頭威風凜凜的還有山羊毛,價格亦較為實惠。
客家麒麟要求更高
除了常見的舞龍舞獅,其實還有客家麒麟。客家麒麟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相信是與客家人歷史上第四次、第五次的大遷徙有關,有推測指,最早的來源可能是來自中原黃河流域。
林明國在閒聊之間提及,客家麒麟比舞獅要難的原因在於,麒麟的舞法更遵循傳統,而且只有客家人在舞,加上與舞獅廣招生源不同,客家麒麟並不外傳,結果幾近失傳。
“所以現在開始外傳,再不傳就沒了。”
他介紹道,麒麟分為瑞麟和麒麟,有雌雄之分,在舞麒麟時需拜神祭祀等儀式,要依照完整的程序和傳統,沒有任何的改革,通常會在神誕上可見。
他笑說,在從前有句老話“富貴麒麟乞食獅”,舞獅隨處舞像乞討,麒麟是要花錢請的。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舞獅日漸商業化,每次演出明碼實價,談好價格再出獅,再不復從前的“落魄”。
另外,麒麟不但對於表演者的功架要求高,就連麒麟頭的製作要比獅頭講究,擁有多年製作獅頭經驗的林明國亦直呼難。
“麒麟比較冷門,而且我本身沒有舞麒麟,不精於此道。我曾收到一個香港朋友送我的麒麟頭,我照著製作一個,結果最後扔在儲藏室裡面。”
“麒麟舞起來的時候,是要很用力地甩,如果不熟悉麒麟的舞法,做得很兒戲,表演到一半,麒麟頭被甩掉了會被人罵。”
更多相關報道:
【獅行天下、一】舞獅之歷史淵源
【獅行天下、三】舞獅薪火,誰來傳承?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鳄鱼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它们的演化史可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一直生活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红树林和沼泽地带。但近年却频频出现鳄鱼“入城”现象,为何鳄鱼会改变活动范围,离开原本的栖息地,误闯繁嚣拥堵的城市?
“Air yang tenang jangan disangka tiada buaya.”这是一句马来谚语,意思是看似静水无痕,实则暗藏危机,重达数百公斤的巨鳄可能在你左右。
近年在马来西亚半岛,有目击者频频看到鳄鱼“入城”,游进城市的河流,导致人心惶惶,担心鳄鱼会袭击人类。今年2月,吉隆坡占美清真寺附近的河流出现鳄鱼踪迹。同月又发生“Midvalley鳄鱼”事件,谷中城购物广场外的巴生河有鳄鱼晒日光浴。接着,有人陆续在一些知名海滩目击鳄鱼出没,像是波德申的猴子湾、亚庇的丹绒亚路海滩,以及斗湖邦邦岛附近海域。这些鳄鱼事件无疑会冲击当地的旅游业。
对此,马来西亚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已经采取行动,将这些鳄鱼捕捉迁移到安全区域。但这些“城市鳄鱼”事件令人不禁思考,为何鳄鱼会改变活动范围?它们为什么会离开原本的栖息地,误闯繁嚣拥堵的城市?

环境变化,迫使鳄鱼进入城市?
鳄鱼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它们的演化史可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一直生活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红树林和沼泽地带。这些区域被茂密的森林覆盖,为鳄鱼提供了安稳的生存空间。
过去,人类的祖先与鳄鱼一直保持和平共处的关系,只要人不犯鳄,鳄不犯人。然而,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栖息地遭受破坏,加上食物资源日益短缺,迫使鳄鱼不得不出走。
向长期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PERHILITAN询问“城市鳄鱼”现象时,他们通过电邮回复表示,这很可能是环境变化,例如栖息地被破坏、河道改变、城市扩张以及人类住宅区不断侵占鳄鱼生活环境地等因素,都有可能迫使鳄鱼进入城市,寻找新的食物和领地。
“虽然鳄鱼数量增加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但这种现象更可能与丧失栖息地、人类活动干扰鳄鱼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此外,河道系统改造也让鳄鱼更容易进入一些偏远地区。”

河流重生,野放鳄鱼归来
鳄鱼“入城”的现象恐怕并非单一因素所造成。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旗下物种生存委员会鳄鱼专家组的成员阿都哈密教授(Prof. Dr. Abdul Hamid Ahmad)指出,尽管大多数人认为,主要原因是鳄鱼的栖息地遭受破坏,才会让它们出走,但他表示无法对这个问题下定论,需要再进一步的研究。
惟,不全然是负面因素才会有“都市鳄鱼”的现象。有时,它们发现到有健康的河流生态,物种丰富,就会迁徙到新的栖息地。
例如,早前有报道指出,民众在哥打桥拍到鳄鱼朝巴生河上游的印度街大街方向游去。据报道,巴生河过去都有鳄鱼栖息,只不过因河流污染,它们被迫撤离。随着巴生河的生态恢复,水质变好,不少野生动物开始回归,其中包括鳄鱼、水獭以及河畔的鸟类等。

鳄鱼不能随便杀?
在大马,鳄鱼属于受保护动物,PERHILITAN和执法单位都不能随意射杀。可是,东马的政策有所不同。以砂拉越为例,为了控制沿河鳄鱼的数量,砂拉越森林机构会展开猎鳄行动。沙巴也有类似措施,沙巴野生动物局向民众开放猎杀鳄鱼许可证,呼吁民众申请成为鳄鱼猎人,协助当局减少人鳄冲突事件。
不过,槟城消费人协会不认同沙巴政府的做法。“减少数量不保证不会遇上鳄鱼,何况河流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通通道。为了找寻新的栖息地,鳄鱼是会从河口游向内陆淡水地区或沿海地区,因此人鳄冲突很可能继续下去。”
PERHILITAN称,为了应对频繁出现的鳄鱼目击事件,该部门采取了多项防护措施,包括对已知的鳄鱼栖息地开展定期巡逻,以及转移那些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鳄鱼。
“在一些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该部门的专员和专家会及时介入,将鳄鱼安全转移至更适合它们生存的栖息地。”
阿都哈密说,面对鳄鱼的“误闯”,通常都是采用“移除法”,即将捕获的野生鳄鱼转移到繁殖场驯养。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此外,还有一种符合人道主义的做法,那就是捕获野生鳄鱼后,将它转移到无人居住的偏远地区。然而,野放是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鳄鱼有归巢的本能。
“一些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也曾推崇这个方案,但科学证明这种做法是徒劳无功的。即便鳄鱼被迁移到数千公里之外,它依然可以跨越海洋或国境,在几个月内,返回距离捕获地点400公尺范围内的区域。”

制定通用标准,以鳄鱼体型判定危险程度
阿都哈密坦言,虽然政府已经制定很多防范鳄鱼措施,并在相关区域竖立警告牌,但目前依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阻止人鳄冲突。他建议,或许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第一、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鳄鱼出现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第二、持续转移那些有危险的鳄鱼,这个措施必须长期做下去。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有关当局可以依据体型来判定鳄鱼的危险程度,而不需要去证明那条鳄鱼是否有攻击。举例来说,一条鳄鱼只要超过5公尺长,足以对周围居民构成威胁,相关单位应该马上转移。
“鳄鱼的‘危险体型’是通用标准,所有野生动物管理部门都采用这个原则。”
他强调,管理野生鳄鱼是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如果等到发生人命才来射杀鳄鱼,那是属于被动式的应对措施。想要消除潜在危险,应当采取必要的行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鳄鱼?
在东马,经常会看见鳄鱼出现在人类社区,导致人鳄冲突事件逐渐增加。有分析推测,可能是鳄鱼数量太多,为了获取更多食物资源,它们改变活动范围,游到不同的分支河流。
他解释道,咸水鳄(Crocodylus porosus)是大马分布最广的鳄鱼种类,可以在淡水和咸水环境中生存,极为危险。此外,本地还有两种鳄鱼——暹罗鳄和马来长吻鳄,“不过这两种鳄鱼只可以在淡水里面生活,像是内陆湖泊和沼泽地,而且它们的数量非常稀少。”
那么为何鳄鱼数量会日益增加?他认为,这也许是政府保护政策带来的“副作用”。
早在1980年代末,鳄鱼皮一度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尤其咸水鳄皮有对称的纹理图案,以及柔韧的质感,很适合制作奢侈时尚单品。当时人们随意滥杀,几乎将野生鳄鱼赶尽杀绝。
为了防止鳄鱼灭绝,沙巴在1982年立法保护野生鳄鱼,砂州的咸水鳄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一(Appendix I),禁止一切猎杀和贸易活动。

保护政策奏效,沙巴鳄鱼数量增长逾10倍
自1998年野生动物保护(修正)法令生效后,砂州鳄鱼数量逐渐回升。随着大马加入IUCN、CITES及TRAFFIC等国际组织,再加上2010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令(716法令),鳄鱼栖息环境开始慢慢修复,越来越多鳄鱼回归到河流和沼泽地带。
在2006年至2017年,阿都哈密一直在沙巴从事有关鳄鱼的生态研究。他说,这些法律的本意是防止滥杀或未受监管的狩猎,避免物种灭绝。
“不过,当时或许没有制定‘如果这些法律奏效该怎么办’的应对方案。事实证明,这些法律的确奏效,多年的保护(政策)让鳄鱼重返许多河流。当我在沙巴工作时,我们发现自1984年以来,沙巴的鳄鱼数量增长了超过10倍!”
尽管保护政策取得显著的成效,让鳄鱼数量大幅增长,但同时也严重冲击依靠河流生活的居民,他们每天要提防鳄鱼出没,担心自己或家畜成为鳄鱼的猎物。
大型鳄鱼正在增加……
鳄鱼繁殖速度其实相当缓慢,雌鳄一次可以产下30至60颗蛋,并需要3个月来孵化。但是,它们的存活率很低。阿都哈密说,只有1%的蛋能够存活到成年。在野外,蜥蜴、鸟类是会吃掉鳄鱼的蛋。即使成功孵化成幼鳄,它们仍要面对各种大型捕食者的威胁。
“40年前孵化的幼鳄中,如今有1至2%已经变成大型鳄鱼。鳄鱼是长寿的物种,可以终生持续生长。所以40年前的大型鳄鱼,现在已经变得极其庞大。不是说大到像一辆巴士,但一条5公尺长的鳄鱼已经属于巨型鳄鱼了,是可以攻击人类。”
2023年,沙巴野生动物局就曾在拿笃射杀一条身长5公尺,重达1200公斤的巨鳄。他说,根据现有的记录,鳄鱼最长可达到7公尺。如今大型鳄鱼的数量肯定比以前来得多,这也就是采取保护措施后,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相关报道: 【人鳄冲宊/02】频繁出没安全受威胁,鳄鱼究竟该保还是该杀? 【人鳄冲宊/03】柔佛哥打丁宜有个鳄鱼潭,保育鳄鱼不屠杀不买卖 延伸阅读: 【保育不能等/01】鲨鱼正在濒危:不吃鱼翅,给鲨鱼一条活路 【保育不能等/02】长臂猿的哀歌:不要买幼崽当宠物,你会杀死它们! 【保育不能等/03】珊瑚礁白化浩劫:寻找超级珊瑚,拯救海洋生物的孵育温床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