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大家熟悉的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人勝節等。
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漢朝東方朔《佔書》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
另外,根據神話傳說,創世的女媧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之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這一天就被定做為人類的生日。
人日吃七寶羹取吉兆
那麼,過人日到底有什麼習俗呢?
兩漢魏晉時代,人們在初七要吃七寶羹。七寶羹用七種菜所製成,主要是為了取吉兆,二則是利於身體健康。
“羹”與“更”諧音,有更新的意思,有求吉納祥的美好象徵。此外,七寶羹選用的每種食材也各有寓意:
1. 芹菜:“芹”諧音“勤”,指勤勞
2. 蒜:諧音“算”,指精打細算
3. 蔥:諧音“聰”,有聰慧之意
4. 芫菜:諧音“緣”,寓意招來緣分
5. 韭菜:“韭”與“久”諧音,祝福長長久久
6. 生菜:與“生財”同音,亦指生生猛猛
新馬華人特有傳統
七彩魚生撈到風生水起
至於新馬華人,則以“七彩魚生”代替七菜羹。
每年春節期間,許多人都會聚集一堂“撈魚生”,這可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華人慶祝農曆新年的獨特方式!據說,人們把盤中的菜料夾得越高,來年就會賺更多錢,心願也就更容易實現。以前,大家都是在大年初七聚合一家大小,一起撈生。如今,在春節來臨前,市場就已經推出撈生宴席了。不止如此,撈生的活動,甚至還可以持續到元宵節呢!
每一年都撈生的你,又知不知道撈生的起源呢?馬上和小編一起來探討吧!
撈生也稱作撈魚生,是一道帶有吉祥意味、祈求來年好運、發財的菜式。撈生通常以可生吃的魚肉條為主要原料,再配上五顏六色的蔬菜絲、水果絲、碎花生仁、五香粉及胡椒粉,放入盤中,高高堆起,淋上特製的酸甜醬汁。
在一人的號令之下,眾人用筷子將盤中之物反覆高高夾起,邊夾邊高喊“撈起”(與“撈喜”諧音)等吉祥的話語。 這個動作代表著風生水起,可討個好意頭。
關於撈生起源,飲食文化專家林金城就曾經提及,廣東人舊時已有食用魚生的文化。老一輩也認為,馬新兩地的魚生其實是九江魚生的翻版,其配料大同小異,而醬料卻有所差別。
本地魚生以酸梅膏、桔子汁、糖水調製而成,口味偏重。而廣東魚生一般是淋上生抽,灑入白砂糖來調味。兩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則是都有在配料及生魚片上,鋪滿炒香的芝麻和花生碎。
隨著時代變遷,魚生的材料也有所改變。許多餐館都紛紛以蔬果替代醃製品,而為了吸引眼球,魚生還每年創新,用料、擺盤都屢創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