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隨著政府有意進行教育改革,把原本的機械學習(rote learning)變成項目式學習法,培育更多符合新時代的人才,作為本地少數規模較大的綜合教育服務供應商——育式培(eduspec,0107,創業板科技組),當然不可錯過這好機會。
於是,去年杪他們順利拿下了國內中小學的課程供應的“通行證”。
而讓育式培首席執行員林炎豐興高興的是,這除了有利於公司業務,他們可將致力推行STEM給學生受惠。
對於步入教育領域十幾年,他最感到滿意的部份,是能將許多科技教育的新概念灌輸給學生。
投入教育滿足感更大
林炎豐在2008年全職投入在教育行業前,曾任職十幾年的執業律師,期間擔任過馬來亞高等法院的辯護律師,也開過律師樓,可謂專業能力不錯。
可就在2005年與朋友合資開辦幼兒園後,對國內教育業有較深入瞭解的他開始感興趣,加上2007年因緣巧合下,Dynabook科技教育公司出售,讓他下定決心收購併全職投入該行業。
將專業化帶進K-12教育
他指出,當時考慮到國內從事K-12教育相關的公司很少,大部份都把焦點放在大學方面,其中進行科技教育的公司更是規模有限,所以他便興起將專業化(profesionalism)帶進K-12教育行業裡的念頭。
之後,又遇新加坡公司Litespeed科技教育公司出售,他在收購後不僅擁有更完善的在線學習系統,還取得擴展業務至海外市場的契機。
從律師轉至經營者需時適應
對於從執業律師轉至經營者的身份,他表示,一開始確實有許多的不適應,但也只能邊做邊學,一直不斷進步。
他認為,步入科技教育這行業,就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就如現在他們進行著B2C和教育主題樂園的新計劃,也是需要不停地去接收該方面的知識,與專業人士接洽,確保可行性。
“這些年投入到教育行業,取得的滿足感更大,因為在賺錢的同時,還可培育人才。”
培育新生代人才
對於如此積極推動STEM,除了是為了公司業績表現的努力,林炎豐也心存為大馬培育更多新生代人才。
職位需求變化
60%大學生畢業1年仍待業
根椐教育部2018年的一項大學畢業生追蹤調查顯示,我國21所國立大學及38所私立大學,每年培育大學畢業生高達5萬1000人,但令人擔憂是其中有60%大學生在畢業一年後,仍處於待業狀態。
林炎豐指出,如今很多大學教學未必適合套用在工作中,其中一個原因是社會上的新型工作冒得很快,導致職位需求一直變化,所以想與教育符合不太容易。
“而且許多人以為通過大學或學院短短几年就可打造成才,但那是不太可能的。”
他指出,教育並不是一段就可完成,而是從小時候到大學都需要整合並相互協調。
為學生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STEM教學為學生打下良好基礎,將幫助到學生升學(進度),才可培育出可適應21世紀的高科技社會的人才。”
注重軟技能
或許是之前的律師職業,對於個人應變能力和思維邏輯等技能相當在意。
提升應變能力和思維邏輯
林炎豐才會這麼看重STEM教育,有助培育下一代人才的軟技能如批判思維、合作和溝通等。
“如今科技發展迅速,可能未來5年10年工作(模式)就不一樣了,許多硬技能都在快速更變,這時正需要有好的軟技能來進行應變。”
他補充,為了配合科技進步趨勢,育式培也將機器人和電腦教學等納入課程。
不過,相比大馬,很多國家在進行相關的教育改革已有很長一段時間。
林炎豐舉例,菲律賓方面,已把30%的科學課程將採取項目式學習,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
而本地方面,STEM過去主要處於課外活動的階段,像是放學後的社團活動、興趣課或是機器人比賽。
即使如此,他感嘆,一些大馬人才在參加國外各類比賽時也不遜色。
馬缺長期系統化課程
他指出,雖然社團活動也可以加強學生基礎,但我國還是缺乏一個長期或系統化課程,可以方便和適合普及給所有學生。
所以,如何通過上述合作擴張STEM教育普及,正是林炎豐和育式培接下來幾年想要做的事。
著重研發
作為大馬罕見擁有上市地位的綜合教育服務提供商,林炎豐表示,除了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外,他們認真研發符合本地的教程和服務也是其收穫成功的原因之一。
林炎豐指出,對於引入海外教程,許多人都會誤以為只要翻譯語言就好了。
“但事實上,除了語言,教程內容還要符合本地各年級的知識水平,也要灌入本土文化進行融合。”
去年研發資金486萬
此外,他們還可自身產品與服務和各個學校的教程與系統進行整合,是他們的強項。
為了確保推出的課程和服務貼合本地教育,育式培每年都會投入一筆資金用於研發。
據瞭解,該公司2019財政年的研發投入資金為486萬令吉。
未來2年重心在本地
基於近年政府積極進行教育改革,林炎豐預計,明年大馬教育領域前景將更好,教育方面料將推出更多新的概念和項目。
主要營運STEM教育和教育主題公園
“我們接下來應該著重於本地市場,並主要營運兩方面業務,分別是STEM教育和教育主題公園。”
若以過去報道來看,首相敦馬哈迪去年12月就曾指出,先進國如日本、美國和德國都非常注重科學、工藝、工程和數學教育(STEM),並以技術與技職教育(TVET)為主要的教育議程來栽培更多技術專才。
馬哈迪認為,大馬也應效仿並設下未來60%學生投入STEM的目標;目前採用STEM的學生約44%。
“在先進國,技術專才對國家發展的貢獻良多,例如在德國最大的10家公司中有7家是以技術為主的公司,價值達1700億令吉,包括資訊科技工藝、通訊、汽車。”
而教育部也在之前傳出,正在擬定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的教育行動藍圖,預計順利可在明年落實。
教育部認為,STEM將協助學生分析思考、創意及革新,以符合工業4.0革命所需,為需要這方面知識的人力市場做準備。
拿下進軍中小學“通行證”
於是,育式培憑著國內外豐富的STEM教育相關經驗和之前合作多年的夥伴關係搶先緊抓這次機會,成功拿下進軍本地政府中小學市場的“通行證”。
在去年12月,育式培就與Matlamat Wawasan私人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將為教育部提供中小學校實行的科學、工藝、工程與數學(STEM)教育課程計劃。
該計劃包括在小學推行的STEM加上電腦課程,以及中學的STEM加上機器人課程。
除非雙方同意終止,否則合作關係將一直持續到協議結束。
100校作為試點
對於該機會,育式培可說是虎視眈眈已久,林炎豐指出,STEM並不是新項目,他們在之前就在其他國家進行,甚至一些本地的國際學校和華小都是他們的顧客。
可擴業務至全國中小學
“但相比私人學校可以自己設定教學內容,政府學校課程卻是要依據教育部的指令,不可輕易更動,而在這個批准(協議)下,就可以進行課程上的調整。”
這意味著他們可擴大業務範圍至全國中小學,包括淡米爾小學、國民小學和中學等。
據教育部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全國中小學數量為1萬零208間,其中小學佔了7772間,其餘2436間為中學。
未來有望獲可觀盈利
可預見,在這龐大的市場下,公司未來有望獲得可觀的盈利表現。
他表示,由於該公司財政年是截至2月28日止(更改後),預計有關項目的營收貢獻將在2021財政年才會顯現。
他指出,目前他們處於最初階段,預計最快也需要在今年3月才開始在一些學校實行。
“我們將從100間學校作為試點,之後在擴展至全國各地。”
他指出,由於這次概括了不同類型的學校,一些課程上需要花時間調整和配合,如國小的通訊與資訊工藝科(TMK)。
“此次項目採取了公私合夥(PPP)的模式,所以會考慮尋找一些政府相關公司贊助或家教會幫助籌資。”
至於採用育式培旗下引進多年的STEM教程,他充滿著信心,不僅是教程的完整性,還有更多是來自過去多年在私人界和海外實行的豐富經驗,確實了教程的可行性。
海外營運暫不變
鑑於上述原因,林炎豐已將專注力和資源放在發展本地業務,海外業務方面則選擇了維持現狀的做法。
他表示,如今他們在東南亞許多國家都有營運著業務,接下來將採取穩健發展,不太可能大刀闊斧地進行擴展。
“而且基於風險因素,我們未來不計劃持控股,而是採取與當地夥伴合作。”
他解釋,外國公司擴展新的海外市場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金錢,而且一旦達到一定的規模就很難再有發展空間,相比下不如交給當地公司經營發展,相信會事半功倍。
減持菲子公司股權
於是,該公司在去年3月宣佈出售菲律賓子公司First Eduspec62%股權出售給當地公司Rex Book Store,目前育式培僅持股33%。
他解釋,除了上述的大數額資金投入以及有限發展空間的考量因素,該買賣也是其重組計劃之一。
據育式培201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海外業務部份,菲律賓營運是除去大馬外,給予最大盈利貢獻的海外市場。
在該公司2019財政年17個月(更換財政年)的總營收5305萬6000令吉中,大馬佔了3836萬6000令吉、菲律賓則貢獻了1036萬7000令吉、新加坡給予183萬5000令吉,香港則是149萬7000令吉,剩餘99萬1000令吉來自泰國。
但他相信,雖然持有較少的股份,但憑藉當地夥伴致力發展和擴大,該部份的盈利表現可能會更理想。
雖暫退二線 未來不排除探索更多國家
此外,他補充,公司海外業務的盈利主要來自銷售課程和營運收入,其中前者的賺幅更高,相比下後者賺幅向來偏低,所以減少持股對盈利影響不大。
而且,雖育式培在海外業務暫退二線,但林炎豐表示,東南亞市場龐大,未來本地業務穩定後,不排除探索更多國家。
印尼業務曾有陰影
不過,這也不是育式培首次放棄海外控股股權。
林炎豐指出,2014至2015年算是育式培的輝煌時期,當時營收和淨利取得不俗的增長。
據資料顯示,該公司截至2014年9月30日財政年淨利上揚超過7倍至685萬2000令吉,2015財政年淨利更是增至979萬令吉,是自育式培2010年上市以來表現最亮眼的一年。
當時,育式培雄心勃勃並一連數年底投入了可觀的資源擴展海外業務,效果也不錯。
據資料顯示,2015財政年海外業務收入方面,新加坡貢獻了2160萬9235令吉,印尼貢獻874萬1073令吉,分別佔總收入的27.6%和11.2%。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期間印尼市場的採購流程發生變化,可競標的合約數量減少,導致表現不如預期的好,截至2017年9月30日財政年公司僅獲得總值740萬令吉的綜合教育解決方案和服務(IESS)硬件設施供給合約,遠遜於2016財政年共攫獲了4282萬令吉的合約。
於是,育式培子公司Eduspec私人有限公司果斷在2017年9月7日完成出售旗下印尼公司PT Eduspec的50.25%股權,只保留19.9%持股。
後來,還因應收款項問題,育式培在2019財政年認列了3150萬令吉的減值虧損。
結語
這些年育式培從課程的研發到實行每一步都走得比國內同行要快、穩、準,但唯獨缺了好時機,猶如一個捕魚好手在仔細編好了一張牢固的漁網後卻遇上了陰雨天,遲遲無法出海。
林炎豐不禁感嘆,即使他們已經準備好了,但市場卻還沒有接受的準備。
不過,如今政府致力推行STE M下,蓄勢待發的育式培終於有機會試試那張編制多年的“漁網”,看看是否可捕來一個大豐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