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狗肉為什麼不文明?這是《吃掉社會:走出廚房看世界》的靈魂拷問。狗是人類的朋友,吃掉自己的朋友說得過去嗎?狗有靈性又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這麼說來,但凡考慮過吃狗肉的人都是腦袋未開化且道德淪喪。作者馮一衝點出的是,吃狗肉為何要與文明與否劃上等號?
對於西方,狗是朋友;對於中國人韓國人,他們未必有“吃掉朋友”的心理障礙。2002年世界盃期間,主辦國之一的韓國,還發傳單介紹吃狗肉的食肆。如果西方視白鴿為和平,兔子在復活節代表重生與善良,那英國的鴿子派與法國的紅酒兔豈不是吃掉“和平”與“善良”?作者並不是要漂白吃狗肉這件事,而是道出我們所忽略的——“全球化”已被簡約成“西方化”。有時,西方的一套未必馬上能符合東方的國情。
ADVERTISEMENT
花10令吉吃生番薯
這本書的奧妙就是從飲食借題發揮至探討民生課題或思考社會哲學。“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我一直覺得並無不妥;直到我讀到〈油泡斑片與生產者的誠信〉這章節。想像你跟榴槤小販買貓山王卻吃到生番薯,這時你的朋友說:“10令吉不到的價錢,難道還會吃到真的貓山王?” 難道付出低檔的價錢就沒有資格要求貨真價實?問題是你賣的明明是生番薯怎麼可以冒充貓山王?更誇張的是,我們消費者就甘心接受假貨,還安慰自己假貨至少便宜?其實未必。我們渴望擁有的只是“吃得起貓山王”的消費經驗,而非在意貓山王是否正宗。其實,懂得自己喜歡吃什麼品種的榴槤(竹腳、D24、紅蝦、黑刺、金貴妃),遠遠比盲目跟風追求貓山王更高層次。這是作者給的啟示,套用在任何食物都適合,背後邏輯是一樣的。
在作者筆下,飲食是一種社會行為。我們吃得越來越精緻多元,可我們吃得自由嗎?看起來最自由的自助餐,從你決定吃的那一刻已經把飲食的掌控權雙手奉上,任由廚師及餐廳把任何食物放在碟子上。有誰會在吃著100令吉的自助餐時思考,平時叫菜吃飯會否點到一人100令吉的價碼?我們還幫餐廳解決了保鮮期快過的食材,更不介意他們呈上比較賣不出去的二等貨。抑或你努力看遍各大指南推薦的牛扒熟度、油花分佈、烹調方式及醬汁,只為學懂如何品嚐一塊頂級和牛。我們舉起刀叉切得小心翼翼,只為對得起一塊被大眾標準化的牛排。我們沉醉於自助餐的任吃消費,服從於飲食指南的品味教學,大眾文化下的自由意識卻如同罐頭,被框在狹小的空間裡統一著。
《吃掉社會》會讓你重新審視現有的飲食行為、文化與制度;讀懂邏輯就能舉一反三。廚房與大學原屬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但在這本書裡,砧板與黑板終於相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