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最后一只苏门答腊犀牛伊曼(Iman)去年11月23日因癌病逝,在沙巴野生动物园结束了它的一生,也终结了苏门答腊犀牛在大马的血脉。
伊曼在2014年被捕获后,就一直在该野生动物保护区被照顾,但也无法避免它因病去世,享年25岁。在伊曼病逝之前,另一头苏门答腊公犀牛也在同年5月离世,所以随着伊曼的去世,苏门答腊犀牛正式宣告在大马绝迹。
●报道:本刊 张露华
●图:本报摄影组、资料室
人类总是等到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或后悔,保育也一样,苏门答腊犀牛曾经在大马也算是常见的动物,还有很多现在已经濒临绝种的动物,如马来虎、黑熊、海龟、大象等,保育何不早一点,让我们还能见到活生生的它们,而不是从纪录片或书本上认识它们。
大马有很多野生动物正面临绝种的威胁,虽然很多保育人士很努力地保护它们,但相对的猎杀者也不少,只为了尝“野”及作为没有确实根据的药物用途。
正如珍古德国际协会创办人兼联合国和平信使珍.古德博士(Jane Goodall)所说,我们已经进入第六次生物物种大灭绝时期,必须让人们明白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再者,我们也是生物链中一环,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就等于毁了孩子们的未来。
对她而言,当一个人批评政府政策,只是对着政府说“你需要改变,不要破坏我们的未来”是不够的,而是应该采取积极行动来贯彻保育理念。
因此,她在去年特地旋风式来马出席一项“根与芽”的青年环境教育计划时,也勉励参与环保活动的年轻保育工作者不要放弃,将意识化为积极行动力去影响身边的人,包括父母、祖父母、朋友及家人,终会达到保育的目标。
珍.古德从1960年,26岁时就开始其保育工作,只身前往非洲与黑猩猩为邻,展开了她对黑猩猩长达40年的研究及保育工作,并在1977年创办了“珍古德国际协会(JGI)”,研究及保育黑猩猩为主,近年来也积极提倡保育野生动物计划。
珍.古德的保育努力,也是国内很多保育工作者的启蒙者,受到珍.古德的感召而走上动物保育,一条孤独也艰辛的道路。
他们保育的对象从河龟、海龟、黑熊、猴子、老虎,到大自然河川、森林等,希望在一代接一代之下,保育种子能够在马来西亚遍地开花。
●马来西亚河龟保育先锋:曾碧玉
同龟不同命,河龟也需要保护
马来西亚河龟保育协会(Turtle Conservation Society of Malaysia)创办人曾碧玉博士,就是一位单打独斗的保育者,从2004年开始,在登嘉楼甘马挽从事河龟保育工作。
来自彭亨州关丹的曾碧玉,仿佛天生与龟有缘。曾妈妈说她从小就喜欢龟,但凡看到龟的东西都喜欢,所以大学时修读海洋生物系,认识了很多海洋保育计划,海龟保育就是其中一个。
曾碧玉当时纳闷全马有59个海龟保育中心,但同样是龟的河龟,生态也受到严重威胁,却没有受到关注,令她有很大的感慨──“同龟不同命”。
“全世界河龟种类有300种,而大马有记录的共有18种,可惜全马没有一个河龟保育中心,反之海龟保育却有很多人关心。挣扎很久之后,我决定推动河龟保育计划。我跟一位大学讲师一起做,买了一些河龟蛋回来孵化,研究河龟的生态,再找出一套保育方法。”
一个人的保育之路
随后大学讲师因一些原因无法再参与,于是曾碧玉就正式开始了一个人的保育之路,并在2011年成立了“马来西亚河龟保育计划协会”。
“在大学做研究有很多资源,包括研究经费、人力等等,但毕业之后就没有任何资源了,都要靠自己。虽然是这样,但我没有放弃,我一个人搬到人生地不熟的甘马挽甘榜巴西加贾(Kg Pasir Gajah)设立河龟保育中心,因为甘马挽是全马最多河龟出没的地方。”
曾碧玉透露,河龟和海龟都面临同样困境,就是东海岸一带的乡村居民有吃河龟蛋的习惯,尽管河龟蛋已经列为完全受保护资源,但却缺乏执法行动。
谈到河龟生态时,她说:“大马河龟主要分布在甘马挽一带的河流。海龟是定期到特定地点生蛋,每次可以生约100颗蛋,但河龟一年只有一个月的下蛋期,每次只下20至30颗蛋,所以河龟蛋数量很少,加上当地人吃河龟蛋,使到河龟数目每况愈下。”
在此栖息的河龟有二百多只,为了收集河龟的数据,她在每只捉到的河龟身上装了晶片,至今在甘马挽河装了晶片的河龟已达110只了。
她表示,全球只有3个国家有河龟,其余两个国家是泰国及柬埔寨,已经被列为严重濒危的生物品种。
“虽然已经鉴定的河龟有18种,但我只是研究9个品种。河龟是凭脚辨认的,每种龟的脚纹都不同。当我懂得越多,就发现河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生物,结果就越踩越深,哈哈!”
环保与保育都是烧钱的工作,曾碧玉直言经费是她最大挑战。因为要做研究及保育,就要先有龟蛋,刚开始她以1粒5令吉的价格向甘榜村民购买,孵化后再放生,从中教育村民保育概念,也到学校做宣导,让甘榜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河龟保育,避免年轻一代继续卖及吃河龟蛋。
由于经常要三更半夜到河边守河龟上岸产卵,曾妈妈不放心女儿一个人,所以也经常陪伴女儿守夜。庆幸的是,曾碧玉找到一位支持她保育事业的另一半,婚后守夜这工作就由丈夫去做,夫妻俩一起为保育河龟奉献。
村民加入保育行列
经过10个年头的努力,他们的付出终于来到收成期,如今甘榜一群村民也加入了她的保育行列,这是他们夫妻俩感到最骄傲的成绩。
不但如此,曾碧玉去年更获得共和联邦光点奖(Commonwealth Points of Light Awards)表扬,对她而言这是最大成就,也是团队的成功,她觉得如果没有村民醒觉、加入,她也不会走到今天。
为了筹措经费及鼓励村民停止售卖河龟蛋,曾碧玉邀请村民缝制印有河龟的峇迪布,做成各种布袋、小钱包等纪念品售卖,同时也推动领养河龟计划,一则可以作为研究经费,二则让村民有收入,不需要再依赖售卖河龟蛋为生。
“这些年来,最难忘的经历是第一次成功孵化河龟,照顾了几个月就放生回河流,那种感动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目前,保育中心平均一年可以孵化出200至300只河龟,去年更有600只之多。”
“我没有后悔过走这条路,反之越做越开心,我觉得有责任去保护这些濒临灭种的河龟,也很欣慰甘榜村民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支持、参与,让我能够继续做下去。
“我希望接下来会有义工加入我们,不一定要像我们一样半夜等河龟上岸或捉龟做记录,中心里有很多工作,如清洗养殖小龟的池,宣导活动人员等,让更多人知道河龟保育计划。”
她表示,河龟从蛋到孵化成龟需要3至4个月,再养半年至一年才能放生。所以她也就地取材在保育中心建立一所小博物馆,让人参观河龟的孵化及生长过程,安排学生及游客来作生态教育导览。
www.turtleconservationsociety.org.my
延伸阅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