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可以帶給人創作靈感,當代不少作家及畫家都喜歡寫貓、畫貓,把貓當作創作主角。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是“貓派作家”,他曾養過15只貓,多隻貓曾出現在他的故事中。還有豐子愷也是經常以貓入畫。
ADVERTISEMENT
在馬來西亞也有一位插畫家喜歡以貓入畫,她就是鄭薇妮(Venie Tee),入畫的貓就是她養的愛貓──小咪,一隻高傲又漂亮的混色貓咪,還有一隻黃金犬Leo。
鄭薇妮是本地著名服裝設計師,爾後從時尚界跨界成為插畫師,細膩獨特的畫風,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咪可不是一隻漂亮的貓這麼簡單,它的畫像紅到國際,賣到歐美國家,是鄭薇妮的招財貓。
她記得是在2014年一個下午把小咪撿回家。當時她做完工,正要離開工作坊的時候,忽然聽見小貓的叫聲,循聲而去發現是一隻流浪小貓,當時只有巴掌這麼大。
初時她還懷疑是附近人家走失的,於是就捧著小咪沿家挨戶問人,但沒有人認領,又不忍心讓它自生自滅,於是就把小咪帶回家,打算之後找人領養。
小咪──撿回來的流浪貓
小咪不是名種貓,要找人領養不容易,最後鄭薇妮決定自己收養,成為家裡的第二隻寵物,那時候家裡已經有了一隻黃金犬Leo。
第二年,她本來計劃要去美國深造,也打算帶著兩隻毛小孩一起到美國生活。就在她準備出發到美國找學校之際,媽媽突然病倒,她就把行程延遲半年,等媽媽病好了才出發。
“我要啟程前,才知道媽媽患的是癌症,於是取消去美國唸書的計劃,把課程改為遠距離課程,兩隻小瓜就跟著我留下來!”
Leo,是一隻11歲的黃金犬,原本是鄭薇妮代朋友照顧的狗,誰知照顧下來就一年多,之後就變成了她的狗。
“Leo原是賽犬,朋友帶它參加過各種比賽,很抗拒陌生人,所以我花了幾個月時間才讓它消除對我的恐懼,慢慢的肯讓我接近。“
Leo原本是家裡的天之驕子,但鄭薇妮把小咪帶回來之後,它就變成老二了。小咪會欺負它,但它卻超愛小咪,心甘情願被小咪欺負。
鄭薇妮記得第一天帶小咪回家時,自己在忙著裝置貓砂盆,小咪已經自己走進來,看到Leo就“巴”了Leo兩巴掌,當下給Leo一個下馬威。再過幾個月,小咪就懂得罵Leo,所以雖然身形懸殊,但Leo永遠是被欺負的那個。
小咪雖是流浪貓,但在她細心照顧下,長得儼然如名種貓一般高貴,很多人都問她小咪是什麼品種,還競相說要收養小咪。
“我才不肯呢,我花了好大心思把它養得這麼漂亮,哪裡捨得送人!”
畫中小咪──精靈生動,討人喜歡
談到畫小咪經過時,鄭薇妮笑說:“我不是隻有畫小咪,我也有畫Leo的,但就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小咪!”
“我從5年前開始畫它們,那時候正好得空,看到它們這麼可愛就隨手一畫。後來覺得小咪畫得還不錯,就把兩幅畫放到我的美國網店上賣。之後英國有一個聖誕慈善活動,畫家可以把自己的畫放到活動網站義賣,我把小咪的畫放上去,沒想到第一張畫就賣了300美金。”
自此,小咪就成了鄭薇妮的招財貓,隔年她再次把小咪的畫放上英國藝術畫展,外國人都非常喜歡小咪,陸續賣出很多張,讓她非常意外。
“我問過那些買小咪畫的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小咪?很多人都說因為我把小咪畫得非常精靈、生動、討喜。這幾年來我畫了30幅小咪,賣出了一半。”
在鄭薇妮眼中,小咪是一個“監護人”,她在作畫時小咪就待在一旁。當她忘情投入工作不知時間時,小咪就會來打斷她,提醒她要休息了。
“曾經有位懂得動物溝通學的朋友告訴我,小咪覺得自己很美,所以經常會很自戀的看自己的畫像。小咪還跟她說,我專注畫畫的時候會忘記呼吸,我自己都沒有發現,但小咪卻發現到。所以現在有時我畫畫一段時間後,它就會跳上來坐在畫紙上阻止我再畫下去,哈哈!”
鄭薇妮認同現在是寵物美好年代,她與小咪建立密切如伴侶的關係。
跟寵物一起生活超級幸福
鄭薇妮養過各種各樣的寵物,包括兔子、魚、烏龜、鳥、狗、貓。她第一次養的寵物是兔子,那是朋友送她的生日禮物,但媽媽不允許在家養寵物,所以她就偷偷養在房間裡。
幾個月後被發現了,媽媽拗不過她,就讓她養在院子裡,並立下家規,誰帶回來的動物都必須自己照顧,所以她跟弟弟從小就被訓練成親手照顧寵物。
“我覺得寵物就像我的家人,所以即使媽媽說要養寵物必須自己照顧,我也甘願做,就好像照顧親人一樣。”
21世紀是不是寵物的美好年代?鄭薇妮說:“絕對是,跟寵物一起生活超級幸福的,對我或對所有養寵物的人來說,寵物就是我們最好的療愈方法。無論開心或傷心,它們都會陪伴在我們身邊,相對的我們也有責任要照顧它們,讓它們感到幸福。”
“寵物不但帶給我快樂,也是我的睦鄰之友,我的狗經常會隨我到隔壁家串門子。我們社區經常會主辦小聚會,鄰居們看不到Leo反而會不習慣呢!”
“Leo比較懂得社交,以前我還帶過它去夜店。但小咪就是宅女,不喜歡出門,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
延伸閱讀:
【新同棲關係/01】我與寵物的美好同棲生活
【新同棲關係/02】愛動物救動物願意用8年時間,只為當上獸醫
【新同棲關係/03】寵物咖啡館,與動物溝通聆聽它們的心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生命浮沉有时,天地变幻难测,人心如何安放其中?锺福强说“上古人们以超自然力量解释世界,进入诸子时代,他们则开始用更理性的方式解释世界,其实都是为了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寻求某种确定性。”
神话古老又新奇,是零碎的呓语,是远古隐秘的诗,也是轻柔的提醒。
为一个词汇锚准定义的工作,往往必要而麻烦,那么不妨随波逐流。就像“神话”两个字应该如何定义?是否需要在神话与历史、传说、故事、小说、迷思之间,划出一道道鲜明的区隔线?抑或默许它们在有些语境里本就指涉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抱有不同观点。
以“神话”为引,找来学者、艺术家、传统文化守护者——都是采取不同姿态拥抱神话的人——谈论神话与我们的关系。神话可以是历史的、政治的,也可以是美学的、哲学的。他们分别说神话是什么,就让神话可以是什么。
另一个不那么必要的麻烦,是追究神话确有其事或无稽之谈,这不会是拥抱神话最好的姿态,偏偏他们又都给出不同回答,假作真时真亦假。
圈占了定义,追究过真假,便可大致捉摸,我们习惯把什么摆在神话对面,我们又习惯推崇哪一边的信仰,而我们因此轻视了重要的什么?
X X X X X X X X X
神话是零碎的呓语,看似缺乏逻辑,但真是这样吗?
“也许那就是当时的逻辑,是原初人民对白天黑夜等自然现象的解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秦美珊博士说,窥探原初人民的思维模式,正是神话研究吸引她的原因。“我在神话里看到更多的是,他们对于整个宇宙的不解,”天地苍茫,洪水地震不知何时袭来,“他们想要找答案。”
于是有了神鬼妖兽,指代那些人类无法抗衡和驾驭的自然力量。
从文学发展史的脉络来看,秦美珊解释,神话难有明确定义,最初以口头流传,普遍带有零散性质,缺乏当今所定义的理性思维。“譬如我们看《山海经》,里头记录的片段,不会有完整故事,不像小说有前因后果,也没有历史时间观,更多表达神话人物专注完成一件事的强大意志。”
《山海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上古神话学文献,我们熟悉的众多神祇如女娲、嫦娥、夸父、西王母,通通能在这本古籍里找到原型。成书于先秦时代,《山海经》由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累积而成,是一本记录山川生灵的地理志,也夹杂着诡谲奇幻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如何折射上古时期原初人民的宇宙观?
从西王母看万物有灵论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女性神祇之一。今日我们熟悉的西王母,多是捧着仙桃的慈祥模样,而最初出现在《山海经》里的记载,却大相径庭:长有豹的尾巴、老虎的牙齿,还有一头乱发。
秦美珊认为,如此人兽混合的形象描述,反映原初人民的观念:人类与动物并无高低之别。整部《山海经》里,相关例子不在少数,众神一字排开,有者人面蛇身,有者羊身人面,千奇百怪。
“这是一种原始思维,人类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万物之灵,而是跟周边所有有灵之物一样,”远古人类信仰万物有灵,“半人半兽的形象对他们而言不是不可接受的事。”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锺福强博士指出,人类学学者曾提出另一种假说——上古人类聚成部落,会以一只动物作为部落图腾和精神象征,“这些动物可能是他们的守护神,也能起到威吓作用。”譬如古书记载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开战,熊狼虎豹都来参战,“这些动物可能是指以它们作为图腾的部落氏族。”
锺福强强调,图腾说只是其中一种假说,不必然接近真实。
可以确定的是,后来世人描述西王母时,野兽特征都消失了,进而蜕变成受人敬仰的女神。
从嫦娥看天人关系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大荒西经》
嫦娥最初不叫嫦娥。在《山海经》里,她叫常羲。作为帝俊妻子的常羲没有奔月,而是生育12个月亮,再一一给它们洗澡。
12个月亮,对应后来历法中的12月份。与现实的不谋而合,是秦美珊觉得神话有趣的地方。“我们觉得神话没有逻辑,但它似乎又有自己的逻辑。”在《山海经》中,帝俊另有一个妻子叫羲和,生了10个太阳,对应十天一旬的传统时间单位。后来在史书记载中,羲和成了制定历法的官员,“可见神话被合理化了,羲和不再是神话人物,神话思维慢慢被剔除。”
在历史观与理性思维凌驾神话思维之前,我们也可以从神话中理解到,原初人民如何看待自己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当时人类和宇宙是和谐的存在,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人类可以生日生月,“太阳月亮不是有别于人类的另一回事。”
时间观有别,秦美珊说,也是神话与历史的不同之处。“对原初人民来说,时间是循环的,如同太阳升起落下再升起,所以神话没有明确时间点,不像历史时间观是线性往前、不断进步。”
话虽如此,《山海经》这部集中国上古神话大成的奇书,自然也已流淌出属于它自己的历史长河,影响深远。

天狗与帝江:影视作品再创作
翻阅《山海经》,锺福强第一个浮现的疑问是,书中穿插的图画由谁所绘?
如今学者普遍相信,《山海经》本是图文糅杂的记录,古图后来随时间散佚。东晋诗人陶渊明著有〈读山海经〉组诗13首,其中有句写着“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可见《山海经》确实图文并行。然而,不同朝代的重绘版本,后来也逐一失传。“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版本,主要来自16世纪末明代画家胡文焕与蒋应镐所绘的两种《山海经》图本。”锺福强说。
神祇以外,《山海经》也记录着生长在不同山川河流的虫鱼鸟兽,今日读来仿如光怪陆离的妖怪,勾引后人的好奇心与想像力。
锺福强也是动漫迷。对他而言有趣的是,日本的妖怪文化与动漫作品,实际上深受《山海经》的图文影响。比如18世纪盛行的妖怪画卷《画图百鬼夜行》,作者是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家鸟山石燕,他曾透露自己对《山海经》的喜爱和推崇。另外,不少记载在《山海经》的妖怪,都成了日本动漫作品常见的角色形象,比如九尾狐、河伯、天狗等。
“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山海经·西山经》
《山海经》最早描绘的天狗,是一种白头野猫,也是可以抵挡凶邪之气的吉兽,流传至后世衍生出“天狗食日”的说法,成了古人用来解释日食现象的传说。东渡到日本,这个文化符码再次幻化成红脸长鼻的妖怪,亦正亦邪地游移在动漫世界。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西山经》
妖兽可以飞天遁地,也会奔蹿到西方世界去。2021年上映的漫威电影《尚气与十环传奇》里有一只奇珍异兽Morris,形象原型实则出自《山海经》里的“帝江”——形状如黄色口袋,没有眼睛,却有三双脚两对翅膀。
“这是当代流行文化对于传统资源的借鉴,也是《山海经》仍受当代人欢迎的一大原因。”锺福强说。
用最简单的思维理解神话
娱乐消遣以外,许多我们贯彻至今的习俗仪式,或许都可在神话里寻着缘由。
“比如客家人在正月二十的‘天穿日’,将糯糯的年糕向上抛,象征把穿洞的天补好,纪念女娲。”秦美珊说,“神话可以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锺福强也认同,“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待人处事、言行举止,其实可能都受到传统价值的影响而不自知,”钻进古人的世界,重返当时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理解这些价值是如何被形塑出来的。”
生命浮沉有时,天地变幻难测,人心如何安放其中?“上古人们以超自然力量解释世界,进入诸子时代,他们则开始用更理性的方式解释世界,其实都是为了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寻求某种确定性。”锺福强说,“事实上的正确与否,不是最重要的。对他们而言,只要对世界的现象提供某种理由,并且相信这个理由,那就可以了。我们要问的是,当时他们为何如此看待世界,透露了怎样的人文动机。”
对秦美珊而言,神话描绘的是原初人民看到的宇宙,以及存在于宇宙之间的各种物事。
“我们今天读来像是精彩的故事,但在古代人们是信以为真的,而我们只需要去理解。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思维去理解。我们的思维太复杂了,所以可能我喜欢的就是神话的这种简单。”
相关报道: 【神话传说/02】走遍山海,编织专属马来西亚的神话故事 【神话传说/03】“神话可以很美丽,也可以很危险。”马来神话的真实与复杂 延伸阅读: 【人鱼外传/01】走出神话故事,职业美人鱼梦幻背后的现实 【人鱼外传/02】美男鱼勇敢追梦,化身金孔雀,在水中翩翩起舞 【人鱼外传/03】水手眼里的“美人鱼”,儒艮正在消亡…… 【视频】职业美人鱼看不见听不见的海底世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