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昔约今城

|
发布: 7:00am 13/04/2020

鄭錦華/你喜歡鞦韆還是千秋?

作者: 郑锦华
穿梭在生活线上的荡秋千游戏,给不同年代的孩子编织出开心的童年记忆。
穿梭在生活線上的盪鞦韆遊戲,給不同年代的孩子編織出開心的童年記憶。

盪鞦韆歷史悠久,據記載,春秋時代在中國北方就已經存在,隋煬帝主編的《古今藝術圖》早有記載,唐代的《藝文類聚》引述《古今藝術圖》的說法:“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以習輕趫者”。可見盪鞦韆屬於中原北方定居部落山戎的寒食節習俗活動,之後齊桓公打敗山戎,隨後鞦韆遊戲傳入中原。

〈漢武帝后庭鞦韆賦〉:鞦韆者“千秋”也,漢武帝祈千秋之壽,故後宮多千秋之樂。唐宋時期,盪鞦韆成為民間非常普及的遊戲活動。

ADVERTISEMENT

杜甫在〈清明二首〉寫有“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然而,盛行於唐朝寒食節到宋明清的清明節盪鞦韆習俗,不見流傳於南洋。平時穿梭在生活線上的盪鞦韆遊戲活動,歷久不衰的延續至今,遇上孩子坐上逗玩,就會隨著嘻嘻哈哈的歡笑聲,來回高低搖盪,給不同年代的孩子編織出開心的童年記憶。

在行动管制令下,空荡荡的秋千,寂静守候在疫情阴霾底下,期待艳阳再现,给孩子重拾荡秋千的开心欢乐。
在行動管制令下,空蕩蕩的鞦韆,寂靜守候在疫情陰霾底下,期待豔陽再現,給孩子重拾盪鞦韆的開心歡樂。

60年代,童年住在甘榜,要盪鞦韆,必須徒步15分鐘,走到升旗山腳下華僑抗戰殉職機工紀念碑的“遊樂場”。後期70年代,攀登45分鐘抵達的亞依淡水壩,才有兩三個高架式鞦韆,不像現代住宅區,多會為孩子設立遊樂場,而且鞦韆坐板,設計華麗,花樣繁多,有皮革制的,有半靠背,還有半圓籃式的,不像傳統的只是兩條鐵鏈末端繫個輪胎或一塊長方形木板的簡單樸素。

甘榜雖然沒有高架式鞦韆,但是,兩個或三個人一起共坐的弧形靠背鞦韆卻倒有幾架,只不過百多戶人家,庭院外有這靠背鞦韆的,屈指可數,而且不隨便給外人孩子坐玩。

弧形靠背的鞦韆,在大城市雖已逐漸少見,但是身影百年如一日,始終披著單調的銀色光漆,隔絕於五顏六色的花綠,猶如在繁華世界中洗淨鉛華,保持它純樸的一面。盪鞦韆的人,透過裝架在上方橫鐵的輪軸,讓鞦韆前後輕輕搖盪,微風習習,讓人感覺悠然休閒,不像高架式鞦韆,玩的人可以坐著或站立在鞦韆板上,利用左右手使力拉動垂直在兩邊的鐵鏈或繩索,同時藉助雙腿又蹲又起的腳力外踢,設法給鞦韆騰空而起。要玩得刺激過癮,還是需要一個人在背後使勁往前推動,如此多次前後來回搖盪,讓鞦韆急速順勢騰高,給盪鞦韆的人訓練膽量的同時,享受飛越凌空迎面而來的清風吹打在臉龐的涼爽感覺。

無論高架式或弧形靠背的鞦韆,老檳城閩籍和粵籍人士大多習慣性稱之為“千秋”,正規的“鞦韆”叫法,反惹人笑話,除非以華語作稱。也有部分老福建人把高架式或靠背式的鞦韆區分,弧形靠背的鞦韆稱作“Ean Luei”(第3及第1音)或“Luei Luei”,高架式的叫“千秋”,此外,北霹靂一帶的粵籍人士,把鞦韆稱為“Kong Kong”(第3及第4音)的也大有人在。香港歌手謝霆鋒唱的〈鞦韆〉,歌詞內容也以“千秋”作稱,

“全身搖晃

一會上

一會下吧

你喜歡我這千秋嗎?”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