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是丹中辦學多年來所秉持的教育理念,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理想,願意為之窮畢生之力奮鬥與實踐。以下將從如何落實“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來描繪丹中教育夢。
ADVERTISEMENT
釜底抽薪:課程體系決定學校形態
由於地處偏遠,丹中學生超過90%是住宿生,為全國獨中獨一無二的寄宿型學校。再加上受到東海岸社會與經濟發展較緩慢的影響,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這導致丹中學生學習程度差異性甚大。丹中辦學者,尤其在前校長吳建成掌校領導期間,為學生消弭學習差異、落實因材施教,可說是費盡心力,例如開辦初中特輔教育、高中技職分流等。
但也因有了這樣的教改基礎,丹中如今才能做更大幅度的跨越,即從課程改革下手。課程是學校教育理念與目標的載體,課程變革是學校轉型的關鍵,只有改變課程,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校。就如《獨中教育藍圖》所疾呼,要貫徹課程領導,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改革。
丹中準備於2022學年起落實學分制,讓學生“選課走班”,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課程,達到規定學分即可畢業。教師們成為課程發展者,可以合作經營學科與專門教室。取消班級和班主任制度,改由級別、導師制取代等相應措施。
丹中課程基本上將分為三類:分層課程、分類課程與綜合課程。分層課程主要是理科課程,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分類課程主要是人文學科課程,包括語文、歷史、地理、體育、生活技能等。綜合課程則主要有藝術類(如音樂、美術、戲劇等)、專題報告、社會實踐或社區服務、校訂課程、聯課活動等等。
活水源頭:丹中教育基地
時至今日,獨中教育發展仍受辦學經費不足所牽制,“有教無類”理念僅能靠獎助學金局部實現,丹中也不例外。有鑑於此,丹中提出設立“教育基地”作為永續經營的經濟基礎。
對於教育基地課程設置,丹中將以全校師生參與為基礎,結合課堂所學知識與技能,善用吉蘭丹各種多元豐富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客製化設計符合各地學生前來丹州學習人文與自然的體驗與實踐課程,相信此舉一定能夠吸引很多學校的師生報名付費參加。
教育基地的投入和收入不是教育之外,而是辦教育和用教育智慧換來的,相信此項經濟來源將一舉兩得,使丹中進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狀態。與此同時,透過實際參與組織和策劃,基地也將成為丹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最佳試煉場域。此外,若成功實行,大量各地師生的到訪,也將為本地經濟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謹以馬雲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共勉!
(作者是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校長;本專欄由董總組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