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在這一波的冠狀病毒病疫情,行動管制令的實施,食材供應出現一個非常兩極化的情景,消費人因為運輸及其他方面的限制,面臨市場上的蔬菜水果供應減少與價格上漲的情況。
另一個極端現象就是巴剎、食肆沒有營業,蔬菜需求量大減,加上運輸受限制等因素,很多農民被迫毀菜或把菜捐給慈善團體,總好過看著收成白白毀壞。
在這個變則通的時代,一些農民也通過親人、朋友的幫助,做起郵購菜箱的生意,薄利多銷也好,成本價也好,儘可能把菜果銷出。
菜箱網購概念或營銷方法,是小眾的有機蔬果很早之前採用的方法,因為市場不大,也有固定的顧客群或銷貨點,不依靠大型運輸工具,以小而專的方式經營他們的有機農地。
然而在這次疫情中,有機菜農卻出現大逆轉的局面,不但銷路沒有受影響,反而出現市場供不應求的旺市,分銷商唯有從新調整各區的配額或把送貨期延後,以應付突增的訂單。
這樣的情況,行動限制令是其中一個因素,人們減少出門,網購菜箱是一個有菜可吃,也可以減低感染風險的管道。
而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市場蔬果價格上漲,與有機蔬果的價格拉近,人們願意多付一點錢來買有機菜,說吃得健康也好,說省麻煩也好,有機蔬果增加了不少新客源。
石油耗盡,為糧食帶來什麼危機?
除了從消費層面上看到慣性農耕與有機農耕營銷方面的差異,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農藥與化肥。在長達1個月的行動限制令後,政府開放讓農業肥料與農藥行有限制的恢復營業,因為慣性農業需要肥料與農藥耕種,若再沒有得到供應,未來可能影響國內蔬果的收成與供應。
但有機或友善農耕法卻不依賴農藥與肥料,相對的可以繼續播種與耕種,產量不受影響。
這次疫情,是個別地域性限制造成的影響,但農友過度依賴農藥與化肥,當發生全球供應危機時,農友得不到肥料及農藥的供應,食物供應鏈就會受影響。而可能會出現的這個全球危機條件,就是石油供應。
不少專家都提出警告,地球上的原油耗盡是未來很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人類對石油消耗的需求量越來越高,肥料就是其中一種需要石油才能生成的產品。
或許大部分人對石油的認知是用在燃料上,其實石油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有機化合物,人類衣食住行都與石油有關,其中一樣從石油提煉而成的就是農藥與化肥。
對慣性農耕的農民來說,農藥與化肥是必需的工具之一,一旦石油危機出現,進而影響肥料與化肥供應,可以預測到農業會遭受多大影響,這值得農友去深思,如何從現在做起逐步減少依賴農藥及化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也為人類提供更健康的食材。
價格平穩,有機菜銷量增
位於金馬侖的Merryganic農場園主陳德強表示,在行管令期間,有機蔬菜沒有面對滯銷問題,反而訂單大增。
“可能在抗疫期間,大家都想吃得健康些,而且又不方便出門,所以菜箱訂單多了很多。但我們無法從無變有,種出來的菜就是這麼多,即使訂單多了,我們也無法完全供應。”
大部分有機菜農都是以“年訂單”作業的,也就是訂戶或分銷商預先下訂全年的訂單,農民就可以根據訂單來播種收成,所以有機農場在非常時期能夠多產的量是非常有限。
陳德強坦言,這次行管令對慣性農民打擊很大,很多食肆、巴剎都沒有營業,慣性農民的需求量大減。而如他們這些小規模作業的有機農場,平時都有固定的有機點、超市及固定客戶,銷量還是維持,還增加了很多新顧客。
不過,他也不敢說這些新顧客以後會不會成為固定顧客,畢竟消費人現在的心態是過渡還是醒覺無從確定。
“現在多人吃有機菜,可能因為有機菜與普通菜的價格差距拉近了,但以後市場恢復正常,會不會繼續吃有機菜,就要再觀察。”
雖然銷路不受影響,但他卻說,限制面對的問題是包裝袋不足,因為行管令一再延長,原本固定的包裝袋需求量因為訂單增加,加上供應商因為廠家沒有營業而無法供貨,一些必須包裝的蔬菜如豆苗會難以處理。
受限農地小,無法增產量
Go Green有機農場兼有機店老闆娘郭青悅也表示,這期間的訂單與店面銷量是增加了,但有機菜不是大量生產的農作物,突然間需求增加,她也無法應付。
她的農地並不大,除了做菜箱,也開了一間有機店售賣自家農作物。由於農地小,但種類要多元化,所以有機農地不能如慣性農地般一幅地同一時間種單一農作物,收成時也是大批收成,小農地必須分開播種,確保供應一直都有。
她說,慣性農場的做法是農民之間沒有溝通,大家可能同時間都種相同的蔬菜,收成時量多就會影響價格。有機市場不大,客戶都是固定的,為了確保長年都能供貨,會在不同時間播種不同蔬菜,所以即使需求量大也無法馬上收成。
再者,除了自己賣,她也有批發給Baba分銷商,因為Baba向不同菜農收購不同的蔬菜種類,所以也是農民之間的協調者,避免農民都播種相同的農作物,也會告知市場對哪一類菜的需求比較高。
郭青悅表示,這個月的銷量增加了約80%,無論是蔬菜或瓜果、豆類。但她明白這是行管令開始時消費人的恐慌心態,所以她都會勸告顧客不要買太多,以免造成浪費之餘,其他人也買不到。
“不過,我說的80%,從數字上看好像很多,但其實不然,因為我都說有機蔬果是小眾市場,銷量不多,平時可能每天買1公斤,增加80%的話也只是多800克而已,不是大型菜園的那種大規模數量。”
運輸受阻,影響有機香蕉銷路
在柔佛種植有機香蕉的林春衛則說,水果不如蔬菜是主要糧食,加上現在很多人沒有工作,收入受影響,羅裡運輸也少了,所以香蕉銷量沒有大增。
他投入有機香蕉種植只有短短兩年,前兩年都是養地,去年才開始收成,所以產量並不多,只是供應新加坡、柔佛及吉隆坡。
“疫情爆發之前,我有出口到新加坡,但現在新加坡也不讓入口了。吉隆坡市場是有需求的,但因為以往都是羅裡載貨下來,再載有機香蕉交給吉隆坡分銷商,而現在南下的羅裡少了,所以我們銷到吉隆坡的量也減少。”
他表示,有機水果的需求不如有機蔬菜多,加上香蕉是本地水果,國人都覺得入口水果比較吃香,加上有機香蕉價格比較貴,所以需求量不是很高,銷售網都是自己開發的,交給有機店或一些固定顧客。
“我現在都是批發給附近的分銷點,太遠的因為路檢也很難送去,希望疫情趕快過去,讓大家的作息都恢復正常。”
宅配菜箱大增,送貨送不及
園藝用品生產商Baba致力推動國內有機種植,同時也為有機農友打開通路,幫助農友銷售有機產品。他們向已經取得認證的有機農友收購作物,經過包裝再分銷到有機市場,包括有機店及超級市場,解決了農友的通路問題。
不過,由於該公司設在檳城,運輸設備不夠發達,所以現在只限於供應北馬區。
該公司農業主管(農產品物流)莎妮斯直言,行管令期間,菜箱宅配到家的訂單增加了60%,有機店及超市的有機專櫃銷量都增加了20%。
過往物流組都是定點定時把有機蔬果送到固定的銷售點,但因為銷量及訂單大增,莎妮斯與工人也應接不暇,必須重新調整配貨量或送貨日期,物流工作重新安排。
“好比增加的菜箱宅配,我們無法馬上供應,必須把所有訂單的送貨日期都延遲到一週。我們需要重新計算市場訂貨量,然後根據需求重新發貨。”
她表示,菜箱宅配因為人們現在行動受限制,所以選擇網購宅配。超市與有機店的顧客也突然多了,有的是因為巴剎沒有營業,就直接去有機店買菜,而超市的有機菜也成為搶手貨,所以出乎意料的,有機菜在這段期間銷量大增。
照片: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