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1/05/2020

【有機就是生機/03】從農藥島變生態島,臺灣有機農耕喚回野生動物

作者: 本刊 张露华、摄影:黄玲玲
有机白米,让人吃到的是一碗完全无农药及化肥的健康白米饭。
有機白米,讓人吃到的是一碗完全無農藥及化肥的健康白米飯。

臺灣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把慣性農地改為有機農地後,臺灣農民看到另一幅美麗的風景,不但種出吃得健康的農作物,更召回了已經消失幾十年的野生動物。

他表示,民眾對有機食物有個先入為主的概念,吃有機食物是為了健康。但有機除了是為健康而吃,也是保護水源的舉措之一。

ADVERTISEMENT

他解釋,有機食物的第一重意義,就是讓人們吃到無農藥產品,第二重意義就是保護水源。作為生產者,有責任讓消費者知道有機也是為了保護水源。

“所以在臺灣政府允許在水庫上游種植有機菜,讓人明白有機的意義,不只是吃到的那口菜沒有農藥殘留,也是確保我們的水源不受汙染。”

他表示,有機的第三重意義,就是維持農田生態鏈。過去臺灣沒有使用農藥的農民,野生動物偶爾會跑到農田偷吃或破壞農作物,令農民非常憤怒,於是就向農糧署投訴,當局就分發農藥給他們使用。

當農民在土地上灑了農藥之後,野生動物照常來覓食,隨後就陸續死亡,之後很長的日子都不再見到野生動物。

可是當臺灣全面推動綠色保育標章,全臺有400家農民加入保育動物行列,讓野生動物可以吃到沒有農藥的食物,而民眾到有機農民市集買東西,也可以為動物保育出一份力。當初推動有機農業,只是想到對健康好,對土地友善,然而卻間接達到了生態平衡,有機農民重新在農田上看到野生動物,包括猴子、昆蟲、小老鼠、貓頭鷹、石虎(也稱豹貓)等等,形成更完整的食物鏈。

“野生動物的回來,證明了生態平衡恢復了。生態平衡對食物鏈非常重要,人類是食物鏈頂尖,如果中間斷了,人類就會面對糧食危機。”

当农田转为有机农田后,许多消失已久的野生动物重新回来,达到食物生态链平衡,这是有机农民的意外收获。
當農田轉為有機農田後,許多消失已久的野生動物重新回來,達到食物生態鏈平衡,這是有機農民的意外收穫。


有機需用錢養出來

蘇慕容表示,現代人多患文明病,而文明病的形成與生態不平衡息息相關,尤其是小孩子影響更甚,長期吃有農藥的食物,影響小孩子的發育、自閉、過動,甚至癌症等等。

他強調,雖然現在的農藥毒性不再如以前般劇烈,但種類卻多樣化了,殘存在植物表面上,各種農業混合一起的毒性會相乘為更嚴重,如蜜蜂近年來大量減少,就是因為農藥中的類神經性毒劑,使到蜜蜂死亡或迷路回不來。

“農業生產本來就有天然災害,所以有機產品收成不如慣性種植,價格也會有所不同,消費者應該要體諒。反過來說,因為慣性產品通過農藥控制,產量很大,價格變得太便宜了。”

此外,提到大馬目前的有機農業發展,他表示,大馬目前約有2500公頃的有機農地,只佔大馬農地的千分之一,而臺灣的有機農地佔總農地面積的1.3%,已經達到世界有機農地1%的標準,所以大馬有機種植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他表示,早期臺灣的有機農民都是自願認證,隨著加入的農民越來越多,加上媒體報道,政府隨之制定政策管制有機工業,由法規來引導發展,市場擴大與延伸,才有今日的規模。

“其實,民眾也可以推動有機農業,不一定單靠政府。如臺灣有一個主婦聯盟,早期運輸沒有這麼發達,她們都是一同購買在地的有機產品,鼓勵農民種植,從而促進了在地的有機農業。”

冒牌有機產品問題,也是臺灣早年面對過的問題,直至2000年才開始有消費人團體做市場抽檢,揭發很多假的有機產品,媒體大肆報道,短期內造成效應,打擊消費人的信心,但同樣的也提高了民眾的意識,對農產品安全(農安)越來越注重。

“1996年至2019年間,臺灣的有機種植有很大增長趨勢,農業部辦很多為期一個月的有機培訓課程讓農民參加,參加的農民非常活躍,把有機變成簡單與互相支持的學習模式,政府也制定了兩項政策來管制有機產品市場,去年才完成了有機農業促進法,因而才看到這個市場的迅速成長。臺灣政府共投入了12億來發展有機農業,所以說有機是用錢養出來的,政府政策的支持非常關鍵,全世界的有機農業發展都用一樣的模式發展起來。”

苏慕容:大马目前的有机农业只占大马农地的千分之一,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蘇慕容:大馬目前的有機農業只佔大馬農地的千分之一,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要推廣有機農業,先重新教育農民

他表示,通路是有機農民面對的問題之一,除了固有的有機市場,農民不妨想想把通路擴大,進入到學校,讓小孩吃得健康之餘,也可以擴大通路。

蘇慕容認為,要推廣有機農業,教育慣性農民是非常重要。該基金會是在1995年,不但教育消費者,讓他們到有機農場親身體驗有機產品是如何種出來的,也教育慣性農民如何轉型。對長期使用化肥的慣性農民來說,他們已經忘記堆肥方法,所以要重新教育農民,克服土地貧乏及不靠化肥治理蟲害的方法。

“如今慈心驗證已經成為臺灣主要驗證機構。很多慣性農地已經不適合再耕種,但農民想繼續做下去,所以我們要農民放棄化肥,從農田保育開始,用動物來殺蟲,把生態與生計雙接合。即使這些農民無法得到有機認證,但消費者親自到他們農場體驗後,也願意相信及支持他們。”

最後,他集合了有機農業的成功因素,給大馬有機農民4大建議:

●要讓消費者對安全食品有醒覺,教育是根本

●有機種植的技術與資料需要不斷突破與研發

●產品銷售通路要擴大與升級創新

●政府是關鍵,擬定有機政策與管理才能推動有機工業

陈礼龙(右)通过“手心翻转农场”计划,结合企业界与农民,教育身心残障孩子学习有机种植,翻转了许多孩子的命运。
陳禮龍(右)通過“手心翻轉農場”計劃,結合企業界與農民,教育身心殘障孩子學習有機種植,翻轉了許多孩子的命運。


社區支持農業,用最大人力種植

臺灣頤禾園有機農場創辦人陳禮龍說,臺灣曾經是農藥島,在1959年至1981年間,臺灣嚴重中毒的人數多達2萬8358人,當中噴農藥中毒的人超過2萬6877人,佔了總比例的94.8%。

他透露,不但中農藥毒的人多,人均吃下的農藥也是亞洲之冠,在1990年至1995年間,臺灣人均使用的農藥數量是每個人2公斤,使到醫院設立專門毒物科來治療農藥中毒的人。

他認為,工業化生產是重視土地上的重量就是收成,而不是注重土質,忽略價格以外的成本,生產者價格被低估,最終結果就是生產者寧可把錢付給醫生,而不願付給農民。

“其實,世界上最好的醫生是農民,最好的藥是有機食物。不過,臺灣現在已經完全改變了,變成一個生態島,重新探討整個農業模式。其中一個就是社區支持型農業(CSA),產品只是在社區30公里內銷售,農作物未長成就已經被訂購,如此一來可以按銷售量來種,策劃銷售計劃,用最大人力種植,以種植者與消費者互相支持的概念來經營,而不是以銷售量來運作。”

他表示,其實社區支持型農業的小農民賺得不多,但可以促進地方上產業發展,吸引年輕人願意迴流,以小農場作業方式來經營。

“他們不只是賣菜賺錢,看菜、說菜也可以賺錢,以輕旅遊方式務農,很多人都願意付錢學種菜。”

他表示,如今在臺灣也有一種新的有機農場經營模式,就是CSA與CSR(社會企業責任)接合,那就是“手心翻轉農場”,教育農民賺錢之餘,也通過企業資助,讓農民教導殘障孩子耕種,翻轉孩子的命運。目前已經有4家農場這麼做,翻轉了山區孩子的未來。

陈礼龙: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是农民,最好的药是有机食物。
陳禮龍:世界上最好的醫生是農民,最好的藥是有機食物。

陈礼龙(右二)曾经把“手心翻转农场”计划也带来马来西亚。
陳禮龍(右二)曾經把“手心翻轉農場”計劃也帶來馬來西亞。


重返有機年代,大馬逐步改善機制

大馬品質管理副總監莫哈末迪沙坦承,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民都用農藥種植,1960年代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或稱為第三次農業革命)開啟,也就是農藥時代的來臨,當時第一個進入的化肥農藥就是“雞頭標”,很快被菜農、稻農及水果農廣泛採用,讓大馬農業進入化肥時代。

“在那之前,大馬農民都是使用有機肥料種植,但綠色革命徹底改變了我國的農業,科技改革了生產方式,如今幾乎所有農民都使用化肥。”

迪沙表示,要讓我國農業回到過去的有機年代,就要讓農民看到其價值。如今全球有機經濟價值不斷飆升,大馬今年的有機市場價值估計有2億令吉,雖然只是一個小數目,但持續發展下去,有機經濟將會更有價值。

他透露,目前大馬的有機農地只佔2028公頃,在全國農地面積來說是非常小的比率,但換個角度看,2003年的有機耕地只有121公頃,所以今日的增長已經是相當不錯。

他表示,我國的有機產品市場主要以果菜及菇類為主。為了確認我國有機產品的品質,政府在2001年設立有機認證標準MS1529,符合條件的農民才能獲得認證。而“My Organic Malaysia”則是自願性質申請,或符合資格的農民也可以直接申請國際有機認證,讓市面上的有機產品有認可保證。

要把慣性農田轉換為有機農田,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得到認證之後,每年都需要接受檢驗才能更新,這也是為了國內未來的有機農業發展,所以必須嚴謹把關。

“儘管有機種植只佔我國農業經濟很小部分的比率,但政府已經積極在推廣這一塊,如大馬農業發展研究院(MARDI)在雪州沙登設立了一個有機研究中心,吉打也設立了一個有機米中心,計劃把吉打打造為有機米縣。”

不過他提到,我國目前沒有專屬的有機條例,有關有機認證或管制都是掛在各種食安、農藥使用、環境土地、農業市場等等條例的大雨傘之下,這也造成了市面上有很多假冒的有機產品,使用假冒有機標誌、失效的有機標誌等,因此接下來該局會制定更多管制有機產品的條例與政策,以便讓這個行業茁壯起來。

“如有假冒有機產品的投報,是由衛生部展開執法行動,會在衛生部食物法令下被提控。現在很多人喜歡買有機蜜糖或野山蜜糖,這些蜜糖的產品都必須與外界有3公里的緩衝區,才能確保所採摘到的都是有機蜜糖。”

莫哈末迪沙:尽管有机种植只占我国农业经济很小部分的比率,但政府已在积极推广。
莫哈末迪沙:儘管有機種植只佔我國農業經濟很小部分的比率,但政府已在積極推廣。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