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回族诵经像京剧
回族诵经更有自己的特色,与阿拉伯人风格不一样。“在一些地方,乍听之下很像京剧,阿拉伯文以中国的调来诵,因此阿拉伯人是听不懂的。”在旁的马霄智笑言,那是因为中国穆斯林以汉语的语感来学习阿拉伯文,因此发音带有浓厚地方上的色彩。 那么,对回族而言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开斋节,又和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呢?在中国,开斋节又称大尔德,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Eid-al-Fitr)的意译 。 斋戒月的禁食,以及斋期满之后的庆典传统,对全世界的穆斯林来说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回族会在开斋节首日凌晨,人们“洗大净”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有一点不同的是,回族和马来人一样,在清真寺行会礼之后举家会前往墓园悼念亡人,在坟上诵经、祈祷,以追思已故的亲人。同时让活着的人记得,死亡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因此不要太眷恋今世的生活,并把心交给真主。
他们向逝去的穆斯林灵魂道:“赛俩目(平安)”,并为他们祈祷获得后世永恒的乐园。 “我们称之为上坟或游坟,对象不一定是长辈,只要是去世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穆斯林。”袁淑明解释。 上坟之后,回族便开始拜访亲友。由于受到重视礼节的中国文化影响,回族探访亲戚的时候也会带上各种礼包,礼包含各种各样的食品,乾粮、饼乾、水果,甚至是牛奶、肉类等。 或许受了汉人过春节的影响,中国的开斋节隆重又热闹,而且有很多复杂的“送礼经”以及各种讲究的礼节和应酬。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开斋节简单多了。在马来西亚生活了20年的袁淑明也感同身受,“待在马来西亚久了,渐渐习惯简单化的开斋节。”她笑言。
二十种节日食品宴客
中国是一个美食之乡,回族的应节食品多不胜数,烹调技巧千变万化,而且不同的区域、县市又有不同的民俗美食和口味,开斋桌上多达十多二十种节日食品,让人叹为观止。 其中油香是回族最普遍的传统食物,也是斋戒月和开斋节必备的食品。汉族称之为“油饼”,由面粉、盐、碱、植物油制作成面饼油炸而成。相传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到麦地那时,家家都争着宴请,穆圣为了一视同仁,说他的骆驼走到谁家门口停下,他就在谁家吃。后来骆驼走到一位非常贫困的穆斯林家门口停下。老夫妇端上一盘子炸油香款待,穆圣非常满意,夸奖他们的手艺。后来在唐朝,油香随丝绸之路带进中国。 不同地区又有不同食品,比如陕西的回族就有羊肉泡馍、胡辣汤;河南回族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有麻花、馓子、粉汤。 “西北区的开斋食物更加丰富,尤其撒拉族,一桌饭二十多道菜,而且菜饭都做得很精细,弄得好像花一样漂亮,好看又好吃!他们在佳节两天前,就招亲朋戚友一起帮忙准备了。” “此外,还有维吾尔族的烤全羊、手抓饭……”一说到食物,3位回族眼睛感觉就发亮了,只是在禁食期间谈食物,对他们来说未免过于刺激。
报道:本刊 邓雁霞摄影:本报 许瑞谦、网终照片
延伸阅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