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德國漢堡(Hamburg)乘坐9小時過境巴士前往波蘭古城克拉科夫(Krakow),隨後再到首都華沙(Warsaw)。
印象深刻的,不僅是親民的物價與美食,更是華沙的歷史與城內濃厚的歐洲共產主義痕跡,每一角落都如進入東歐電影的拍攝場景,非常震撼!
ADVERTISEMENT
波蘭位於東歐,毗鄰烏克蘭、白俄羅斯、德國、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因為夾在強國德國與俄羅斯之間,又是戰爭時兵家必爭之地,歷盡浩劫、傷痕累累。
波蘭在10世紀末建立波蘭王國,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為波蘭立陶宛,成為歐陸強國。後國力由盛轉衰,被奧地利、俄羅斯、普魯士(德國前身)瓜分,在地圖上消失將近一百多年。
一戰後,波蘭復國,並在華沙戰役中擊敗蘇聯侵略軍。但在二戰時慘被德國和蘇聯瓜分。蘇聯更於1940年,在森林處決2萬名波蘭年輕軍官和專業人士,目的在於徹底清除波蘭的精英,防止本土抵抗勢力,史稱卡廷大屠殺。
二戰結束後,波蘭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冷戰時期的《華沙公約》更於華沙簽署。全國境內實行共產制度,物資極為匱乏,人民生活極其窮困且被政府高度監視。期間多次爆發起義,但均遭蘇聯血腥鎮壓。這一系列的戰爭與死傷背後,體現了波蘭人民的堅韌與頑強反抗精神,更赤裸地警示著和平的可貴與難得。
1989年,東德倒臺後,波蘭率先脫離共產共和國,隨後加入歐盟,併成為現時東歐發展步伐最快的國家。
鋼琴家蕭邦──心之所在
初到華沙,第一印象即為灰色,6月天仍陰風陣陣。坐上電車,看著窗外那和克拉科夫古城完全相反的先進城市,其中壯觀而粗獷的科學文化宮(Palace of Culture and Science),典型的共產主義建築,在摩登大樓群裡顯得格格不入,視覺衝擊極強。這時候就感覺華沙帶來的驚喜絕對不小。
華沙在波蘭語中為Warszawa,相傳以分別名為Wars和Sawa的男女青年組成,紀念他們開拓與發展華沙付出的貢獻。華沙的守護神與城徽為美人魚,一改女性柔弱的形象,左手舉盾牌、右手持劍,大小雕塑遍佈城市各處。這片土地也誕生許多名人:天文學家哥白尼、鋼琴家蕭邦、科學家居里夫人。
華沙更以蕭邦為主題設計旅遊路線,供音樂迷循著蕭邦的步伐感受華沙。其中市中心的聖十字大教堂(Holy Cross Church)的柱子上安葬著蕭邦的心臟,刻有“心,永遠在最珍愛的地方”的波蘭行文,是他在巴黎逝世後人們按他遺囑將其心臟帶回波蘭。
華沙主要景點集中在極有氛圍的城堡廣場(Zamkowy Square)四周。廣場遊人攢動,豎立著將首都從克拉科夫移到華沙的齊格蒙特三世國王的紀念碑。建於13世紀的紅色華沙城堡呈五角形,在廣場中十分突出。王宮在1939年德國轟炸中遭破壞,戰後才靠社會集資重建,裡頭陳列的全是波蘭史畫。
建築背後,刻寫著戰亂與生死
說到華沙現實的建築,就必須提到華沙起義。華沙起義(Warsaw Uprising)是二戰中波蘭人民反抗德國軸心國家的戰役,為歐洲最大型的抵抗運動,歷時63天,最後以失敗告終。
華沙人民投降後,德國遂空炸華沙,全市幾乎夷為平地,25萬波蘭人死亡,倖存者則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為當時最大的滅絕營,二戰期間有將近110萬(相當於馬來西亞總人口的3倍)冤魂葬身該處。
若有興趣瞭解這段歷史,可以前往華沙起義博物館(Warsaw Uprising Museum),裡頭展有珍貴照片與史料,由當時地下秘密訓練的國民軍總部(PSW)五十多位記者所拍攝。
華沙現有的建築85%是在二戰後逐步重建,但我認為並不會因為太過新穎而失去味道,華沙老城(Warsaw Old Town)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樣的重建項目在特別強調原真性(Authenticity)的世遺名錄是極少數的。
華沙老城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按14-18世紀的樣貌復原,且儘可能使用原材料、舊技術重建“新”古城。波蘭人民特地保留廢墟的建築殘垣,將其嵌入重建的建築,體現波蘭人對戰爭的切膚之痛與深刻銘記。
今天的老城區,公寓般的房子鱗次櫛比、五彩繽紛,如入童話世界。若無歷史記載,沒人能想到七十多年前,這裡的戰亂與無數生離死別。而在那一天的夕陽時分,我和友人享受完波蘭地道美食後,坐在廣場,看著餘暉落在紅色屋頂上,四周人煙稀少,感受著這片土地來之不易的寧靜。
尋覓共產時期的痕跡
第二天,我們報名參加當地的免費城市導覽(https://freewalkingtour.com/warsaw/),由一位波蘭大叔為我們介紹共產時期的華沙。他幼時切身體會共產時期,也語帶戲謔地描述這一段回憶。
他說,蘇聯政府以美感為其次,因此建築或藝術皆以傳達共產主義思想為主,粗獷且誇張。在我們看來壯麗的科學文化宮,在他們眼中是諷刺且醜陋的。這龐然大物是波蘭最高的建築物,修建於1952年,為斯大林贈予波蘭民族的禮物,但波蘭人民普遍上都對其嗤之以鼻。
2017年,為了清除在波蘭的共產黨專制象徵,政府人員甚至考慮將它拆卸。但從遊客的角度,這座建築帶來的視覺震撼及背後的歷史意義,若拆卸極為可惜。
科學文化宮西面為閱兵廣場(Parade Square),建造前為了騰出空間,蘇聯政府便把原有的建築拆毀,建成了歐洲最大的廣場,在共產時期被波蘭政府用於宣傳政治與遊行。而廣場上也停放幾輛波蘭二戰後生產的華沙牌(Warszawa)國產車。
隨後我們來到馬薩科斯卡居住區(Maszaklowska Housing District:MDM)和憲法廣場(Constitution Square)。嚮導告訴我們,該區為典型的社會現實主義建築。前身為馬薩克斯卡大街,在華沙起義中炸燬,蘇聯政府在5年間重建了將近70棟建築。建築用砂岩填充,至今仍閃閃發亮,一些甚至有著巨大的柱子與拱廊,壯觀幾乎不輸哥德式建築,但在嚮導眼裡卻顯得太過誇張且浪費空間。一些建築外牆仍保留著婦女、兒童和工人的巨型浮雕,社會主義宣傳痕跡,親眼見證,非常震撼。
嚮導也特地讓我們留意,在某個角度往巷子裡看是無法看到教堂的,因為當時政府特地以建築屏蔽教堂,共產期間也不設立新教堂,嚴格控制人民思想。
馬薩科斯卡居住區裡有著狀似四方衣櫥的組屋,把人民集中,讓蘇聯政府能更容易監視及控制人民,這也讓我聯想到電影裡冷戰時期的取景,簡直如出一轍。解散前,嚮導也熱心推薦現仍營業的Milk bar,從共產時期便盛行,為大眾食堂,主要提供廉價的波蘭家常菜。
物價比西歐“親民”
臨行前,我們在憲法廣場附近餐廳點了波蘭餃子和白酒釀青口,餃子內餡十足且合東方人口味,而浸滿白酒的mussels味道非常鮮美,兩道主食大約一人55茲羅提(約56令吉),相比西歐的物價真是親切許多。
最後,為了趕飛機,臨時決定叫uber,兩人平均起來差不多等於乘搭公交的價錢,非常划算,交通的便利也十分適合自由行!
不管是歷史、文化、電影、音樂、美食、美酒愛好者,華沙能一站式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個帶給我最多驚喜的城市,我定會重遊,或許下次就到維斯瓦河畔(Vitsula River)一品華沙vodka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