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10:27am 29/06/2020

【傳統媒體生死大哉問/02】主流媒體很重要,但好記者是需“養”出來的

作者: 白慧琪摄影:黄志汉

脸书是陈奕君日常资讯来源,但要确保资讯平衡,不同立场的专页都追踪看看。
臉書是陳奕君日常資訊來源,但要確保資訊平衡,不同立場的專頁都追蹤看看。

ADVERTISEMENT

【媒體真心話:我就那麼惹人厭,一文不值了嗎?】

如果登上分手擂臺,傳統媒體和閱聽人也許會這樣:

閱聽眾:“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媒體:“我在前線衝鋒陷陣,所有的辛勞,你就沒看見嗎?”

當社交媒體開始佔據每個人的生活,“是華人就進來!”之類的內容農場文章漸漸搶走閱聽眾的注意力。傳統媒體轉戰網絡卻適應不良,急而犯錯甚至犯賤,既讓忠實閱聽人失望,又不入新一代閱聽人的眼。

傳統媒體,尤其老牌主流媒體,真如此不堪嗎?

“我要強調,主流媒體其實很重要,尤其是每日、即時新聞。”也許愛之深,責之切,自由媒體人陳奕君毫不掩飾對本地媒體的失望,又不忍地替它說話。失望的是,很多時候本地媒體處理新聞也沒做好查證,又缺乏專題及深度報道。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看主流媒體不如去看YouTuber,(內容)設計過有脈絡,方便放空吸收。”她點出很多閱聽眾的盲點,“可是如果沒有新聞媒體每天去更新資訊,這些自媒體也沒有素材去做內容啊。”

疫情衝擊導致那麼多媒體減縮,不少閱聽人覺得惋惜。然而惋惜之餘,也得意識到主流媒體消失的嚴重後果。陳奕君認為,主流媒體仍代表公信力。試著從閱聽眾角度出發,一個人去分辨各個自媒體的消息來源,負擔是不是太大了呢?主流媒體的工作本就是替閱聽眾查證整理好資訊,讓他們不用很費力地去接收。

主流媒體頻頻出錯(詳見“主流媒體,為什麼也有假消息?”),陳奕君也不滿,但看到網絡酸民罵記者,她也會跳出來幫記者說話。“這是共業來的,你又不要付錢買(訂閱),又要求他們要很有Quality(品質),是想怎樣……”和酸民交手,免不了被攻擊,但她想提醒,除了罵記者,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媒體更好?

“這是一個環境,好的報道永遠就只有一部分人看。那些享受免費新聞的人也不訂報紙了,卻期待主流媒體像以前那樣,甚至更好,要想怎樣叻?”(記者真心話:你也是隻知道索取的閱聽人嗎?)

陈奕君:好的记者是“养”出来的,而不是每天要求他写4篇稿,还期待他可以写出有Social Impact的稿。
陳奕君:好的記者是“養”出來的,而不是每天要求他寫4篇稿,還期待他可以寫出有Social Impact的稿。


好記者需要“養”出來

作為閱聽人,陳奕君期許媒體可以“養”出一批能做出有Social Impact(社會影響力)報道的記者。“我說‘養’是這群記者真的是要用‘養’的。”她強調,“不是每天要求他寫4篇稿,還期待他可以寫出有Social Impact的稿。”

她常與本地媒體人交流,主流媒體每天要有一定工作量需完成,甚至沒能思考一條新聞有什麼新聞價值。在她看來,現在的主流媒體有點失焦,想要包山包海。

4月初,《端傳媒》刊登了陳奕君撰寫的逾萬字專題〈在馬來西亞,一場瘟疫打斷了政變〉,梳理喜來登政變與疫情底下瓜葛著的族群政治。

問及是否常常想把資訊硬塞給閱聽眾?“第一個層面會期待那麼重要的資訊就應該引起廣大回響,有些Social Impact,沒有的時候就懷疑自己。”幾番調適,她覺得記者作為資訊供給者,也不用對自己太過苛刻。

“其實可以去想,就算是在這個網絡時代,如果有一個曾經像10歲的奕君毫無篩選的看她所接觸到的資訊,那你的資訊對她而言就是很好的Impact(影響)啊。”

陈奕君从小爱阅读报刊、书籍,大量吸收资讯和知识,她特别推荐“人生学校”的丛书。
陳奕君從小愛閱讀報刊、書籍,大量吸收資訊和知識,她特別推薦“人生學校”的叢書。

延伸閱讀:

01 / 閱聽眾:攝取資訊和知識的心從來不變
03 / 媒體轉型,確立定位,贏得讀者忠誠度
04 / 要讀新聞就要掏錢──轉型網絡,如何讓讀者願意付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