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旅遊

發佈: 7:00am 27/07/2020

【巴爾幹半島】克羅地亞——亞得里亞海最美的明珠

作者: 李芸、圖:陳芸馨
杜布罗夫尼克城墙。
杜布羅夫尼克城牆。

亞洲人對於克羅地亞相對陌生,耳聞它應是2018年的世界盃和美劇《權力的遊戲》(Games of Thrones)的拍攝地點。但克羅地亞1700公里的海岸線和超過1000座的島嶼,是歐洲人夏天的絕佳度假勝地。由於時間有限,我和友人決定到曾隸屬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區——達爾馬提亞(Dalmatia)2個主要城市——斯普利特和杜布羅夫尼克,享受南歐的陽光與海風!

克羅地亞(Croatia)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首都為薩格勒布(Zagreb)。歷史上和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匈牙利王國曾有一系列的衝突,並長期與威尼斯競爭亞德里亞海東岸的所有權。

ADVERTISEMENT

146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了波斯尼亞,對克羅地亞構成相當的威脅,因此展開近百年的抵抗戰爭。約400年裡,克羅地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帝國之間多次易手。一戰結束,克羅地亞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

1941年,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戰役爆發,德國和意大利王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地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地亞獨立國滅亡,當地人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1991年6月,克羅地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獨立,並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引發戰爭。由於為近代戰役,至今在古城內仍能看到戰火的遺蹟。長達4年的戰事導致雙方死傷慘重、生靈塗炭,其中種族淨化和驅趕民眾等措施也引發了難民潮。最終克羅地亞取得勝利,並於2013年加入了歐盟。

斯普利特全景。
斯普利特全景。
斯普利特旧城区。
斯普利特舊城區。


斯普利特,一座有味道的城市

我們從波蘭首都華沙出發到克羅地亞斯普利特(Split),飛行時間為2小時。抵達斯普利特已是深夜11時,在機場換了些克羅地亞庫納(Kuna,1令吉兌換1.61庫納)後,便搭上機場巴士前往市中心的民宿過夜。

第二天,前往斯普利特老城區觀光。第一眼就愛上這座極有味道的城市,年代悠久的石城配上一排排整齊的棕櫚樹,和到訪的其他歐洲內陸城市截然不同。

誤打誤撞碰上了當地的露天市集,每個攤位售賣有特色的本地水果:櫻桃、水蜜桃、葡萄、小番茄、杏,顆顆晶瑩透亮,價格親民,經不住誘惑就比手畫腳點了許多種。友善淳樸的小販將水果放在古老的鐵秤上估量後納入袋中,入口飽滿多汁,非常新鮮!

隨後前往斯普利特的世界文化遺產——擁有一千七百多年曆史的古羅馬戴克裡先皇帝宮殿(Diocletian's Palace)。這座皇宮代表了羅馬帝國君主專制強化的特色,取城堡形制,建築方整,在臨海一面修有長列古典式拱廊。宮城由布拉奇島(Brac)的白石建造,據說動用2000名奴隸,耗時10年,且進口意大利和希臘的大理石,以及埃及的獅身人面像。

公元476年,戴克裡先宮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成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到了7世紀初,薩洛納城居民為躲避異族入侵而逃進有著厚實城牆的戴克裡先宮殿,並在內部加蓋房屋、作坊、商店和教堂,於是斯普利特城便在宮殿區的基礎上產生了。該宮於7世紀遭外族入侵時嚴重破壞,但中央大拱門猶存。皇宮中心的聖杜金教堂(Cathedral of St. Domnius)是戴克裡先的陵墓,後改為教堂,中世紀時加建了57米的鐘樓,成了俯瞰斯普利特城市全景的最高點。從宮城出來,城裡褐色的古老石牆配上青色的木窗,別有風味。

青色的木窗与褐色的石墙。
青色的木窗與褐色的石牆。
戴克里先宫殿遗址。
戴克裡先宮殿遺址。


愛上巴克斯海灘的自在

下午,步行5分鐘前往離市中心最近的巴克斯海灘(Bacvice Beach)。它是斯普利特第一個授予高水質標準的海灘,更是斯普利特傳統手球運動Picigin的發源地。剛抵達時人頭攢動,滿是做著日光浴的遊客。鋪上毛巾,我們邊吃水果,邊看著當地人玩picigin,雙方都拼盡全力不讓手球落地,孩子們則在沙灘和海上活奔亂跳,悠哉悠哉。

接近夜幕時,人潮慢慢減退。隨著夕陽西下,天際泛起了醉人的淡粉色,伴隨遠處的孤船出海,微風徐徐,藍色的波浪層層襲來,似上好的綢緞,連綿不絕,溫柔繾綣。

我愛極了這片海,尤其隨風揚起的波紋,四周寂靜,只有浪花輕拂過身體,載浮載沉。這種和自然無縫結合所帶來的滿足與自在,是長期生活在城市久未感受的。縱身入海,任由海浪將我抱起,仰望星空,閉眼感受海的溫度。事隔一年想起,仍意猶未盡。

隨後一群克羅地亞孩子向我們打招呼,攀談之際,發現這群長期在陽光和海邊生活的孩子熱情非常,且能流利使用多種語言,一點也不怕生,拉著我們看他們輪番表演跳水,水性極佳,看到我們驚訝的表情更是再接再厲,展示各種花式跳水姿勢,滿是童真與朝氣。

慢步在斯普利特小巷,游人不多,可以随性惬意的看风景。
慢步在斯普利特小巷,遊人不多,可以隨性愜意的看風景。
夕阳下的柔波,温柔而缱绻。
夕陽下的柔波,溫柔而繾綣。
孩子在悬崖上表演花式跳水。
孩子在懸崖上表演花式跳水。


杜布羅夫尼克,《權力的遊戲》劇迷朝聖地

在斯普利特待了兩天之後,我們便啟程前往黑山共和國的科托爾。遊畢後乘搭2小時的跨國巴士到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沿路是大片的柏樹林,青山褐壁,如入原始地帶。隨後趨近市中心,杜布羅夫尼克城牆與古城屹立於突出海面的巨型石灰岩上,無邊海景配上沿海而建的橙咖啡色瓦頂小屋與碉堡,彷彿蒞臨中世紀的城邦,震撼非常。

杜布羅夫尼克自15世紀便被譽為“亞得里亞海明珠”,是中世紀時堪稱與威尼斯媲美的貿易城邦,也是達爾馬提亞海岸上唯一沒被威尼斯佔領的城邦。

因為城牆保留完整,美國知名影集《權力的遊戲》選擇在此處取景,劇中的君臨城(King's landing)場景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往朝聖,尤以美國人居多。

杜布罗夫尼克全貌。
杜布羅夫尼克全貌。
杜布罗夫尼克是一座小而美的世界文化遗产城,也是美国知名影集《权力的游戏》的取景地。
杜布羅夫尼克是一座小而美的世界文化遺產城,也是美國知名影集《權力的遊戲》的取景地。

我雖無追此劇,但身臨其境依然被其壯麗震撼。因此在學旅遊管理時,提到Overtourism(超限旅遊:旅客大於城市的可負荷量),總會以這座城市為例,杜布羅夫尼克居民僅有四萬多人,一年卻擁進了100萬遊輪觀光客,因此相比斯普利特的城市氛圍,不如後者悠閒與友善。旅遊帶來經濟效益,也同時負面影響本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延伸至普遍不友好的服務態度及高漲的物價。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城內保存著14世紀的藥房、教堂、修道院,其中建於15世紀的鐘樓更是古城的標誌,每一整點鐘樓上的小銅人便會敲響鐘聲,餘音繞樑。

我們在城中游覽時發現,也許整座城依山而建的緣由,每一個小巷往上延伸都有一望無盡的階梯,據說全城就有多達4000個階梯。而我們很不巧地訂了一間山上的旅舍,兩人便扛著行李,氣喘吁吁往上爬。最後朋友發現除了階梯,原來可以沿著公路一圈一圈地往上,就能省不少力,大家到時可以留心。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保存着14世纪的药房、教堂、修道院,以及建于15世纪的钟楼。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保存著14世紀的藥房、教堂、修道院,以及建於15世紀的鐘樓。
小巷里一望无尽的阶梯,据说全城就有多达四千个阶梯。
小巷裡一望無盡的階梯,據說全城就有多達四千個階梯。


藍天大海,美得眩目

隨後,我們特地選在夕陽時分登上2公里長的杜布羅夫尼克古城牆(Walls of Dubrovnik),俯瞰古城與亞德里亞海。城牆外有護城河環繞,修有許多角樓和炮樓。由於是熱門旅遊景點,票價非常高,約124令吉,但美景保證值回票價!每個轉彎,每一處眺望點所呈現的畫面,都極其和諧美麗,往內看是橙紅色屋頂的石造房屋,往外看即為蔚藍色的亞德里亞海。

夕陽的餘暉點點灑在海面與城牆上,熠熠生輝。涼風習習、輕濤撫岸,遠處獨有一艘仿海盜觀光船漸行漸遠,粉藍的天際,偶有海鷗劃過天邊,而我們又幸運地成為城牆上唯二的訪客,猶如置身無人秘境,忘記了時間。這窒息般的美麗、寧靜與感動,至今仍歷歷在目。現在回想,也許在美景當前,所以沒有注意到城牆上的斑駁戰火痕跡,是1991年南斯拉夫人民軍圍攻杜布羅夫尼克城長達8個月留下的。這段歷史對於我們來說相對陌生,也非觀光客所重視的,但我想在當地人心中,是刻骨銘心的吧。

克羅地亞清澈見底的大海與無垠藍天,和克羅地亞人的熱情,以及背後的人文歷史,絕對是感受南歐別樣風情的絕佳選擇!

俯瞰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与城墙,无边海景配上沿海而建的橙咖啡色瓦顶小屋与碉堡,仿佛莅临中世纪的城邦,震撼非常。
俯瞰杜布羅夫尼克古城與城牆,無邊海景配上沿海而建的橙咖啡色瓦頂小屋與碉堡,彷彿蒞臨中世紀的城邦,震撼非常。
夕阳下的杜布罗夫尼克城墙,少了访客的喧闹,显得宁静又美丽。
夕陽下的杜布羅夫尼克城牆,少了訪客的喧鬧,顯得寧靜又美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28/04/2025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在前往美国内华达州的太浩湖(Lake Tahoe)路上,我顺道来一趟50号寂寞公路的短暂行程,满足自己对这条公路的好奇心。因此,我提前飞往里诺(Reno),这是一座沿着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边界的城市,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城市”。选择从这里出发,因为它位于太浩湖以北约35公里,是个相对较近的国内飞行枢纽所在地。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50号公路就是如此般的荒芜寂寞,前方是否尽头也不得而知。

事实上,50号公路诞生于美国淘金热时期,是一条重要的要道,连接内华达州的东西两端,蜿蜒穿越内华达州的广阔沙漠,成为淘金先驱者和冒险探索者的重要路线。

虽然50号公路也被称为“美国最寂寞的道路”,但它也提供了令人惊叹的景色,为旅客带来独特的体验。我稍微翻查了资料,通过这条公路,旅客可以欣赏到山脉、野生动物、鬼城和广阔沙漠景观等。鬼城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是满怀期待又是战战兢兢。

在这片绵延数英里的干涸荒地上,游客可以顺序造访路上的小镇,包括Ely、Eureka、Austin和Fallon。在出发前我心里有个底,即便这条公路上虚无缥缈,没有炊烟明灯,至少我还有手机,可谁知道半路上就没有了讯号!

看见路旁两侧都是一片片干枯的野草随风摇摆,偶尔路旁还矗立着一座座被鲜花悬挂的十字架,仿佛是牛仔电影中的场景,荒凉又诡异。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由于海拔较高,年头时依然可以看到满山的积雪。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虽然沿途都是些小镇村落,但路旁或建筑门前,总有一些陈列和装饰点缀市容。

伊利:来一趟“幽灵火车”之旅

早上8点出发,我静静地观赏着窗外辽阔的天空和荒芜的沙漠,就这样持续了几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位于东部的历史古镇伊利(Ely)。

尽管美国50号公路上的其他城镇早些时候经历了采矿热潮,但伊利的铜矿发现时间较晚,除了保留下来一些矿场遗址,还有一条遗产铁路,被称为伊利的“幽灵火车”。

因此,参观伊利市的铁路博物馆(Nevada Northern Railway Museum)是行程中的主要活动。博物馆为游客和居民提供多种活动,包括历史铁路设备的修复和运营、全年蒸汽动力短途旅行、居民现实营和各种特别活动等等。我们一行人坐上安排的专用火车,开启了这趟短途旅程,在寒风中欣赏沿途风景,体验旧西部的魅力和自然美景,也是一种漫不经意的享受。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老伊利的幽灵火车启动了,我们要准备出发。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这是铁路博物馆的灵魂象征,名字叫Dirt,是只生活在博物馆多年的自来猫,它于去年离开人间。如今这里还有一只Dirt Junior,延续守护博物馆的使命。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火车的尽头是正在开采的矿场。

尤里卡:流传灵异事件的鬼城

对于喜欢大自然和无拘无束生态环境的游客来说,穿越50号公路可能是独特而有趣的体验。内华达州的尤里卡(Eureka)成立于1864年,随着附近发现银矿区,探矿者和矿工大量涌入,使该镇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采矿中心。然而随着矿业没落,人口流失,如今在这里居住的人约四百多。

尤里卡地势较高,位于钻石山脉海拔1900公尺之上,附近是羚羊谷(Antelope Canyon),因此居民的生活素质也有所差距。镇上的街景一目了然,主要是歌剧院、博物馆和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来到尤里卡时霓虹灯已亮起,是个很典型的西部牛仔城面貌。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在尤里卡的早上,悠闲地在城镇上逛逛,路上几乎不见人影。

我曾经参观过一家Afterlife Antiques & Oddities古董店,与店主交谈发现彼此都有收集茶叶和茶杯的兴趣。店主还赠送一个近百年历史的茶杯,作为我首个吉隆坡游客的见面礼物,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又心存感激。

店主还带领我参观店里的通道,原来过去这里是宵禁时期华裔淘金者夜晚聚集活动的地下室,如今却斑驳凋零,增添些许寒冷和阴森,还娓娓道出当年悲惨的经历和曾经发生的灵异事件,让我有点不寒而栗。

店主也是当地的鬼城行程向导,她对这个鬼城的灵异事件和热门地点了如指掌。像许多老城区一样,多年来尤里卡也流传着许多鬼怪故事,比如有个神秘的“白衫女”,经常在矿山附近出没,有人说她是矿工的寡妇,徘徊寻找失去的丈夫;还有,在尤里卡附近的Cherry Creek和Hamilton,都是灵异事件的热门鬼城,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考虑去探索一番。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车子走着走着,突然路边有个加油站和小酒馆,所以在此歇脚留影。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奥斯汀小镇上的圣乔治圣公会教堂。

奥斯汀:人烟少得可怜

谈到人口话题时,你以为仅有尤里卡一个城镇够“人烟稀少”?不,距离尤里卡不远处,还有一个人口更少的城镇──奥斯汀(Austin)。

奥斯汀成立于1862年,位于海拔2000公尺Toiyabe山脉的西坡上,曾经是白银矿区,如今人口只剩约两百人,这里没有完善的教育和医疗设施,留下的就只有饱受沧桑的历史文化。

城镇的规模可想而知,马路两旁只有几排店铺和一些零散的建筑。尽管如此,它却被誉为内华达州的“教堂之城”。因为在这片弹丸之地上,有3座1800年代教堂建筑紧靠着高高的沙漠峡谷墙壁,其中包括了卫理公会教堂、圣乔治圣公会教堂和圣奥古斯丁天主教堂。这些古老的教堂已成为当地的社区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主要的标志建筑。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法伦城镇,看起来还蛮有城市规划。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在返回法伦的路上,碰巧遇上美丽景致的黄昏景色。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这就是50号公路上著名的鞋树!

著名鞋树,挂满各式各样的鞋子

法伦(Fallon)是我抵达太浩湖前游览的最后一个城镇,它被称为“内华达州的绿洲”,这里的草地固然多,但人也一样多,反而缺少了独特的魅力。

在往返法伦的路上,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屹立在路旁的著名鞋树。这座奇特的地标位于美国50号公路的沿线,以广阔的沙漠景观为背景,尤其日落时分,殷红精致堪称一绝。不妨想像一下,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突然冒出一棵装饰着数百双悬垂鞋子的白杨树,究竟是怎样的画面!

据说,这起事故发生在几十年前,一对在里诺刚结婚的夫妇,沿着50号公路驾车时发生争吵,太太赌气喊着要自己走回家,而丈夫在愤怒之下抓起她的鞋子,甩向附近的一棵树上。后来,他们和好如初,也开始这一传统:每年的周年纪念日,他们都会回到鞋树前并扔下一双鞋子,象征着他们坚不可破的爱情。

自此之后,树上的鞋子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效仿扔鞋上树。不幸的是,原有的鞋树早在2010年就被破坏者砍倒了,但内华达人很快又在附近打造了一棵新的鞋树。幸好,我当时只有一双鞋子。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丘吉尔堡州立历史公园(Fort Churchill State Historic Park)保留着美国陆军堡垒的遗迹,以及可以追溯到1860年代的Pony Express和Central Overland Routes上的中转站所在地。
【美国】50号公路:穿越美国最荒芜的公路!
终于抵达太浩湖,是这次自驾游50号公路的终点,也是即将展开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之旅的起点。

延伸阅读:
【美国】穿越冰雪,陆游阿拉斯加
【美国‧加利福尼亚】自驾游圣地亚哥,当一回时间的盗贼
【美国‧三藩市】优胜美地‧金秋灿烂
【美国】阿拉斯加,寻光之旅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