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扬接触舞台剧的契机同样在大学时期,他毕业自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生物医学系,从大一起接触戏剧,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大学每年都会有国大中秋舞台剧,集结总分校的学生一起演出,还会请外面的导演来执导,除了大二,其余3年我都有参与演出。原本以为毕业后就没机会演戏,刚好那一年的导演问我,毕业后有没有兴趣加入他的剧团,在吉隆坡一带演出,我就是这样加入了剧团。”
ADVERTISEMENT
其实毕业后,他并没有全职投入戏剧演出,期间还攻读硕士学位,也曾短时间从事跟本科相关及无关的工作。直到2017年,需要两个月时间全职拍电影,他才辞去工作,全心投入演艺事业。
“如果当初毅然决然投入戏剧的话,我可能真的会坚持不了,因为这行业赚不了多少钱。幸好当时我还有学业和工作,就不太计较金钱,更着重累积经验和表演机会,也趁机慢慢学习和了解这领域的生态,大概清楚该用什么心态来对待。”
陈立扬曾先后获得戏炬奖最佳男新人及最佳男配角,然而这并没有帮助他开拓演艺事业版图,反而是在一次演唱会的串场演出中,被电影的试镜经理相中,方踏入影视圈。
“老实说,得不得奖真的没影响,每个地方的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排位都有所不同。很可惜的是,在马来西亚,舞台剧和话剧永远都排在电影和电视之后,就连酬劳也一样。”
不过对他来说,以演员角度出发,他从舞台剧里得到的收获远远大过电影和电视剧,这也是他离不开表演艺术圈的原因。
他认为,剧场的魅力在于现场演出,考验演员各方各面的能力,当中包括不能够惧怕观众,要懂得适应舞台剧的磁场。
再来他非常珍惜排戏过程,原因是在这撞墙和磨合的过程中,能从中了解自己,就像为什么这角色演来演去都演不到,原来是因为性格欠缺了这一块,“话剧需要塑造角色,必须观察和揣摩,所以会训练到各方面能力,如应对能力、即兴能力等。”
更重要的是剧场注重演员跟演员、演员跟导演之间的心灵契合,以及演员跟观众间的交流,“演员的满足感并不是说,我演了观众哭,而是能跟对手演员达致心灵契合:我真的听你说话,真的给你反应,然后做真诚的演出,而观众长时间在剧场里,不管怎样都会融入剧情,起到反思作用。”
大家团结,才能创造更多机会
曾有朋友告诉他,他最精彩的角色是在话剧演出里,只是基于舞台剧的广传度不高,所以没被人看见,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气馁,反而积极看待,该如何改善。
他想要把更多影视圈的艺人拉进来,因影视圈的人具备影响力,就像一位男艺人,要是他的粉丝团或社交媒体有一定数量的追踪人数,只要他愿意来剧场尝试,肯定会吸引他的粉丝进来,让完全没接触过话剧的粉丝了解剧场。
他发现本地剧场还有一种现象是,当演员跟某剧团合作,就会被贴上“你就是跟他合作”的标签,所以基本上剧团都有本身的固定班底。
“我不能抨击说这是不是健康的现象,如果我是导演,我也会想跟熟悉的演员合作,但我还是鼓励大家打开大门去接受不同的演员,因为导演需要从演员身上得到灵感,演员也需要从导演身上吸收养分,这样大家才能一起成长。”
除了涉足剧场,陈立扬同时也是爱韵合唱团团长,他说,其实音乐跟话剧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也就是大众已有既定印象,认为自己不能理解这种表演艺术,所以不愿接受。
“爱韵合唱团偏古典派,古典乐和合唱音乐在多数观众的观念里是高深莫测、曲高和寡,但很多音乐家和歌手都是从学钢琴开始接触音乐,古典乐的重要在于它是基础且丰富,只要愿意接受,其实很美。”
他建议不熟悉表演艺术的观众,可以先从入门开始接触,慢慢培养兴趣。就像剧场,先看写实剧,不要一开始就看需要思考和充满哲学的肢体剧或非写实剧。同样的,歌剧可以先听述说人类故事的威尔第,而不是瓦格纳。
他坦言,的确会担心本地表演艺术趋向没落,最终失去观众,“我们并没有团体代表剧场工作者发声和争取权益,剧团跟剧团之间又不见得有太多合作,甚至不会看别的剧团的戏,大家各自做自己的东西。”
在剧场人不团结,加上没有团体作代表的情况下,确实会有越做越气馁的危机,因此他希望剧场人必须团结一致,一起创造更多机会,齐心合力向身边人推广,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剧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