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揚接觸舞臺劇的契機同樣在大學時期,他畢業自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生物醫學系,從大一起接觸戲劇,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每年都會有國大中秋舞臺劇,集結總分校的學生一起演出,還會請外面的導演來執導,除了大二,其餘3年我都有參與演出。原本以為畢業後就沒機會演戲,剛好那一年的導演問我,畢業後有沒有興趣加入他的劇團,在吉隆坡一帶演出,我就是這樣加入了劇團。”
ADVERTISEMENT
其實畢業後,他並沒有全職投入戲劇演出,期間還攻讀碩士學位,也曾短時間從事跟本科相關及無關的工作。直到2017年,需要兩個月時間全職拍電影,他才辭去工作,全心投入演藝事業。
“如果當初毅然決然投入戲劇的話,我可能真的會堅持不了,因為這行業賺不了多少錢。幸好當時我還有學業和工作,就不太計較金錢,更著重累積經驗和表演機會,也趁機慢慢學習和了解這領域的生態,大概清楚該用什麼心態來對待。”
陳立揚曾先後獲得戲炬獎最佳男新人及最佳男配角,然而這並沒有幫助他開拓演藝事業版圖,反而是在一次演唱會的串場演出中,被電影的試鏡經理相中,方踏入影視圈。
“老實說,得不得獎真的沒影響,每個地方的電影、電視劇和舞臺劇,排位都有所不同。很可惜的是,在馬來西亞,舞臺劇和話劇永遠都排在電影和電視之後,就連酬勞也一樣。”
不過對他來說,以演員角度出發,他從舞臺劇裡得到的收穫遠遠大過電影和電視劇,這也是他離不開表演藝術圈的原因。
他認為,劇場的魅力在於現場演出,考驗演員各方各面的能力,當中包括不能夠懼怕觀眾,要懂得適應舞臺劇的磁場。
再來他非常珍惜排戲過程,原因是在這撞牆和磨合的過程中,能從中瞭解自己,就像為什麼這角色演來演去都演不到,原來是因為性格欠缺了這一塊,“話劇需要塑造角色,必須觀察和揣摩,所以會訓練到各方面能力,如應對能力、即興能力等。”
更重要的是劇場注重演員跟演員、演員跟導演之間的心靈契合,以及演員跟觀眾間的交流,“演員的滿足感並不是說,我演了觀眾哭,而是能跟對手演員達致心靈契合:我真的聽你說話,真的給你反應,然後做真誠的演出,而觀眾長時間在劇場裡,不管怎樣都會融入劇情,起到反思作用。”
大家團結,才能創造更多機會
曾有朋友告訴他,他最精彩的角色是在話劇演出裡,只是基於舞臺劇的廣傳度不高,所以沒被人看見,但他並沒有因此感到氣餒,反而積極看待,該如何改善。
他想要把更多影視圈的藝人拉進來,因影視圈的人具備影響力,就像一位男藝人,要是他的粉絲團或社交媒體有一定數量的追蹤人數,只要他願意來劇場嘗試,肯定會吸引他的粉絲進來,讓完全沒接觸過話劇的粉絲瞭解劇場。
他發現本地劇場還有一種現象是,當演員跟某劇團合作,就會被貼上“你就是跟他合作”的標籤,所以基本上劇團都有本身的固定班底。
“我不能抨擊說這是不是健康的現象,如果我是導演,我也會想跟熟悉的演員合作,但我還是鼓勵大家打開大門去接受不同的演員,因為導演需要從演員身上得到靈感,演員也需要從導演身上吸收養分,這樣大家才能一起成長。”
除了涉足劇場,陳立揚同時也是愛韻合唱團團長,他說,其實音樂跟話劇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也就是大眾已有既定印象,認為自己不能理解這種表演藝術,所以不願接受。
“愛韻合唱團偏古典派,古典樂和合唱音樂在多數觀眾的觀念裡是高深莫測、曲高和寡,但很多音樂家和歌手都是從學鋼琴開始接觸音樂,古典樂的重要在於它是基礎且豐富,只要願意接受,其實很美。”
他建議不熟悉表演藝術的觀眾,可以先從入門開始接觸,慢慢培養興趣。就像劇場,先看寫實劇,不要一開始就看需要思考和充滿哲學的肢體劇或非寫實劇。同樣的,歌劇可以先聽述說人類故事的威爾第,而不是瓦格納。
他坦言,的確會擔心本地表演藝術趨向沒落,最終失去觀眾,“我們並沒有團體代表劇場工作者發聲和爭取權益,劇團跟劇團之間又不見得有太多合作,甚至不會看別的劇團的戲,大家各自做自己的東西。”
在劇場人不團結,加上沒有團體作代表的情況下,確實會有越做越氣餒的危機,因此他希望劇場人必須團結一致,一起創造更多機會,齊心合力向身邊人推廣,讓大眾更深入地瞭解劇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