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9:00pm 24/08/2020

【被遺忘的漁村/02】傳承四代,堅守手工煮曬江魚仔

作者: 蒙慧贤;部分照片:受访者、谢家文提供

5564MWY2020820959184466801.jpg

在底層會鋪上一層草蓆或漁網,有助於讓江魚仔的水氣快速散去。

ADVERTISEMENT

日常煮板面、炒青菜、煲湯等,人們都會放些江魚仔來提味鮮香,增添營養。但你可知道,這些餐盤上常見的江魚仔,是如何製作的?

在甘馬挽港口漁村,有一家泉利號江魚廊 ,傳承至今已交由第四代陳秀萍三姐弟接,也是該村唯一一間有後輩留守、傳承的江魚仔工廠。

在這裡,不僅保留了傳統煮曬江魚仔的手藝,以及越來越少有的竹片魚棚,屋內還留下祖輩從中國帶來的古老鴉片床、古老木門,以及1920年的銀幣,讓人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探尋漁村華人的歷史縮影和生活變遷。

“當年曾祖父從廈門來到甘馬挽港口漁村落地生根,我爸唸完小學後,13歲開始接手家族漁業生意,如今是個七十多歲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來到我這一輩,已經是第四代。”

陳秀萍是家中長女,她與弟弟陳振安和妹妹陳秀燕,都是典型的漁家孩子,自小在魚堆里長大。

來到甘馬挽漁村,走進泉利江魚仔工廠,後方就是陳家的屋子。訪談當天,陳秀萍帶我們參觀她的家,屋子從前是高腳板屋,下方是沼澤河水,填土後屋子踏實地黏在地面,如今雖已翻新不少,但仍保留著一道古老的木板門屋,屋門前還擺放著曾祖父從中國帶來的鴉片床。

“這間屋子曾經歷二戰日軍時期,屋門曾留下子彈痕跡,不過已經拆了。倒是513事件對村莊沒有影響,很和平,雖然這是馬來村莊,華人馬來人都很融洽。”

陈秀萍认为食以安为本,希望能保留江鱼仔原始的做法和质量,让人们吃到安全、新鲜的江鱼仔。
陳秀萍認為食以安為本,希望能保留江魚仔原始的做法和質量,讓人們吃到安全、新鮮的江魚仔。
陈明财13岁就开始接手江鱼仔工作,如今已是个七十多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陳明財13歲就開始接手江魚仔工作,如今已是個七十多歲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江魚仔是這樣來的

漁村的生活從未亮的天空開始,清晨6點左右,漁船就會陸續出海捕魚,如果當天漁獲豐富,第一批漁船最早會在7點半左右把漁獲載回來,接著漁夫會用塑料圓托盤把江魚仔撈起來,然後一蘿蘿地提上岸。把魚仔載送到江魚仔工廠,接著就是煮江魚仔的過程。

傳統手藝講究手把手製作。站在熱氣瀰漫的灶爐前,師傅兩手各拿著一支長木棍,同時把兩籃江魚仔浸泡沸水中,熟練地控制和移動水中的籃子,確保每條江魚仔都浸泡水中而不會沉入水裡,舀兩勺熱水燙開江魚仔,炊煙升起,滿室濃濃江魚仔香氣,直叫人垂涎欲滴。約莫三五分鐘,待江魚仔一沸騰,就迅速把魚籃移出水面,時間不能多,不能少。

把江魚仔放在架子上滴乾水分及冷卻後,就拿到魚棚上曬乾。從籃子掏出江魚仔,均勻撒在草蓆上,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統統是技巧功夫,換做不會撒的人,往往撒下的江魚仔是成堆成坨的。而且,一個盛裝江魚仔的籃子平均有3公斤,在魚量多的高峰時期,1個人要拿整整500個籃子,需要非常好的體力。

在太陽底下曬江魚,是村裡一道美麗的風景圖。曬江魚的時間依據當天天氣及魚的大小而定,一般會從早上9點曬到傍晚6點,但如果陽光猛烈,下午3點就能曬好。但如果中途突然下起大雨就不幸了,必須趕緊用一張張草蓆把江魚仔蓋著,避免雨水淋溼,畫面有如運動會跑100米那樣。

在許多江魚仔業者走向機械化之際,陳家的江魚仔依然堅持傳統的太陽自然曬乾法。陳秀萍說,太陽曬乾的江魚仔最是美味自然,雖然家裡也備有電子烘爐,但只在雨天時節才拿來烘乾江魚仔,因電子烘爐是快速烘乾的,會影響江魚仔的鮮味流失。

曬乾的江魚仔還得經過分門別類,才能包裝。“通常從海里撈上來的小魚參雜了很多不同的魚,例如ikan tamban、ikan kembung,甚至還有sotong,所以需要靠我們的眼睛把它分門別類,剩下江魚仔,而且江魚也有不同種類,必須分出來。”

乍看之下,魚仔都很相似,猜想分工應該是一份耗時的苦差。但她拍定胸口信心十足說:“很快的,雖然是人手一點點去分,但真的很快,我們一看就能知道誰是ABC。”

她笑說:“一般顧客只會說要黑色的或白色的,大的或小的,但江魚仔有很多種類,比如金線、白北、文條、白爪、黑堯等。”依據不同的煮法來挑選更適合的江魚仔。

对许多人而言,煮江鱼仔就像一场精湛的表演,师傅仅仅靠两支木棍,就能熟练地控制和移动水中的篮子,让每条江鱼仔都浸泡在沸水中而不会沉入水里。
對許多人而言,煮江魚仔就像一場精湛的表演,師傅僅僅靠兩支木棍,就能熟練地控制和移動水中的籃子,讓每條江魚仔都浸泡在沸水中而不會沉入水裡。
煮好的江鱼仔,会放在架子上滴干水分和冷却。
煮好的江魚仔,會放在架子上滴乾水分和冷卻。


竹片魚棚,只此一家

屋門旁的魚棚,是他們家的一道亮麗風景,有如城裡高樓放大了數十倍的陽臺,棚的中央主要用來曬江魚仔和鹹魚,角落處用來晾曬衣物。從魚棚往四周眺望,沒有遮擋物的藍天,天氣好時,朵朵白雲與碧藍如洗的藍天、漫天星夜都能盡受眼簾。魚棚旁就是成片綠蔭的紅樹林,站在魚棚還能近看躲在林裡泥土裡的小動物。尤其當漁獲豐收時,成片曬江魚仔或鹹魚的畫面,簡直美到讓人驚歎不已。

據悉在以往,家家戶戶都是高腳屋,大多做鹹魚和江魚仔,屋外或兩旁是竹片搭起來的魚棚,沿著河邊搭建,一直延伸到河口處,延綿不絕,是個相當有特色的漁村景觀。來到今天,就只剩下他們一家保留竹片魚棚來曬江魚仔。

陳秀萍透露,魚棚的竹片遇潮後會逐漸發黴,必須每年更換,而這一根根小小的竹片要價50仙,以偌大的魚棚計算,就得用上數百根竹片,維修成本並不便宜,但是陳家堅持繼續使用這竹片魚棚。

“把江魚仔放在竹片上比較容易幹,即便過程中突然下起大雨,雨水都會從竹片的縫隙流下去,減少積水問題。但換作是瓷磚地板,因為沒有縫隙,江魚仔的水蒸氣很難散開,江魚仔就比較慢幹。”

在竹片鱼棚上铺一层草席或渔网,有助于让江鱼仔的水气快速散去。
在竹片魚棚上鋪一層草蓆或漁網,有助於讓江魚仔的水氣快速散去。
除了江鱼仔,陈家不时也会晒咸鱼,只是当地海产骤减,如今的梅香咸鱼大多从东马空运过来,在这里腌制处理。
除了江魚仔,陳家不時也會曬鹹魚,只是當地海產驟減,如今的梅香鹹魚大多從東馬空運過來,在這裡醃製處理。


傳承老行業,食以安為本

一家大小經營江魚仔家族生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我父親會煮,母親會撒會曬,我們兩姐妹就負責把魚分門別類。”

事實上,陳秀萍和陳秀燕兩姐妹在外都有一份書記的工作,每天下午5點半放工後,兩姐妹就會回家幫忙分類江魚仔,相當於兼職。

她說:“畢竟這行業的收入並不穩定,所以必須要有一份比較安穩的工作,同時保留這個傳統行業。”她強調,漁業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年輕人即便要接手,關鍵還得看海產的多寡。“有產量,我們就繼續做下去,沒有產量,就沒有了。”

陳秀萍的弟弟陳振安是家中唯一男丁,曾到國外打工多年,兩年前終於回來幫忙父親打理漁業。

我問,假如當初弟弟沒回來接手,是否就沒人繼承了?陳秀萍語氣肯定地回答:“不會,我和我先生也會接手把這個夕陽行業從新包裝再出發,比如從人手操作改為機械式,老行業,新生命。”

“我們做的是‘吃’的行業,人家都說民以食為天,那我們就要做到‘食以安為本’,希望能保留這種原始的做法和質量,讓大家吃到安全、新鮮的江魚仔。”

渔船回来后,渔夫们会用塑料圆托盘把江鱼仔捞起,一萝一萝地提上岸,送到江鱼仔工厂。
漁船回來後,漁夫們會用塑料圓托盤把江魚仔撈起,一蘿一蘿地提上岸,送到江魚仔工廠。
“一般顾客都只会说要黑色的或白色的,大的或小的,但江鱼仔有很多种类,比如金线、白北、文条、白爪等。”
“一般顧客都只會說要黑色的或白色的,大的或小的,但江魚仔有很多種類,比如金線、白北、文條、白爪等。”


生活步調慢,人情味濃厚

如今,陳秀萍與妹妹陳秀燕和孩子都留在漁村,跟隨父母一同住在祖屋,三代同堂。平日早上5點半,全家人就會起床,父親和孩子各自上學工作,白天屋裡多數只有母親一人,到了夜晚屋子就熱鬧起來。

詢及居住漁村的好與不足,陳秀萍不假思索說道:“這邊很寧靜,生活步伐也比較慢,出入也比較多地方跑,可以去附近的甘榜兜風,而且甘榜人比較友善,有的家沒關門,也不會有賊進來。雖是甘榜,但住這裡的好處是治安很好。”

再者是這裡華人和馬來人都相處得很好,沒有種族問題。漁村小孩的馬來話都很流利,往往華人小孩的馬來文要比華語還好。

“對我來說,住漁村沒什麼不方便,一部車子就能到市區買東西,附近又有間很有名望的華小,基本需求都解決了。”再說,小孩住在這裡,起碼他知道紅樹林是長什麼樣子的,會看到很多小動物,更貼近大自然生態。

“大城市的人來到這裡,他們會驚訝,許多漁村都發展了,但這裡還保留著原始的生活面貌。”言談之中,尤能感受到她對淳樸漁村生活的那份喜愛和驕傲。

虽然屋子已翻新了不少,但陈氏家中仍保留着这道古老的木板门。
雖然屋子已翻新了不少,但陳氏家中仍保留著這道古老的木板門。
陈家屋门前保留着曾祖父从中国带来的鸦片床,全用木头榫接,没有一根铁钉。
陳家屋門前保留著曾祖父從中國帶來的鴉片床,全用木頭榫接,沒有一根鐵釘。


漁村沒有沒落,它會慢慢發展的

就在陳秀萍家附近,有一片被剷平的空地,據悉,政府會在這裡興建廉價屋給村裡的漁夫,好讓每個漁夫都有個安樂窩。

“很多人都說這漁村沒落,但其實它還有發展的空間,也許在前幾年,這裡真的很沒落,沒有發展的跡象。但隨著新屋建起,以後每個漁夫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園,即便有很多個月沒法出海,至少能安居,有了住宅區以後,村子會慢慢發展的。”

“它不是一個被遺忘或沒落的村莊。”反之,陳秀萍覺得,寧靜、樸素,是對甘馬挽港口漁村最貼切的形容詞。

“這裡的人都很有人情味。比方說我們賣江魚仔,假設1公斤我們賣30令吉,而吉隆坡市場價是1公斤40令吉,其實我也可以對外說江魚仔1公斤40塊啊,但是那句話我說不出口,這裡的人就是這樣,這是在鄉村看到的情形,比較有人情味、沒那麼商業化。”

许多年轻人在成家立室后都会与父母分居,陈秀萍(后排红衣者)和陈秀燕(右一)两姐妹和孩子们依然住在港口渔村的祖屋里,三代同堂,热闹不已。
許多年輕人在成家立室後都會與父母分居,陳秀萍(後排紅衣者)和陳秀燕(右一)兩姐妹和孩子們依然住在港口漁村的祖屋裡,三代同堂,熱鬧不已。

延伸閱讀:

【被遺忘的漁村/01】淳樸又哀傷的甘馬挽港口漁村

【被遺忘的漁村/0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學子──甘馬挽港口華小華麗轉身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