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是大學生踏出腳步接觸真實領域的第一步,能讓學生有機會應用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提前積累工作經驗。
然而,就在學生申請實習、僱主招聘實習生一來一往之間,往往會面對很多問題,一方面是學生不知道從哪裡找到合適且可靠的公司去實習,一方面是許多中小型企業業者很難招聘到合適的實習生。
ADVERTISEMENT
為解決上述問題和矛盾狀況,林春仲、周穎欣和李斌創立了Internspoon,一個連接實習生和企業僱主的平臺和橋樑,將學生配對到更合適且更需要人才的公司去實習,拉近企業與年輕學子之間的差距。
無可置疑的,實習對學生有許多好處。然而對於這些初出茅廬的學生,從找尋實習機會、投簡歷、面試,到完成一次富有意義的實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Interspoon創辦人周穎欣分享,很多學生都曾反映,在找實習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從哪裡找到實習僱主和公司。
“講到實習,學生往往只會記得大公司。打個比方,在會計界我們會記得四大會計師行(Big Four),但如果進不到這公司的話,我要去哪裡?這是大家都會討論的一個問題。”
Interspoon另一位創辦人林春仲也指出,小型公司缺乏知名度,導致很多學生都不想進到這些企業去工作,情願到大公司裡面做單一瑣碎的工作,也不要到這些亟需人才的企業去實習,做一些可以讓他學到東西的工作,擁有更多發揮才能的機會。
林春仲不忘分享本身遇到的真實事例:有個學生來他們公司面試後,隨後也到了其他大公司面試,這名學生才發現進入這些大公司的實習生,就只是負責輸入資料和其他文書等瑣碎工作。
他打趣道:“變相來說,所謂的實習,只是坐在辦公室裡面,做機械化的輸入資料工作,但實習的目的不只是讓你來練習打字能力啊。”
最大的問題是,後來這位學生又到了另一間建築公司面試時,面試地點並不在公司,而是在外面的咖啡館,最後這公司開出2500令吉的高價薪金,引起種種猜測,最後學校因為覺得可疑而拒絕讓學生到這公司實習。
他指出,學生通常會通過兩個管道去找實習單位,第一是學校提供的實習公司名單,二是網絡社交平臺。
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去找實習單位是有危險的。只要在社交平臺簡單搜索,就能看到很多學生在社交平臺上找實習單位的貼文。當中有的學生只提供基本資料和電郵,情況尚可接受,但有的學生幾乎提供了所有詳細資料,包括手機號碼,並註明狀態“緊急”,行文中可以感受到該學生迫切要找到實習單位,因為一旦推遲了實習時間,則有可能延遲畢業。
種種現象表明,實習生在找實習過程中的安全考量,值得大人們去看重。
給學生意見和反饋
2019年,林春仲、周穎欣和李斌攜手創立了Internspoon,連接實習生和企業僱主的平臺和橋樑,同時收集學生和僱主的履歷表和公司資料來配對。與JobStreet和WOBB等招聘平臺不同,這是個只專注有關“實習”的平臺。
一方面,學生可從臉書或網站聯繫該平臺,提交實習簡歷,而後臺人員會針對這些簡歷的不足和問題,給學生提出意見和反饋,接著把學生的履歷介紹給合適的公司,讓公司最後篩選。
另一方面,該平臺會開放讓企業向他們註冊,在註冊時提交相關資料,以確認他們有正規的公司地址、組織、生意等,是安全可靠的。
林春仲指出,站在學生角度而言,學生是社會新鮮人,對市場和社會的瞭解也許並不足夠;從市場的角度而言,也許很多的大企業都不會有招聘不到實習生的問題,但對於中小型企業或初創公司而言,要遇到好的實習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他補充,我國有80%至85%企業屬於中小型企業,但是往往在大學的招募欄上,來去都是有名的大企業,且數量不超過20間。
“以此,第一點,我們要解決實習生的安全問題,第二點,Internspoon會更專注於幫忙中小型企業找到實習生。”
提供建議,讓學生更多選擇
周穎欣以自己的經歷說明,她早前是一名金融顧問,自創立實習平臺以後,從會計背景180度轉變成人力資源背景。她說:“其實我們讀了什麼,出來社會後不代表會繼續在這個領域工作,我們可以擴展到其他領域。”
有鑑於此,無論是在學生申請實習單位,還是公司招聘實習生時,她都會根據現況給予不同意見,儘可能讓更多實習生和僱主相互接觸認識,解決學生企業雙方的問題。
“當學生申請實習單位時,他會說明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或公司,而我們會把這位學生屬意的領域作第一選擇,另外再提供第二第三選擇,好讓學生了解更多自己可以拓展的領域或企業,有後備計劃。學生最後有選擇權是否要進入這些企業實習。”
擴大推薦人選
她指出,當某間公司要找市場行銷(Marketing)部門的實習生時,首先會想到的必定是讀市場行銷的學生,但其實,該公司人事部可以進一步擴展實習生的人選,例如找心理學系、商務管理學系的學生。
“我們會向公司說明推薦該實習生人選的原因,例如某某心理學系的學生,具有美術設計的背景,可以幫忙製作行銷內容,再比如這個念商務管理的學生有什麼強項和特點。從這些意見中,可以讓這公司的人事部和決策者知道,他可以怎樣去培訓這個實習生,讓學生能夠在實習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才能。”
過去一年,Internspoon團隊多次走進各大高等學府,分享簡歷撰寫、面試問答技巧等職前指導,同時也把一些中小型企業業者帶到校園裡,一同參與他們的活動,讓中小型企業僱主和學生有個相互接觸認識的機會。
如今,Internspoon與本地28所大學和學院聯手合作,幫忙處理學生的實習事務。去年,該平臺一共收到六千多名學生的簡歷,當中70%以上的學生通過該平臺成功找到實習公司。
實習生曾意晴:小公司更多選擇和機會
作為一個實習平臺,Internspoon內部長期都有聘請實習生。林春仲指出,很多公司在請實習生的時候,只是讓他們負責輸入資料的機械化工作,浪費了讓實習生髮揮才能的機會,但他笑稱,他聘請的實習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幾乎能做到全職員工所做的東西,因此也被譽為“Super Intern”。
“不要因為是實習生,而低估他們的能力。”
現場我們就訪問了一位在Internspoon實習的大學生曾意晴。也許很多人會直接認為,在一間經營實習平臺的企業裡實習的,想必是念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但出乎意料的,曾意晴唸的是心理學系。
她和我們分享,心理學是探討人類心智和行為的一門學問,但凡和“人”有關的工作,心理學的學生都可嘗試,因而她當初選擇到這間需要面對人群的企業。
實習期間,她負責分析數據、管理社交媒體平臺、寫三語文案、電話行銷等有關商貿性質的工作,對一個讀心理學的學生而言,無疑是很有新鮮感的學習旅程,讓她收穫許多新知識。
她指出,在初創公司實習,需要處理更繁雜的事務,更加忙碌,卻也學到更多東西。對內可以學習到如何設計、如何善用Microsoft、瞭解整個公司的運作模式,對外會有很多機會和客人及學生溝通交流。
“在大公司實習,也許我能專注在某個位置上做某個工作,學到更專業的知識。但是在初創公司或小公司,就會讓我接觸到不同的領域和層面,學到很多不一樣的事物。”
即便有時候她覺得自己一個小小實習生未必能勝任某項工作,但是在上司的手把手指導之下,經過摸索和經驗積累,開始慢慢上手,到後期,即便上司不在場,也能獨立完成大部分工作。
她以過來人的身分鼓勵同學們進入中小企業實習。“小公司會帶有不同的體驗,學生可以給自己多一些選擇和機會,並不是要一味選擇大公司。”
在她看來,實習給了學生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親身體驗和了解工作實況,學習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學生若想透過實習獲得更多收穫,就應該抱有開放思想和接受挑戰心態,不要自我設限,不要覺得做太多而吃虧,而要去思考能夠從實習裡面收穫什麼,才能收穫一次有意義的實習經驗。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