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16/09/2020

【9.16重温历史】从战后到马来西亚成立(二)

作者: 廖文辉(马来西亚史研究学者)

●文:廖文辉(马来西亚史研究学者)
●图:马新社、本报资料室

ADVERTISEMENT

紧急状态(1948-1960)

在日据时期与英国合作共同抗日的马共,由于他们抗日的贡献,在二战后成为合法的团体,极积活动,招收会员,1946-1947年间先后发动300至600场的罢工。当时马来亚联合邦虽然已经成立,但基本上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加上马共的活动常遭英殖民当局的镇压和取缔,无法取得当政者的认同。1948年,马共决定改变策略,放弃以宪制手段达到政治目标的方式,选择武装斗争。马共将未缴付的武器捡出,组织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在林间活动打游击、攻击警局、杀害欧人园丘主和国民党人员、发动罢工。马共也组织“民运”以传布共产党的口号、提供物资援助和情报,并招收自愿军,在抗英行动上发挥极大作用,迫使英殖民统治者在7月12日宣布马来亚联合邦进入“紧急状态”,同时也在7月23日宣布马共及其3个外围组织为非法组织,马共的活动走入地下。

为了镇压马共,英殖民政府调动英军、辜卡雇佣兵(The Gurkhas)、英联邦国家军队、马来兵团及警察部队在各地剿共。与此同时,也在一些地区颁布戒严令,并在全国各地路检,检查可疑人士,以此钳制马共活动。此外,也在全国各地推行身分证制度,凡12岁以上者皆须登记领取身分证,无法出示身分证者即被视为马共。

英殖民政府在剿共初期因为军警人员不足、经费庞大、无法制止马共游击战术,加上马共得到森林边缘人民的支持,以及“民运”组织给予物资情报的协助,使得打击马共的成效不大。直到毕利斯计划(The Briggs Plan)的实施,以及邓普勒将军(General Gerald Templer)连串的措施,才正式取得成效。

1950年6月,毕利斯(Harold Briggs)受钦差大臣葛尼(Sir Henry Gurney)委任为剿共指挥,毕利斯计划即是他的首个计划,通过集中管理并切断外界对马共的支援和关系,尤其是森林边缘的地区,同时也可起到保护人民免于马共威胁的作用。其做法是将散居森林边缘及矿区的居民,迁移到被铁丝网围绕着并在军警控制下的集中营,以断绝马共的粮食供应和情报来源。另外,也使用粮票配粮,并限制人民的行动。在这个计划下,约有50万华人被分配到约600个地区,这些被围起,有警卫守卫,有基本建设如民众会堂、水电、诊疗所等类似集中营的地区,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新村”。同时也进行饥饿行动,迫使饥饿的马共走出森林给予剿灭,马共只好转移,也有部分投降和被杀。毕利斯计划极为成功地削弱马共的势力。

1951年10月,钦差大臣葛尼在前往福隆港途中遭马共狙击,中弹身亡,是马共所杀英殖民官员中位阶最高者。第二年,邓普勒继任为钦差大臣,他发挥了军人本色,加强剿共力度。为了更有效对付马共,他加强保安部队,增加人员,引进“黑区”和“白区”的概念,马共活跃的地区为黑区,英殖民政府继续严密监视,实施戒严令,而治安受控制的则为白区,首个白区是马六甲。他认为只有军事打压是无法成事的,因此他也采用心理战术,如修订和放宽公民权条例以让更多人成为公民;开放公务员职务给成为公民的非马来人;任何逮捕、杀害马共或提供情报者都有奖励金;投降的马共可获得宽赦,并允许重新生活;统一各类型学校和教科书,以团结国民;推行市政局和地方议会选举,以赢取人民对英殖民政府的支持。他的政策极其成功,有效牵制了马共活动,到了1953年,马共的武装活动已减少80%,至于在《紧急法令》下被逮捕的约有3万人。1954年,他功成身退回返英国,其空缺由麦基里莱(Ronald MacGillivary)接任。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宣布独立。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再次宣布自愿投诚的马共将获得大赦。随着大批马共陆续投诚,政府在1960年7月3日宣布结束持续了12年的紧急状态。马共残余部队退到马泰边境的森林继续活动。直到1989年,马共才与马来西亚及泰国政府签署协定,结束武装斗争。

马共在马来亚独立建国方面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功过如何,实有讨论的必要。以下的资料或许有助于对事实的了解。东姑阿都拉曼在回忆录里如此评论马共:“紧急状态产生的唯一好事是我与陈平的会谈。由于这次会谈,我们把主动权从马共手里抢了过来,然后去伦敦,坐在会议桌前同英国人谈独立,为我们的国家争取自由。华玲直接导向独立。”陈平也认为:“马共并不全然失败,马共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英国人赶出马来亚。有人认为英国被迫提前10年,甚至25年让马来亚联合邦独立。”李光耀在其回忆录里也有如下的评论:“如果马来半岛不曾发生恐怖主义事件,使得英国人可能蒙受向共产党投降的耻辱,东姑阿都拉曼也就绝不可能单靠在乡间向人数越来越多的马来人演说而争取到马来亚的独立……在战前的印度,由于没有共产党的威胁,消极的宪制抵抗手段,要经过好几十年才能收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马共的武装斗争,如果没有马共与东姑阿都拉曼合作的潜在危险,英国将不会让马来亚在“紧急状态”还未结束下实现独立。但马共的武装斗争导致许多人命伤亡,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故此马共也被认为是恐怖分子。

建国元勋已故东姑阿都拉曼(中)、敦陈祯禄(右)和敦辛班登希望创建的是一个和谐、幸福、繁荣、和平,并由拥有公平、公正与诚恳特质的领袖来领导的国家。
建国元勋已故东姑阿都拉曼(中)、敦陈祯禄(右)和敦辛班登希望创建的是一个和谐、幸福、繁荣、和平,并由拥有公平、公正与诚恳特质的领袖来领导的国家。

马来亚独立之路

自1946年拿督翁领导巫统抵制马来亚联邦以后,1949年他开始重组巫统,以便让马来人可以直接申请为会员。接着,拿督翁筹备争取独立的工作,然而,由于华人不满公民权条款,马共进入森林抗争,马来人对就业前景的不满,诸如此类华巫的摩擦和不满都阻挠独立进程。为了一劳永逸解决华巫矛盾,拿督翁首先汇集各族群领导,在1949年1月10日组成社区联络委员会,准备放松对华人公民权的限制,同时也建议开放门户让非马来人成为巫统的会员。无奈此举却招致马来社会强烈的批判,担心损害马来人的权益,最后拿督翁只好在1951年8月辞卸巫统主席职位,并在9月16日另组马来亚独立党,惟独立党在1952年的市议会选举惨败,宣布解散,并于1954年另创国家党,虽然开放予各族,但立场转为激进,只以马来人的权益为诉求。

自拿督翁辞职后,巫统主席一职就由吉打王族出身的东姑阿都拉曼接任。东姑采行拿督翁的华巫合作理念,与马华公会合组“华巫联盟”,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并在1952年市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接着1954年10月,马来亚印度人国民大会党也加入华巫联盟,组成“华巫印联盟”,或简称“联盟”。1955年打出代表三大民族利益的口号,并以争取独立、结束紧急状态为政纲,参加马来亚第一次大选,结果取得辉煌胜利,这些无疑都是拿督翁理念的实现。

1955年选举的胜利,使联盟得以组织自治政府,由东姑阿都拉曼出任首席部长。然而其权限却是有限的,除了52位民选议员,立法议会另有3位欧洲代表、9位大臣、两位来自槟城和马六甲的代表,以及32位由最高专员署提名,代表少数族裔和商业利益团体的代表。此外,东姑的内阁成员有10位联盟议员,但也有多达5位欧洲代表掌控了政务司司长、总检查长,以及国防、经济和财政的首长职位,并且最高专员署对任何通过的立法议案皆有否决权。

甫告成立的马来亚自治政府,首要处理的课题就是根据其竞选政纲,颁布大赦令,呼吁马共放下武器,与马共在华玲举行会谈。1955年12月,首席部长东姑阿都拉曼应马共书记长陈平的请求,于12月28日及29日在吉打华玲举行和谈。政府方面的代表除东姑阿都拉曼,还有新加坡首席部长马绍尔以及马华公会会长陈祯禄。马共则由陈平、拉昔.迈汀及陈田代表。

会中马共提出了3项建议,作为放弃武装斗争的先决条件:

(一) 承认马共为一合法政党;

(二) 取消对马共人员在放下武器后的各种限制;

(三) 取消马共人员的身分调查。

但遭东姑全面否决,并建议马共自行解散,加上马共无法接受投诚后的忠诚调查,此举无异于投降,谈判在第二天即宣告破裂。

接着是与英国展开独立谈判,1956年1月18日至2月8日,首席部长东姑阿都拉曼率团飞赴英国伦敦洽谈马来亚联合邦宪法问题。英国也意识到继续强硬的殖民统治只会引起反效果,使反殖情绪更为高涨,因此决定让步。经过3个星期的讨论,双方达致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有:(1)马来亚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2)设立独立的宪制委员会以草拟马来亚联合邦新宪法。1956年5月间,英国委派李德勋爵(Lord Reid)为首的独立制宪委员会,准备制宪。这个委员会受命在制定马来亚新宪制时,应顾及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和其他民族的合法权益。这期间,制宪委员会到马来亚各个主要大城市,与各政党、各民族的代表会面,以听取他们的意愿。1956年底,李德制宪委员会将宪法草案呈交联盟政府,华巫印联盟领袖对宗教、马来人特权、公民权与国语四项主要课题达致协议。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在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吉隆坡默迪卡草场高呼默迪卡之下,宣告独立。

1957年8月31日,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独立广场一共高喊了7次“默迪卡”。
1957年8月31日,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独立广场一共高喊了7次“默迪卡”。

(本文摘自廖文辉编著、马文化出版的《马来西亚史》,台湾版《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由联经出版。)

延伸阅读:

【9.16重温历史】从战后到马来西亚成立(一)

【9.16重温历史】从战后到马来西亚成立(三)

相关稿件:

种族之梯

【浅谈七夕习俗/04】唤醒传统习俗的记忆:三籍貫七夕节比一比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