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9:10am 17/09/2020

【9.16重溫歷史】從戰後到馬來西亞成立(三)

作者: 廖文辉(马来西亚史研究学者)

ADVERTISEMENT

文:廖文輝(馬來西亞史研究學者)
圖:馬新社、本報資料室

馬來西亞成立(1963年9月16日)

1961年5月27日,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在新加坡的東南亞外國記者聯誼會上倡議由馬來亞、新加坡及英屬北婆羅洲的北婆、砂拉越和汶萊組成馬來西亞,以便在政治和經濟上尋求更密切的合作。這個構想主要是有鑑於東南亞地區共黨的活動擴散和思想蔓延,希望通過合併以打擊共黨的勢力。新加坡答應合組馬來西亞,是瞭解到英國不會讓新加坡獨立,除非與馬來亞合併。可是新加坡高比例的華人人口,將削弱華巫人口的比例,並在人口數量上沒有任何優勢,為此把英屬北婆三邦納入馬來西亞,將可增加馬來人口的數量,從而平衡全國各族人口的比例。同時,英屬北婆三邦倘若要求獨立組成北加里曼丹共和國,如果落入共黨手中,英美西方國家將寢食難安。至於東姑阿都拉曼在演說中提及的五邦在歷史、地理、民族和文化上具有許多共同點,合併將不會產生太多的不協調,不過是政治人物的政治說詞,不可盡信,因為馬來亞和砂沙不論在人文和自然領域方面實際上是存有相當大的差異。

馬來西亞計劃提出後,首先獲得新加坡自治政府的全力支持。8月23和24日在東姑邀請下,李光耀訪問吉隆坡會談合併事宜,雙方達成協議,並在11月16日發表合併備忘錄,新加坡保留教育和勞工問題的主權,並維持自由港地位。由於受到左派社會主義陣線(Barisan Sosialis,簡稱社陣)反對,新加坡於次年9月舉行全民投票,結果超過70%的人民同意合併。

至於北婆和砂拉越,由於當地馬來領袖擔心加入後地位將不受重視;而非馬來人則焦慮人口比例的減少將使權益受損,計劃提出伊始都不認同加入。1962年初,英國派遣以葛波(Lord Cobbold)為首的5人委員會民意調查團,其中3位由英國政府委派,兩位則由馬來亞政府委任,前往北婆和砂拉越調查合併意願。委員會在2月19日至4月18日,走訪了35個城鎮,舉行了50場聽證會,面談了4000人以上,結論是兩邦三分之二人民同意加入馬來西亞,但先決條件是兩州在國會的代表比例應高於馬來亞任何一州,同時擁有控制外來移民的主權、保留英文為官方語言,以及該兩州不設官方宗教。

汶萊的態度則是先贊成後反對,汶萊蘇丹對合並深感興趣,並在立法委員會的動議中通過。但此決定遭汶萊人民黨主席阿札哈里(Azahari)反對,他主張北婆三邦應合併為一個國家,以爭取獨立。他在1962年12月發動叛變,結果被英國從新加坡調來的辜卡僱傭兵鎮壓。事件之後,汶萊蘇丹雖不改其加入的初衷,但由於馬來亞要求汶萊繳交的石油稅收被認為過高,加上汶萊蘇丹要求其統治者地位應較其他州屬為高的條件遭否決,致使汶萊蘇丹改變原意,拒絕加入。此後汶萊一直保留為英國轄下的自治區,直到1984年才宣佈獨立。

1963年7月9日,馬來亞、新加坡、北婆和砂拉越簽署《馬來西亞協定》。當聯合國的調查報告公佈後,馬來西亞於9月16日正式誕生。隔天,印尼宣佈不承認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也宣佈與印尼和菲律賓斷交。

事實上,印菲是國際上反對馬來西亞成立最力的國家。菲律賓堅持北婆是前蘇祿王朝的屬地,要求索回,但並沒有太激烈的動作,而印尼總統蘇卡諾則支持汶萊人民黨的叛變行動,因為馬來西亞計劃的成功,無疑將延續西方殖民主義者在本地區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其副總理則於1963年1月20日宣佈對馬來西亞採取“對抗”政策,7月23日蘇卡諾提出“粉碎馬來西亞”的口號,此後推出連串的對抗行動,馬來西亞政府也隨即在9月3日宣佈緊急狀態。所幸1965年9月30日,蘇卡諾垮臺,蘇哈多上任後即推動和解政策,1966年8月11日雙方簽署協議,結束對抗,8月31日,雙方宣佈恢復外交關係。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成立後不久,即發生了馬新分家的不愉快事件。1963年9月21日,新加坡立法議會選舉,聯盟派出的42位候選人全軍覆沒,造成半島馬來人對李光耀不滿。第二年馬來西亞大選,有鑑於東姑違反不參加新加坡選舉的承諾,人民行動黨派出象徵式的候選人競逐議席,但選舉失利,引發與馬來半島領袖間的緊張關係。往後,新加坡陸續發生穆斯林的示威舉動,並引發種族衝突,雙方關係極為緊張。此時,一些事態的發展也令馬新難以維持友好關係。首先是雙方財政部長在發出新興工業(Pioneer Industry)證書問題上出現歧見;其次中央政府欲使用新加坡出口紡織品和成衣到英國的配額不遂。由於雙方的摩擦日益明顯,最後東姑阿都拉曼和李光耀只好秘密談判,李光耀最後忍痛選擇脫離聯邦政府。

1965年8月9日,李光耀召开新闻发布会,忍痛宣布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在发布会上,李光耀数度哽咽,强忍泪水仍无法控制激动的情绪,久久不能言语。这个画面,成为了新加坡历史上极为珍贵的镜头。
1965年8月9日,李光耀召開新聞發佈會,忍痛宣佈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在發佈會上,李光耀數度哽咽,強忍淚水仍無法控制激動的情緒,久久不能言語。這個畫面,成為了新加坡歷史上極為珍貴的鏡頭。

馬新在短暫合併後又告分家,主要原因不外是李光耀主張廢除種族差別待遇,倡議“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挑起馬來人的敏感神經。人民行動黨在全馬舉行“馬來西亞團結大會”,串連反對黨,結果導致新加坡爆發族群衝突,而種族衝突應是馬新分家的主因。其次,由於華巫人口比例接近,甚至華人人口超越馬來人,引起馬來人緊張。有者認為,馬新分家“應該是雙方無法融洽圓滿解決問題所致,而其主因是各執己見,無意讓步”。

(本文摘自廖文輝編著、馬文化出版的《馬來西亞史》,臺灣版《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由聯經出版。)

延伸閱讀:

【9.16重溫歷史】從戰後到馬來西亞成立(一)

【9.16重溫歷史】從戰後到馬來西亞成立(二)

相關稿件:

種族之梯

【窺看國家動物園獸醫部/02】最能體現大馬多元文化的獸醫部團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