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昔日专栏

|

继续说上世纪的故事

|
发布: 9:45am 21/09/2020

胡须佬/复印文件

作者: 胡须佬

3620SWY20209171653525002313.jpg

ADVERTISEMENT

上世纪70年代,复印机还不普遍。想要复印文件,需到大型书局或照像馆。90年代后慢慢普及,现在每家办事处最少都有一架。

美国的xerox施乐公司在1949年开发了第一个静电图像复印机,公司名字源于“Xerography”,它由希腊语中的“干写”一词派生而来。

这种技术原本叫“电子照相”。不过发明团队认为这个名字一点也不酷,逐步推敲后终改称“施乐”。 这种叫法只在美洲地区普遍,其他地区包括我国都是叫“复印”photocopy。

“施乐”在美洲外不风行,主要因为影印技术发明之后,日本和欧洲厂家大量生产,复印机数量远超美国产品。小时店里用的第一架还是施乐,那应该是第一代,像现在收藏冷冻食品的冻箱般大。

第一代复印机售价不菲,身分矜贵,还要专用一间“复印室”来安顿。那时用的不是碳粉,而是一种化学液体,气味强烈,嗅多了会不适,运作时大人都不让小孩靠近。文件印出来还是湿的,字迹一点也不高清,灰蒙蒙的,需要放在一个大烘干机上慢慢烤干。

相片中广告牌看到那架是比较先进的款式了,日本制,成本已大大降低。液体时代,每张要价大约一大元,新一代后降到几角钱,而且体积不大,容易操作。店里忙时,就由小孩们负责复印工作。新机用的已是碳粉,一滚出来是干的,不过粉有时会剥脱,弄得手黑黑的。

打烊后,大人不在,小孩们都爱用复印机来玩游戏,先复印手掌,然后把脸盖在机上,灯光一拉一闪,一张鬼脸就在纸上出现了,大家笑成一团。有一次店主突然出现,不只没有生气,还直接把小鬼们抱起坐在机上,说是要复制屁股。

进入数码转型时代,很多公司言之凿凿,说要提倡无纸运作。一场瘟疫,居家工作,不必再日理万机,掌上一机,益发加速传统办公器材的没落。

有朝一日,诺言不必一纸婚书见证,可以在云端监督,或许复印机会消失在数码洪流吧。

更多文章:

胡须佬/都拜律

胡须佬/新俱乐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