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昔日专栏

|

继续说上世纪的故事

|
发布: 9:45am 21/09/2020

鬍鬚佬/複印文件

作者: 胡须佬

3620SWY20209171653525002313.jpg

ADVERTISEMENT

上世紀70年代,複印機還不普遍。想要複印文件,需到大型書局或照像館。90年代後慢慢普及,現在每家辦事處最少都有一架。

美國的xerox施樂公司在1949年開發了第一個靜電圖像複印機,公司名字源於“Xerography”,它由希臘語中的“幹寫”一詞派生而來。

這種技術原本叫“電子照相”。不過發明團隊認為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酷,逐步推敲後終改稱“施樂”。 這種叫法只在美洲地區普遍,其他地區包括我國都是叫“複印”photocopy。

“施樂”在美洲外不風行,主要因為影印技術發明之後,日本和歐洲廠家大量生產,複印機數量遠超美國產品。小時店裡用的第一架還是施樂,那應該是第一代,像現在收藏冷凍食品的凍箱般大。

第一代複印機售價不菲,身分矜貴,還要專用一間“複印室”來安頓。那時用的不是碳粉,而是一種化學液體,氣味強烈,嗅多了會不適,運作時大人都不讓小孩靠近。文件印出來還是溼的,字跡一點也不高清,灰濛濛的,需要放在一個大烘乾機上慢慢烤乾。

相片中廣告牌看到那架是比較先進的款式了,日本製,成本已大大降低。液體時代,每張要價大約一大元,新一代後降到幾角錢,而且體積不大,容易操作。店裡忙時,就由小孩們負責複印工作。新機用的已是碳粉,一滾出來是乾的,不過粉有時會剝脫,弄得手黑黑的。

打烊後,大人不在,小孩們都愛用複印機來玩遊戲,先複印手掌,然後把臉蓋在機上,燈光一拉一閃,一張鬼臉就在紙上出現了,大家笑成一團。有一次店主突然出現,不只沒有生氣,還直接把小鬼們抱起坐在機上,說是要複製屁股。

進入數碼轉型時代,很多公司言之鑿鑿,說要提倡無紙運作。一場瘟疫,居家工作,不必再日理萬機,掌上一機,益發加速傳統辦公器材的沒落。

有朝一日,諾言不必一紙婚書見證,可以在雲端監督,或許複印機會消失在數碼洪流吧。

更多文章:

鬍鬚佬/都拜律

鬍鬚佬/新俱樂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