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與朋友開車路過一平原地帶,遠遠就看到一頭美洲野牛(American Bison)在低頭吃草。美洲野牛有著極易辨識的身型,高聳的肩背,蓬鬆濃密的毛髮,憨厚的臉龐上一對短短的牛角,以及不成比例相對窄小無毛的後半身,常被戲稱為“忘了穿褲子的牛”。這一度瀕臨滅絕的美洲史前巨獸,如今除了在黃石公園以及其他大自然保護區尚能大量見到以外,如此放養在牧場的獨行俠,實屬罕見。我興奮地要求朋友把車子停在路旁,讓我近距離好好觀賞這在印地安歷史裡扮演過重要角色的龐然大物。
美洲野牛是北美洲最大的陸生哺乳類動物,成年時身高可達2米,身長3.5米,體重1噸。在印地安人歷史裡,野牛是最重要的生活資源,從食物到衣裝,從工具到生火材料,以及印地安人的皮製帳篷等等,都出自野牛身體各部分。印地安人珍惜上天饋贈的這份禮物,野牛再多,他們也不貪婪,在狩獵季節開始後,僅僅獵捕自己所需,不濫殺就避免了浪費,這在無形中維持了生態的平衡,也確保野牛數目不會減少。
奧斯卡獲獎電影《與狼共舞》裡,觀眾都見識了那壯觀的獵牛場景,勇猛的印地安獵人騎在馬上,拉弓箭,拋長矛,追逐著奔跑時時速可達60公里的成群野牛,他們手法精準,騎術彪悍,電影把那一幕幕拍得令人屏息,可想而知,真實的狩獵場景該如何攝人心魄啊!
然而在1500年前,平原印地安人並不藉助馬匹來完成狩獵行動,有一稱為“牛跳崖”(Buffalo Jump)的策略被廣泛使用。首先他們在族群裡挑選一位敏捷的男性,讓他披上牛皮,混跡於野牛群中。偽裝者在地上匍匐前進,到了懸崖不遠處,就開始發出小牛般哞哞驚慌的鳴叫,然後再直起身朝懸崖沒命地狂奔,這一來就引起了後方野牛的“羊群效應”,它們也跟著一股腦兒往前衝,衝到懸崖處,剎車不及,紛紛掉下山崖而亡。負責誘導的那傢伙自然沒有當真跳崖,他處境驚險躲在懸崖隙縫中,看野牛從頭頂一一踩空落地。而就在崖底,族人們早已準備好迎接豐富獵獲,數十頭的野牛就代表了上萬磅的牛肉供應,這可是部落裡傾巢而出的歡慶啊!
在歐洲白人抵達美洲以前,這片土地上有大約6000萬頭野牛,然而到了19世紀末,野牛的數量居然只剩不到500頭,平原上密集成黑壓壓一片烏雲狀的野牛場景不復再見,這是因為牛皮已成了歐洲大量進口的商業產品。白人的貪婪,使野牛成了瀕危物種,更甚的是他們認為滅絕了印地安人賴以生存的野牛,就等於輕而易舉把印地安人趕盡殺絕。
現在經過多年的培育保護政策,野牛數量已大為增加,讓人感到欣慰。尤其我的印地安朋友,談及野牛,居然溼了眼眶。數百年的殖民浩劫,他們遺失了土地,也遺失了土地上的風景。野牛,已經從印地安人的日常裡永遠退場。
我坐在車裡,盯著眼前籬笆內那頭忘了穿褲子的牛,想及印地安傳統裡每年秋季充滿力量感的“野牛之舞”,那個代入野牛精神,對所獵之物懷抱感恩並祈禱下一年狩獵好運的舞蹈,那種讓人也想跳進去與牛共舞的澎湃心情,今年,也消失在與野牛對比起來是那麼渺小的病毒裡,隨風而逝。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