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事往,多年以前一件微小而美好的事情,光頭佬竟然差點把它忘得一乾二淨,多虧臉書溫馨提醒,前塵往事立即如倒播的菲林映像,一幕幕的在腦海裡重新浮現……
ADVERTISEMENT
是這樣子的,原來幾年前吾友阿貴曾在臉書上貼文,說他向來對父親替他安取的名字頗有微言,覺得“文貴”這個普遍上很通俗很一般的名字,有點俗裡俗氣。豈知多年前,在報館聽聞光頭佬的一番詮釋後,立馬改觀過來。光頭佬當年對他說過,“文貴窮理,理貴原情”,文章之可貴,在於詳盡的闡明道理,同時,所闡述的道理,又貴在陳述了內在的原有感情。文貴這個名字,不但一點也不俗氣,反而極之含有哲思妙理,絕對是個好名字云云。

倘若不是重閱這個hari ini dalam sejarah 的舊帖文,唯恐光頭佬真的徹底忘卻,原來這個故事的源頭,始終還是牽扯到吾友阿貴身上的,唔使問阿貴,貴人貴事,且聽我娓娓道來……
“文貴窮理,理貴原情”
1995那年,尚未“波達”的光頭佬受報館委派到西安出差,是一趟受海鷗集團邀請,隨團遠赴西安的採訪工作。記得同行啟程的隨團記者,還有大水葛格和禮蘋美女。當時,是沒有直飛西安的班機服務的,往返之間,皆需駐留在廣州市,以待轉機。幾天下來的一連串繁忙行程,工作有時,旅遊觀光有時,輕鬆愉快,勝任有餘,而留下美好的回憶。回程時,隨團的記者仨,竟然逗留在五羊城,又玩了幾天。就在那個時候,光頭佬在廣州市的古籍書店發現了一套一函廿冊的線裝本《飛鴻堂印譜》(你看,你看,這一套赫然有名的印譜,連書名都取得“另舍”氣勢恢宏的,怎能不讓人怦然心動呢?),頗為吸引人。也忘了究竟是什麼原因,當時,光頭佬竟然與它失之交臂,沒有把這套又厚且重的印譜,扛回吉隆坡。一俟回到“狗竇”以後,糟糕!心裡老是惦記著那套《飛鴻堂印譜》,思思念念……對當時沒有當機立斷把印譜扛回家的抉擇,感到懊惱不已。哈!真巧,剛好那時阿貴要去廣州採訪,於是乎,光頭佬便拜託他幫忙“代購”一下下,沒想到阿貴兄果真不負所望,履行了他,犧牲小我,成全了光頭佬心願的任務,終於把那套沉甸甸的印譜帶回來了,讓光頭佬高興了好一陣子。不過,後來光頭佬還是給阿貴兄“罯”了幾天,畢竟那套書是真的蠻沉重的呀!真的難為了人家的說!


“文貴窮理,理貴原情。”這個句子,便是這套印譜裡的一方印文。《飛鴻堂印譜》收錄的印章好說也有三千五百方,乃清朝的汪啟淑先生,精心輯錄家藏古銅印,以及當時的一百多位名篆刻家的篆刻作品而成。汪氏對這套印譜的收錄極為謹慎,所收錄的每一方印章,皆經過汪氏與諸同好虛心商榷,方始奏刀,因此前後耗時三十多年,才把這印譜編妥,成書於1776年。此印譜與《學山堂印譜》、《賴古堂印譜》合稱為“至美之三堂印譜”。


書一到手,光頭佬在享受亂翻書的愉悅之餘,竟然好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般的,發現了這一枚嵌有“文貴”名字的圖章,真是快樂樂無比,趕緊在翌日上班時,與阿貴兄分享了這一大喜訊。所以,這個深含哲理的句子,並不是胸無點墨的光頭佬“諗”出來的,而像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似的,偶然之間的發現,嘿嘿嘿!
時逾事忘,光頭佬打從心裡很想忘掉另一件事……
話說,當年阿貴兄亦懂得打蛇隨棍上,記得當時他有開口叫玩票性質刻刻圖章的光頭佬,順便幫他刻一方“文貴窮理,理貴原情”的印章,可是刻印章這回事啊,可不是可以隨隨便便胡亂非為的。要刻好一方圖章,非懂得篆書不可,與此同時,又要懂得如何佈局才好看,而且刀法也要有點水準啊!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缺一不可。欸!這可是8個字的多字印;字多,表示印文的鋪排,難度會更高!結果,唔使問阿貴,這個不簡單的任務,始終讓光頭佬一延再延,始終交不了差,始終胎死腹中,唉!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