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在忙些什麼,怎麼好像消失了一陣子?”“我終於把家裡的事情處理到告一段落了,實不相瞞,我婆婆遇到‘詐騙’了,賣掉房子不說,還差點跟地下錢莊借貸……”“沒想到你家也遇到這件事。”
詐騙猖獗已不是新聞,身邊有人被詐騙到傾家蕩產、對人性信任全失的事件卻經常耳聞,一方面驚訝於詐騙者的洞悉人心,一方面也感嘆人性易於被操弄,尤其對於高齡後被詐騙的長者們,更感到於心不忍,前半生辛苦積存的財產就在一夕之間歸零。而且被騙的不只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許多高社經的知識分子,諸如醫師、教授等等,只要一時不察,就容易淪為詐騙者名單中的肥羊。
ADVERTISEMENT
有哪些人會以老人家為對象詐騙呢?歸納有以下對象會鎖定長輩的人性弱點:
1、詐騙集團的綁架陷阱。這是在新聞裡最容易聽到的橋段,“你的小孩欠我們的錢”、“你的銀行戶頭有問題”;雖然說是老梗,但因直指心中深處的擔憂與對環境的不信任,讓犯罪有機可乘。
2、金融理財的財務陷阱。許多誆稱高獲利與低風險的金融投資,就連年輕人也會禁不住誘惑,而忽視其不合理之處,導致血本無歸,而老人家因判斷力減弱,更容易在業務人員半哄半騙之下籤署高風險的投資,近期更有聽到以失智長輩為對象的案例。
3、健康產業的保健陷阱。進入許多長輩的家中,客廳裡的櫥櫃總是擺著滿滿的“保健食品”。隨著年紀增長,身體逐漸疲弱,許多關節疾病也蓄勢待發,讓許多長輩感到身體退化之苦;因此有些業者“專攻”長輩來販售昂貴的“保健器材”、“保健食品”,號稱可以延年益壽或治百病。
有部分直銷業者甚至廣拉長輩為下線,一罐保健食品動輒好幾萬臺幣,尤有甚者,還誆稱能治療癌症、糖尿病、中風,若產品本來是安慰劑,沒有副作用就算了,若把它當成救命仙丹,或根本就有害,那麼老人家不僅每個月的退休養老金都超乎預算的流失,更有隱藏看不到的健康損失。
4、感情、婚姻陷阱。鎖定年老虛弱者的詐騙事件,同樣引起極大爭議的還有感情上的詐騙。小的有為對方購買商品為禮物,大的有將遺產全都簽名送出。有許多案件都是長輩將財產都移轉到對方名下後,子女才驚覺報警,但許多官司延宕多年、舉證困難。
有的是陌生人、看護設的陷阱,也有本來不熟的親友在長輩虛弱後狂獻殷勤,只為老人家名下不菲的財產。
5、生前契約、宗教詐騙陷阱。生前契約詐騙總是屢見不鮮,為預防老本無歸,建議找有“品牌”的業者諮詢,否則對方“跑路”,不能投資也不能自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宗教詐騙。宗教、心靈組織利用人性控制、利益誘惑等等方式,長期且利用團體動力誘使長輩不斷捐獻與購買“心靈商品”,往往使得數百萬的退休金轉夕成空。為獲得心靈支持,長輩日後過得清貧,而捐獻對象則搖身為“上流社會”的一員。
至於要如何預防長輩被詐騙?下一篇會再分享給大家,對“人的信任”是好事,但也需要提高覺察。不要忘了,若你誤入叢林,獅子不會因為你吃素,就放你一馬。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妙开法师、卓德霖、洪顺明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
──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讲座会·
2025年3月21日 吉隆坡富贵生命馆
文字整理:本刊 张露华 图:富贵集团提供
死别是人间最悲伤与不舍的分离,在生者不知道逝者之后会去哪里而担心,也许因为无法为逝者完成心愿或见不上最后一面而遗憾,余生心中永远都被遗憾占据一个角落。
到底要如何从遗憾与内疚中走出来,让在生者可以把对亡故亲人的爱化作动力与养分,学会把握现在,让亡故者与自己都不留遗憾?
由星洲日报活力副刊与富贵集团联办的“2025生命咖啡馆”,举行了今年第一场的交流会,主题是“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请来3位不同领域的主讲人,共同探讨生死议题及爱的延续。

催眠治疗师卓德霖
催眠治疗,引导当事人与自己和解
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卓德霖表示,亡故者家属无法赶上见到亡者最后一面,往往成为家属的遗憾,每每想起亡者都会感到内疚难过。
但他认为,即便是如此,也不要让遗憾变成负能量,更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
卓德霖在未成为催眠师之前,是一位大体护理员,因此遇到很多拒绝悲伤和遗忘悲伤的家属。
他表示,当家属忙于处理后事而暂时忘记悲伤不可怕,最怕的是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可悲伤或者拒绝悲伤。
“MCO期间很多人离世,当时葬礼不允许外人出席,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不需要办仪式。但其实仪式是很重要的,通过仪式让在生者接受这个事实,否则在生者因为拒绝悲伤,不愿为亡者处理后事,会给在生者留下很大的后悔与遗憾。”
卓德霖表示,对很多人来说,死亡就等于悲伤与愤怒,但我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于是就变成自责。反之如果当下就完成了某些事,就不会心存遗憾。
他忆述曾经主持过一个工作坊,为学员集体催眠,其中一名学员哭得很厉害,因为父亲往生时他在外国,令他一直非常遗憾,而那次的催眠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
不过,他说,催眠需要很多因素,当中梦境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梦境可以带来很多线索,如一些现实中没有完成的事,梦境却可以完成。
“所以当我们梦到亡故者,也可能是往生者想让我们没有遗憾而带给我们的梦境。其实,很多科学与宗教谈到梦境时,都认同在生者与死者的互动会影响梦境。”
他表示,梦境是可控与不可控,当一个人梦醒后可以把梦境记录下来,就可以通过分析来理解梦境,因为现实种种原因都是告诉我们一些讯息与连接。
他表示,虽然四道人生(道谢、道爱、道歉、道别)的最后一道是道别,但有时也不需要急着道别,让在生者有一些时间学习与面对才好好告别。
“催眠治疗不是让人把事情忘记或把记忆删除,而是经一个陪伴者的引导与建立,让当事人与自己和解。”

马佛光文化副总编辑妙开法师
家人是临终者最重要的助力
马佛光文化副总编辑妙开法师表示,她的父亲让她上了第一堂生死课,让她意识到躺在棺材里的不一定是老人,而是往生的人,她提醒我们要把握生命的每一个当下,活出更好的自己。
她的父亲在她14岁时往生,她有二十多年时间不敢面对父亲,即便学佛后也不知道该如何应用生死学。直到后来跟随星云大师出家学佛,才明白生死是怎么一回事,让她意识到父亲离世不是一个过不去的坎,不要因为思念变成执著。于是她用最虔诚的心日日为父亲诵经,并为父亲在佛光山设立一个莲位,希望父亲在弥陀佛座下听经闻法,精进用功。
她觉得,提到生死最后一定回到宗教,不但可以安慰在生者,也可以让往生者安心的继续下一段旅程。
她表示,人的一生都是跟随我们的业力,积善者往生后就会投善道甚至佛道,反之则会堕三恶道。其次就是念力,念佛不应只是在佛堂里念,要在日常生活里养成念力。
“第三,人都会随着自己的习气与习惯,如果执着于这些习气,会影响人往生后的去处。”
妙开法师表示,对临终者而言,家人是最重要的助力,把悲伤变成动力,让亲人可以去到最好的地方。
“亡者离开的49天是很重要的关键点,在世亲人可以在这49天里积极念佛抄经,让往生者往更好的地方,往生者也一定能够感受到亲人的念力。佛教是相信有前世今生的,即使已经投胎,还是有念力存在。与其难过与遗憾,不如转变心念。”
提到梦到亡故亲人或亡故亲人不曾出现在自己的梦境时,妙开法师表示,做梦是因为我们潜意识的不安全感与害怕等感受,而以梦境反映出来。与其执着于梦境所要表达的讯息,不如放下, 以及行善积德,好好回向给他们。
在生者每年祭拜亡故者,他们是否真的可以接收到或感应到在生者的心意?
妙开法师表示,佛教认为,对亡故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为亡故者诵经及持咒语回向,借由佛力加持, 将能让亡者受食。
“至于要念什么经文或持什么咒,只要诚心与专注念佛号,所有功德亡故者都能收到。最简单的回向佛号就是:阿弥陀佛。其实在佛的世界是相通的,有分别的是我们,所有只要诚心,任何佛号都可以的。”
“至于要念什么经文或持什么咒,只要诚心与专注念佛号,所有功德亡故者都能收到。最简单的回向佛号就是:阿弥陀佛。其实在佛的世界是相通的,有分别的是我们,所有只要诚心,任何佛号都可以的。”
仁嘉隆老厝民宿管家洪顺明
让亡故者不带遗憾离开,自己也没有遗憾
仁嘉隆老厝民宿管家洪顺明也是一个生死教育实践者,他以自身的个案为例,引导父母认识生死教育,让双亲在无惧下坦然面对生死。
他觉得,让长辈认识生死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需要了解他们心中的牵挂,再逐步引导他们接受自己的状态,对死亡不再那么恐惧,并能够放下执着往所想去的地方。
他比喻人生最大的旅游就是来到这世界,但身体不能用了就要“退房”(Check Out)。
“我父母都是在82岁那年先后往生。他们的离世对我来说不是很伤悲,因为我很早就接触了生死教育,并在生活中实践。要跟老人家谈生死并不容易,所以我跟同修,也就是我太太不断引导父母,等待时机跟他们谈,引导他们不断熟悉善终,这个方便法门,我花了很长的时间。”
他表示,老人家总会有很多东西放不下,我们就要找出他们放不下的事情,再慢慢引导他们放下。
“爱他,就是要帮他做好事前工作,才可以让他不留遗憾的离开,所以当我父母离世时我的悲伤程度不大。虽然很多人觉得人往生后,仪式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但我却认为仪式是需要的,因为可以通过仪式建立在生者同样没有遗憾的信心,有的人也需要仪式去舒解压力,在缅怀亡故者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感情情绪得到释放。”
洪顺明认为,要避免遗憾就是把想做的就当下行动,或许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也不必在意过程,最重要是让亡故者不带遗憾离开,自己也不必带着遗憾过日子。
“我的母亲是带着笑而走。母亲离世前的半年是跟我同住,我们给她很好的磨练,让她可以好好的走。我自己也把这套学起来,好让以后自己可以不留遗憾的走。”
相关文章: 你有心理准备面对至亲的死亡吗? 从“照护”的视角看待《破地狱》 不照顾就是不爱?父母与孩子间的照护冲突 【生命留书2.0】黄美玲/不要把病痛看得太严重,过好每一天才是要紧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