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患乳癌的時候,我才5歲,沒什麼印象,只記得她回來時接了一個血袋(傷口引流導管)。”請李勇維回憶15年前媽媽劉彩雲患癌的情況,他只能擠出這麼一丁點印象。倒是媽媽補充,“那時我做手術,他來醫院看我還以為我住酒店,很開心地在病床上跳!”
“有咩?”李勇維不記得,說實在他的確沒什麼參與那段最棘手的抗癌過程。但這不代表他什麼都沒做,對媽媽來說,做家務這件小事也是最好的支持和幫忙。
ADVERTISEMENT
李勇維陪媽媽劉彩雲受訪,苦笑說“我有選擇咩?”訪談像是母子倆的吐槽大會,兒子說媽媽性子急,愛先斬後奏,媽媽又一一反駁。其實,在訪前電話聯絡時,劉彩雲一直大讚兒子乖巧,行管期間做飯給家人吃,女兒自小幫忙做家務。
原來孩子做家務,對患癌媽媽而言也是最好的支持和幫助。劉彩雲因切除乳房和淋巴腺,右手臂容易淋巴水腫(Lymphedema),不能抽血,不能過勞,家務全權交給孩子。李勇維中學時寄宿在校,平日家務都是姐姐在做,週末回家才由他包辦。
劉彩雲今年58歲。40歲時她摸到乳房腫塊,做了超聲波和乳房造影掃描檢測都說沒問題。兩年後她開始感到疼痛,進一步檢查時,醫生突然宣告確診乳癌。當時她無法接受,護士不斷安慰,還建議她找其他醫生尋求第二意見。
先生和母親陪她就診,聽醫生解釋乳房局部和完全切除的利弊。她沒多猶豫,很快地決定接受乳房完全切除手術。接受治療那陣子,情緒難免低落,是鄰居常常串門子陪她、鼓勵她。兩家人的小孩是玩伴,也因如此,劉彩雲更意識到孩子還小,為了他們一定要堅強活下去。
完成乳癌療程後,首3年得密切追蹤,劉彩雲每半年都再檢查一遍,後來才改為一年一次。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已經不需服用癌症藥物,藥盒裡只剩保健品和控制血糖的藥物。
樂觀媽媽:先交代後事,省去很多麻煩
說回李勇維。他坦言,大約12歲時才從報章、課堂上認識癌症。那時,媽媽早已完成乳癌治療。15年來他從不把媽媽當乳癌康復者看待,生活平常得很,至多管一管媽媽的飲食。
2008年,劉彩雲出現糖尿病跡象,為此從62公斤減重至55公斤,得非常留意血糖。李勇維又爆料,全家只有媽媽愛吃榴槤,每次嘴饞買榴槤回家卻只能吃一點點,剩下的都由家人解決。“還有一些油炸的食物,我們都不喜歡吃,她都會買很多回來。”又是一陣掩飾擔心的吐槽,哈!
“有時候她會突然想很多,很像交代後事那樣。”李勇維說,每一兩個月,媽媽就會“發作”一次,只好叫她不要太擔心,多想些開心的事。劉彩雲又解釋,做遺囑是很平常的事,若真有不測,能替留下來的人省去很多麻煩。不過,丈夫比較保守,每次提起一起去做遺囑,他都不願意。
其實,劉彩雲的舉動是能被理解的。她畢竟曾患乳癌,一直面對復發的風險,只要身體有什麼狀況,不免會聯想到癌症。最近一次身體健康檢查,她的肝指數飆高,一度以為患上肝癌。“就聽醫生的話,要吃God Food,就是天然的、沒有加工的食物。”
乳癌難題:活下去最重要
再拋問題給李勇維:媽媽因患乳癌切除一邊乳房,你怎麼看?
“看人不是看身材的啊,主要是交流,看內在,從來不是看外表的啊。”這個20歲的大男生還說,如果萬一未來妻子面對乳癌難題,需要切除乳房,他當然會支持,“活下去最重要啊!”
嗯,面對乳癌,不就應該如此坦蕩嗎?
延伸閱讀:
【乳癌醒覺月:你不孤單/01】愛的陪伴──抗癌之路不再孤軍作
【乳癌醒覺月:你不孤單/02】愛的力量──安撫她,照顧她,陪她戰勝病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