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對於許多大馬人來說,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樣的畫面:打開餅罐,拿出幾片蘇打餅或瑪麗餅,蘸在杯裡的咖啡或美祿,度過一個下午,或開始一個早晨。
而每逢新春佳節來臨,家中客廳更會擺放許多大罐小罐的餅乾零嘴,玲瑯滿目,為佳節增添氣氛。
一片四方蘇打餅,或一片圓形瑪麗餅,是陪伴你我成長過程的食物,也是家中的“必備糧食”。至於麻花捲、花生角、牛耳餅、麵包幹(Roti Kok)、肚臍餅等等這些古早味餅乾,都曾經點綴了我們的成長旅程。
逐漸消失的傳統餅乾店
隨著時代發展,高樓大廈林立,傳統的雜貨店和餅乾店,已越來越少。在加影老街的角落處,就有這樣一間歷史悠久的傳統餅乾店————廣生和。
歷了百年風雨的廣生和從未搬遷,依然保存著傳統老店的貨物陳設和結構,包括具有百年曆史的“廣生和”木製招牌,即便已模糊不清,仍被懸掛在大門上方。站在店外走廊,能看見頭頂上方的木板依稀有三兩個小洞孔。原來,當年人們為了提防盜賊,特地在木板上鑿洞,以便主人能在樓上透過洞孔觀察到樓下的情況,如同早期的“監控器”。
走進店內,最為顯眼的莫過於那排列整齊的鐵桶,和各式各樣的零食餅乾,從餅乾類,到豆類、果乾等,應有盡有。
87歲的第二代經營者蕭伯章說,廣生和由父親創立,於1907年開始經營,至今擁有112年的歷史,如今,廣生和的生意由兒子蕭子健和媳婦陳美娟負責打理。蕭伯章儘管老邁,卻經常坐在店內的櫃檯處,或負責收賬,或與熟悉的客人或朋友閒話家常。
據瞭解,廣生和原是一間雜貨店,售買雜貨之餘也擺賣幾款大家常吃的餅乾。自兒媳陳美娟接手生意以後,她為老店進行改革和轉型,兼顧門市零售和批發生意,售賣多種款式的餅乾和零嘴,包括蘇打餅、華夫餅、黃梨餅、陳皮梅、雜錦豆等等,款式多達數百種。自轉型以後,廣生和的生意蒸蒸日上,由於價格廉宜,平均每天可賣上90桶餅乾。
沒有靚麗包裝,卻有熟悉的古早風味
採訪當天,前來廣生和購買餅乾的客人絡繹不絕,包括華巫裔各個族群,年齡介於30歲至70歲不等。只見蕭子健夫婦和馬來員工三人忙碌地招呼客人,熟練地將餅乾裝入塑料袋,再拿去稱重標價。
“我們向來都是誠實待客,會讓顧客先品嚐,覺得好吃就買,漏風了還可以拿回來換,當然,我們這裡的餅乾是絕對新鮮的。”
對此,陳美娟並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經詢問以後,大部份的顧客們都認為他們所賣的餅乾新鮮且價格便宜,雖沒有靚麗包裝,卻有著熟悉的古早風味。
對於古早餅乾,每位顧客都有各自的口味和喜好。有者喜歡鹹香的餅乾,用來搭配咖啡;有者喜歡夾心餅乾,味道可口,還可拿來哄小孩;有者愛吃麥片餅乾,富有口感且具有營養;有者強調要吃新鮮的餅乾,而拒絕商場內包裝精緻的餅乾。
作為一間百年老店,許多顧客從小就光顧廣生和,有些更是三四十年的忠實顧客。
在沒有靚麗招牌的屋簷底下,陳美娟和顧客一來一往,有說有笑,充滿著淳樸的街坊情,和真摯的古早情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