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跨时代的独中

|
发布: 9:30pm 24/10/2020

曾玉琳.行走培華

作者: 曾玉琳

麻坡與東甲之間有一個彈丸小鎮──利豐港,就在東甲、麻坡和武吉甘蜜的中心點。這裡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廟宇、診療所、郵局、警察局、幼兒園、小學、中學皆齊全。3所同名的學校就在往武吉甘蜜路向,它們是培華小學、培華國民型中學和培華獨立中學。

1929年,先輩蔡敬山發起籌募創立培華學校。從小學到高中,所有經費都是小鎮鄉親父老的一點一滴籌得而來。1961年教育法令使培華獨中出現,它一路走來即顛簸不平,但都沒有打擊董、家、教一起為它奮鬥的決心。

ADVERTISEMENT

今天走在校園的午後,向著門口的直寬大道,鳥語花香,32呎寬的壁畫伴您一路到禮堂,孩子們的喜哈聲也漸入耳。兩棟教學樓圍著草場,老師與學生的嚷嚷聲在草場的天空盤旋。

問,教育是為了什麼?先輩們之“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教育目的又是什麼?從古至今,教育目的會改變嗎?筆者認為教育的本質沒有改變,小則乃安生立命,大則是邁向世界大同,造福人群。不管是何種目的,孩子們必須學會基礎知識、解決難題、與人溝通、正確的道德觀等等,在德、智、體、群、美里得到全面且具個性的發展。

取得優越的學業成績一直不是培華的強項,成立至今,培華接收了許多落第生。他們或許沒有優越的學業成績,但我們若從一個快被放棄的孩子的角度來說,培華獨中卻“救”許多年少無知的孩子,讓他們重新找到方向。

2014年開始,培華打破傳統方式,嘗試以學生學習的興趣分班。初中分成數理、文科、學習力三種,興趣相同的學生一起學習,擁有共同的語言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共鳴。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課程上需要調整,同時也要非常關注他們的學習心態,課業上的監督絕對不能馬虎。

高中一時,發展為理科、文商科、和美設科,此時的理科和美設科學生已很清楚他們的學習目標與方向。文商科裡有史地與商業簿記,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會更清楚自己是喜歡商科類還是史地類,高二時才細分成純商與純文。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興趣都不一樣,學生以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學習,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學校按他們的學習興趣與能力進行不同的教學,在課程方面給予調整和加深加廣;學生在學習過成中也能看到彼此優缺點,互相包容與接納。

現今的學習面向,是多元的認識而非只有考取好的成績,讓學生能更認識自己,他們則能更安定心緒學習;先學會尊重同理他人,包容不同面向,收穫往往比付出更多。在教育世界裡,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是利豐港培華獨中校長;本專欄由董總組稿)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