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吉隆坡通往彭亨州的加叻大道上,經過雲頂高原路口又尚未抵達文冬前有一座被大道一分為二的小鎮——武吉丁宜(Bukit Tinggi)。也許是地理位置使然,這裡總被忽略:沒有銀行、郵政局、水務局等,居民得到30公里外的吉隆坡鵝嘜或20公里外的文冬辦事;最近的提款機位在大道休息站的油站商店裡,就連當地盛產的姜也被取名為“文冬姜”。
對了,再三提醒,這裡說的是彭亨州文冬縣的武吉丁宜,不是同名的雪州巴生縣武吉丁宜。雖然同名,聰明的你一定知道何處才是顧名思義,名正言順的“高山”。
直到近10年,加叻大道旁的武吉丁宜漸漸興旺起來。遊客在風和日麗的早上出發前往文冬或雲頂觀光,下山返回吉隆坡時繞經當地,吃頓飯、買買菜,才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踏上歸途。
雲頂下山往文冬方向行駛,經過一個隧道U轉就彎進武吉丁宜鎮上,文武聖帝廟屹立路旁。沿路是一整排餐館,不怕競爭,因為慕名前來吃好菜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大家都有生意做。再往前走,經過一座牌坊就來到武吉丁宜新村。
武吉丁宜新村沿坡而建,一條主要幹道把新村左右分,山坡頂上是警察局。在下坡處停好車往上走,一攤攤檔口擺賣新鮮蔬菜,還有當地最有名的姜。
這也是新村裡唯一一條大路,村裡的屋子前後左右緊挨著彼此,只保持兩三公尺的距離,前後有樓梯銜接,左右隔著溝渠。穿梭在巷弄間,有幾戶圍上籬笆或築了矮牆,有些保留原始形態,經過時可以看見在屋裡看電視的阿公阿婆。如此特殊又密集的格局,村民只能步行或騎摩托進出,車輛都得停在山坡下的停車場。
採訪團隊一行人於9月16日到此,雖是落在週三的單日公共假日,卻也非常熱鬧,車水馬龍,車滿為患。除了到此吃吃喝喝買菜的遊客,還有馬來騎士結伴騎經這裡,往更高處的貞德拜(Janda Baik)觀光去。
沿坡而上,來到當地歷史悠久的咖啡店泗和興與老村民李官順(71歲)見面,上山騎士一班接一班,引擎聲轟隆隆不斷,幾度打斷對話。
“太熱鬧了囉!”李官順說,若是碰上長週末,遊客更多,出個門很辛苦。說著比劃道,“你看對面那個山頂,就是雲頂,但是我們這裡去要兩三個小時,看得到去不到啊!”
裝載馬共歷史的新村
武吉丁宜新村和其他華人新村一樣,是英殖民時期緊急狀態下的產物,唯地形關係,依山而建,房屋密不可分。根據當地人黎秉辛在臉書專頁“彭亨武吉丁宜高山新村”分享,1950年英政府把散居在舊路18碑至22碑的村民集中遷到20碑,圍籬成新村。縣長基遜的隨從哈里遜見四面高山圍繞,建議命名為Bukit Tinggi(高山),新村才因而得名。
武吉丁宜華小董事長陳亞斯也說,早期當地原住戶不多,相隔一兩公里才一戶人家。當時英政府也把周遭馬共活躍地區,例如而連突(Jerantut)、直涼(Teriang)的居民遷居至此。受訪村民李官順小時候隨父親和祖父從直涼遷來;另一老村民高發則來自金馬侖。
“這裡發生過Home Guard(地方警衛隊)和馬共駁火。”陳亞斯說,當年村民志願參與地方警衛隊,是佩槍的。武吉丁宜恰好位於主幹山脈(蒂蒂旺沙山脈)的分水嶺,是重要戰略地帶,馬共分子常向農民索取物資,“當時村民只好雙方都‘討好’。”
幾位老村民也回憶,戒嚴時期新村只有兩處閘門,村民早上去芭場耕作都需經過嚴格檢查。傍晚落閘後村民仍可在村裡走動,唯,聽到警鐘大響就得立刻回家,那表示發現馬共分子出沒。
一條大道,切開成新舊區
武吉丁宜被加叻大道一分為二,新村一側稱為“舊區”,大道對面為“新區”。跟隨老村民高發來到新村巴剎前,他指著馬路說,“這就是我以前的老家。”
高發是當地廟宇文武聖帝廟的創廟元老之一。60年代,當地村民倡議興建廟宇,討個好風水,在河邊集財氣的地點建廟。“文武聖帝廟”前兩個字,恰好對上文冬和武吉丁宜兩個地名。
1972年,政府興建加叻大道,武吉丁宜華小和新村四十多戶村民被迫搬遷。看地圖,這條大道好像特地為文武聖帝廟繞個彎。高發回答,廟地比較敏感,所以當時政府並沒有要求廟方搬遷。
1975年加叻大道開通,第一批搬遷的村民住進新型住宅區“武吉丁宜花園”,坐落在Tanglir河旁,河中有很多天然大岩石。
在新區遊車河,處處可見一整片綠油油的菜園,遠望山坡還有種植豆類的架子。除了早期的排屋,後來也陸續興建了組屋和公寓,近來更興建了百萬豪宅圍籬社區。武吉丁宜臨近吉隆坡,地理環境好山好水,近來已有多家發展商進駐,興建高級住宅和商圈。再往山上深處,也有休閒民宿,是許多都市人放鬆的好去處。
實心的武吉丁宜西洋菜
武吉丁宜以蔬菜聞名,遊客途經都會順便買菜回家。建村前到現在,武吉丁宜村民幾乎以種菜為生,農作物包括茄子、西洋菜、烏龜豆等等。50年代交通不發達,農民都靠菜車來收菜,載往吉隆坡販賣。
“我們的西洋菜和金馬侖的不一樣,本地的是實心的,金馬侖是空心的。”李官順說,西洋菜曾是武吉丁宜盛產的蔬菜,但隨著雲頂高原發展,處於下游的武吉丁宜河水因此變得渾濁,就不再適合種植西洋菜。
水質不再清澈,當地農民轉而種姜,沒想到種植效果特別好,香濃辛辣,姜渣又少。然而,當時武吉丁宜還沒什麼名氣,這麼好品種的姜就錯報產地,命名為“文冬姜”……
影音:本刊 林芷桑(歡迎到星洲網,點選副刊→短片觀賞視頻)
更多文字報道: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2】揭開文冬姜的身世之謎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3】不再ulu的高山華小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4】隱於山裡的休閒農莊
影片請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