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本刊 張露華
●攝影:本報 黃玲玲
ADVERTISEMENT
老港僅存的島民,以姓李及姓馬為主。這次訪問的3個島民,馬紹強與馬速安是爺孫關係,而馬如榮跟他們也是親屬關係。
馬如榮是老港的第三代居民,也是土生土長的島民,十三四歲就跟著父親出海打魚,如今是在附近養蚶及捕蝦,一週輪替一次出海。
他也是一個獨自留在島上生活的老港人,家人都搬到太平,但他因為住在島上方便出海,而且從小到大已經習慣島上的生活,所以選擇住在這裡。
做可以自主的工作,簡單生活
“我的爸爸媽媽也是漁民,他們在捉蝦的季節就會回來住,沒有蝦捕就回去太平。我們都是看潮水出海,通常是農曆二十七到初三,然後十一到十七出海,其他日子就留在島上。”
他回憶以前在培智唸書時,當時同班同學還有13名,如今全校只剩下3名學生,恐怕他們畢業之後學校也辦不下去了。
“為什麼喜歡這裡?也說不上來,習慣吧。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出去打工,十多歲就捕魚,一直做到現在,覺得還是做自己的工比較好。自己住,自己煮,今天有什麼漁獲就吃什麼,簡簡單單一天。”
島民的白事
老港是一個沒有政府機構的離島,島上唯一的政府建築物只有培智華小,既沒有警察局,也沒有診所,島民要是生病了就必須坐船到十八丁看醫生。
那死亡呢?要如何報死?要怎麼辦理喪事?
島民說,一旦有人往生了,就會通知十八丁的政府醫院,然後當局會派官員來調查及處理報死事宜。如果沒有可疑就會發出報死紙,讓家屬辦理喪事。
“我聽老人家說,在以前島上住滿人的時候,辦白事很大陣仗,每一家都會主動去幫忙,已經搬出去住的親友也會回來幫忙。
“我們都會向島上的拿督公廟借用具,在家門前搭棚做法事,煮大鍋飯招待親友,然後在親友家過夜,待到出殯那天。”
由於島上沒有義山,所以辦完法事後,必須用船把棺木運送到十八丁或太平安葬。島民說,把棺木從家裡抬到船上,然後再從船抬上岸是非常隆重其事,馬虎不得,需要很多人分工合作。
“棺木加上遺體已經很重,然後要從十多呎高的碼頭抬到停在海上的船,不可以碰撞或摔到,然後抬上岸也一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需要很多人一起抬,所以出殯的過程非常隆重。”
如今在島上長居的居民已經不多,大部分親人都已經上岸,會不會把喪事轉移到十八丁或太平舉行?
島民說:“不會,如果是長居在這裡的人往生了,還是會在島上辦喪事,親友還是會回來這裡辦。”
延伸閱讀:
相關稿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