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11:40pm 08/11/2020

【老建筑新魂记/02】改造烧毁教堂,化身跨宗教休憩地

作者: 本刊 叶洢颖;摄影:本报 陈敬晖、赖国华

3854KLL20201141821175925821.jpg

ADVERTISEMENT

在我国,每个社区都不难见到宗教场所的踪影,无论是清真寺、寺庙或是教堂,总有一所在附近。

在汝来当地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圣德肋撒堂,它可以成为人们与信仰交流、祝祷的心灵寄托之地,实际上经过建筑师的巧手,还有可能成为各种族度过闲暇时光的公共空间,不再局限于宗教信仰的用途,而是成为“众生”的。

位于森美兰州汝来的圣德肋撒堂(Church of St Theresa)建于1935年,在当地已经矗立了超过半个世纪。虽然86年对于动辄上千年的建筑物来说仍旧非常年轻,却足以见证人类从出世到离世,一生的起起伏伏。

UCSI大学建筑与环境建筑学院的建筑课程主任林健伟早前接到一项特别任务,这是来自在汝来圣德肋撒堂神父尤金的委托。

“他们来找我时表示,他们有一个愿景,希望该教堂成为当地的聚散地,不仅是开放给信徒,还要面向各种族。”

随后,他便成立设计工作室,带着学生参与这个改造项目,一起到施工现场考察。

当地只有一条主路,而圣德肋撒堂位于中央,它对面是一座兴都教寺庙,沿路也能看到祈祷室(surau)、佛寺等等,可以说汇集了各宗教场所,因此让尤金神父心生念头,要将教堂改造成“大家”的聚集地。

他说,当时该教堂惨遭祝融之灾,有一半已经烧毁,才有了此次的改建计划。在改建时,他们会优先考虑场所的使用群体,于是首要任务是构思如何将教堂改建得“不像教堂”。

“每个宗教场所都会有固定元素,像很多教堂是典型的四方形,像盒子一样。那么我们就要打破这个固有的界线,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像教堂,而是一个人们都会感到舒服,会前来的休闲之地。那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尤金神父的目标。”

他复述尤金神父提出的条件,说他不断强调不希望改建后的教堂,单单从外观就能简单粗暴地得知这是一座大教堂,他的要求是将面对单一宗教信徒的场所,改成跨宗教和种族的休憩地点。

“这和最近建成的清真寺有异曲同工之处。那间清真寺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崭新的普通建筑,只有走进去才会看见有人在做礼拜。所以我们觉得这是很有趣的项目,接受了这个委托。”

林健伟认为,应该抱持“尊重过去,拥抱未来”态度修复含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林健伟认为,应该抱持“尊重过去,拥抱未来”态度修复含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尊重过去,保留痕迹也是美的见证

教堂占地3亩,包括四层楼的组屋、停车场,还有那座烧毁的教堂。尤金神父要求将这座教堂保留下来,于是成了另一种挑战。

“它是这个地方的象征,我们的挑战是要用什么方法保留它的特性和意义?新的建筑物应该不能取代它,两者必须是互补,互相成就的。”

他感叹地以半山芭监狱为例,政府将整座监狱铲平,只留下大门,让它的价值大打折扣。

“我们应该了解历史并拥抱它,不能说它很丑就不要了。”

因此,即便那是一座烧毁的教堂也具备着独有的美丽,亦有保留的价值,新建筑物应与它相互辉映,而非取而代之。

谈及此处,不由想起在2019年4月15日,举世闻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大教堂遭遇大火,引起全球各国人民的关注。那么像这种极度富有历史、艺术意义的建筑物该修复如初始的完美模样?抑或是保留烧毁的痕迹,为这段经历留下见证?

“我认为可以保留烧毁的部分,再建造一座新的纪念碑加以润饰。烧毁了意即不能使用,你可以翻新,尽量不要夸张要接地气。”

“但个人认为不要复原得跟原先的一模一样,否则就失去前瞻性,对未来没有丝毫想法。我们要尊重过去,同时也要展望未来。”

尤金神父的另一个要求是,希望能采用可持续、产自本地的材料。对此,林健伟认为本地的建材中,砖块最能符合他的要求,性价比非常高。

“现在很多咖啡厅、餐厅所使用的建材都是砖块,最主要的优势是便宜,又有乡村色彩(Rustic)。”

“以前我曾见过一名建筑师特意驱车到新山寻找窑烧的砖块,每一块砖或多或少都有些烧焦的痕迹,于是每块砖都有不同的印记,看起来与众不同。”

他解释,砖块是很好的建材,因为它会散热。而大多数商店会使用的玻璃,实际上只是“颜值”高,让建筑物外观有高级感,但是太阳的光线照射在玻璃表面后,会反弹到人们身上,无法做到散热的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在城市里你会觉得比较热的原因,就是因为玻璃。”

嗯,这么说那些使用玻璃为屋顶、停车位遮阳篷材质的建筑物,其实完全达不到“遮阳”的功用,反而像是欢迎炎热刺痛的阳光莅临。

“在哪儿最阴凉呢?就是树底下。所以当神父说希望能用比较天然的材料时,学生们便在周遭种植了很多树木。”

3854KLL20201141832575925985.JPG

汝来圣德肋撒堂建于1935年,8年前因电线短路引起火灾而遭烧毁。(摄影:本报 陈敬晖)
汝来圣德肋撒堂建于1935年,8年前因电线短路引起火灾而遭烧毁。(摄影:本报 陈敬晖)

打破壁垒,创造各族共聚空间

圣德肋撒堂所在地点原来是一片橡胶林,主要是为了方便割胶的印裔信徒祷告礼拜。早期的教堂会选择在地势高的地点,寓意是更接近神,而今的教堂会选在人们更容易聚集的地点。

在接下任务后,林健伟带着学生走入社区,在教堂里留宿三天两夜,期间他们在社区内游走,与当地居民对话,全程步行,用脚一寸寸地丈量这片土地,感受当地的温度和气息。

让林健伟觉得“奇怪”的是,这里的居民即便是穆斯林也会去教堂,心中并无任何芥蒂。

“当教堂举办什么活动,他们会去帮忙做饭。可能是因为当地是一个小村落,村民之间的关系会更密切。”

到底宗教和种族之间的壁垒是由谁筑起的呢?我想,答案不言而明。

位于中心点的汝来圣德肋撒堂在当地已经矗立了超过半个世纪。(图:受访者提供)
位于中心点的汝来圣德肋撒堂在当地已经矗立了超过半个世纪。(图:受访者提供)
林健伟说,即便这个教堂已经被烧毁,依然有它的美。如何保留和修复成为最大的挑战。(图:受访者提供)
林健伟说,即便这个教堂已经被烧毁,依然有它的美。如何保留和修复成为最大的挑战。(图:受访者提供)

穆斯林学生设计脱颖而出

林健伟说,从考察、分析到展览、选出作品,大约耗时4个月,他们会为学生的作品一一评审,而最终夺得魁首、雀屏中选的作品可能会让人觉得意外。

“那参赛作品是出自一位汶莱的穆斯林学生,除了奖金,尤金神父会选用他的设计,(在那基础上)探讨建造的可行性。”

“神父找了一个本地建筑师来执行,现在那位学生正和那位建筑师一起工作。这对他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出自穆斯林设计的教堂,会是什么模样的呢?

他透露,该学生的设计完全遵照尤金神父的要求,建筑物整体看不出来是宗教场作。

以跨种族休闲场所为大前提,再考虑到该教堂还有为贫困民众提供食物、每个周末会举办各类工作室等众多社交项目,扩大室内空间必然是其中一项要求。

“除了在楼上进行宗教活动、崇拜祷告的礼堂,其余这些公共空间是看不见宗教元素的。”

目前改建项目还在进行,暂时无缘一睹庐山真面目,究竟最后圣德肋撒堂会以怎样的全新面貌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呢?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由穆斯林学生莫哈默诺奥斯曼设计的教堂模型。(图:受访者提供)
由穆斯林学生莫哈默诺奥斯曼设计的教堂模型。(图:受访者提供)

延伸阅读:

【老建筑新魂记/01】改造老巴刹,再凝聚新力量

【老建筑新魂记/03】老建筑‧老房子──承载集体记忆的容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