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BC推出的连续剧《新世纪福尔摩斯》有这么一幕:当福尔摩斯和一个媒体大亨反派对峙时,发觉对方竟然是凭借记忆来记住所有可以用于勒索他人的证据。华生质问反派根本没有勒索人的证据,谁料被对方反讥:“证据?我干嘛需要证据?我可是从事新闻业,你这白痴。我不需要证明,我只需要印出来就好了”。面对来自这强大对手的威胁和勒索,福尔摩斯最后只好铤而走险开枪杀掉对方。
ADVERTISEMENT
以上桥段虽然纯属虚构,不过也侧面显示媒体的影响力可以达到何等威力。在2016年,媒体把民众不关心真相而只关心自己感受的行径解释为“后真相”,该词也被列入牛津字典。《后真相时代》这本书就在这么一个环境中诞生,而作者根据他的观察给出了4种分类 “真相”的方式,分别是:
·部分真相。正如其名,是事物的片面信息。
·主观真相。人们开始用情绪和道德标准来看待事物。
·人为真相。有心人士刻意为之的“真相”传递。
·未知真相。用过去来推测的“未来”。
◢媒体如何改变民众看法?
我们就拿最近的美国总统选举来说明吧。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7年上任后,可以说是与许多媒体相处得非常不愉快,前者不断指责后者散播假新闻以及污蔑他。经过一段时日后,许多美国媒体也就索性把特朗普的荒唐行径加油添醋地报道。
而这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两党支持者看待对方阵营时所佩戴的有色眼镜就是主观真相,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候选人是当之无愧的美国英雄,容不下对方。就有美国艺人不表态支持拜登,结果其推特账号被网民网络霸凌就是这种主观真相下的闹剧。另一方面,由美国媒体塑造出来的则是人为真相。不管是美国的主流媒体还是社交媒体。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说美国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是一切乱象的始作俑者是一点也不冤。
选举日当天,当特朗普的选情领先时,他非常冲动发了条动态说自己大获全胜,这算是作者说的未知真相。他被各家媒体指责成绩尚未出炉,不能宣布自己获胜。等到了许多邮寄选票纷纷开出,特朗普原本领先的州纷纷由红转蓝,然后是深蓝,但是选举结果依然不确定。随后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拜登的得票数不断超越特朗普。但因为选举人尚未投票,所以联邦选举委员会迟迟未宣布谁是下一任总统。
但是美国主流媒体可不这么做,他们率先就发布了自家的“预测”,把拜登说得已经上任似的。许多国家领导人就这样被美国媒体耍得团团转,纷纷致电祝贺拜登成为下一任总统,唯独俄罗斯和中国迟迟没有表态。
类似这样的案例也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位名为林迪的母亲在一次外地露营时,其女儿被野狗叼走,最后被它杀害。林迪成了头号嫌疑人,整个审讯过程被电视台直播。由于林迪在审讯过程中表现比较平淡,而被许多民众认为是杀人凶手,最后夫妻俩人也被法庭判刑。随着更多物证的出现,此前判决结果被推翻,林迪与丈夫无罪释放。
然而,他们长期被周围民众误解最后使得婚姻关系破裂。即使之后有人把这故事拍成电影来警惕世人,但仍然改变不了大部分澳大利亚人认为林迪就是恶魔的偏见,有些艺人甚至在节目上多次用“小心野狗叼走你的孩子”来开玩笑,对林迪造成多次伤害。
为什么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这么多偏见?
◢支离破碎的世界观
《真确》的作者就曾指出绝大多数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如何的充满缺陷,例如以为这个世界的能源就快要被耗尽、认为人们的平均寿命并没有延长、认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是如何地不如古代人。作者认为有好几个因素造成人们的这些缺陷:
·首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许久没有更新。说句不好听的,很多人脑袋里的知识体系在离开学校后就停止更新了,也就是说人们都是用着过时的观念和知识来看待这个世界。举个例子,很多成年人到今天依然认为舌头的味觉是有分区域,殊不知这个说法已经被推翻许久。
·其次,我们习惯用二元思维来看待事物。这个有很大程度是我们的原始人基因。这概念在许多书籍,包括《快思慢想》也是有提及,讲的是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分快慢。快思维有助于人们应对突发事件,而慢思维则用来分析事情并作权衡。然而,人们常用快思维来处理慢思维才擅长的问题,这造成人们习惯用自己的偏见来看待事物。当然,这么做也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哪怕该行为一点也不安全。
·《真》的作者给出的第三个理由就是媒体的过度渲染。这也是很好理解,毕竟媒体是一个对人们的注意力极度饥渴的行业,所以他们比台上的魔术师还更迫切地需要抓住观众的眼球。这导致越是悲惨、越是耸动、越是猎奇,越是“腥膻色”的事物才会被报道。这种做法久了,世界末日、人心不古等悲观想法就会诞生,并且永久装置在人们的思维框架里。
然而,是不是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解套了呢?
◢独立思考有办法抗衡吗?
当我们身在这个信息超级爆炸的时代,到底该如何做才可以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呢?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独立思考”作为“解药”。可是,独立思考真的是这么容易办得到吗?
《假新闻判读三部曲》有提到读者可以根据用媒体判断力和科学判断力的方式来解剖假新闻/信息。媒体判断力主要是分辨信息是何种类型的能力,而科学判断力则是找出信息的可靠程度。无可否认,对于完全没有分辨能力的人来说,这个套书是不错的选择。然而,距离真正的“独立思考”还是有距离的。
有人说可以用数据来做到独立思考。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很多数据并不能够反映事实。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我们看到新闻报道说某某某在去年投资赚进了1亿美金,为华尔街金融的天才楷模。但有多少人会去研究这些投资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不是可复制、是纯粹的偶然还是实力、这个回报是不是和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
以上这些提问,不是你一句“要懂得独立思考”就可以办得到。如果是对金融投资一窍不通的人,他们搞不好连最简单的投资回报率高低都不会提出来问。可见,要懂得独立思考和一个人的知识库深浅有密切联系。
有人说要靠常识,所以我们常常吐槽别人“没有common sense”。不过,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当我们在批评别人没有常识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这些信息是超出“一般人会懂”的知识范畴了,否则怎么会给我们逮到抨击他人的机会呢?而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这些信息是常识,也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储备足够多。我们的信手拈来的“常识”,对他人来说可能就是金字塔顶端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存在“没有常识”的人,也不存在“可以靠常识”来识破假信息的可行方法。
说了这么多,一切的源头依然是个人的知识储备。
◢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当然,要避免自己陷入这种假信息的漩涡里,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信息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要任意发表意见。所有的盲人摸象行径都是出现在盲人拥有的信息量不足,却又忍不住给意见。回到美国选举的例子,截稿至今已经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为美国媒体认可的胜利者拜登歌功颂德,个个成为最了解拜登的人,把他说成这个世界上最厚积薄发和坚韧的人,让人不禁怀疑什么时候出现这么多旅居美国的中文写手?
如果不是真的了解美国历史,或者人在现场见证选举日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清,那么这些漂亮说辞岂不是另一种“人为真相”?而我们这些身处马来西亚,连本地政局发展都看不清楚的人,不断为这些“博眼球”文章闻鸡起舞,选边站并对方阵营描述成与恶魔无异,岂不可笑?
奉劝大家,纵使你可以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给出自己的一套见解或者驳倒别人,但只要更多的信息在日后浮现,你的说辞就很容易站不住脚,也没有意义。大家何必为了更多的点赞而典当了自己的名誉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