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欄

|

活力名家

|

物外遊

發佈: 4:20pm 27/11/2020

光頭佬/貓の物語

作者: 光頭佬

喜歡貓,但卻基於某種私人因素,家裡不允許養貓,徒呼無奈!多年前還住在老家時,曾與貓咪作伴多年。老家豢養的貓咪,是一隻參雜著黃白兩色的花貓,自來的。記得那時香港表哥一家人遠來探親,年紀尚幼的小外甥女——穎穎不方便跟隨家人驅車去檳島遊玩,被迫留在店裡,因她稚幼偶爾也會“扭計”,故逗逗貓咪解解悶,待傍晚家人盡興歸來時,即可交差盡責,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俟表哥一家人歸返香江後,貓咪卻賴死唔走,成了家裡一個成員。更不幸的是,原來這貓已有孕在身,在吾家吃好住好的,沒多久便產下兩隻可愛的貓仔,機靈可愛敏捷活潑,為無數苦悶無聊的年少時光,增添不少生活的情趣。老家是經營雜貨店的,某日店門口恰好有貨車在卸貨,好奇且貪玩的小貓咪在羅裡輪胎上爬上爬下嬉戲,煞是好玩,當時,忙著做生意的家人亦盯得緊緊的,唯恐意外會發生。偏偏不幸的意外真的在一時的疏忽,瞬息之間發生了。老媽子是現場目擊的證人,嚎然慟哭,哇啦啦的一聲巨響,如喪考妣,地動山搖,驚動了一村人,原來是羅裡輾死了一隻小貓。常聞人言:好奇會害死貓,果然千真萬確。

養貓的樂趣一簍筐,貓會撒嬌,貓會粘人,挨著主人的身旁磨磨蹭蹭的,令人不忍心嫌棄她,卒之垂手摩挲,而臻貓人合一之境地。

ADVERTISEMENT

文人多愛貓,愛貓的文人如恆河沙數,數也數不清;畫家亦愛貓,近現代的畫家中,如徐悲鴻、豐子愷、楊善深,甚至本地優秀的馬來畫家朱基菲布榮等等,也常以貓入畫,當然這些名家作品是價值不菲的,眼緣到時,儘可大飽眼福之餘,在腦海裡深植一個印象,謂之:過我眼即為我擁有。古人說的。

睇餸食飯的光頭佬,偶然間邂逅美麗迷人,有關貓咪題材的繪畫作品,也會起痰,動起收藏的諗頭。23年前因牽涉到策劃主辦旅居荷蘭的現代水墨畫家——黃筱琍的個展,有緣入藏了一幀她畫在絹上的貓畫,細膩動人,讓人一見傾心,卒之佔為己有。這幅絹本的畫作,但見一隻豐腴、憨乎乎的花貓,駐足止步,垂頭凝視畫中下方的一段用摩登手法繪製而成的水紋,縹渺虛無,不著邊際;凝視專注的貓咪,仿如一名思前想後的沉思者,她究竟在想些什麼?頗耐人尋味……遠的不說,這貓兒肯定是隻好奇貓。

黄筱琍《猫》(绢本)。
黃筱琍《貓》(絹本)。

過去光頭佬因緣巧合收到的一部羅冠樵小冊頁,裡頭也繪有一幅“貓咪戲蝶圖”,畫來生動趣致。已故往的羅冠樵先生,乃早年香港《兒童樂園》刊物的總編輯,於60年代末曾在我國居留工作大約3年,並且曾在本地的私立藝術學院進行客席講學,亦和本地的多位水墨畫家過從往來,互相交流切磋,口碑頗佳。羅冠樵的這幅“貓咪戲蝶圖”,描繪著3只小貓在追逐著空中翩翩起舞的小粉蝶,惟妙惟肖,畫得精準且活潑、靈活,令人愛不釋手。

罗冠樵《猫咪戏蝶图》。
羅冠樵《貓咪戲蝶圖》。

還有還有,3年前於東藝館舉行的嘯濤“印象”篆刻聯展,光頭佬曾入藏一枚由獅城女篆刻家,儒穎刻制的肖形章“貓”。光頭佬喜歡這圖章造型憨態可掬,極之可人,可謂喵星人的表表者也。

儒颖篆刻憨乎乎的猫咪。
儒穎篆刻憨乎乎的貓咪。

石章和储存的袋子。
石章和儲存的袋子。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現代人愛狗又愛貓,尤其是年輕一代,就算系拉埋天窗,結為連理,養只狗養只貓,都唔願意生養個細路哥,問呢驚未?

吾友张财刻制的两方肖形印——猫咪。
吾友張財刻制的兩方肖形印——貓咪。

相關文章:

光頭佬/得失寸心知

光頭佬/舊紙猶有香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1am 29/03/2025 707点阅
陈静宜/古晋毕打拿市场的潮州蚝煎

古晋这家潮州菜档口的蚝煎有温暖亲切的猪油香,好好地展现地瓜浆遇高油温凝结后的紧致与弹牙,蚝浓满口香,我还没来得及咽下,便竖起大拇指说好吃……

在古晋吃到很纯朴的蚝烙。

在外地人眼中,古晋市的毕打拿市场(Petanak Central Market)在早市收摊之后便了无生气,谁还会去那里呢?没想到一到傍晚,华灯初上,轿车一辆辆不约而同驶进市场旁空地停下。

下了车的人们,像寻芳客般义无反顾往窄小楼梯上走,莫非市场二楼另有玄机?当我抱着好奇也跟着当地友人往上走,发现果然别有天地。这些“寻芳客”,果真在寻“芳”,福建话“芳贡贡(phang-kòng-kòng)”的“芳”,意指香喷喷,二楼是熟食区,炒锅铿锵、油烟奔腾,客人迅速被不同美食所召唤,才正要开始热闹呢。白天与黑夜、寂寥与欢腾、楼下与楼上,这强烈反差升起一股魔幻感。

一个楼层分两大区,朋友带我绕了一圈,场域广到差点找不到来时路。有专做小吃、专做热菜、专卖点心的档口,每家店以铁栅栏相隔,像住宅区的住户那样,打烊时要关铁门上锁的。朋友说:“一区是周一休、一区是周四休,无论何时来都不会扑空。”

市场外是波光粼粼的砂拉越河,河畔袭来凉风,白天的燠热散去、压力释放,迎来美景与美食。

我当地朋友的老公,人称老林,是潮州移民后代,他毫不迟疑地走向一家专做潮州菜的档口前。像台湾海产摊那样,没有制式菜单,菜单是跟店家共同讨论出来的。他先点了鲈鱼,“今天的鲈鱼好。”店家强化他的选择。接下来选烹调法,煎、煮、炒、炸?店家推荐做酸菜半煎煮,先煎后煮,鱼肉能更容易吸入汤味。

另外他又点了蟹肉玉米、马尼菜炒蛋、茄汁炸米粉,转头问我:“你想加点什么?”我想,蚝烙是潮汕菜,古晋有潮州移民后代,潮菜到了古晋变什么样呢?我上回在古晋吃过一档创意蚝煎,简直像蚵仔饼干,令我啧啧称奇,这回想看看其他档口的蚝煎如何。

古晋美食代表之一的马尼菜炒蛋。
古晋除了人们熟知的哥罗面、叻沙外,茄汁系列的主食也是特色,如茄汁炸米粉。
古晋的炒粿角用亚答糖炒、有菜脯碎,吃起来咸甜咸甜。

我答:“蚝煎。”

他马上说:“好,这个好,古晋的不一样。”他语气中带有赞许的意味,仿佛我补上了他漏点的菜,也仿佛在肯定我是识货的。老林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先生,关系牵得有点远,然而我感觉在选了蚝煎的那刻,饕客间的电波连上线,我们距离一下子近了。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