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Inflammation)就是當身體的免疫系統偵測到外來物 (如刺激、受傷、致病菌),而開啟一連串的免疫生理反應,予以排除的過程,假如是致病菌的侵入,如:病毒、細菌、黴菌或寄生蟲引起的發炎,就稱為感染(Infection)。
ADVERTISEMENT
不過身體有些情況下會誤認自己的細胞或組織是外來物,還是啟動了免疫反應進行攻擊,此時就稱為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如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發炎是人體很重要的自我保護措施預防致病菌入侵,也是觸發我們傷口癒合的重要過程,但如果發炎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停止、不受控制的話,反而會傷害到自身正常的細胞。
●急性和慢性發炎的不同處?
發炎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急性發炎大致持續幾天至數週,慢性則是從數月至好幾年都有可能。急性發炎最重要的5大表現就是“紅、腫、熱、痛”還有“局部功能喪失”,急性發炎情形會較快改善,但也可能進展為慢性發炎。
4大表現的成因各為:
★紅:因微血管擴張,血液流量上升的關係;
★腫:因發炎造成組織液堆積;
★熱:血流增加而造成周圍溫度上升;
★痛:組織腫脹會造成疼痛。
另外,發炎過程中白血球分泌的細胞激素也會引起組織周圍痛覺神經反應。
慢性發炎因時間很長,所以會引發組織破壞、壞死,甚至纖維化,與很多疾病相關,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關節炎、過敏、氣喘等等,但更重要的是,肥胖、過多含糖飲食、抽菸、壓力以及睡眠不足等等也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或造成細胞老化。
●化膿性炎症有什麼特別之處?
化膿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造成發炎區域出現大量嗜中性白血球,分泌了很多溶酶體酵素、蛋白酶、活性氧化代謝物等,為了殺死細菌也破壞了自己周邊的組織,造成細胞壞死,合併組織滲出液後變成膿,有些細菌如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因有抗吞噬或殺死嗜中性白血球的能力,會造成化膿情形更嚴重。
●如何診斷?
假如是體表面的病灶,主要診斷方式為理學檢查,有些不明確的病灶則需切片,假如是體內器官如呼吸道、腸胃道發炎,就要藉助影像學檢查、內視鏡檢查,針對發炎比較嚴重的狀況也可以利用抽血檢查(C-reactive protei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來偵測發炎情況,癌症也會包含發炎反應,因此有相關的癌症抽血指數(CEA, CA-199)可做參考,有合併感染的情況就需要進行培養,才能確定是什麼病原體。
●如何治療?
首先最重要不侵入性的治療就是休息,減少發炎部位活動,前3天紅腫熱痛時要冰敷,以減少組織腫脹,疼痛發炎嚴重時就需要抗發炎(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止痛藥物。一些嚴重關節炎的病患,可能就需要免疫調節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癌症相關的發炎,當然就需要化療或開刀對症下藥才能解決。病原體引起的感染髮炎,嚴重的就需要使用口服或針劑的抗生素治療,通常就會需要一段時間的療程,依感染部位抗生素穿透力不同,使用時長也會不同。
平時的抗發炎保養可以注意體重、多運動、規律生活作息、適時釋放壓力、避免飲酒或過多含糖飲食以及健康均衡的飲食。有些食材中富含Omega-3脂肪酸、鎂、維他命B6、C、D、E等抗發炎物質,平時可以多食用:如堅果類的核桃、芝麻、鮭魚、菠菜、番茄、藍莓、橘子等等。
發炎是我們與生俱來對抗外來病原入侵及自體恢復的重要功能,不過就像雙面刃一樣,適時適量的啟動才能達到目的,身體免疫系統的調節也與我們的身、心、靈調節有很大關係,因此平時就做好身體管控是比發炎發生後使用藥物治療來得更好!
更多相關文章:
編按: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連結至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0/09/inflammation.html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