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題

|

週刊專題

發佈: 11:25pm 06/12/2020

【一騎當關/03】腳車二三事──新手上路,買腳車必看撇步

作者: 本刊 蒙慧賢;攝影:本報 黃冰冰、黃志漢、蒙慧賢、網絡照片與截圖
健康和自由,是2020年留给人们的思考题,令许多人更加注重运动。
健康和自由,是2020年留給人們的思考題,令許多人更加註重運動。


疫情雖然衝擊全球經濟,卻也助長了某些領域產品。在全球多個國家,腳車銷量明顯上升,本地參與騎腳車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多。

以週末早晨的吉隆坡為例,無論是寬闊的獨立廣場,還是市區的道路、公園、旅遊景點等等,都可看到騎車朋友的身影,與四五年前的光景差距甚遠。

ADVERTISEMENT

KSH腳車連鎖店(蕉賴分行)負責人梁期雄透露,該店今年的腳車銷量比往年多了80%,不僅腳車“供不應求”,部分腳車零件也缺貨。記者在走訪吉隆坡幾家腳車店後,亦發現擺在門市售賣的腳車要比往年來得少。

腳車銷量為何走高?

梁期雄認為,2020年人人停飛,宅家防疫,間接提高了腳車需求。“現代人都希望用腳車來找到慰藉,加上現在很多地方不能去,父母擔心孩子一直玩手機,影響身心健康,就會買輛腳車讓孩子多點運動。”

相比其他運動如游泳、健身、打籃球,騎腳車在防疫上更加保險,腳車與腳車的騎行距離早就超過一米,而且多數在戶外騎行,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再者,如今腳車款式選擇更加多元,手機科技現進,備有地圖導航、天氣預報和風向訊息等軟件,讓人更有信心到外騎行。

新手該如何挑選腳車?

無論對於新手或老手,買腳車就像買心頭好。有意要買腳車的新手,或多或少面對這樣的狀況:一踏進腳車店,就被琳琅滿目、款式多樣的腳車弄得眼花繚亂,有公路車、山地車、摺疊腳車等,單是車架就有碳纖維(Carbon Fiber) 、鋁合金(Alloy)、鋼,價錢從幾百令吉到幾千幾萬令吉不等。

究竟新手來到腳車店,該如何買到適合自己的腳車?

梁期雄分享,挑選腳車首先要定一個預算。腳車有很多價位,顧客可先向店員講明買腳車預算,方便找出價位接近的腳車。他指出:“對成年人來說,800令吉的腳車算是比較低的價格。雖然便宜的腳車多少會有點影響速度,但是再貴再厲害的腳車,都是要靠腳力。”

再來要釐清自己騎腳車的目的是什麼。是休閒騎行?為了山地越野?還是拿來參加公路腳車競賽?如果有志參加騎車比賽,就得買一些品質較好的公路車,才能騎到自己理想的速度;如果想要輕便和容易攜帶,可以考慮摺疊腳車。對於一般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的新手,梁期雄都會建議他們先買山地車,因為山地車用途更廣,相對安全,遇到坑洞和路滑不易滑倒。

有不少人會直接在網上購買腳車,對此梁期雄提醒,上網購買腳車具有一定的風險,往往需要自己組裝,很難預料其品質和舒適度。體型大的騎士,往往在網上買腳車時忽略了腳車能承受的重量,騎行不久後迅速報銷。

每個人的身形體格、感官和喜好都不同,必須親自騎上去才能瞭解這腳車是否適合自己。他認為,除非個人對腳車品質沒太大要求,或打算短暫粗用,否則消費者最好能到門市試騎。

入门18年的梁期雄表示,脚车虽然有昂贵和便宜之分,最重要还是看个人的脚力和技术。
入門18年的梁期雄表示,腳車雖然有昂貴和便宜之分,最重要還是看個人的腳力和技術。  

【腳車類型】

相較於以往,如今的腳車性能與設計越來越多樣化,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和用途。在本地最為普遍的有山地車和公路車,再來是摺疊腳車。這裡介紹基本的6款腳車種類:

公路车(Road Bike):适合在公路上驰骋、追求速度和追风的骑士。车身轻、速度快、外观炫酷,适合长途骑行或比赛用途,但不适合走在坑洞或烂路上,相对没那么结实。
公路車(Road Bike):適合在公路上馳騁、追求速度和追風的騎士。車身輕、速度快、外觀炫酷,適合長途騎行或比賽用途,但不適合走在坑洞或爛路上,相對沒那麼結實。
山地车(Mountain Bike):具有防震功能,轮胎较粗而捉地,适合用来越野和走在崎岖山路,相对安全和耐用,用途多元,但在速度上一般比不上公路车。
山地車(Mountain Bike):具有防震功能,輪胎較粗而捉地,適合用來越野和走在崎嶇山路,相對安全和耐用,用途多元,但在速度上一般比不上公路車。
折叠脚车(Folding bike):轻便小巧,容易收纳携带, 可放在车尾箱、旅行箱等,也可登上地铁巴士火车,适合市区骑行和异地旅行。
摺疊腳車(Folding bike):輕便小巧,容易收納攜帶, 可放在車尾箱、旅行箱等,也可登上地鐵巴士火車,適合市區騎行和異地旅行。
城市车(City Bike):实用性强,可用来载人载物,上下车轻松,适合日常代步、工作、休闲所用,缺点是骑行速度不会太快,在日本相当流行,在本地却越来越少见。
城市車(City Bike):實用性強,可用來載人載物,上下車輕鬆,適合日常代步、工作、休閒所用,缺點是騎行速度不會太快,在日本相當流行,在本地卻越來越少見。
旅游脚车(Touring Bike):前后有行李挂架设计,负重能力强,注重骑行的舒适感,适合长途旅行所用。
旅遊腳車(Touring Bike):前後有行李掛架設計,負重能力強,注重騎行的舒適感,適合長途旅行所用。

【腳車裝備】

一、人身裝備

在戶外騎行,人身安全永遠排在第一,最基本的騎行安全裝備包括頭盔,再來是手套、褲子。

头盔:无论是短程还是远程骑行,头盔是首要必备的安全配备,许多脚车头盔具有通风排热设计,材质轻盈。佩戴时要注意正确的配戴方式,才能增加保护作用。
頭盔:無論是短程還是遠程騎行,頭盔是首要必備的安全配備,許多腳車頭盔具有通風排熱設計,材質輕盈。佩戴時要注意正確的配戴方式,才能增加保護作用。
骑行裤:长时间骑行会让臀部觉得不舒服,而骑行裤就能舒缓这些不舒服感,减少摩擦,帮助排汗散热,对个人骑行表现、骑行兴趣、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騎行褲:長時間騎行會讓臀部覺得不舒服,而騎行褲就能舒緩這些不舒服感,減少摩擦,幫助排汗散熱,對個人騎行表現、騎行興趣、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手套:脚车手套与一般手套设计稍微不同,掌心部位较厚。手掌流汗时可以防滑,下山时可以防震,即使久驾双手也不易麻痹,摔倒时能减轻手部擦伤,是非常重要的配备之一。
手套:腳車手套與一般手套設計稍微不同,掌心部位較厚。手掌流汗時可以防滑,下山時可以防震,即使久駕雙手也不易麻痺,摔倒時能減輕手部擦傷,是非常重要的配備之一。
眼镜:减轻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阻挡迎面飞来的砂石、小昆虫和雨水等。
眼鏡:減輕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阻擋迎面飛來的砂石、小昆蟲和雨水等。


二、腳車配件

剛買回來的腳車一般都沒什麼腳車配件,需要依據安全性和個人需求額外裝置。

刚买回来的脚车一般都没什么脚车配件,需要额外装置脚车配件。(图为受访者关兵自己组装的折叠短途旅行车)
剛買回來的腳車一般都沒什麼腳車配件,需要額外裝置腳車配件。(圖為受訪者關兵自己組裝的摺疊短途旅行車)
指南针
指南針
码表:记录车速与骑行里程。
碼錶:記錄車速與騎行里程。
头灯:照亮前方路况。
頭燈:照亮前方路況。
反光板
反光板
水壶架和水壶:方便在骑行时能摄取足够水分。
水壺架和水壺:方便在騎行時能攝取足夠水分。
手机支架:便于查看地图导航。
手機支架:便於查看地圖導航。
脚车包包:适合在出门短程旅行时,用来存放衣物等。
腳車包包:適合在出門短程旅行時,用來存放衣物等。
倒后镜
倒後鏡
车尾灯:非常重要的安全配置。夜骑时一定要打开尾灯,建议选购比较亮(或比较多)的车尾灯,越容易“被看见”,相对更安全。
車尾燈:非常重要的安全配置。夜騎時一定要打開尾燈,建議選購比較亮(或比較多)的車尾燈,越容易“被看見”,相對更安全。
挡泥板:阻挡污水和泥沙溅起。
擋泥板:阻擋汙水和泥沙濺起。

【騎行軟件】

大多騎車愛好者都會安裝一些騎行軟件,例如Strava就是許多騎士常用的一款運動社群軟件,可記錄每次的騎行路線、距離、速度、卡路里、時間,海拔高度、心率等。可上傳自己的騎行數據,看見好友的最新騎行動態,就像是“騎車運動版”的臉書,還能探索某些地區的騎行路段作參考,讓騎車更有趣。

Strava骑行跑步GPS记录应用。(手机截图)
Strava騎行跑步GPS記錄應用。(手機截圖)
延伸閱讀:
【一騎當關/01】騎車通勤──穿梭車龍,“騎”動綠色生活
【一騎當關/02】騎車旅行──放慢速度,發掘美麗的國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