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錢包不小心留在德士上!”
ADVERTISEMENT
“糟糕,我的手錶留在餐館廁所的洗手檯!”
“慘了,寶寶的抱枕留在民宿!”
人的一生到底會經歷多少次不小心,讓我們與重要的物件緣盡分離。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遺失過手機、鑰匙、證件、錢包;你在旅途中一定曾把衣物、帽子、眼鏡留在當地,證明自己曾到此一遊。
當然,總有幾次靠前世修來的福,讓我們與失物重逢。那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才叫美好……
乘手扶梯進入位於地下的輕快鐵金馬律站(Dang Wangi),經過櫃檯、售票閘門和自動售票機,站務辦公室在更深處的角落。職員從儲藏室搬出兩個大箱子,A4白紙分別寫著“Lost & Found 2018”和“Lost & Found 2015”。
哇,都5年了還保存著……站員悠悠地說,“裡頭還有幾箱呢。”
大部分失物按照日期、品類,分裝在夾鏈袋中,一一標上日期。把這兩箱失物取部分分類擺放拍照,我們和站務職員開玩笑,場面像極了警方破獲盜竊集團,展示贓物的記者會現場。(呸呸呸,這些分門別類整理好的物品,當然不是贓物啦!)
翻弄看看,裡頭有各種大小男女款式的錢包、不同公司或學校的識別證件、大串小串的鑰匙、車鑰匙。為數少的有一套童軍制服、一雙高跟鞋、一臺一吋半厚的筆電、一臺對講機、好幾副眼鏡。它們的主人究竟是在什麼情況落下的?
也許,某個不小心睡過頭的早晨,上班族A才“嗶”一觸即通卡通過票閘,就聽見列車進站的聲音。他三步並做兩步奔向月臺,趕在列車門關起前擠進車廂。車廂滿是乘客,他好不容易伸出左手握住吊環保持平衡,右手把一觸即通卡塞進口袋。
“喀”,卡片沒有順利滑進口袋,而是順勢俯衝到地面上。但是人潮太多,A沒聽見卡片掉落的聲音,那是卡與人“訣別”的聲音。不只一觸即通卡,錢包、鑰匙、車鑰匙,這些物件都容易和口袋錯過。它們不一定墜落在地,有些卡片掉入車廂座位縫隙中,或掉在座位下深處角落。至於那些相較起來頗大件的筆電、高跟鞋、制服,主人大概是真心忘了它們的存在吧。
輕快鐵格拉那再也線(Kelana Jaya Line)站務主任莫哈末納茲爾透露,單是格拉那再也線,行動管制期間每天搭乘量有9萬2000人次;瘟疫暴發之前,平日每天的搭乘量更達30萬人次。想像一下,自動售票機、票閘、月臺、車廂每天人來人往,每時每刻都有人不小心落下東西。這些“失物”被路人撿起送往客服櫃檯,等待“招領”。
不過,客服櫃檯並非“失物”長久的安身處。客服櫃檯狹窄,沒人認領的失物最終被送往路線中最靠近的站務辦公室存放,由行政人員保管也較為安全。每個輕快鐵站空間有限,每條路線僅有兩三站設有站務辦公室,因此失主請別嫌麻煩特地去某站才能領取失物。
即時報失,即時上車尋找
失物招領一般分為兩種情況,即時與非即時報失。
即時報失,顧名思義失主在短時間內察覺丟失了物件,馬上向客服櫃檯求助。例如,剛下列車就發現包包遺留在車廂裡,或上車後想起東西落在月臺。這些乘客對遺失過程記憶猶新,一般上能準確向車站客服人員說明在哪個班次、哪列車廂遺留下物品。這時,客服人員會聯繫下幾站的同事,乘上該班次列車尋找物品。
輕快鐵城中城站(KLCC)客服人員法拉不時會拿著對講機,趕往月臺,原來是前幾站有乘客落下東西,她得搭上那班列車幫忙尋找。她並非趁短暫的上下車時間尋找失物,而是上車隨行,依照失主形容的位置尋找,甚至尋遍整列車廂。
有時過了一兩站才找到失物,她隨即用對講機通知櫃檯才下車,再與失主溝通在哪一站交接失物。若細小物品,如證件恰好卡在座位縫隙,那就真抱歉,得等列車回廠由維修人員拆解座位方能取出。
當然,遺失的不一定是物件,有時是小朋友。服務經驗10年的法拉說,每個月總有一兩次小孩走失的情況。有時小朋友低頭玩手機,沒跟上父母下車,其他乘客會把小朋友送往櫃檯。通常,客服人員會請小朋友吃巧克力、零食,安撫他們的情緒,而家長也會15分鐘內就趕往接小孩。
非即時報失,需提供完整資訊
有些乘客離開輕快鐵站去上班、辦事、吃飯,過了好幾個小時才想起東西落在車廂或月臺,歸類為非即時報失。失主通常透過電話熱線、電郵或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向客服中心尋求協助。
國家基建公司鐵道客服助理副總監哈麗扎透露,客服人員接到投報後馬上聯繫站務部門,檢查失物是否已送到櫃檯或站務辦公室。通常,只要失主提供的資訊夠詳細完整,極有可能尋回物品。
要多詳細呢?最基本的當然是日期、時間、上下車站名、列車行駛方向,以及落下東西的疑似地點,如車廂、月臺、自動售票機或站內廁所等。打個比方,2020年12月11日大約上午11時30分,從安邦公園(Ampang Park, KJ9)往孟沙(Bangsar, KJ16)的車廂裡。
莫哈末納茲爾與哈麗扎異口同聲提醒乘客,不妨記下所乘列車的三碼編號。例如“272”,第一碼“2”表示第二節車廂,後兩碼“72”是班次號碼。
哈麗扎透露,80%報失乘客未能尋回失物,因為他們提供的資訊太模糊,連站名、日期、時間都記不起。有些人則想不起是在一天行程中的哪個環節遺失物件,因此亂槍打鳥,同時向當天去過的所有場所報失。
當然,不管是即時或非即時報失,失主在領取時都要進一步證明自己就是主人。證件通常有照片和編號,容易辨別,但是手機、筆電、包包等物品,就得請失主準確形容特徵。
最常見撿到的失物?
“其實,最常見的失物是身分證。”哈麗扎說,單是2019年全年,他們就拾獲約1000張。身分證具一觸即通卡功能,很多乘客“嗶”身分證進出票閘,一不小心就沒收好。“3天內沒人認領,我們就會把身分證送交國民登記局,以免被不法之徒濫用。”
其他林林總總的金融卡、信用卡、會員卡,失主通常直接向銀行報失和封鎖,事後補辦;鑰匙能重新複製或直接換鎖,失主也不會特地回輕快鐵站領回。手機、筆電等貴重電子產品,失主當然立馬認領取回。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要數800令吉現金。”輕快鐵金馬律站站務行政人員哈蜜瑪和阿茲妮達不約而同想起三四年前,一名乘客很開心領回錢包,裡頭800令吉現金原封不動。他大約20出頭,剛剛出社會工作,才剛領薪水,就不小心把整個錢包弄丟了。
“還有一些乘客在票閘外的提款機領錢,突然聽到列車即將進站,匆忙趕車,錢都忘了拿!”
可疑包包惹來炸彈驚魂
最驚心動魄的,要數2016年5月10日那一次。
那天,會議開到一半,莫哈末納茲爾接到通知,中央藝術坊站(Pasar Seni)月臺有個包包,快半小時了還在原位,沒人領取。那個包包用鐵鏈栓在月臺的把手,還扣上密碼鎖。
“會不會是炸彈?”站務人員擔心是危險物品,不敢貿然打開,只好通知輔警,連警隊拆彈專家都來了。
根據標準作業程序,如果確定可疑物是炸彈,所有列車都必須停止通行。莫哈末納茲爾回憶,“當時情況還不明朗,所以我們先關閉車站。”他們清空中央藝術坊站內所有乘客,也不讓人進入,並在所有列車上廣播宣佈過站不停,但不能說明原因,以免引起恐慌。
正當輕快鐵車站封鎖完畢,有個五十多歲的人湊上前說,把包包忘在月臺,能不能進去拿。原來他就是可疑包包的主人,說是肚子痛去上廁所,完事後直接去喝東西。由於嚴重影響輕快鐵系統運營,包包主人最後被帶回警局接受調查。
這場可疑包包驚魂,當然引起很多乘客不便,紛紛投訴。莫哈末納茲爾回應,“這是可疑包包,換作是你該怎麼衡量呢?”
哇,如此勞師動眾的“失物招領記”,應該足以讓你長記性,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務必看管好隨身貴重物品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